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宋帆影-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又一次开拨的这一日,幸存的两三万海州父老闻讯而来,在东城门外,众百姓密密麻麻跪了一片,被民众选出来的几名耆老乡贤来到胡隶马前泣涕挽留:

    “将军莫走!莫走!王师一走,暴元再来,我数万海州生灵又无生路了……”

    胡隶的眼眶红了,他也多希望能留下来,但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

    “父老乡亲,胡某无能,不能永保海州……我等受君命,要回去保京城,保官家!各父老保重!保重……”

    东城外嚎哭一片,声闻十里,全军上下,尤其是海州招募的子弟兵也都泪流不止。

    胡隶狠心催动马匹,队伍缓缓向东行去,海州百姓不舍相随,多次劝谕也没法说动他们回去,一直行了数十里,到了渡口仍有上万人扶老携幼跟在大军后面。

第80章 携民南渡 最贵者莫过人心() 
胡隶军至,张镝已在渡口等候,一看这蜿蜒十几里的队伍,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半,便对胡隶说道:“师父,世间最贵者莫过于民心,今有万众相随,怎可自弃之!”

    “我军进兵在即,怎么能带着众百姓?”

    “师父忘了,我们还有流求、吕宋呢!”

    胡隶豁然开朗,“我正愁大军一撤鞑子再来报复,能带走是最好的了!”

    “只要百姓肯出海,我便亲自护送南下,即便一时走不了,也可在东海军安置一些,东海比总比海州安全些。”

    师徒俩做好了决定便派人往海州百姓中宣谕,肯出海南下的就由大军保护到外岛安置,有田种、有屋住,关键是没有暴虐的鞑子来破坏。

    海州民众本就有很多人铁了心想跟着军队走,得了允许当然雀跃,本已回到海州的人也有很多闻讯而来,最终汇聚到东海军的竟达到一万八千多人,只有少数故土难离或者舍不得原来的产业选择留下。原有四五万人口的海州城,经元军屠戮和宋军收纳,只剩下几千人,十去八九。

    张镝虽然早就注意通过中兴社向流求、吕宋等地输送人口,但基本是属于少量军事化的屯垦、经商或者流放俘虏的形式,一次性一两万人的规模是从未有过的,甚至二岛现有的人口还远没有这次准备运送的人多。这是巨大的机遇,当然也是巨大的挑战。

    首先人一多就最怕混乱,严密的组织与管理是必须的,好在张、胡手下现有一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管理起来顺畅很多。一万八民众按照老办法,十人一甲、百人一队进行编伍,每甲每队基本都是亲戚乡邻,互相熟悉互相照应。既便于管理,也能加强团结,更有助于尽快的安下心来适应环境。

    其次是这么多人如何平安抵达千里外的目的地,这考验的就不仅仅是组织力和行动力,还有船只的运力问题。张镝早几天就已飞鸽传书,让泉州、流求等地派船北上到昌国等候接应,但当时信中只写到有数千俘虏需要接收,并未预计到还有近两万的民众要加入。这一回若是要将俘虏和民众全部运出,至少需要准备三万人的运力。首先俘虏就有七八千,包括第一次海州出兵吕祖充以下三千余人被全歼,俘虏近两千人,夜袭破海州又得近千人,这些人除了极少数被筛选入伍,大部分还在连岛煮盐,大军若撤退就需一并带走。第二次反围剿,秃蛮带手下的一万二千人除去战斗杀伤及战场逃散,自撒思吉以下就被俘获五千多人,现在全被关押在东海军城。二破海州时城中尚有元兵三千多,但因他们犯了屠城罪恶,被胡隶杀了个干净,所以俘虏总数是为八千多人。加上一万八的民众和近四千人的军队本部,三万人的运力堪堪够用,加上两三千军马需要专门的马船装载,运力就更紧张了。

    军中现有战船五十,最大的三十艘海船每艘平时只以几十名水手操纵,显得绰绰有余,若是改一下船舱结构,临时挤一挤,每船最多运载二三百人也可以做到。多桨船和海蝤车船中等大小,运送一百人以内是可以的,蒙冲就算了,载个二三十人也就罢了。另外还有征集和俘获的上千艘民船,这些船只能在内河和近海用用,最多去往昌国,若要下流求,风急浪高的危险太大,就必须换大船才行。

    经过一番紧急改装,最终只能实现不到两万人的运力,这是考虑到安全综合计算得出的,当然若是将所有人一并塞进去,甚至将破破旧旧的小船都用来载人自然是可以将三万人一并带走,但那样很容易付出人命的代价,张镝宁愿稳妥些分两批来运。

    不过时间也不等人,若是滞留久了,元军说不定会组织更猛烈的第三次围剿,到时走都走不成。况且临安那边又一次次来催,回军的日期拖得有点久了,虽然手上有兵不怕赵孟传那厮翻脸,但张、胡毕竟为了道义,还不想留下个桀骜不驯的名声。

    为尽快将人安全南撤,张镝一面给泉州再去一信,令中兴社派更多大船北上,另一面即刻组织第一批人员登船。这一批人包括全体俘虏八千人,半数的海州民众九千人及二千士兵,先去往昌国中转。之所以把俘虏先运走是因为这些人放在后方就是不稳定因素,先将他们送到昌国这个原来的大本营,在自己人地盘会安全一些,距离后方各岛也更近一些。九千海州民众当中可以组织青壮协助管理俘虏,还可挑选部分补充水手人员的不足,船到昌国后还需返回运送第二批。

    两日的紧张筹备后,第一批近两万人搭乘数百艘大小船只沿着海岸南下,张镝亲自押送,胡隶则留守东海军。经过三五日的颠簸,终于抵达了昌国,好在没遇见大的风浪,人员基本无损。

