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足足半个小时,一个人影出现在洞口,刚到洞口,那人就直接扑倒在地上,再无半点动静。
那人身上的衣服是德军制服。
这个人是麦克塔维什,他之所以拖延这么半天,一方面是那名德军突击队员确实难缠,另一方面就是要换衣服,好瞒天过海。
一名佩戴少尉军衔的军官表情复杂,对着身边的人做了个手势,几名士兵小心翼翼的凑过去,两个人驾着那个倒伏在洞口的伤员往外走,又有几名士兵小心翼翼的往洞内搜索前进。
三步、两步、一步
眼看就要擦身而过,麦克塔维什心中暗喜,过了这一关,又可以逃出生天,现在已经是夜晚,麦克塔维什有足够的把握消失在山野间。
就在即将擦身而过的时候,那名少尉重重的拍了拍麦克塔维什的肩膀。
有那么一瞬间,麦克塔维什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
“老麦,辛苦了!”那名少尉凑到麦克塔维什的耳边轻声说。
汉语,这居然是汉语。
在科西嘉岛上参加过汉语培训的麦克塔维什当然能听得懂这句话,特别是那句“老麦”,真是前所未有的亲切。
七月二十号,鲁登道夫被人从远距离狙杀,杀手使用一支德国毛瑟工厂生产的98b式步枪。
恐怕鲁登道夫怎么都想不到,他会死在一支由德国人生产的步枪下。
当然了,更令鲁登道夫想不到的是,就是一名德国人策划了对他的谋杀,而且还是一名皇室成员。
听到这个消息后,秦致远独自坐在指挥部,整整一天没有出门。
鲁登道夫原本应该死于1937年,但现在却死在1918年,这表明,在这个时空中,有些秦致远非常熟悉的事未必会发生,有些秦致远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未必会出现。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听到鲁登道夫遇刺的消息后,巴黎和伦敦陷入狂欢,几乎所有人都涌上街头,为这个消息振奋。
据统计,当天巴黎的酒水销售比平常足足翻了两番。
当消息传到柏林的时候,据说威廉二世先是漠然呆立了一个小时,然后召集内阁大臣,宣布了鲁登道夫的死讯,随后命令将鲁登道夫的灵柩运回柏林,以国葬的理解下葬。
又有小道消息,当天晚上威廉二世在宫内非常高兴,他难得的喝了点酒,然后带着愉快的心情入睡。
(。)
380 不服输的潘兴()
8月初,对德军的围歼终于结束,大约6万名德军阵亡,30万德军投降,其中外籍军团收容了20玩德军战俘。
这个结果令巴顿和曼京心生不满又无可奈何,为了进攻负隅顽抗的德军士兵,美军的伤亡为7万人,法军的伤亡为四万,但他们的战果不及外籍军团的三分之。
而偏偏外籍军团几乎没有任何伤亡,这个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8月中,威廉皇储从法国内务部的监视中消失。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威廉皇储是怎么消失在内务部的视线中的,负责监视威廉皇储的一个12人小组被调查,但没有查到任何问题,于是只能让他们脱掉军装回家。
这些人很快就去联合石油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轻松工作,据说是去新巴库走廊,在哪里,他们指挥殖民地劳工,日子过得可以媲美德皇。
8月底,威廉皇储出现在柏林,在接受了数十万民众的欢呼之后,威廉皇储领导了一个政治改革团,这个改革团将把德国改造成类似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对威廉皇储的改变很大。
或许是身份骤然发生变化,让威廉皇储终于有时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威廉皇储自幼接受的是精英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不能说是养在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可和普通人的生活也距离甚远,威廉皇储的时间全部被学习占据,没有时间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长大之后身为皇储更是事务繁忙,每天有处理不完的国家大事,根本没心情关注普通人。
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威廉皇储终于没有了国家大事需要他担心,终于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会议和晚宴,威廉皇储终于有时间把目光投向那些普通人——国家的基石身上。
实际上就在半年前,威廉皇储一直认为精英阶层才是国家基石,普通民众只是附属品,他们是精英阶层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
这是威廉皇储长这么大以来一直被灌输的思想,也是此时所有以“精英阶层”自诩的共识,曾经威廉皇储也是这么认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威廉皇储的思想开始转变。
或许是在认识秦致远之后,至少威廉皇储是这么认为的。
放下身段主动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给威廉皇储带来了极大声誉。
在100万德军战俘眼里,威廉皇储谦逊而又亲切,高贵但绝不骄傲,他乐意倾听底层士兵的心声,乐于帮助士兵们改善自身环境,如果有一个人能把德国从泥沼中带出来,那么那个人一定是威廉皇储。
就在鲁登道夫遇袭之后,德国国内和平的声音空前高涨,德国人开始通过中立方比如荷兰以及罗马教廷释放善意,寻求和协约国谈判的可能。
德国的转变令英、法、美措手不及而又理所当然,他们知道德国一定会输,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而且还是德国人主动认输。
就在稍早前,奥匈帝国的卡尔一世再次向协约国谋求和平,他在去年冬天曾经这么做过,但因为操作不善沦为笑柄,现在,卡尔一世又到了不得不求和的时候。
