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津的那些商人一直对电车业务眼红,当年还撺掇过褚玉璞搞事,若非日法意三国的干涉,电车公司早就是中国人自己的了。
电车公司得知此消息以后,顿时就慌了,因为当初和清政府签署的合同规定,中方是有权利收回的,只要出的钱足够就可以。欧洲总部立即发来指示,要求和天津市政府展开谈判:涨价还是要涨价,但可以每月拿出1万元,用来支持天津慈善事业。
市长周龙光大喜过望,很快就答应了电车公司的要求,并说服其他市政要员通过决议。
至于那些不交税的非法电车路段,似乎完全被周龙光遗忘,谈判时他连提都不提。
“打倒卖国政府!”
“驱逐周龙光,我们要张学铭市长!”
“……”
周赫煊暗中组织的学生群众游行队伍,在双方签署合同的那天,将市政府官邸团团包围。
周龙光听到外边的游行口号,又惊又怒,脸色发白道:“快签字,快签字!”
“轰!”
话音未落,市政府大门突然被推开,无数学生和群众冲进来,吓得守卫人们连连后退,转眼间就涌进了会议厅。
周龙光色厉内荏道:“你们干什么?冲击政府是违法的,是要坐牢……啊,别过来!”
“就是他!他就是周龙光!”
“打倒卖国市长!”
可怜堂堂的天津市长,居然被人揪住头发,拖到市政府门口疯狂殴打。那个比利时人范本克,更是当场吓得脸色发白,躲到厕所里不敢露面。
事情彻底闹大了,列强干涉也不管用,常凯申更是气得拍桌子。
张学良的性格本就软弱,他觉得民意难违,也就不管常凯申发来的电报,派人到天津进行各方协调。
真正的谈判终于开始,中方闹着要收回电车经营权,电车公司坚持要涨价。此事足足谈了大半个月,终于各自退步,电车公司答应两年之内都不再涨价,市政府对此表示同意。
天津市民得知消息后,一个个欢欣鼓舞,如同打了大胜仗。
周赫煊和天津总商会却很郁闷,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收回电车经营权。可惜市民对此不感兴趣,只要不涨价他们就知足了,这种情况下无法再煽动民意,根本闹不下去。
当然,这比历史上的结果要好得多,至少电车没有涨价。
由于东北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周赫煊不能坐西伯利亚铁路,只能坐轮船前往欧洲开会。
当他从天津港登船出发时,电车涨价风波顺利转变成劳资纠纷。一直维护涨价的电车工会闹起来,因为电车公司不兑现涨工资的承诺,所有电车工人集体大罢工,天津的电车只能继续停运。
比利时人简直欲哭无泪啊,连续歇业几个月,这得造成多大的亏损!
此事一直闹到年底才能解决,电车公司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一年亏了200万。
嗯,虽然你电车没有运营,但各租界的过路费还是要交啊。谁让比利时是小国呢,在中国人面前耀武扬威,面对日、法、意等国却露出原形,含着泪也要赔钱纳贡。
中国在列强面前是孙子,比利时也是孙子,只不过大孙子而已。
469【屁股歪了,脑袋也不好使】()
周赫煊在海上漂泊期间,国内又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日本的军政要员,决定在上海虹口公园为天皇庆生,顺便举行“淞沪战争祝捷大会”。
时任淞沪警备司令的陈铭枢非常愤慨,于是找到“暗杀大王”王亚樵,两人谋划着暗杀行动来破坏日军的庆祝活动。
由于日本人警惕心很高,不准任何中国人参加“祝捷大会”,于是王亚樵请来流亡上海的朝鲜人负责动手。王亚樵找到安昌浩,并提供4万元经费,安昌浩又找到金九来具体实施。
金九寻来通晓日语的尹奉吉,由尹奉吉混入日军的“祝捷大会”。此君冲到距离主席台数米处,将伪装成水壶的炸弹投到日本军政要员的人堆里。
日本驻沪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端贞次被当场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陆军大将)白川义则身中204块弹片,抢救了近一个月后死亡。日本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和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均被炸断一条腿,另有多名日本军官和士兵伤亡。
负责刺杀行动的尹奉吉被当场逮捕,随后日军对上海法租界的朝鲜人疯狂报复,安昌浩等17人被捕。金九通过路透社宣称自己是主谋,警告日本不要滥杀无辜,最后在褚辅成(国难会议上拍桌子那位)的帮助下成功逃脱。
此次暗杀行动的首倡者是陈铭枢,总策划人是王亚樵,联络人是安昌浩,具体策划和实施者是金九和尹奉吉,可谓中国和朝鲜的一次成功的国际合作。(在某论坛嘲讽老王地摊文学那位,可以歇歇了,王亚樵策划暗杀白川义则没错,别只记得韩国金九)
白川义则的死讯,给中日两国都带来极大震撼。因为这家伙当过陆军大臣,积极倡导武力征服中国,同时也是第一个不听号令、擅自行动的关东军司令官,当初利用郭松龄叛乱,将关东军部署在东北大片地区。
可以说,关东军能成功侵占东北,白川义则的贡献不说排第一,至少也能排进前五。
这家伙居然被人给暗杀炸死了,全中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好多爱国人士自发地放鞭炮庆祝。
日本天皇下旨追封白川义则为男爵,并作诗哀悼:“少女雏祭日,止战谋和时。丰功不可灭,留取长相忆。”
中国的报纸也为白川义则写了两句诗:“乘着军舰而来,躺着棺材而去。”
白川义则是侵略上海的日军总司令,他被炸得重伤抢救,淞沪之战顿时打不起来。中日双方迅速加快了和谈的速度,在诸国列强的调停下,两国于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这个停战协定签署得很仓促,双方都想着尽快完事,南京国民政府的表现再次显露出软弱可欺。