    又回到这这熟悉的地方,虽然离开才两月,但却有恍如隔世之感,这两月里张镝屡经大战,为军务不得一刻休息。到了昌国还要将这一万多人安排妥当,忙到半夜才终于抽出空来与家人相见,父母妻子知道消息也都未睡,等他回来。父母康健,妻子气色也好,让他感到久违的安心。谢小娥肚子尚未显怀,人却丰满了一点,张父张母都对她百般呵护,这也是残酷的血火刀兵之外,张镝最大的牵挂和最甜蜜的期待。家的温馨并不能享受太久,军情如火,一刻也离不开他,天还没亮,张镝就又回到营中去了。

    张镝离开的两个月,昌国一切平静,但留守的人们也做了不少事情。巾帼营的女子们除了日常训练,工作的热情高涨,已经为大军赶制出两千多套冬装,再过一两个月天气渐冷,士兵们就可以及时换装了。

    康棣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也没有闲着,在张镝留给他的充裕的财力支持下,他与戴小猫指挥工匠们新铸了二百多杆火铳,在原有碗口铳和盏口铳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探索口径和火力上的改进,基于他的执着,应当很快会有新的突破。

    昌国的各项事务都还顺利,张镝可以专心做好人员转移的事情,将俘虏安排稳妥,就需要返程转运第二批人员。中兴社派来的第一批船只已经到港,共五十艘大船,原计划是运送八千俘虏的,现在则与第一批运输船队一同北上,足以将人员马匹乃至粮食器械都运回来了。

第81章 三分四军 谴偏师北上山东() 
秃蛮带以一万两千人围剿小小的海州一地,却几乎全军尽覆,只剩几百败兵将消息传了回去。因近些年元军进展迅速,占领的地方广、兵力分散,加之对百姓盘剥无度,引得各地义军反元起义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号称拥众数万乃至十数万的都不乏其人,甚至发生滁州、镇巢军等地义军据城归宋的事情。但这些义军多是临时拼凑,战力不强,主将也不过中人之才,往往被几千乃至几百元军追着几万人打,所据城池自然也都守不住。这一回占据海州之兵却能够短时间内两度夺城,并以少胜多,将前去征剿的一万余正规元军成建制消灭,这对元军而言几乎是从未发生过的羞耻惨败。

    一时之间,元廷大震。忽必烈亲下诏旨,将用兵不利的淮东招讨使别里迷失撤职拿问,改命中书右丞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全权负责平定海州之事。又令坐镇建康的征宋大军主帅伯颜调集人马回援北上,此时伯颜的三路大军打的正顺手,一时没法丢下大好的局势而抽出太多兵马,便在手下幕僚建议下征召大江南北富强之家子弟从军,这些富家多养私兵,又善于政治投机,往往元军一来就先投效作为前驱,元军也投桃报李,保留他们的利益和特权。伯颜命令一下,很快就聚起两三万人自带粮食器械前来听令。伯颜派蒙古万户唆都和擅长水战的汉军炮水手万户张君佐统领这些人马乘战船一千余艘前去支援博罗欢,博罗欢手下本就有蒙古汉军八千人,相加之后兵力达到了三万余人,作势要将海州碾个粉碎。

    不过海州宋军没等他们来打就已经安然撤退了,甚至分两批船队将海州百姓也带走大半。

    主力走后,海州一地只留下东海军的连岛独立营和分散潜伏的海州独立营,相加不到一千人。张镝明确指示他们坚持敌后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绝不能打呆仗、死仗,还送了瞿根和姚大两位营将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是游击战的精髓,它所凭借的一是人和、一是地利,其中海州独立营有小刀会过去留下的背景,占了人和;连岛独立营有东海军和鹰集山的天然防御,占了地利。

    除了战斗方法的选择,张镝还给两个独立营三句口号,作为今后的发展方略。

    第一句是“宁为宋鬼,不做鞑臣”,明确了忠于宋庭反对元庭的根本原则。

    第二句是“吊民伐罪,驱除暴元”,提出了团结民众打击元军的根本目标。

    第三句是“劫富济贫,均田免粮”,体现了以贫富、土地、粮食这些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作为与元军斗争的根本方法。

    十六字战法和三句口号的发展方略是这段时间以来张镝分析了敌我形势,苦思冥想总结得出的,是保存实力和打击敌人兼顾的两全办法,同时也是敌强我弱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敌人已聚起数万大军,最想与自己正面决战。而敌人所想的当然是自己需要避免的,所以敌聚则我散,分散开来让他找不着就是了。

    悄无声息埋下两个独立营的火种,主力则预备分作三军,一军由张镝亲自带领往流求、吕宋,另一军由胡隶带领回去复命。

    此外还有第三支人马,将由陈闵带领,北上山东。北上的计划,张镝在提出《备虏策》之前就有了成型,进占海州后,见此地纵深不足,地势太平坦,对于敌后游击作战是不利的。

    所以他就将目光放到了近在咫尺的山东,山东的地理结构层次分明,其西、北有适合农业发展的冲积平原,东、南有高大山脉拱卫,其内部河湖纵横,更有三面环海的独特优势。当然,单轮地利的话或许山东并不是最好的,关中、川蜀、山西等地之形胜都过于山东,但对张镝而言山东是下一步进取的最佳选择,一则它依山傍海,便于舟船往来,二则它距离海州不远,便于互相支援和呼应。

    而且对于元庭而言山东一地还有一个非常要命的地方,那就是漕运。

    漕粮积贮是天下命脉所系,元庭在河北营建大都,京城供给全赖大运河从南方转运。而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