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只能说:“耶克夫人是关心女儿,能够理解。”他不想掺和女朋友爹妈的破事,连忙转移话题,“听说哈特利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成功算不上,只是个小商人而已。”欧尼斯苦笑。

    当年在印度的时候,欧尼斯靠倒卖一些英国产品混日子。为了拉拢客户,他不得不选择当业余演员,在军官太太们组建的戏剧俱乐部厮混,在认识了众多军官太太后,他的生意规模才迅速扩大。

    欧尼斯和前妻矛盾的开始,便是他在俱乐部勾搭上一位贵妇,而且似乎还把对方弄怀孕了。当时欧尼斯在印度的生意正红火,结果差点被贵族军官捉奸,吓得连忙带着老婆女儿逃回英国。

    回国后没几年时间,欧尼斯为了打开生意局面,再次走上了做小白脸的道路。结果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老婆却受不了背叛,最终选择了离婚。

    欧尼斯在成为“大商人”以后,没有选择再婚,也没有再做小白脸。他专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偶尔包养两个小蜜,日子过得好不快活,直到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英国1929年以前还是很给力的,虽然各行业发展都不如美国,但全球贸易额仍旧位居世界第一。但最近两年前,英国居然出现贸易逆差,而且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其中钢铁和纺织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费雯丽的父亲欧尼斯,做的就是纺织行业。他在经济爆发以前,还喜滋滋的扩大生产规模,结果突然发现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了,旗下几家工厂的机器超过六成被迫停工。

    辛辛苦苦二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说的就是欧尼斯现在的情况。

    别看这位中年帅哥穿得人模狗样,浑身衣服都是名牌,但也就只剩个空架子而已。

    周赫煊笑道:“哈特利先生,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转行做其他生意?”

    “什么生意?”欧尼斯好奇地问。

    “药品,”周赫煊说,“我打算在伦敦开一家药厂。”

    欧尼斯满头雾水道:“可我对医药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啊。”

    周赫煊笑道:“你有工厂的管理和销售经验,这就足够了。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合作创办一家药厂,因为我发现了一种效果奇佳的神药。”

    欧尼斯连忙问:“真有这种药?”

    周赫煊说:“等演出结束后,我们可以慢慢细聊。”

    周赫煊说的所谓“神药”叫做磺胺,一种在青霉素诞生前最有效果的抗菌药,对治疗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病症有奇效。

    周赫煊这次来英国,并非只顾着出风头和泡妞,他也在悄悄打听青霉素和磺胺,结果让他非常意外。

    就在半年前,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叫“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但由于这种药物在试管内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事实上,这种化合物并不难搞,早在24年前就有人合成过,可惜没人意识到它的医学价值。

    磺胺啊!

    周赫煊虽然不懂药物,但有人懂啊。他决定请来一些生物、化学和医学界的专家,专门研制磺胺类药品,而且顶多几个月就能看到研究成果。

    至于后世大名鼎鼎的青霉素,也在几年前被人发现了,不过青霉素很难提纯,因此短期内无法用于医学临床。

    周赫煊决定依靠磺胺赚到大钱后,就拿出一大笔资金支持青霉素的研究。只要他掌握了这两种神药,不仅可以财源滚滚,而且能在未来的抗战中挽救无数中国军人的生命。

495【我心永恒】() 
美国百老汇大街盛行的戏剧,脱胎于英国戏剧,而又发展出自己的独立特征。

    刚开始的时候,英国戏剧的内容都和宗教有关,主要在教堂等宗教场合表演,因此被称为“礼拜剧”。“礼拜剧”渐渐的世俗化,转移到教堂外的地方演出,并增加了喜剧成分,但内容仍以圣经和圣徒的故事为主,这一阶段叫做“神秘剧”或“奇迹剧”。

    至欧洲中世纪期间,基督教有意识地使用戏剧来布道,宣讲教义和伦理道德,所以出现“道德剧”。而贵族们为了享乐,往往在“奇迹剧”和“道德剧”之间插演娱乐短剧,这种短剧被称为“插剧”。

    以上这些就是英国戏剧早期的起源和发展。

    现如今人们提到的英国戏剧,其实就是从“插剧”演化而来的。它最初只是插演在宗教戏剧之中的陪衬品,但却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因此在都铎王朝建立后飞速发展。

    为什么莎士比亚地位崇高?

    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着英国戏剧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戏剧的黄金年代,各种戏剧大师层出不穷,莎士比亚却能脱颖而出成为最耀眼的那个。

    文艺复兴结束以后,英国戏剧一度没落,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风行欧洲。英国戏剧吸纳了法国情节剧的元素,对话增加了音乐伴奏,舞台上开始出现富丽堂皇的布景,戏剧艺术在英国开始渐渐复苏。

    但从18世纪下半页,到19世纪上半页,这100年来的英国戏剧要么奢靡,要么低俗,要么爱得死去活来,完全不能跟文艺复兴时期相比。

    于是萧伯纳出现了,王尔德出现了,这两位大师带领英国戏剧重登艺术高峰,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发展。美国百老汇那边的编剧和演员们,都得恭恭敬敬地喊萧伯纳和王尔德一声祖师爷。

    如今王尔德已死,萧伯纳却活得好好的。因此在许多英国戏剧爱好者眼中,萧伯纳就是活着的莎士比亚,可见其地位有多么崇高,漂亮女演员们抢着倒贴太正常不过。

    此时此刻,男主角的演员趴在道具木板边缘,抓着费雯丽的手说着遗言。舞台侧面的音乐指挥闭眼轻轻抖动指挥棒,小提琴手演奏着悲伤而舒缓的乐曲,时而有钢琴声点缀,代表那冰冷的海水和波涛。