在六月五号,奥地利人再次发动攻击。意大利人的战斗力已经弱到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他们很快就被赶过皮亚韦河,如果不是英、法联军挡住奥地利人,奥地利人能一鼓作气打到罗马。
英、法联军加入之后,奥地利人再次失利,他们在第二天就被赶回出发点,然后节节败退。
截止到25号,奥地利人有14。2万人伤亡,数万人被俘。
这对奥匈帝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奥匈帝国国内已经没有了兵源,在被俘的那些人中,有些人甚至是第二次被俘。
要知道,当初协约国释放这些战俘的时候,他们都承诺不再加入战争。
但现在他们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所以会遭受长时间的劳役作为惩罚。
不仅是德国人对奥匈帝国失去了信心,奥匈帝国自己人也开始四分五裂,匈牙利想作为一个国家独立出去,这时分裂的征兆,卡尔一世尽力挽救他的帝国,为了维持局面,卡尔一世宣布将帝国转化为联邦,所有的民族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国家委员会,甚至连卢塞尼亚这样的小民族都可以。
卡尔一世的努力再次失败了,他的想法不仅没有凝聚已经四分五裂的人心,反而滋生了更多人的野心,很多国家宣布自治,那些非奥地利人组成的部队,比如克罗地亚人、捷克人、马扎尔人组成的部队纷纷解散,士兵们扔掉没有子弹的步枪选择返回家乡。
看上去,奥匈帝国的覆灭指日可待。
这样的奥匈帝国是没有任何底牌的,于是协约国没有给卡尔一世想要的和平,卡尔一世的国家正在崩溃。
德国人释放的和平信号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视,因为德国还保有战斗力。
只有潘兴对德国的善意不感冒,到8月份,在法国的美军士兵已经达到100万人,这些人都是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当然不会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同意结束战争。
于是战争继续,潘兴集结了100万美军,在11万法军和3000门火炮的配合下,准备进攻德军防线上的圣米耶勒突出部。
战争打到现在,法军士兵已经不想作战,他们打心眼里厌恶战争,哪怕是开上战场,法军士兵也只承担炮兵之类的辅助工作,很少有冲在一线上厮杀的。
在世界大战中,法军的炮兵进步很大。
战前,法国人走了弯路,他们醉心于75小姐优秀的性能,拒绝任何改造。
在世界大战开始时,法国只有300门中大口径火炮,到了1918年,法国已经有了6000门。
鲁登道夫遇刺后,德军的指挥权重新回到兴登堡手中。
兴登堡再次从幕后走上前台,主持已经摇摇欲坠地战局。
此时的德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仍有100个师可以用于作战,但他们的防线很长,因为太过分散,这严重影响了德军的战斗力。
兴登堡走上前台之后不久发布了第一个命令,兴登堡命令部队放弃大概200平方英里、纵深达13英里的法国土地——整个圣米迦勒突出部。
这让潘兴非常失望,潘兴本来打算在9月7号进攻圣米迦勒,但由于法军的大炮移动缓慢不得不推迟,如果法军大炮能及时到位,潘兴有信心打出一场足以令美军扬眉吐气的战役。
相对于目前美军的实力和他们获得的战绩,这实在是有点不对等。
9月12号,美军在一天之内攻占圣米迦勒突出部,但这没有给潘兴带来任何喜悦之情,因为德军主动放弃了这里,美军只获得了大约6000名德军战俘。
这些士兵也是主动投降的,他们甚至未发一枪,这让美军的胜利看起来就像是被施舍。
于是潘兴继续进攻,这一次,潘兴的目标是墨滋河附近的高地和阿尔贡森林,这个骨头可不好啃,德国人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强度堪比兴登堡防线。
虽然对手占据地利,但潘兴决定必须强势,于是要求部队在半个月内完成进攻准备。
就在判刑准备进攻阿尔贡森林的时候,黑格也准备发动进攻。
黑格现在手里有四个集团军,并且有法军相助,从世界大战爆发以来,黑格从来没有感觉到手里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于是黑格决定做点什么。
黑格选择的攻击目标是兴登堡防线。
没办法,自从兴登堡上台后,兴登堡防线之外的所有突出部都被德军放弃,德军就守在兴登堡防线内,等待各方都在正在努力推进的和平。
除了美国人。
世界大战打到现在,就算是德国人认输,他们也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强国,任何人都不敢忽视他们,从这一点上说,德国人已经成功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都想结束战争,因为德国已经没有了想要挑战英法两国殖民体系的努力,有一个共识是公认的,德国人必须放弃他们的新生海军,虽然在世界大战中那些崭新的海军水面战舰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但他们的威胁有目共睹。
或许在法国人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肢解德国的幻想,但在英国人心中,他们只想维持欧洲大陆的平衡,既不能让德国强大到可以挑战英国的程度,又不能让法国一家独大。
这个平衡可真不好拿捏。
秦致远的外籍军团终于可以轮休,通过和威廉皇储的密谈,秦致远已经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必要继续浪费士兵们的宝贵生命去冒险。
话说回来,秦致远现在不缺钱,只要没有贸易壁垒,秦致远可以用钱买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至于贸易壁垒,这东西本来在出现在的时候法国人就是主导,实在难以想象会用来限制一名法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