周赫煊在洛阳跟常凯申密谈的时候,早就把局势分析得很清楚,他希望中央政府能够硬气一些。常凯申也表示自己会硬气,但真正谈判时,为了苟且偷安什么都不顾了。
《淞沪停战协定》居然把上海划为“非战区”,在规定日军必须撤退的同时,也规定了中国军队不得驻扎上海,以此来讨得友邦(列强)欢心。
中国的领土被无端侵略了,停战之后居然还不准中国的军队驻扎,幸好这个规定只是暂时的。
说一句笑话,淞沪之战的交战双方虽是中国和日本,但在解决期间其实已经沦为配角,诸国列强才是真正的主角。
英国派遣10艘军舰、6000余人增兵上海,美国把亚洲的全部军舰集中在上海,达17艘之多,法国在上海的兵力也增至3000人。中国和日本都不敢再打,生怕自己表现得太过强硬,会惹怒了这些欧美列强们。
英法美三国就是亲爸爸,两个儿子打架无所谓,但现在要砸家里的东西(在华利益),那就坚决不能容忍了,谁敢再动就打谁屁股。
其实中国和日本都被欧美列强给吓住了,如今国际流行的是“绥靖主义”。即便中日双方全面开战,英法美诸国最多也就谴责几句,他们那些军舰都是吓唬人的,根本不可能真的开火。
区别在于,日本是真的受到恐吓。虽然“一二八事变”的真正目标是转移注意力,但日本军方从来不缺疯子,好些家伙闹着要趁机全面侵华,列强的恐吓实际扼制了战争规模扩大。
而中国方面则是乐意被列强恐吓,列强摆出的阵仗越凶,常凯申、汪兆铭那些人就越高兴,因为他们是真不想打、也不敢打仗。
淞沪之战虽然顺利解决,但常凯申的威望却迅速跌落,全国各界都闹着要收回东北和民主立宪。常凯申一方面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另一方面为了统合巩固军权,迅速宣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顾中央的巨额财政赤字,纠集大军开始围剿红区。
在《淞沪停战协定》签署的半个月后,常凯申就自任为“剿匪总司令”,靡费钱粮继续打内战。
事实上,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并不慢。据不完全统计,在1927…1937这黄金十年期间,中国的GDP增长很可能达到了9%。如果一直和平发展,不说赶英超美,但追赶日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可惜,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都在连年内战当中消耗殆尽,普通国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国家的军事科技也发展缓慢。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时,中央政府都还欠了一屁股债,反倒是四大家族赚得盆满钵满。
特别是那些江浙大财团,心里后悔啊,当初居然支持常凯申这个白眼狼北伐。现在常凯申做了老大,不但没有回报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地搜刮,四大家族利用各种手段侵吞他们的利益。
当周赫煊的欧洲得知《淞沪停战协定》的内容后,只能是一声叹息。他该说的都给常凯申说了,常凯申也虚心纳谏,可到到头来却没有任何改变。
脑袋是个好东西,但屁股往往决定脑袋。
470【论佛】()
早在17世纪,海洋是属于荷兰的,当时它还叫尼德兰。
这个巴掌大的欧洲小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它的商船数目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一度占据全世界总贸易额的50%。当时全世界共有2万艘海船,其中有1。5万艘属于荷兰。
然而从17世纪末期开始,荷兰迅速走向衰落,结束了它短暂的黄金时代。
五月的阿姆斯特丹,气候宜人,周赫煊甚至需要穿上外套御寒。
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这座欧洲超级大港,如今显得有些萧条,来来去去的商船少得可怜。
“呜~~~”
长长的轮船汽笛声中,周赫煊带着随从走下舷梯,老远就看到码头上的中文横幅。
周赫煊快步走过去,对几个给他接船的国人说:“诸位久等了!”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向欧洲小国派遣外交公使。只有顾维钧、颜惠庆等人在积极奔走,打算争取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支持,并于明年派遣金问泗担任比利时和荷兰公使,胡世泽担任瑞士公使。
因此,顾维钧和颜惠庆应该很讨厌周赫煊。他们在日内瓦辛苦争取比利时的国际支持,周赫煊却在天津找比利时公司的麻烦,在两人眼里这属于不顾大局的行为。
周赫煊却不这么认为,打铁还得自身硬,欧洲小国支持有个屁用。更何况,用本国百姓利益换取的外交支持,这种支持不要也罢,跟摇尾乞怜有什么区别?
眼下给周赫煊接风的,都是旅欧民间人士,并没有任何官方代表。
一个身材略微发福的中年女性,非常豪爽的抱拳说:“周先生,我是吕碧城,欢迎你来阿姆斯特丹!”
周赫煊笑道:“兰清先生,久仰大名!”
“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这是内廷秘史缪珊如赞叹吕碧城的诗歌,做为晚清第一才女,当时确实达到了“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至于后世流传的关于吕碧城和秋瑾的交情,多半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