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证因再接再厉,又详细介绍了查拳的基础套路和两路副拳拳法,甚至把招式画成图形刊载于报纸上。此举引来查拳传人的强烈抗议,但读者们却表示支持。甚至有人闲得蛋疼,居然照着报纸练武功……嗯,武术基础套路,应该有广播体操的健身功效吧。
《大众》发行第二周,日销量已经突破6000,可谓长势喜人,商家们也开始主动寻求广告合作。只副刊的销售和广告收入,每月毛利润就达到5800银元。
在民国办刊物,那是真赚钱啊。
前提是你办的东西能卖出去,比如朱湘就自办杂志,结果亏得饭都吃不起。
第103章 103【丈母娘看女婿】()
天津站外。
一辆辆骡车候在路边等生意,虽然汽车已经发明出来多年,但牲畜仍旧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有人从车站出来大声喊道:“嗨,赶车的快过来几辆!”
“来嘞!”车把式高兴地挥鞭子。
叫车的却是个戏班子,林林总总二三十号人,光戏台道具就装了三大车。
明天就是孟小冬复出登台之日,所以提前动身来天津,同行的都是她的家人长辈。
大伯父孟鸿芳演武生和小丑,二伯父孟鸿寿唱文丑兼奏京胡,三伯父孟鸿荣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六叔父孟鸿茂演小丑,父亲孟鸿群演老生兼红生。孟小冬的母亲张云鹤、二妹佩兰、三弟学科、四妹幼冬,还有她的几位姑父、舅父,也要么唱戏,要么演奏乐器。
孟家三代人出了九位名角,祖父孟七最有意思。他早年投过天平天国,从军十余年,一身好武艺,在英王陈玉成麾下担任戏班教师,战时打仗,闲时唱戏,也算武装文艺兵了。
这整个一戏曲世家,戏班子全是家里人。放在后世绝对显赫,但在晚清民国却属于下九流,有钱没地位,通婚也基本选同行,嫁给名流富商只能当姨太太。
他们主要在南方演出,甚至曾远赴菲律宾。但如今南边整天打仗,正好孟小冬又在北平购置了房产,干脆整个家族都搬来北平定居。
装车完毕,开始启程,还喊了几辆黄包车由女士乘坐。
孟小冬跟妹妹幼冬坐一辆,幼冬今年才九岁,但也已经出道登台,把老生唱得有模有样。
旁边那辆车上,坐着母亲张云鹤和三弟孟学科。张云鹤扭头对孟小冬说:“老大,你也快满20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托人帮你说媒,倒真有个合适的。那人你也认识……”
“妈,你别说了,我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孟小冬打断说。
张云鹤见女儿反应强烈,狐疑道:“你有心上人了?”
“没有,你别多想。”孟小冬矢口否认。
张云鹤却了解女儿,柔声道:“跟妈说说,那人到底是谁?”
“真没有。”孟小冬不耐烦道。
“好好好,你的事你自己做主。”张云鹤颇为开明。
历史上这个时候,孟小冬已经对梅兰芳暗生情愫,后来不顾家人反对嫁给梅兰芳做妾,严格来说属于三姨太。梅先生正妻叫王明华,因子女夭折,主动劝丈夫再娶以延续香火,于是有了第二任妻子褔芝芳。这两位夫人如今都还健在。
孟小冬是个认死理儿的,她历史上愿意给梅先生做妾,现在认准了周赫煊也不会动摇,根本不在乎父母之言。
“姐,你的情郎是不是在天津啊?”孟学科突然蹦出一句。
孟小冬没好气道:“小屁孩儿,你懂什么?”
孟学科嚷嚷道:“什么小屁孩儿,我都十四岁了!”
“等你满了十八再说。”孟小冬笑道。
“切,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情郎肯定在天津,”孟学科人小鬼大,“不然咱们戏班子在北方首演,放着北平不管,跑来天津做什么?”
孟小冬被说穿心事,脸红道:“去去去,少胡说八道。”
“看报看报,看《大公报》,十五省督军联名推举张作霖担任安**总司令!张大帅下个月要祭天就职嘞!”
“看报看报,看《大众》报,《神雕侠侣》火热连载。”
一个报童在大街上奔走呼喊。
孟小冬突然叫道:“《大众》来一份!”
“好嘞,二分八厘。”报童喜滋滋地跑过来。
孟小冬坐在黄包车上就读起来,她喜欢看周赫煊写的东西,脸上不由而然浮出甜甜笑意。
张云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感觉女儿有问题。等到了客店安顿下来,她才把女儿单独拉到房间问:“老大,你老实跟妈说,心上人到底是谁?”
孟小冬道:“妈,真没……”
“不许说没有!”张云鹤瞪着女儿,随即又安慰说,“妈不反对,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孟小冬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是周赫煊。”
张云鹤却没听过周赫煊的大名,连忙问:“周赫煊谁啊?做什么的?”
