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宋-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弘一边走,一边感应脚底传来方砖咯脚的不舒服,看着随着脚步移动不断接近的金銮殿,心中的悸动,不断增强。

    皇帝啊,宋帝国最具有权势的人。

    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第288章 理宗() 
从旁边的御道,绕过壮阔如高山耸立的金銮殿,沿着红色的墙根一直走,就来到了与金銮殿对望的崇文殿。

    这座殿不大,跟平日里上朝用的金銮殿比起来,宛如大人和小孩的对比,开间不过三间,廊柱也低矮,用殿来称呼,都有些不大相称,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阁或者厅。

    一般是皇帝用来召见大臣,或面见长孙弘这样的小国使臣时用一用,比较私密。

    礼部的官领着长孙弘到了崇文殿外面,吩咐他候在阶下,自己匆匆上去,向殿门外的太监说了几句。

    太监点点头,迈步进去,一会儿又出来,高声宣号:“宣,大理使臣长孙弘觐见!”

    礼部官儿冲长孙弘招手,长孙弘理了理衣冠,踏着阶梯,进入殿门。

    见皇帝的礼仪,礼部官员早已经交待了个清楚,头该怎样低,怎么施礼,如何答话,都说得明明白白,仔仔细细,唯恐大理蛮人不懂规矩,触怒了理宗,反倒不美了。

    迈过高高的几乎达到自己小腿的门槛,长孙弘垂首小步来到殿的中央,用余光观察到距离前方皇帝坐榻龙椅大概十步远的地方站住,弯腰九十度,深深的鞠躬,双手拱起,递上早就备好的国书,口中朗声道:“大理使臣长孙弘,见过大宋国君陛下!”

    头顶传来一个淡然的声音:“使臣请起,赐座!”

    有太监过来,接过了国书。

    长孙弘称谢,然后起身,退到一旁,在太监备好的圆凳上,坐了下来。

    这个时候,他才得闲,稍稍扫视了一遍殿中的大概。

    殿内不大,陈设简单,但充满了奢华的味道。居中一张木质的坐榻,上面放着描金勾银的龙椅,一张御案摆在前头,搁着一些常用的文房用品,一叠雪白的纸在其中很显眼,长孙弘猜测那是瑞福祥的赛文魁。

    黄色的帷幔从梁上垂下来,将整间屋子都染成了黄岑岑的颜色,身着龙袍的理宗高高的坐在龙椅上,倦懒的靠着椅背,神态不怎么精神,但盯着长孙弘的眼睛,却炯炯的放光。

    长孙弘不便跟他对视,于是故意垂下眼皮,看着地上金砖,但心里,却把理宗的情况,细细的想了一遍。

    理宗赵呁,时年四十一岁,长得白面长须,宽皮大耳,体态略显肥胖,继位二十多年,前头十年都是在史弥远的阴影下过活的,为提防权臣,他钟情理学,不问朝政,埋头声色一副浪荡皇帝的样子,等史弥远一死,他就变了脸色,立刻掌过了权利,肃清史弥远余党,从此大张旗鼓的推行自己的意识,搞出了端平更化,朝堂为之一震,从此皇权再无旁落。

    他的手法,有些像清朝的康熙,虽然没有用上康熙对付鳌拜那样激烈的手段,但铁面的姿态,却把这个人极为缜密的内心和灵活的御下心机暴露无遗。

    这不是一个昏君,相反的,起码现在是个有能力的人。

    拿着拂尘的太监把国书呈上御案,理宗随手翻了翻,就置之不理。

    “长孙使者千里过来,一路辛苦,不知大理国内,现在如何?”理宗微笑着道:“听说大理国主遇刺,新国主登基,国事清明,欣欣向荣,而长孙使者贵为一字并肩王,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啊。”

    长孙弘听了,立刻听出了里面的门道。

    话里有话啊。

    长孙弘在其中的作用,何止不小,就是决定性的始作俑者,大理国君的废立,都是他一己所为。

    理宗说这话,大概有责问的意思了。

    大理是宋廷藩国,你不经过我同意就擅自弑君立君,还有没有把我这个大宋国君放在眼里?

