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面就有说到玻璃的制造。只不过多年没用到,基本都忘掉了,就记得氧化硅而已,是沙子的主要成分。
第244章 攻关科技树()
上回说到梁旭想要提高自己在东汉的生活质量,给自己列出了一些自认为比较容易实现的试验项目。
半个月后,梁旭一行人终于渡过黄河,进入了北海地界。
北海郡的太守是大名鼎鼎的让梨孔融,不过梁旭对这个酸腐的儒家传人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并没有去往郡治营陵县。东莱太史慈对梁旭还有一些吸引力,不过东莱有点远,而梁旭想要实现的愿望太多,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忙,没空去追星了。所以梁旭他们在靠近黄河出海口的安乐县就停了下来。
梁旭他们在城里找了间客栈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梁旭就让梁晟外出寻找太平教的联络点,与太平教的人取得联系,并让太平教协助他们在沿海的地方寻一隐蔽的可以长期居住的落脚点。
虽然梁旭还没打算向世人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他也改变了此前完全置身事外的想法,他已经向张梁要来了各地太平教的联络方式。
梁晟外出不到半天时间就回来告诉梁旭事情已经办妥了,教会那边隔天就会安排人过来带他们过去。
次日,梁旭他们跟着太平教派来的向导重新上路,又走了两天的时间,终于达到了此行的终点: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渔村。
说是渔村,其实也是军营,青州黄巾军的本部就驻扎在这里。渔村也是他们带着军中的家属在这里新建的,所以连名字都没有。
因为无名渔村是太平教自己的地盘,所以张平他们在这里就恢复了他们原来的名字。只是张平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张晟和张三的小师弟。严格算起来,这也不算什么新的身份,因为张平也确实是张晟他们的小师弟,只是他们之间没有这样互相称呼而已。
张平对无名渔村这样的建在大陆边缘的隐藏地点不太满意,在他的心中,海岛才是最佳的藏匿地点。
可经过对渔民的生活了解后,他发现东汉的航海技术太落后了,竟然还没有把早就发明出来的指南针运用到航海上面来,所以渔民们根本就不敢让海岸线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指南针这种航海利器,竟然只是给大户人家看风水用了。
另一方面就是船型,由于没有远航的需求,东汉的船只采用的都是讲求载重能力的平底船。而平底船吃水面积相对尖底船要小,不利于航行在风大浪大的大海上。
落后的航海技术,更是促进了张平想要对其进行改进的欲望。现在张平无法把实验基地搬到外海的岛屿上,但只要他改进了船型,给船只加装指南设备,也不需要船只去到深海区,只要望不到大陆,那就意味着汉廷将难以寻到他们的踪迹。到那时候,实验基地的安全系数将几何级上升。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平一方面安排了人员试做尖底船,一方面给张梁传递信息,告诉三叔自己到了哪里,让三叔安排赵芸带人过来,他现在很缺人给自己跑腿、打杂。
由于张平脑海中那些超越时空的东西,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有概念,在没有进入实验阶段以前,别人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张平每天不是在画图,就是找人过来开会,或是跟着老渔民到现场了解情况。弄得张平分身乏术,恨不得把自己拆散了,把散件变成分身,代替自己完成所有的事情。张平时不时就会感叹:“为什么《太平要术》不教分身术呢?”
除了了解渔民的生活情况,张平还要安排人手打听关于紫菜和海带的相关消息,还有派人给各地黄巾军首领传话,告知他们棉花果实的大致样子(张平自己想象的,主要是突出里面含有棉絮),命令各地寻找棉花。
也不枉张平这么努力,紫菜的寻找很快就有了发现,搞笑的是,紫菜的发现不是太平教那边传回来的,而是张平某天吃饭时,在自己的菜里头发现的,只不过渔民们都不知道这种他们常吃的海藻就叫做紫菜。由于不是人工种植,采摘难度大,采摘量少,渔民自己就把紫菜内部消化了,并没有流传出去。那天张平吃的紫菜,就是渔民家中的干品存货。
现在紫菜是找到了,但是海带还不见踪影。难道海带和这个紫菜一样,也被别的地方的渔民内部消化了,所以没有流传出来?还是说海带不是中华的本土产物,是从韩日那边流传过来的?想到后世韩国人生日必喝海带汤,日本人从他们的传统食物海带豆腐汤中提炼出了味精,张平觉得自己后面一种猜测也不无可能。
既然已经发现了紫菜,张平就开始着手让人按照他的设计图开始制作种植紫菜的器具。那是张平在前世看过的电视节目中学的,只是种植的器具容易模仿,但张平对种植技术是一窍不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是一步了。他干脆一拿到种植器具,就把第一批少量的紫菜绑在上面,让渔民把它固定在了海里。
另一边,第一艘尖底渔船也造出来了。但由于是隆冬时节,暂时没办法下海试船。
张平除了忙着向海洋寻求粮食的工作,他还试制了他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鸡精。
前一世,张平也经常拍脑袋做过不少黑暗料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首先是要了解食材本身的特性。
而鸡精的本质是什么呢?是鸡里面的水溶性蛋白中的谷氨酸、鸟苷酸、核苷酸,这些蛋白质带给了人们鲜的味道。所以张平想到的第一步就是先弄一锅老火鸡汤。
而怎么把一锅鸡汤转化成为粉末呢?张平参考了自制猫粮的做法,他用鸡汤来和面,再把鸡汤面团放进烤炉里面烤干。
张平把做好的“鸡味饼干”拿出来试了一下,确实很鲜。
第245章 论功行赏()
上回说到张平沉迷于提升生活质量的研究,还弄出了第一批的鸡精。
就在张平忙着搞科研的时候,汉廷那边开始对在剿灭黄巾贼有功之臣进行奖赏。
虽然黄巾贼尚未完全剿灭,但匪首张角、封谞相继在其内讧中身死,黄巾贼群龙无首,不得不退入荒山密林中苟延残喘,已经不成气候。
在此期间,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大将军何进,任贤用能,运筹帷幄,大臣们一致认为何进当居首功,理当封侯。
既然大家意见统一,刘宏也只能把何进封为了慎侯,以表彰何进在剿灭黄巾贼的过程中的作用。
刘宏暗道:何大将军的作用不就是谨小慎微,拖了朕的大军的后腿!还说什么有内奸,现在也没见他把这个内奸揪出来,而张角却自己死了。当然,何大将军功劳确实是大,由他领导的大军太窝囊,才导致了黄巾贼子以为我大汉好欺负,这才发生兵变抢权嘛……
除了何进,大臣们还提出了一批名单,说是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刘宏还真不知道黄巾贼内讧是朝廷上的大臣们弄出来,还能有一批名单?这些人哪个是上过前线的?
