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宋帆影-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好劳总理亲自迎接!”潘能法侧身避过,谦让着随张镝进了书房。

    潘能法是海州反正的旧官吏当中心意最诚的一人。其他的如施居文、钟艺等人或许都是被俘之后权衡之下的原则,而潘能法是胡隶从监狱中放出来的,心态上就有所不同,其志节慷慨,在节操上也不是一般降官可比,而且还很有才,年纪轻轻就主理一州刑房之事。

    至于他如何跟着来了流求,其中却有个缘由。

    当时大军撤离海州,原投顺的旧官吏大部分都留下未走,因为元军重新占领以后,陷城失地的罪过一般不会加追究这么些小官小吏的头上,只要将手脚做的漂亮些,甚至往往都能恢复旧职,利用好这些人对于海州与东海两个独立营的行事会方便很多。

    就算施居文这样的正印官,只要钱使得到位,保住命没问题,保住官职也是可能的,这人又素来善钻营,与元庭高官有瓜葛,忠胜军撤离前留下了大量缴获的金珠宝贝和物资,足够他走通中书右丞张惠的门路。

    施居文与钟艺等蒙元旧官都有把柄被独立营的人捏在手上,或者家人被“保护”在鹰集山上的秘密基地。他们以原来身份做掩护,实则作为张镝埋在敌人内部的几颗棋子。潘能法与这些人不同,他是实心投效,不需要用什么羁糜的手段,如果留在海州刑房的位置上,想必能继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他却不得不撤离了,因为在前几次的行动中他的身份已经暴露,而且在小刀会劫粮的案子中为了庇护姚氏兄弟,把海州最大的地头蛇、号称“义民万户”的大地主严习狠狠的得罪了,所以官面上是不能再留了,就随着大军南撤到了流求。

    到了流求,作为难得的刑狱方面的人才,潘能法在改制过后就被任命为刑部部长。表面上看,这刑部部长和刑房司吏似乎是差不多的位置,而且中兴社政简民少,刑部的事务还算轻松,似乎比在海州时还闲一些。不过潘能法素有长远目光,当然看得出中兴社一日千里的蓬勃势头,也想得到将来自己的这个刑部部长之职绝不是区区一个海州刑房可以比拟的。每思及此,就让他心潮澎湃,思量着要大展一番拳脚,张镝即便不相召,他也要主动来求见了。

    “中兴社草创,凡事因陋就简,只得屈尊了潘先生!”二人入内坐定,张镝先起了话头。

    “流求虽远,但实为桃园胜地,王道乐土,何来屈尊之语!潘某学识浅薄,却蒙总理抬爱,委以刑部之职,日夜惶遽,只恐有负重托!”

    潘能法在海州时虽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但说到底也只是一名衙门胥吏,是上官们轻之贱之,老百姓既惧怕又鄙夷的对象。而他面前的是什么人呢,是据地千里、拥众数万,一方诸侯一样的人物,此时却能如此礼贤下士,对他一个降人委以重任,还以先生相称,不直呼其名。就算潘能法为人豁达,并不在意这些虚礼,心中也是感动不已,对张镝的敬意又加了一分。

    “今日请先生来,正是为了刑部之事。治天下及国,不可无法纪,而我中兴社尚未有刑律,仍以军法管民,终为不妥。”

    “总理可是要编定刑律?”

    “正是,我观元法苛虐不公,宋法又过于繁芜丛杂,皆不可用。先生刑律世家,当能择一善法。”

    潘能法略一思索,朗声答道:“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为要,或宽或严,未能一概而论。孔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故刑律之设,要在寓劝惩以教民,非为施刑罚以害民。职下以为当务之急倒不在立法,而在劝民。”

    “劝民何则?”

    “总理请看此册。”

    潘能法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递给张镝。封皮上写着“劝善集录”四字,翻开则是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记述的是一个个的案件事例,某年某月某人犯某事,判定该当定某罪,予以何种惩戒,每一案例之后都有详尽的案情分析和作者的评语,甚至还有同类案情的对比分析。再看目录,则细分为伦理、悖逆、欺诈、盗窃、斗殴……诸如之类,共计十几个条目,每个条目下都有几十件不等的案情记述,林林总总不下上千篇,却多而不繁、杂而不乱,简直是一本案例分析的教科书。

    “好,太好了,此册在手,三尺幼童皆可以为判官矣!”张镝原本希望刑部制定出一部像《宋刑统》那样的大部头律法出来,但专业刑律出身的潘能法却认为当前制定那些枯燥的条条款款并不是太必要,还不如选一些现成可用的既有成例,那样可以大大缩短法律官员的培训和适应的时间,而老百姓则完全可以将这本册子作为故事书来看,其浅显易懂,正符合教化需要。

    潘家累世为海州刑房,亲历的案子不下万件,潘能法又是个有心人,几年来用心研究,在父祖两代的基础上,辑录了典型案例一千余个,集合而成一册《劝善集录》。

    当前的中兴社组织严谨,人口也不算多,而且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百姓精神面貌也不错,发生罪案的几率很小,以这一本册子作为刑律的参考已经够用了。而且制定法律是个巨大的工程,当前的中兴社条件还不具备,工作的重心也还不在此。

    善为政者,以人设教,也以时、以事而设教。当年商鞅相秦,制定严刑峻法,秦国大治,遂得天下。而后来汉高入关中,尽废秦法,得万民拥戴,同样进取天下。可见世殊时异,用法不同,归根结底在人而不在法。中兴社自然也需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法律形式,这就需要潘能法这样刑律人才发挥作用了。

