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艾买艾提的审问出乎意料的顺利。当艾买艾提得知和加尼牙孜在他走后,马上就带着卫士出了府,至今下落不明时,他就明白,他已经被和加尼牙孜抛弃了。既然和加尼牙孜不可能再来救他,那他就要想办法自救。与自己的小命相比,对和加尼牙孜的忠诚简直不值一提。况且,和加尼牙孜自己逃命的时候,还把他支使到乌斯满这里,根本就没管他的死活。于是,不等乌斯满再开口讯问,他直接就把他说知道的一切,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
和加尼牙孜跑了!在得知国防军出现在城外的第一时间,他就丢下所有人,自己跑了。乌斯满和姜大柱面面相觑,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出门在外;
第189章 叛乱 十九()
“去,去把侦查分队的牟申园给我找来,他是干什么吃的?问他西门一带发生了什么事!”从审讯室出来,姜大柱怒气冲冲的吩咐副官。姜大柱觉得有点不能相信,和加尼牙孜那么大一股人出城,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呢?在阿图什城四周,姜大柱率领的特种大队在各个要点都设立了监视哨位。和加尼牙孜带着卫队,目标应该非常明显,可他就没接到任何这方面的报告。
情况很快就搞清楚了,和加尼牙孜并没有带着卫队一股脑的出城。虽然,此刻的他犹如惊弓之鸟,可现在是要逃命,他可再也不敢象以前那样,带着大队卫士招摇过市。在出府的时候,他和他的卫士们就都换上了平民的衣物,伪装成牧民、贩夫、行商、旅客等各色人等,分散陆续出城。除了短武器随身携带外,机枪、步枪等长武器都藏在马车以及各种包袱里。所以,他们的离城,并没有引起在城外远处埋伏监视的特种大队侦查分队的官兵的注意。尽管今天出城的人数明显多于往日,但各色人都有,并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情况。姜大柱自然也就不可能接到和加尼牙孜逃跑的报告。
“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竟然这么小心。往西去他能跑往那里?”姜大柱向尧乐博斯问道。
“往西,只有一条路,就是经过伊尔克什坦山口,逃往苏俄的阿拉木图。前段时间,苏俄的联络顾问阿利克钦斯基刚刚回阿拉木图去,估计和加尼牙孜也只能去找他,想通过他获得苏俄的庇护吧。”尧乐博斯想了想才回答道。
“你们熟悉这里的状况,合计一下,看现在再派人追还能追上吗?我先去向上级汇报这个情况。”姜大柱出门去安排人给杨寰宇和朱耀华发报,通报情况。可他总是觉得心有不甘,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家伙跑掉吧?希望这两个人为了立功赎罪,能想到办法。
“你的点子多,有没有什么主意?哎,要是被这个家伙跑掉,可是后患无穷啊。”乌斯满看着姜大柱出门而去,才回头向尧乐博斯问道,边说还边叹气。
“两个办法,一个是把留在这儿的和加尼牙孜的人都偷偷交给刚才那位长官,我们依旧装作不知情,让他们去处置那些人。只是,和加尼牙孜会不会相信我们没参与,那就不好说了,希望他能相信,以后不找我们的麻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豁出去,拼个鱼死网破。马上组织人手去追击,希望能追上。那样才是彻底杜绝后患。”尧乐博斯给乌斯满出了个选择题。前者是做埋把头在沙子里的鸵鸟,后者却是拼命一搏,成了的话,既绝了后患,又能博个升官发财。
“没别的办法了?”乌斯满这两个办法都觉得不妥,前者,根本瞒不过和加尼牙孜,不可能汉人大军到来,死的都是他的人。他乌斯满和尧乐博斯的人都安然无恙,要说他和尧乐博斯和汉人没交易,鬼都不信。后者,却是没有把握,派人追击,结果要是还被和加尼牙孜逃掉的话,这仇就结得解不开了,两方必定不死不休。
“当然还有个折中的做法,让库尔江向和大军联系,由他给他们带路,请他们去追。听说,汉人大军的铁甲车是机器的,跑起来比马还快,还不象马那样,跑一段路就要休息。”尧乐博斯给乌斯满出了第三个主意。
“就这么办!”没等尧乐博斯的话说完,乌斯满就笑了起来。
等姜大柱再次回来的时候,脸上已经是满面春风,再也没有一丝沮丧。乌斯满和尧乐博斯见状,登时眼光亮了起来。看来是有好消息了。果然,姜大柱一开口,就是一个让他们能把心重新放回肚子里的好消息。
“我刚和上级汇报了这里的情况。上级对你们两个的表现很满意。同时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边境的伊尔克什坦山口,已经在我们国防军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和加尼牙孜想从伊尔克什坦出境的路已经没有了,现在需要的,是我们从后面再追上去,那他就真的插翅难逃了。怎么样,我们双方马上联合组织一个追击队伍,我带着他们去追。你们的人只要带好路,选人时,注意要选对那一带熟悉的人,特别是知道那种山里的小路的人。”姜大柱有点兴奋的向乌斯满和尧乐博斯通报着他得到的情报,并提出了他的意见。
“这可真的太好了!我马上组织人,我亲自带队,和姜上校您一起去。”乌斯满也兴奋起来,不亲眼看着和加尼牙孜被彻底消灭,他可真的感觉睡不安枕,食不甘味。
为了配合追击,朱耀华也把张钟麟的侦察连给姜大柱派了过来。很快,一支由姜大柱的特种大队为主导,张钟麟的侦察连为骨干,乌斯满的民族军协助的追击部队就临时组成了,考虑到有些山间小路张钟麟的车开不过去,特种大队和民族军的人都骑着马。一支怪异的由吉普车和马匹混编的队伍就这样出发了。