可不管刘宏怎么诽腹这名单里面的人员,他也只能依着大臣们的意思对这些人一一进行封赏。
好容易,终于把有功之臣封赏了一遍,刘宏突然给大臣们扔出了一个火爆的话题。刘宏说:“现在各地黄巾贼仍未完全剿灭,京中的禁卫也派出去了四分之一,而京中不能没有足够的军队守卫。朕决定组建一支新军,负责守卫宫廷,拱卫京师,还能把他们派去各地加大力度剿灭黄巾贼。”
何进听到刘宏打算组建新军,明摆着就是想要分薄他手中的权力,当下就想出来反对。但还没等他站出来,他身边就已经有人站出来反对刘宏的决定。何进定睛一看,发现那人是杨赐,于是他就乐得在一边看戏了。
何进心里头认为杨赐这种人真的很搞笑,他们都看不惯别人擅权,可皇帝说什么,他们又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也不知道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杨赐恳切地说:“请陛下三思。”
刘宏看到第一个反对自己的竟然不是何进,而是自己的老师,立马发火,凶巴巴地反问到:“这是为何?”
杨赐低着头,羞愧难当地说到:“国库空虚。”
汉末的财政状况原本就差,社会的产出主要都集中在了士族大户手中,而现在的他们是免税的。大汉建国初期,只有一种人是免税的,那就是老人。对于没有后代,或者是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免税和优惠政策。但士人依然是要纳税的。只不过皇权随着一任任皇帝的传递,是越来越弱,此消彼长,士人们的势力越发壮大。既然他们能为自己代言,当然就会为自己制定优厚的政策。于是他们的税被免了(注一)。
加上后面的这些皇帝们,个个贪图享乐,花钱如流水,国库更是入不敷出。不然刘宏也不会弄出个卖官鬻爵的政策来发财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再加上各地叛乱不止,不但加大了朝廷对守军的支出,还严重影响到了地方的税收,更让国库雪上加霜。
但刘宏打定主意一定要组建由自己掌控的军队,就很豪气地说到:“这钱由朕的内库出!”
既然是刘宏自己掏钱,杨赐没有意见了,他也希望刘宏能通过这支新的部队,制约何进在军中说一不二的情况。只是不知道刘宏的内库能支撑得了多大规模的军队。
何进一听刘宏自己出钱组建军队,他知道自己没办法去反对了。他只能安慰自己,维持军队是很烧钱的,刘宏别把自己的内裤也搭进去才好。
刘宏自己掏钱建的军队,领兵的人选也没必要问何进的意见,刘宏把建军的任务交给了蹇硕,就宣布退朝了。
蹇硕追在刘宏的屁股后面跑出了崇德殿,他紧追刘宏,在刘宏身后急切地小声说道:“圣上,内库已经没剩下多少钱了。”
刘宏一听到蹇硕的话,毋宁于遭到雷劈。他回头一脸不可置信地瞪着蹇硕问到:“怎么就没有了?你是怎么搞的?”
蹇硕一下就跪到了地上,一边抽自己嘴巴,一边说:“奴婢无能,有负圣上所托。”
“我只想知道为什么!”刘宏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一样地渗人。
蹇硕诚惶诚恐地说到:“内库以前是张侍中在管……”
“你是说张让那个奴才私吞了朕的钱?”刘宏眼里射出了利剑一样的冷光,他想杀人。
蹇硕很诚实地回答:“不是!是奴婢没有张侍中的能耐,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给圣上找来的钱。”
听到蹇硕的答案,刘宏无语了。自从母亲董思君把蹇硕送给刘宏以后,刘宏一直对蹇硕很是放心,无他,蹇硕的为人实在是太实心眼了,刘宏很怀疑蹇硕看到地上有金子,会不会懂得把它捡起来。这么老实的一个人,想要让他给自己赚钱,确实难为他了。
刘宏看着一直跪在地上的蹇硕感觉自己头痛。这下玩笑开大了,刚刚才在朝会上夸下海口,自掏腰包建新军,现在这钱要从哪里来呢?难道要靠张让他们吗?
想到这里,刘宏摇了摇头,他坚决不会再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