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得逞了!”
“四哥这是夸我,还是损我?”长孙弘谦虚的道。
林老四一只手扶额,一只手重新把那张纸拿起来,细细看了,眼神复杂的问:“全是和尚?”
“是的,名字后面有他们的寺庙名字和地址,都是准确的,到了地方,有人与你接头,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你只需要动手就可以了。”长孙弘淡淡的回答。
林老四朝天吐了口气,垂下眼皮时发问:“小哥,你不信佛吧?”
“当然不信,我只信我的兄弟。”长孙弘立刻回答,不假思索。
热茶上来了,林老四呷了一口,点了一下头,旋即又摇了一下头,由衷的道:“小哥,幸好我们是朋友,不是对头,不然的话,我想我怎么死的,都不会知道。”
长孙弘耸耸肩,说道:“杀人之后,你就回来,因为我这边人手要应付正面的蒙古人,所以吐蕃那边,我希望唐门的人能帮我一些忙,因为你在那边杀过人,不便于再过去,所以你要派一些得力的人,护送我的商队过去,没问题吧?”
“没有问题,福建败了之后,整个江南都在清剿唐门,我们的不少堂口都被端了,风声很紧,在那边我们待不下去了,人手全都撤了过来,我手头有千把人可以用,都是见过血的汉子,护送商队当个镖师很合格。”林老四拍了拍胸脯,不过又奇怪的问。
“小哥,别怪我多嘴,我想问一下,你把吐蕃搞乱,不就是想浑水摸鱼吗?应该把军队派过去抢地盘才是啊,为什么是商队呢?”
“派军队过去,是侵略,汉人军队进入吐蕃,容易给分裂的吐蕃提供一个团结的机会,那样不符合我的利益。”长孙弘简单的解释道:“而商队就不同了,做生意是互利的行为,你情我愿,大家和气生财,我卖兵器给他们打仗,收购骡马给他们提供资金,谁也不会怨我的,只会感谢我,结识我,上赶着来讨好我,这样多好啊。”
林老四想了想,恍然大悟,支吾两声,赶紧的拿起筷子吃菜,心想不能再问了,这家伙太狡猾了,浑似一个奸夫唆使两口子打架,然后再卖菜刀给他们,弄死老公后还要拐走老婆。
第386章 汪氏一门()
在长孙弘之前图谋吐蕃的阔端,封地在西凉府,在这座城里,聚集了阔端麾下不少良将,这些将领多是蒙古人,其中最得阔端赏识的,是汪世显。
汪世显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像汉人,其实不然,他是汪古族人。
汪古族在二十世纪,已经不存在了,经过千年的同化融合,这个民族与历史上出现又消失的诸多民族一样,泯灭在历史长河中,不知道溅起来那一朵水花。
而循根上溯,汪古族可以在唐朝找到它的祖先,这是沙陀人的一个分支,生活在甘肃一带,而汪世显的祖上,则是将门出身,从五代伊始,就当兵为将,在彪悍的沙陀人当中,也算勇猛的翘楚。
汪世显最初是金人,官拜巩昌府同知,参与了金蒙战争,并且在金亡后据城自守,坚持奉金朝为正溯,成为秦凤一带最为强大的势力。
不过独木难支,汪世显畏惧蒙古军的强大,觉得还是要找一个粗壮点的大腿抱一抱,于是很自然的,他想到了南边的宋国,多次派遣使者向当时的南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请求归附,愿意以秦、巩两府向宋廷投降。
但彼时的赵彦呐,正被灭金之后虎视眈眈的蒙古国弄得焦头烂额,秦、巩两府悬于四川之外,又无天险可以据守,赵彦呐觉得就算收回来也守不住,还容易惹蒙古人不高兴,于是不肯派兵过去支援,只是许诺了一些空头支票,封了些不要钱的官职,假惺惺的做了个不痛不痒的姿态。
汪世显哪里看不懂,觉得宋朝毫无诚意,心里就不大满意了,等到蒙古人腾出手来,大军一逼,汪世显就干脆利落的投靠了蒙古人。
蒙古国领兵的,恰恰就是阔端,得了汪世显之后,就令他随军左右,跟着他一起南下攻宋,历年下来,立功不少,四川第一猛将曹有闻就是死在了汪世显手里,而制置使陈隆之,同样阵亡于与他交战的战事中,至于攻城略地、杀害平民、劫掠人口,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四川流的血,大半都是被汪世显放的。
这样的人,如果多活几年,想必任何一个宋朝四川制置使都会头大,不过很幸运,汪世显跟阔端一样,在跟吐蕃凉州会盟之后不久,就病死了。
但他的儿子们还在。
汪世显有五个儿子,其中最为出色,是次子汪德臣。
在正史里,汪德臣十三岁觐见窝阔台,十四岁入宫伺奉皇太子,跟随阔端读书到十七岁,然后就跟着老爹从军,征讨南宋,基本上他的成长史就是南宋的灭国史,并在攻打钓鱼城的时候,死在了城下,是蒙古在攻四川时的先锋大将。
汪德臣很幸运,在少年时就跟皇子阔端成为了交心的朋友。
他是次子,一般来说,是轮不到他继承父亲汪世显的爵位的,那是长子才有的资格。
不过阔端赏识他,下令让他继承,也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二十一岁的汪德臣就当上重权在手的巩州一带二十余州府的都元帅,统领各军,并掌管当地财赋、人口,真正的上马治军、下马治民。
但是此刻,汪德臣却不是非常如意。
原因有两个,一是阔端死掉了,这个赏识汪德臣、也是他最大的靠山不在了,汪德臣觉得很郁闷,比自己老爹死了还难过。
二来,是蒙古国内讧带来的苦恼。
贵由汗与拔都不对付,兴师动众劳师远征,要亲自去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亲戚,阔端作为贵由汗的亲兄弟,自然是要站在自己哥哥一边的,但当时阔端已经重病在身,不便带兵了,于是汪德臣作为阔端的亲信大将,跟着塔海等阔端系的军将一起,倾其国内所有,带领军队往和林去了。
老实说,他们不走,长孙弘还真不敢朝汉中下手。
阔端手下,有精兵数万,加上类似汪德臣这类人物,加起来足有十万之众,这么大的数目,长孙弘是吃不消的。
从汉中往关中方向,有秦岭作为屏障,只要守住几道大的栈道,就足以挡住千军万马的攻势。
而从汉中往陇右,除了诸葛亮六进六出的祁连山,就没有别的天险了。
阔端的封地西凉府,就在祁连山以北,翻过山头,山的那一边就是吐蕃领地。
所以听到宋人占了汉中,领地秦州、巩州受到直接威胁的汪德臣连饭都吃不下了。
虽然蒙古国新派过去的汉地总理忽必烈会料理胆子肥了的宋人,但他很担心辛苦经营两代人的根据地会被宋人偷袭,那里一草一木一城一镇都是汪家的东西,怎么能让旁人荼毒?