第96章 组织架构 治民还需先治吏(五)() 
潘能法的“治民先教民”的观点让张镝颇为赞同,他在纸上写下“教化”二字,陷入思索。教化是华夏与周边蛮族最大的区别,是这个民族一次次从苦难中复苏,一次次从危机中崛起的根本力量。中兴社欲壮大,需要文武并重。武的方面自不待言,建强军、修战备一刻也未曾松懈,这是外在的强大;而文的方面也即是教化,是以充实内心,强化精神,是为内在的强大。常人多关注外在的强大,内在的精神却往往被人所忽略,然而精神的力量其实丝毫不逊于强军的力量。精强的士卒和锋利的刀枪固然可以打胜仗,但如果要一次又一次从胜利走向胜利,甚至从失败中再次胜利,从衰微仍能够复起,那就非得有强大的精神不可。

    张镝希望中兴社能成为一个有精神有理想的组织,一个永远打不倒的团体,所以在教化方面未曾放松,礼部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一个文教部门。

    礼部部长朱存铨,原是昌国巡检司的老司吏,为人孤僻而耿介,做事情却是一丝不苟,这样一个一本正经的人来掌教化之职,很符合普通人的观感,只不过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只会照本宣科,不会变通,亲和力更是不够。

    礼部还有一名副部长乃是巾帼营营正江姝,让一个女子做高官,虽然是副的,那也足够让那些迂腐的老酸儒骂“有伤风化”了,好在中兴社里面这样的酸儒不多,而江姝也证明了自己才堪其任。象山江家虽为商贾出身,但江姝知书达理,学问即便算不上渊博,在基本文盲的百姓当中,甚至识点字的事务官中也已经算得上拔群。而她温婉可人的形象和细致入微的性格又有一种春风化雨的力量。

    礼部的主要职责是设学校、办教育、劝导番汉民众、培养和举荐人才,不过礼部新设,很多事务尚未来得及开展,当前算是八个部门中最为清闲的一个部门了,当然礼部的事务官也是最少的,一开始只有八个,后来在张镝问责之下又调剂了几人过来,但整个部门还是凑不够二十人。

    事务官们之所以不愿意来礼部,是因为不想做教书先生,而现在礼部还真就做着教书的活儿。中兴社有近两千名孩童,按照张镝的计划,他们都要接受三年以上的识字教育。不过第一所学校尚未建设完成,孩童们也还没有就学,礼部所教导的是收拢在巾帼营的几百名孤儿。海州一屠,军队救下了不少战争孤儿,携民南渡时又收拢了一些,军中不好做育儿场所,所以就移交到了巾帼营暂时抚育,在这里幼儿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怀。

    朱存铨老先生对礼部的工作尽职尽责,只不过对于当前工作的地方有那么一点点意见,因为礼部被设在了巾帼营的驻地。这其实是个权宜之计,因为自新城的总社衙署还没完工,学校也未建成,而礼部也不好闲着不干事,所以为了便于给孤儿们上课,礼部的事务官们每天都要在女人堆里做事。这在男多女少的中兴社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差事,甚至不少小光棍们都后悔没来礼部做事务官。不过对于恪守礼法的朱老先生而言,这份“美差”还真让他有些不自在,本就正经的他更加严肃起来,完全是一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的架势。

    “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宇宙洪荒……”

    巾帼营中的几座竹楼上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昌国的朱司吏、中兴社的朱部长、现在的朱先生正手捧一册千字文摇头晃脑的教一群大大小小的孩童启蒙。

    竹楼的梯子比较简陋,一有人上来总是咯吱咯吱的响,小孩子玩心重,才进了课堂没几天,很容易被外边的事物所吸引,朱老先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戒尺,在教室里来回诵读、来回监督,抓到谁分神了就要打手心。

    竹楼门外有几个人站了好一会儿了,不过朱老先生目不斜视,并没有看上一眼。以往也经常有人在学堂外旁听,多是做完活计闲暇的巾帼营女子,这就更加不能乱看了,读圣贤书怎能被外物乱了心性。

    “搅扰了朱先生的课堂,万望莫怪!”

    门外的旁听者足足听了一刻钟,忽然开口,却是个男子声音,朱存铨循声望去,竟是中兴社总理张镝来访,忙放下书本迎上去端端正正行了个礼,口上则告个失礼之罪。

    “朱先生心无旁骛,何罪之有!”张镝自然不拘这些虚礼,与朱存铨、江姝等人往相邻一侧被辟为书房兼临时公署的小竹楼走去。

    “二位部长,张镝此来,是要与礼部议一议这教化之事,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我中兴社地处偏远,更不可无教。前日我与工部康部长议定,将在自新城南建一学堂,全社数千孩童都要入学读书。这学堂建成,需礼部经管,两位部长要多费心!”

    “总理功德,利在千秋,我等必竭忠效命。”朱存铨难得的喜形于色,因为他是深知这年头求学的不易,能让数千孩童都有机会读书,这的确是莫大的功德,不过这也是莫大的责任,朱存铨不禁又有点担忧。

    张镝仿佛看出了朱存铨的心思,接着道:“礼部人少,我已令吏部多选拔合适人才充实事务官。钱粮方面,则有户部统一拨发,亦无需忧心。”

    做事情最主要的无非是人、钱、粮三项,这三项一一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不过张镝还有一个特别的计划,就是要将教育与实用相结合。按照朱存铨的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