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督办私学。
只是现在是贞观时期,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一切还都只是概念,说是在地方上督办私学,但真正有私学的,恐怕寥寥无几。
杜构低头想了想,然后认真回道:“爹,您说的这些,孩儿都清楚。可是清楚归清楚,事实如何,这是另外一回事。不说别的,就单说各地督办州学、县学一事,想必孩儿不说,您心里也清楚,如今朝廷战事初休,灾年刚过,各地都是百废俱兴,到处都缺钱。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会有多少刺史、县令重视州学、县学?教育的重要性,可不是谁都能看清楚的。更何况还有一大批地方官员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县学州学不算政绩,有多少官员会为了这事费心,在他们心里,这就是吃力不讨好。所以,虽然朝廷有政策,但是真的能实现的,爹您心里恐怕也清楚的。”
老杜听着,眉头紧锁,心里却直叹气,他明白,杜构说的都是事实,这种情况,他比谁都清楚。
杜构继续道:“这还是地方,再说朝廷的国子监,虽然其名义上是大唐最高学府,统领六学二馆,但是他真正的学子有多少人?不足三百!这些人,连朝廷都不够用,又如何让地方受益?而且,说句不好听的,爹,这国子监只要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这些人,又有多少人能成才,又有多少人将来能走上仕途?不说别人,就说我、二弟、程处默等人,都曾就读于弘文馆,但是结果呢?我们一没有考科举,二没有荫补做官,全做了闲散纨绔,像我们这类人,还不在少数,那您觉得,国子监的作用又是什么?”
老杜再次沉默,杜构的话犹如刀子一般,句句戳心窝,虽然这些问题都很浅显易懂,但是明白归明白,大家却都在装糊涂,很少有人一针见血的把话说明白,这也让老杜体会了,平时心知肚明的问题,当被当众言明厉害的时候,会多么的尴尬和沉重。
“还有,爹,所谓的教育,所谓的国子监,当初都是前朝依据进士科举而成立的,没有科举,那所谓的教育体系就是个笑话,如同无根浮萍。因为百姓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入仕,入朝为官。没有这个前提,谁又愿意寒窗苦读?有着辛苦的时间,不如学一门手艺,还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吃喝不愁。只是现在的科举,有多大的水分?科举选出来的人才里,有多少贵族?多少世家子弟?又有多少寒门?科举不公正,寒门子弟永远无法出头,那他们读书的意义何在?”
第435章 再谈世家()
杜构话说完,便低头饮茶,给老杜思考的时间。
也没多久,其实杜构说的这些,老杜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只是没像杜构这么系统的总结过。
“你说的这些,为父都清楚。不过朝廷自由朝廷的法度,一切政令的实施都需要时间,更何况科举教育这么大的事,开始总会困难,但以后会好的,过程都需要时间。”
“这个我相信,只要有您在,这个问题肯定会不断的被解决。可是,恕孩儿大不敬,您觉得,这个问题,是几十年内能解决的吗?教育的根本在科举,而阻碍科举的是世家豪门,我们现在连世家豪门都无法制衡,又谈何解放科举?就算您勉强能解决,您又如何保证下一代一人会按照您的铺好的路继续往下走。”
老杜闻言,彻底沉默了。
时间,这是他最大的问题。
好一会,老杜突然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着杜构。
“你有办法解决?”
“咳咳,怎么会?”杜构挠挠头。“这么大的事,您都没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
老杜闻言,就目光灼灼的盯着杜构,也不说话,把杜构看的直发毛。
“咳咳,那啥,好吧,我是有办法,但是有没有用还不知道。”
老杜脸色一喜。“你说说看。”
“好!”杜构深吸口气,整理了下思路,他知道,自己这番话必然会被李二知道,也很可能影响大唐以后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走向,他必须要慎之又慎。
“方才孩儿说过,教育的根基在科举,而阻碍科举的是世家豪门,要想解放科举,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其摆脱世家豪门的束缚。然而,世家豪门屹立于世千百年,其在朝廷的势力盘根错节,极其稳固,要想摆脱他们,绝非易事。之前我曾和陛下和您都讨论过这个问题。世家的根基在朝廷,而辅助朝廷根基的,则有很多。钱财、人脉、收藏、私兵,这些都是世家的倚仗,所以,要想遏制世家,就必须先打断他的手脚,进摧毁他的根基。
而打断他们手脚的方法,孩儿已经开始在做了。钱财方面,商盟可以出力。所谓的人脉和收藏,无外乎就是世家的藏书和以此收买的寒门子弟,现在造纸术、印刷术以及不久将来的图书馆都在悄然发展,一旦这些崛起,那世家就再也无法控制寒门,断了他们的根基。最后的私兵就更简单了,当世家衰落的时候所谓的私兵,不过是玩笑罢了,当然,这些都需要仔细筹谋,将他们逐一击破,如果让他们狗急跳墙,一起发动内乱,那还真的有些恐怖。”
杜构说的轻松,老杜却越听越惊惧,越听越惊喜。
惊惧的是,他没想到杜构居然把事情筹谋到了这个地步,之前杜构虽然说过,但都是只言片语,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仔细的剖析,他一直以来,以为杜构只是想给世家找些麻烦,但现在一听,杜构这哪里是在找麻烦,分明是打算粉碎世家,最重要的是,他的所作所为,还不是痴心妄想,就从杜构的一步步布局和缜密的计划来说,杜构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手脚易折,根基难挫。其实我之前的布局,虽然会让世家损失惨重,但却不止于让他们伤筋动骨,毕竟世家真正的根基在朝堂,只要朝堂有势力,那所谓的财富、人脉、私兵都是随时可以失而复得的。所以,如何打击世家在朝堂的根基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点,我想了很久,造纸术、印刷术和图书馆,可以断绝寒门对世家的依赖,但是凭借世家本身的积累,就算光凭他们本家子弟和朝廷的势力,也足以让他们永久的控制朝堂。寒门子弟,不管是锦上添花罢了。因此,打击世家的根本,就在于打击世家子弟的入仕之路,对于这点如何做到,我有两个办法!”