    理宗盯着长孙弘的目光里,都闪烁着不易觉察的寒芒。

    “蒙陛下问起,大理国事,的确跟往日不同。”长孙弘抬起头,礼貌的回答道:“新君继位,锐意进取,勤政问德,如今的大理,已然焕然一新,改天换地了。”

    “至于臣。”他微微一笑:“辅佐君王,乃臣子本分,该做的必须得做,不该做的却决不能为,这是底线,臣绝不逾越。”

    两人开篇,就话带玄机,旁音浓郁。

    “哦?长孙大人且细说说,何为必为,何为不能为?”理宗保持着斜靠的姿势,淡淡的又问。

    长孙弘思索一下,朗声道:“忠君为国,竭尽所能,乃必为;勾结外患,叛国乱政,乃不能为。”

    理宗点点头,把身子撑起来,端正了坐姿,道:“这话倒是不错,朕听着舒坦,如果每个臣子都这么想,就天下太平了。”

    长孙弘微笑:“天子圣明,则天下太平,邪门歪道,自然无处藏身,群臣自然个个都是忠臣。”

    理宗把手放上桌子,摆弄着那封国书,饶有兴趣的又问:“忠不忠,得看实际行为。长孙大人在四川,于北虏进犯时,出了不少力,这是大理新君的授意,还是你自作主张的行为?”

    “大理与大宋,一衣带水,唇寒齿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道理,大理人都明白。北虏南下,一旦破了四川,大理也不能完全,所以出兵力拒蒙古人,不论大理国君还是普通大理百姓,都是坚定的,而我长孙弘本是宋人,因遭人诬陷,流落蛮境,不得不在蛮夷之地挣扎求存,但大宋于我,总是故国家乡,于公于私,以身报之都是理所应当。”

    长孙弘毫不迟疑的回答道,铿锵有力:“帮助大宋,等于帮助我自己,饮水思源,落叶归根,长孙弘虽久居蛮境,但道理还是懂的。”

    “好个落叶归根。”理宗不由得拍了一下桌子,赞道:“你的事,其实朕早就听说了,你十几岁上,因父母坐罪,而流落他乡,委身蛮地十余年,最后能做到今天的样子,很不容易,朕本以为,大理小国,出不了人才,没有想到出了一个,还是我大宋的子民,哈哈!”

    他愉悦的笑起来,道:“你的罪名,朕已经下旨刑部,把那莫须有的罪名给撤了,毕竟十几年前的事,谁也说不清了。”

    长孙弘眯了眯眼,起身拱手,恭敬的道:“多谢陛下大恩!”

第289章 廷对() 
“大理自太祖玉斧划江,与我大宋唇齿相交,已有三百年,历代大理君王,每逢旧主驾崩,新帝登基,都会送一份国书过来,由我大宋册封,赐予玉碟,方可立为正统。”理宗抚须道:“但是自高宗南渡之后,这种友好的形式就没有延续下去,以至于到了朕这一代,还发生了两国交兵的事端,这可不好,既然长孙大人即是大理王爵,又任我大宋官员,可以从中回旋,将两国关系,重新拉回原本的位置上去。”

    “朕说的意思,是期望大理日后,能跟大宋荣辱与共,修成一体,毕竟这么多年,相处融洽,如今又面临北虏南下的困局,都是一样的艰难,北虏如破了四川,大理自然难以自保,不如跟大宋连为一体,共保家国,岂不更好?”