    这种表演方式很有意思,在周赫煊看来,就是把电视剧搬到了舞台上。

    剧情、对白、表演、背景、道具、音乐、灯光……要什么有什么,跟坐在影院里看电影没有太大区别。

    猛地,指挥家弓着的身体突然绷直,随着指挥棒抬起,管弦乐队的大小号开始演奏,钢琴依旧低沉,但小提琴声却激昂起来。

    “要活下去……不……不能绝望,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艰难,快答应我……萝丝,答应我……一定做到!”男主角的声音颤抖而喑哑,却在音乐的衬托下,迸发出刺穿人心的力量。

    “我答应……”费雯丽绝望的痛哭起来。

    “一定做到!”男主角的声音渐渐虚弱不见。

    费雯丽低声痛哭:“我一定做到,杰克……我一定做到!”

    指挥家再次弯腰俯身,他右手示意小提琴和大小号停止演奏,钢琴声还在继续,接着沉郁的大提琴声开始响起。

    在悲哀的大提琴声烘托下,整个剧场的气氛陷入极度悲伤之中,舞台灯光也暗淡下来,有些感性的现场观众已经在抹眼泪了。

    迟来的救生艇把费雯丽接走,一个伦敦顶级的女歌手站在侧舞台,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开始歌唱:

    “Every_night_in_my_dreams,

    I_see_you, I_feel_you,

    That_is_how_I_know_you_go_on

    ……

    We'll_stay_forever_this_way,

    You_are_safe_in_my_heart,

    And_my_heart_will_go_on_and_on。”

    后世感动了无数人的《我心永恒》,放在30年代的英国宛若大杀器。因为此时的流行歌曲尚未发展成熟,当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刻骨铭心的歌词,响彻在观众的耳边时,带来的震撼简直无以复加。

    “呜呜呜……”许多女性观众小声抽泣着,不停地使用手帕擦泪。

    艾伯特王子自言自语道:“这……这首歌,这个故事,太……太令人难忘了。”

    伊丽莎白王妃则痴痴地念叨着歌词,仿佛是想起某个让她难以忘怀的人:“You_are_safe_in_my_heart,and_my_heart_will_go_on_and_on(你活在我心中,而我心永恒)……You_are_safe_in_my_heart,and_my_heart_will_go_on_and_on……”

    台上的费雯丽已经消失,只有那位女歌手仍在歌唱,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舞台的幕布缓缓降落。

    剧场里只剩下零星传来的抽泣声,而当幕布再次打开,全体演员站在舞台上谢幕时,无数观众轰然起立,报以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薇薇安!”

    “薇薇安!”

    “弗雷!”

    “弗雷!”

    “杰克!”

    “萝丝!”

    “……”

    人们疯狂呼喊着男女主角演员的名字,更有些直接喊着戏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费雯丽和那个叫弗雷的男演员,已经靠演出征服了现场观众,只要再演出几场,他们的大名必然响彻伦敦。

    周赫煊特地给费雯丽起了个艺名叫“薇薇安·利”,翻译成中文就是“费雯丽”。

    艾伯特王子本身就是个狂热的戏剧爱好者,他看完演出极为激动,带着王妃亲自上台与演员们握手,还特地问唱歌的女歌手:“那首歌叫……叫什么?”

    女歌手微笑着回答:“《我心永恒》。”

    “好……好名字,是谁写的?”艾伯特追问道。

    女歌手指着台下观众席:“周赫煊先生。”

    艾伯特激动得都忘记了口吃,连连夸奖道:“写得好,唱得也好!”

    这场演出显然是极为成功的,周赫煊租用伦敦大剧院的时间是三天,接下来两天的表演座无虚席,可以说是场场爆满。原本打算坑周赫煊钱的剧院老板,高兴得天天拜访周赫煊,最终获得了本剧的演出许可,代价是每场演出的收入分半成给周赫煊和萧伯纳(编剧)。

    费雯丽和那个叫弗雷的男演员,也成为伦敦炙手可热的新星,并且两人还莫名其妙的曝出绯闻。

    《我心永恒》这首歌也迅速流行起来,某些观众为了学会歌曲,特地天天买票观看演出。伦敦的一些唱片公司也找上门来,希望把这首歌灌成唱片,出价最高者希望用1000英镑买断版权。周赫煊当然不愿意,只卖了五年的英国唱片版权,版税300英镑——可以买两辆低端轿车了。

    随着戏剧演出在英国走红,《泰坦尼克号》小说原著很快卖断货,这在低迷的英国图书市场显得极为抢眼。

    英国的其他城市还好,伦敦已经到了“逢人便说泰坦尼克”的地步。周赫煊做为原著作者,以前只在英国学界有影响力,这次却是在民间走红了,火得一塌糊涂!

496【实验成果】() 
伦敦港。

    一艘远洋客轮缓缓停靠,片刻之后,数位中国人出现在码头上。

    新任的中国驻英公使郭泰祺,伸手接着天空中飘下的细雨,望着烟雨朦胧的伦敦城,感慨道:“伦敦不愧是雾都,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负责接船的使馆工作人员,上前问候道:“这位可是郭泰祺郭先生?”

    “我就是郭泰祺。”郭泰祺答道。

    工作人员说:“郭先生,我叫陈殿生,是驻英使馆秘书处干事。”

    “鄙人初来乍到,还请郭秘书带路。”郭泰祺抱拳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