“什么?”
老杜突然瞪大眼睛。
如何阻碍世家弟子入朝为官,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个不解决,杜构之前所有的筹谋都是无根浮萍,无法彻底打击世家。而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李二和他们一干李二心腹最头疼的问题,对着这个问题,他们讨论了无数次,却从来没有确切的问题。或者不客气的说,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粉碎世家的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你真的有办法?”
“有,不过困难很大,实施起来很麻烦,所以之前我一直没说。”
“先别管困难,你先说说看。”老杜很是期待,有困难不怕,怕就怕连困难是什么都不知道,连办法都没有,怎么解决问题?
至于杜构是否真的有办法,老杜已经不怎么怀疑了,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他早就不把杜构当成后辈去教导,像这种谈论政事的时候,老杜甚至把杜构当成同僚去对待,毕竟杜构的表现太过让人震撼,以至于让他的身份、地位和说话的分量,都超越了年龄的限制。
在老杜的期待下,杜构说出了办法。
“其实方法很简单,都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现在朝廷取仕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科举和荐举。其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荐举制度。以前,在没有科举和国子监的时候,朝廷取仕,全靠官员和贵族豪门的荐举,后来有了科举制,才多了条入仕之路,可是天下寒门子弟成才的不多,只靠科举,根本无法满足朝廷对官员的需求,所以导致现在这样科举和荐举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
而这,也是世家控制朝堂的根本手段之一,所以,要想杜绝官场勾连,拿这荐举制度必须摒弃,朝廷取仕,只有科举,也只能有科举,唯才纳取,量才纳仕!只有科举,才是最公平的选官手段。”
老杜听着,再次皱起了眉头。
“放弃荐举?你还真敢想,这太难了。”
杜构摆摆手。“所以我之前才没说啊。”
“这个先放下,你说第二条路。”
“第二条路自然就是科举,现在的科举有多少水分爹爹您也清楚,恐怕就算世家子弟通过科举入仕,他们也完全有能力暗箱操纵吧?”
老杜一听这话,脸当时就黑了!
第436章 李二夜访()
“对于科举。。。。。。”老杜想辩解,但他能说什么,事实很明显,自古以来,官场都是世家寒门之间的蛋糕,每次的选官或者巡查,都是世家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配。就算现在出现了科举,也依旧是于事无补,受益的寒门依旧只有少数,大半的话语权,其实都在世家手中。
作为皇帝,李二能稳住朝堂,不光是因为他有皇权,更重要的是,他的背后,有更多的世家在支持,但是这些世家的支持也不是无偿的,说到底,都是利益使然。
如果是一般的平庸帝皇,只要能保住皇位,只要能保住皇家威严,其他的都不在乎。但李二不一样,他是有抱负、有野心、权力欲望极强的君王,他不允许自己身为帝王还要某些势力妥协,所以,尽管很多世家在支持他,但他并不领情,相反,他一直再努力遏制世家的发展。
还有一点,现在李二之所以表现的这么明显,还是世家闹得太过分了,自从科举制诞生,世家就感受到了威胁,有了威胁,就激起了世家强烈自保的兽性,隋朝的覆灭,和这些世家不是没有关系,唐朝的建立,也未尝不是世家洗牌的结果。
现在,李唐胜利了,自诩为下棋人的世家觉得自己可以享受胜利果实了,就想把手伸进朝堂,妄图掌控朝堂,为所欲为。可惜他们遇到了李二,一个胸有韬略的强势帝王,让他们的算计屡屡受挫。前世历史中,贞观一朝,李二虽然没有灭了世家,却也没让世家得到什么大便宜,一直到李二死后,李治上位,世家开始露出爪牙,最终惹怒了武则天,被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强势打残,世家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到唐末乱世,强大的武力征伐让世家势力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现在,世家虽然因为杜构的关系受了点挫折,但是对于世家而言,这点挫折完全就是皮毛而已,根本不算什么,在朝堂上,世家依旧强势。
故而,尽管老杜对科举的弊端一清二楚,却对此感觉很无力。
“你这小子,说是两条路,但却是一条比一条难走啊。”老杜苦笑一声,方才的小小激动也渐渐冷却了。
杜构正要说什么,却突然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阿郎,公子,圣人到了!”
老杜和杜构耸然一惊,急忙起身。
杜构三两步来到门口,打开门,敲门的是小七。“公子,圣人便衣亲至。”
杜构一愣。“你是说圣人穿便衣?千牛卫呢?”
“没跟着,圣人只带了高公公和两个便衣侍卫。”
“圣人在哪?”
“正在正堂喝茶。”
“知道了,去请何叔招待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