    理宗说话的时候,怀着很高的期望,目光和善,态度友好,用鼓励的眼神看着长孙弘,看得出来,这话是出自他的肺腑。

    长孙弘倒是明白,理宗是要把大理拉近一点,希望大理能够在关系江山社稷的时候,帮宋朝出一把力气。

    大理是蛮族政权,跟中原王朝之间,若近若离,自成一派,大宋亡了它无所谓,大不了再抱下一个王朝的大腿就是了,但宋朝如今就不行了,大理的态度,已经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大理地处西南,紧挨着四川两广,从大理国内出兵,可以直接插入宋朝的软肋地带,因为为了抵御北面的威胁,宋朝能打的将领和强悍的军队,都摆在长江淮河一线,留在两广的,都是些弱卒。

    在正史中,忽必烈偷袭大理后,兀良哈台从此发兵,肆虐广南路,几乎以扫荡的姿态直逼江南,向士壁就是在潭州一战中成名的,他钉在潭州,挡住了蒙古人的兵锋,拯救了宋朝的财源地。

    听了理宗的话,领会了话里的意思,长孙弘稍微惊诧的抬起头,瞄了理宗一眼。

    皇帝能看到这一点,其实很有眼光了。

    而且能以上国的地位,说出恳切的话,也很难得了。

    这跟印象中昏庸无度的理宗,不大一样啊。

    而且一口一个长孙大人的尊称,即尊重了大理,又抬高了长孙弘的位置,不可谓不礼贤下士,姿态放得很低啊。

    亡国的帝王,怎么会像这个样子?

    长孙弘心中诧异了片刻,然后定定神,开始回答。

    心中有腹稿,说起来就顺畅自然。

    “陛下说的是,前次蒙古入寇,差点就攻入了大理,幸好得大宋四川制置使王夔智勇双全、拼死奋战,方保住了大理一方平安,大理举国上下,都心怀感激。”

    “在那次战争中,下官有幸,带大理健儿与大宋官军并肩奋战,见识了上国兵威,领受了大宋浩荡国运,心中对大宋的敬畏,有如江河泛滥,不可收拾。”

    “回去大理,下官跟国君谈起此事,国君也是叹为观止,觉得大宋国乍,一定会繁衍万年,这次差下官来,也有愿纳贡之心,这些都国书里都写得明白,请陛下留意。”

    “哦,果然?”理宗眉毛挑了挑,笑意涟涟,再次把国书拿起来,仔细的看了一遍。

    等下放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把身子伏在御案上,扬眉对长孙弘道:“既如此,朕可要好好赏赐你,通好两国,长孙爱卿功不可抹啊!”

    心情大好,他把长孙弘的称谓都由大人,改成爱卿了,意思是你是我大宋自己人,不必见外。

    长孙弘当然不见外,他立刻打蛇随棍上,提出了伏笔。

    “赏赐不敢要,陛下,如今大理贫穷困苦,百姓生活艰辛,国家收入拮据,就连大理宫中用度,都跟大宋寻常一郡一州的主官都不如,长孙弘感同身受,如何敢要陛下的赏赐?”长孙弘作痛心疾首状。

    “嗯?有这样的事?”理宗惊奇。

    “陛下有所不知,大理国以山地居多,无平地肥田,种地都要在山间洼地里见缝插针,如何富裕的起来?而一些土特产,如茶叶之类的,又因为栈道艰险,路途遥远,不便运输,卖不出好价钱,外面的好东西又运不进去,这样一来,困苦更甚。”

    听长孙弘叫苦,理宗也是错愕,对大理这些难处,他是知道的,但长孙弘此时说这些,他就不是很明白了。

    什么意思,要大宋赏些钱给大理吗?

    提钱多没意思,朕现在在跟你谈感情啊。

    感情多好,大家联系紧密,而提钱就没意思了,阿堵物多市侩,多庸俗。君子所不耻也。

    所以理宗嗯嗯有声,就是不说话。

    长孙弘似乎预料到了这个结局,也没有提出钱的要求,而是要了另一个条件。

    “所以,陛下,微臣希望,能够在西川择一地,或一城,设立榷场,双方互通有无,榷场的税费,实行减免,这样做,可以让大理的特长,毫无阻碍的进入大宋,而大宋的好东西,也能舒畅输入大理,两边各取所需,互通有无,岂不美哉?”

    “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