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周赫煊渐渐感觉把控不住。他已经连载了80多万字,“诸神的黄昏之战”都还没开始,鬼知道得写到何年何月。
估计在二战结束之前,周赫煊版本的《银河英雄传说》不可能完结。
田中芳树最令人诟病的战争描写,也被周赫煊补齐了短板,有时候一次战役过程就要写好几万字。莱因哈特和杨威利的智谋和统率力,在这些描写当中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而不是干巴巴的一笔带过。
在周赫煊的这个版本里,军事胜利只是历史的一部分,只是政治的衍生,并且受到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极大影响。甚至连最后杨威利的死,周赫煊都准备用至少5万字来布局,“地球教”刺客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双方的那些利益政客。
说得玄乎一点,周版《银河英雄传说》,可以找到很多民国和二战的影子,而不是脱胎于《三国演义》。
周赫煊准备抄的《冰与火之歌》,也打算对原著进行大改动,至少政治阴谋不能显得过于幼稚可笑。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主要来源于他们的自身经历。除了《射雕》三部曲和《泰坦尼克号》以外,周赫煊的其他小说都没有纯粹抄袭(《小王子》是照抄的,但没有发表,只给孩子们讲故事)。特别是原创完《神女》、《狗官》、《狗官外传》和《黑土》以后,他的写作风格已经完全成熟了,这严重影响到《银河英雄传说》的风格转变。
周赫煊的文风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厚重的历史感。
就算是荒诞如《神女》和《狗官》,仔细阅读感受,依然能体会到一股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乱世的作家,是很难写出这种味道的。周赫煊也并非刻意而为,动笔时不由自主的就加入进去,因为这些都是他的人生感悟。
……
在前往剑桥郡的火车上,周赫煊正在口述内容:“……一个巨大的暗黝身形,半掩在血渍斑驳的雪堆里,绵软而毫无声息。蓬松的灰色绒毛已经结冰,腐朽的气味紧附其间。布兰隐约瞥见它无神的眼窝里爬满蛆虫,咧嘴内满是黄牙……”
《冰与火之歌》就没那么麻烦了,只要把各方的阴谋修改得更高端点即可,其余内容周赫煊完全可以照抄。这玩意儿本就属于娱乐之作,既然某位拖延症患者死活不肯完本,那周赫煊干脆就自己编一个结局。
马珏一路随行,反正也是闲着,干脆就成了小说记录员。
马珏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文思如泉涌”,她写字的速度,居然跟不上周赫煊“创作”小说的速度。就好像周赫煊脑子里已经有完整的故事,甚至连遣词造句都想好了,只需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即可。
“呜呜呜~~~”
在汽笛声中,火车渐渐停下来,这是从牛津到剑桥的中间站——布莱切利镇。
马珏收起钢笔和稿纸,甩了甩发酸的手腕,苦笑道:“先生,帮你记录小说可真是个体力活。”
“那下次我找其他人吧。”周赫煊笑着说。
“别,”马珏笑道,“其实挺有意思的,你讲的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只是……”
周赫煊问:“只是什么?”
马珏提醒道:“只是千万别在国内发表,因为它跟抗战无关,肯定会遭到其他文学家的抨击。”
“我知道,所以抗战之后才会出版。”周赫煊说。
马珏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再写《黑土》那样的小说呢?中国需要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
周赫煊摇头道:“《黑土》写起来太累了,有时候搞得我头晕脑胀,而且精神感觉特别压抑。至于抗战文学作品,我可以把《中国队长》编得更精彩一些,那部漫画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更有价值,知识分子和普罗大众都喜欢看。”
马珏叹气说:“唉,要是现实中真有个中国队长就好了。”
“中国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周赫煊安慰道。
就在周赫煊来到英国的第二个月,日军又对重庆进行了一轮大规模轰炸。周赫煊在江北和南岸的6家工厂遇袭,轻则被炸毁围墙,重则厂房成为废墟,好在合川那边的药厂完好无损。
连续三个月的大轰炸,让国府正式做出决定,在九月份宣布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这个“陪都”是永久性的,就算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重庆依旧是中华民国的陪都。在理论上,即便老蒋千里转进台湾,他还得把重庆视为陪都。
老蒋下的“陪都令”是在聚拢民心,因为大后方快撑不住了,抗战已经迎来最艰苦黑暗的时期。这里的艰苦黑暗,说的不是战局胜负,而是经济民生已经彻底崩溃。
二战期间,英国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到经济崩溃,只用了半年时间,以至于美国卖军火不得不改为赊账模式。
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如此,更遑论中国,战争真不是那么好玩的。
好吧,美国是个例外……
众人下车来到镇上的一家小旅馆,离此3英里的地方有个布莱切利园,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糅合了维多利亚哥德式、都铎式和荷兰巴洛克式的多种风格。
这里是个度假的好地方,周赫煊打算在战后把园子买下来。
现在购买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英国的战时情报基地,欧洲战场所有截获的情报都在这里分析汇总。