孟小冬说:“他是做学问的,北大校长。”
“北大校长?”张云鹤惊道,“北大的校长一般人可做不了,周先生年纪很大吧?他夫人还在不?若是死了老婆做填房,倒也算一桩好姻缘。”
这就是旧社会京剧艺人的心态,自己都轻贱自己,居然认为女儿嫁给大龄学者做继室很般配。
“妈,你说什么呢?周大哥才28岁,都还没结过婚。”孟小冬解释道。
听到周赫煊年轻未娶,张云鹤反倒愁眉苦脸,耐心劝道:“老大啊,这可就有点悬了。那个周赫煊28岁便能做北大校长,肯定在官面上有靠山,他自己也学识渊博。这样的青年才俊,恐怕看不上咱们唱戏的,你还是找个同行结婚吧。”
孟小冬坚决道:“不,我就认准他了,大不了以后嫁过去做姨太太。”
“唉,”张云鹤叹息说,“你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孩子,我也劝不动你。这人心难测,凡事多留几个心眼,别让人给骗了。文化人最是靠不住,还不如富商和当官的。他们最在乎名声,不想被人说三道四,在婚事上总是拖泥带水。若真能娶你做姨太太倒好,如果骗了你的身子再抛弃,那你可就有苦难言了。”
“妈,周大哥不是那样的人,”孟小冬连忙替周赫煊说话,“他重情重义,对朋友很好。而且他还有善心,办了好多学校,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读书。”
张云鹤默然,良久才问:“那他对你是什么意思?”
孟小冬苦恼道:“他好像只把我当成小妹妹,平时很亲近,但谈到感情就总是躲闪。”
张云鹤闻言大喜:“傻姑娘,这是好事啊!他越是这样,说明对待感情越慎重,不是那种朝三暮四的人。”
“真的?”孟小冬有些想不明白。
张云鹤道:“这个男人不错,如果真能嫁过去,就算做姨太太,他也应该不会辜负你。”
翌日,新明大戏院。
孟小冬不时跑到后台出口,垫着脚朝台下张望。
张云鹤站在女儿身边问:“还没来吗?”
“来了,来了!刚刚进门的那几个。”孟小冬喜道。
周赫煊、李寿民、沈从文、朱湘、郑证因等人结伴而入,张云鹤纳闷儿道:“到底是哪个啊?”
孟小冬说:“就是个子最高那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戏,张云鹤满意道:“果然一表人才!”
第104章 104【少帅的忧心】()
在民国生活得越久,周赫煊越能感受到戏曲的魅力。不是他的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了,而是从人们对戏曲的热爱中得知。
怎么说呢?
此刻李寿民、沈从文等人坐在观众席,就好像等待演唱会开始一样,连郑证因这个练家子都翘首以盼。唯一的例外,或许就只剩下朱湘了。愤青同学对听戏不感兴趣,他的爱好是喝酒、打牌、骂政府。
就在戏快开场时,张学良和于凤至夫妇突然驾临,身边还跟着一个副官、两个侍卫。
“赫煊,恭喜啊,都当上北大校长了。”张学良笑道。
“我这个校长不提也罢,”周赫煊报以苦笑,又看着不远处的空位问,“冯五爷怎么没来?”
张学良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掩去。
于凤至解释道:“冯老爷子病重,已经快不行了,老五正在准备后事。”
“那等戏演完,我可要去看望一下。”周赫煊说。他在民国朋友不多,冯庸算是比较铁的一个,关键时候帮了大忙。
“唉。”张学良轻声叹息。他想起年幼的时候,冯德麟、张作霖二人既是结拜兄弟,又是死对头。他们斗起来恨不得弄死对方,但却从不涉及后代,把彼此的孩子当亲儿子爱护。
张学良犹还记得,当初冯德麟都要兴兵讨伐张作霖了,还把贴身多年的护身符送给他当结婚礼物。
东北那帮马匪出身的军阀,虽然做过很多坏事,但对朋友却极讲义气,前提是他真心把你当朋友看待。至于敌人和合作伙伴,他们只遵循一个原则:有便宜就占,吃亏的买卖不做,合约承诺全是放屁。
“锵锵锵锵锵!”
台上好戏开场,一个半大少年翻着跟头出来,正是孟小冬的弟弟孟学科。他从左边翻到右边,又毫不停歇地打弯翻回场中央,足足翻了二十多个跟头。
“好!”
观众轰然喝彩。
于凤至看得聚精会神,张学良却偏着脑袋,低声对周赫煊说:“你觉得如今形势对谁更有利?”
周赫煊笑道:“当然是对大帅有利,十五省联合组建安**,大帅即将就任总司令。兵多将广,虎视天下,有谁可挡?”
“你就别说这种场面话了,”张学良摇头道,“我实在没底啊,又找不到人商量,心里憋得慌。”
周赫煊说:“六帅手下那么多人才,怎么找不到人?”
“会打仗的不少,能统观大局的却没有,”张学良苦恼地说,“老帅看似势大,坐拥十五省联军。但就像前秦苻坚,麾下部队号令不一,人心各异。真打起仗来,那些大帅们肯定以保存实力为先,谁都不可能真的出力。我就怕来个淝水之战,百万大军毁于一旦啊。”
“六帅看得透彻。”周赫煊稍微有点惊讶,他发现张学良思维清晰,对眼下的局势认识到位。
“我看得透彻又如何?”张学良无奈地说,“老帅变了,以前他虽脾气暴躁,但还听得进劝。现在嘛……唉!”
张学良没有把话讲完,周赫煊却知道他想说什么。
十五省联军总司令啊,从名义上已经统治大半个中国。张作霖志得意满,已然彻底膨胀了,心态完全不像以前那么战战兢兢,甚至开始做起统一中国的美梦。
就好像《三国演义》里刚刚夺取荆州的曹操,根本不把孙权放在眼里,认为挥师南下就能荡平江东。
以古观今,此时的张作霖,就跟三国曹操、前秦苻坚如出一辙,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大败。
张学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没法劝,没法说,只好趁机向周赫煊倾诉。
周赫煊不是军队中人,也不参与政治,而且洞察时局,确实是个好听众。
“赫煊,你说我该怎么办?”张学良问道。
“我哪知道?”周赫煊苦笑,“以我猜测,老帅心里打的主意,应该是让各地军阀和革命军互相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