他很想直接带兵掉头回去,可是贵由汗会放他吗?只怕他的话一出口,贵由汗会直接以扰乱军心为由砍了他的脑袋。
没有办法之下,也出于对宋人习惯性的藐视,他觉得大概留守巩州的弟弟汪良臣能力不错,足以应付侥幸占领汉中的宋军,而阔端死后继承西凉府封地的儿子年幼,还不能理事,一切都是阔端的老婆按蒙古惯例暂时料理,派人回去进言一番,请令由汪良臣出兵配合漠南汉地总理忽必烈收复汉中应该不是难事。
他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很快从西凉府请到了令旗和虎符。
巩州兵马统领汪良臣时年不过二十岁,非常的年轻,却已经拿刀砍人好几年了。
他没有汪德臣那么好的命,可以进宫陪太子读书,即拉拢关系又可以积累资本,这样的事汪家有一个人就了不得了,汪良臣不敢奢求,所以他唯有跟着父亲,年级轻轻就进入军营学习兵法和战斗。
杀戮和热血让他的性格比起哥哥汪德臣来,要暴戾许多,如果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就是要勇猛许多,打起仗来常常身先士卒,策马冲在最前面,拉都拉不住,很多蒙古人都佩服,所以他很得军心。
得到从西凉府快马传来的命令和兵符,早就安耐不住的汪良臣就点起秦州、巩州两处的兵马出发了,声势很足,近三万步骑奔腾在西北的黄土地上,扬起的烟尘遮蔽了半边天。
这个时候,汉中河谷大战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汪良臣得到的军情是,从关中出发的忽必烈因秦岭隘口被断,无法通过,只能远道从河南奇袭汉中河谷,距离上很远。
这是抢得汉中的绝好机会啊,汪良臣大喜的想道。
他早就想立下一个不世大功,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哥哥差,缺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
现在机会来了。
第387章 祁山道()
巩州距离兴元府汉中,其实并不远,就隔着一个凤州,在北宋种家、折家率领的西军还强盛的时候,巩州还是距离与西夏对峙前线很远的大后方。
当时宋朝的西面诸路当中,秦州与巩州都是秦凤路的组成部分,共同拱卫宋朝西北京兆府和四川屏障利州,即使在北宋西军没落,北方豪强逐步蚕食宋朝西北边境的漫长岁月里,巩州也是宋朝著名的五州三关防御体系的重要所在,为抵御金国入寇、保卫西北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个时候,如今霸占秦州、巩州一线的汪家还不知道在何处呢。
这些都不重要,在汪良臣看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汪家如今是蒙古国的肱股重臣、带领的是整个漠南最为强大的阔端系兵马,就足够了。
以这样的力量,足以碾压侵占汉中宋人。
因为想要赶在漠南总理忽必烈前面攻占汉中城,又有心要露一手狠的,所以汪良臣征集了秦、巩两州及周边府县的所有军兵,这花了一点时间,但也是必须的,因为汪德臣北上时带走了能打的大部分主力,留守的战兵只有几千人,顷刻间要组织起三万人的大军,唯有靠征集次一等的汉兵和色目兵了。
这个过程不长,大概也就十来天,汪良臣就兴冲冲的上路了。
他不知道是,在这个时间差里,汉水河谷中已经成了泽国,大水冲垮了忽必烈的大军,也冲垮了漠南汉地万户们的信心。
几万人被宋军追杀,败卒们仓皇逃窜,雄赳赳气昂昂的蒙古军在群龙无首之下撤出了河南,满地的散兵在流亡,残余的万户们收缩军力,纷纷回到了自己的老窝。
因为信息传递的关系,汪良臣并不知道这一切,他还保持着南北齐进、泰山压顶的心境,很轻松的驱兵前行。
这样的心态,对汪良臣来说,并不是托大,而是经年累月的战争替他打下的经验给予的,宋军在这些年里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他有时候很纳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加上钱财千万的宋朝,怎么就练不出一支强军来呢?以前被金国欺负就不提了,如今蒙古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带点兵就能打得宋朝缩头缩脑,如此的羸弱,实在不可思议。
宋军骑兵不行,步卒稍稍好点,也是仗着强弓硬弩犀利,离开乌龟壳一样的步卒大阵,汪良臣有信心在一炷香的时间里打得宋军找不着北。
于是他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由秦州进入了岷州。
岷州紧邻利州,南下三百里,就是兴元府汉中。
从这里沿着白水河翻越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