搞笑的是,这园子乃是私产。
英国军情六处的长官辛克莱爵士,建议政府出资买下,居然遭到拒绝。辛克莱只能自己掏了7500英镑买园子,然后把情报人员都接进来工作。
等战争结束,周赫煊出资1万英镑,估计是可以买到布莱切利园的。这园子总占地面积235公顷,非常大,到时候再修缮一下,建个小型骑马场,每年夏天都可以带着家人来这里避暑。
953【理想与现实】()
自从德国对伦敦进行大轰炸以后,偏僻冷清的布莱切利镇就变得人满为患。
因为这里距离伦敦不太远,铁路交通便利,而且物价低廉,没有军事和工业设施不易遭轰炸,是伦敦市民躲避战争的最好选择之一。8月到10月期间,小镇上已经涌来一万多人,周赫煊他们差点没找到旅馆的空房间。
“先生,你们真幸运,今天刚刚搬走两家人。”旅馆老板笑着说。
这话刚说完,又有几个人下楼,说要办理退房手续。
周赫煊颇为好奇地问:“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那家的男主人说:“回伦敦。”
“为什么?”周赫煊道。
那男人说:“我宁愿回伦敦被炸死,也不愿在这里被无聊死。小镇上什么都没有,没有电影院、没有咖啡厅、没有足球比赛、没有……就连像样的小学都没有,这里的老师教学质量太差了。”
好吧,这个理由很强大,因为小镇无聊,所以大家选择回伦敦去挨炸。
两相对比起来,中国百姓对生活的需求也太低了,他们只要有饭吃、能活命就心满意足。
说起来非常搞笑,涌入布莱切利镇的一万多伦敦人,半年时间不到就全部跑个精光。因为小镇的生活跟伦敦比起来太lo逼,他们生活得很不愉快这哪像战争难民?简直就是来集体度假的。
那一家子办完退房手续,便提着箱子哼着歌儿离开了,欢欢喜喜犹如结束假期的游客。
马珏感觉颇为好笑:“这些英国人也太乐观了吧。”
“他们是还没有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毕竟,上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打到英国本土。”萧乾突然插话说。他一路上都跟在周赫煊身边,包括周赫煊参加淡墨社机会,萧乾也在外边候着,准备写一篇关于周赫煊的报告文学。
周赫煊说:“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萧乾好奇道:“还有什么原因?”
周赫煊说:“第一,日不落帝国带来的强大自信,虽然英国早就开始衰落,但大英帝国的神圣光环还对每个国民起作用。第二,自2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党又带来民权和福利,英国人的精气神很足,他们已经摆脱了对温饱的基本要求。”
马珏说:“可英国还是有很多无家可归者。”
“那不是主流,”周赫煊道,“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诸国列强都在发生着剧变。英国最明显的就是工党两度组阁,每次上台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改革,这给英国中下层民众带来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甚至于社会福利成为一种思想共识。所以在工党第二次组阁的时候,英国失业率虽然高达10%,但其民意支持率却居高不下。若非经济危机让工党被迫削减福利政策,工党政府根本不会倒台。”
萧乾疑惑道:“这跟战争有什么关系?”
周赫煊解释道:“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的国家认同感啊,这个国家提高平民福利,并且这种福利成为社会共识,那么自然有无数国民会选择爱国。别看几年前英国和平主义泛滥,但战火真的燃烧到英国本土,英国人肯定会选择保家卫国,因为这个国家让他们感觉有奔头。”
马珏问:“那中国呢?”
周赫煊苦笑道:“中国只剩下国仇家恨和民族凝聚力了,大部分底层民众其实不愿为国打仗。甚至对某些蒙昧小民而言,日本的统治跟国民政府的统治没啥两样,都生活得艰难困苦。”
萧乾掏出小本本,问道:“周先生似乎对中国的经济福利政策很不满意?”
“你觉得呢?”周赫煊没好气道。
萧乾继续问:“周先生对《五五宪草》怎么看?”
周赫煊说:“看起来很美好,但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为什么?”萧乾极为惊讶。
自从全面抗战以来,老蒋迫于糟糕的国内局势,不得不开始推行所谓的宪政改革。特别是去年9月份的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四次大会,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了7个提案,督促国府进行宪法修正和宪政改革,并由一帮子学者制定出《五五宪草修正案》(即“昆明宪草”)。
这一系列事件,得到中国朝野的一致称赞。有人认为它代表了同仇敌忾和各方精诚团结的精神,是国家之大幸事;也有人认为中国政治春云初展,正在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但在明眼人眼中,《五五宪草》及其修正案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马珏本就是学法律的,她也非常疑惑:“对啊,先生。《五五宪草》我仔细研究过,各个条款都很完美啊,怎么可能完全无法实现?”
“因为太完美了。”周赫煊说。
萧乾一边记在小本本上,一边问道:“完美也是错?”
周赫煊解释道:“《五五宪草》的核心是‘直接民权’,这是个非常高尚的政治理想,但操作起来却未必有效。英法两国有着久远的宪政历史,但到现在都不可能做到直接民权。美国部分州偶有采用直接民权的,但也没取得什么好的效果。进行直接民权最早的国家是瑞士,这是个小国,人口土地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其直接民权的行政区也不足五分之一。中华民国连乡镇都无法有效控制,还想搞什么直接民权,这不是个大笑话吗?”
马珏和萧乾顿时默然无语,他们并不傻,只是没有朝坏的那方面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