伊尔克什坦山口距离阿图什只有不到三百公里,直线距离仅仅一百五十公里左右。但由于都是崎岖的山路,和加尼牙孜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国防军和民族军的联合追击部队出发时,和加尼牙孜刚刚离开阿图什西北二十公里处的阿湖。这里是他出逃时,和卫队人员约定的聚集点。他为留退路,提前将大量能够携带的的财产都转移到了这里。这也是他能够果断离开阿图什的原因。他在到达这里的临时营地之后,把所有财产装上马背。在接下去的逃亡路上,几乎全是山道,马车根本就没法走,这占去了他大量的时间。
如果,他在当初转移这些财产时,当机立断就一起离开的话,他现在已经带着这些财产到达了阿拉木图。可是,这个世间从来就没有如果。他不知道,他已经无路可走,他费尽心机运送出来的这些财务,在不久之后,就和他本人一起,成了国防军的战利品。
第190章 叛乱 二十()
姜大柱和朱耀华的电报先后送到了华夏军事委员会。从这两份报告来说,西北平定叛乱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至于这次叛乱的头目和加尼牙孜还没抓住,那都是小事情了。剩下就是怎么善后的问题。可在这个如何善后的问题上,杨寰宇却和段祺瑞第一次产生了分歧。
以杨寰宇从前世学到的经验,他觉得,搞民族自治比较有利于今后的治理,只要有强大的驻军压在当地,把民政权交给当地民族人士,就不会出大问题。同时,辅助以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凡是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要进免费的学校接受教育,当然,要教授的重点自然是汉文和华夏历史。把所有这些当地民族的后代子女,都让他们牢记自己是华夏人。另外,修建西安至迪化的铁路,加强西北和中原腹地的经济联系。
还有一个措施,就是移民。通过大量的移民,并且鼓励通婚,摊薄当地族人在西北的总人口中的比例。华夏民族是个最善于同化异族的民族,只要能平稳的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之后,各族混杂,很难再会发生这次这样民族矛盾而引发的叛乱。
不过,段祺瑞不这么想。他认为,华夏的社会是汉族人为主流的社会,自然是以汉族人来主导,政府里可以安排一些当地民族的官员,比如这次平叛立下功劳的乌斯满和尧乐博斯。如果按照杨寰宇的办法去做,也许,几十年以后,能彻底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可是,前期投入巨大。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西北那么大的区域,我们为何只在新疆驻守了两个乙种师?是没办法多驻啊!从中原到西北,路途遥远,兵员、军饷、军需后勤等都无法及时补充。你要多驻几个师在那边,士兵的枪里没子弹,和烧火棍有区别吗?”段祺瑞觉得杨寰宇太理想化了,以目前的状况,驻守几个步兵师都很困难,别说这次派出去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了,再增加油料和维修配件的供应,为西北那块地方,他都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才要下决心修铁路么,只要把铁路修起来,那么,也就是在修好铁路之前,后勤的压力大一些。”杨寰宇有点不以为然。
“钱呢?数千公里的铁路线,拿什么钱来修?政府里的那帮人,会同意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修这条铁路吗?”总后勤部长阎锡山插话了。他也不同意杨寰宇的想法。
“这条铁路不仅仅是民用,他更是战略性的。就像苏俄他们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如果没有这条铁路,广袤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当年老毛子又怎么能控制得住?现在,苏俄人和高尔察克的战争,不就在这条铁路沿线进行吗?道理很明白,只有控制这条铁路,才能真正控制西伯利亚和远东。 '路也是一样,我们可以以军方出面,组织修建。不需要政府他们同意。他们只需要配合我们在人力组织上支持我们就行。我们军委会管辖的钢铁厂可以为这条铁路提供钢轨,这就把最大的一笔投入解决掉了。如果我们的钢铁产量不够,我们可以继续扩建这些钢厂。”杨寰宇强调这条铁路的战略意义。
“就算这条铁路我们军队来修,可修好之前呢?那么多部队的后勤供应,我这里压力可就真的太大了。”阎锡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苦笑着叫难。
“这个问题这样解决行不行?在这条铁路修好之前,目前国防军所有的机械化师的编制暂停,把车辆全部用于加强对西北的物资运输上。如果还不够,那就从现有的机械化部队里抽调?”杨寰宇承认,阎锡山提出的是现实问题,运输问题必须优先解决,可现在,还真的没好办法,只能把增强部队机动化能力的机械化整编先停下来。
“这才是用钱的一个地方,你要在西北实行免费教育,这同样是一大笔钱,这个你就绕不过政府那边了吧?”段祺瑞看到就一个铁路,就把杨寰宇*的想要停下他一力倡导的军队机械化改编,笑眯眯的又加了一把火。
“委员长别听着免费就急没钱么,这笔钱,政府那边当然要拿出一部分,不过应该不会太多的。毕竟那边地广人稀,就算免费,又能需要多少所学校?这笔钱,国民政府出一部分,当地政府再出一部分,就能解决。这应该不是问题。”杨寰宇回答道。
“你太想当然了,地广人稀是不错,问题就在地广人稀上!他们的聚集地,往往相距很远,每个聚集地又没多少人,但你不能因为人少,就不建学校吧?没学校,他们去那儿读书?可为了几个或者十几个孩子,你也建学校吗?那要建多少所学校?这可不是小数字。”段祺瑞听杨寰宇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