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钭嗝薄ⅰ白谑伊渴苑ā敝恍璐滞ㄎ哪负醵寄懿饺牍俪 K杂兴我岳矗运巫谑胰喂僬卟幌率蛉恕U悦洗褪窍韧ü嬉竦霉伲缶源徒浚又行┠芰Γ友现荨⑷葜菀宦飞ㄖ亮侔惨俚角煸⒄愣浦檬梗晌焦僭撕嗤ā
但宗室的身份也有坏处,那便是很多事情犯忌讳,祖宗家法规定,宗室不得掌兵,虽然很多赵姓皇族授爵时都会加上个武官职衔,但都是虚衔,并无实权。如赵孟传,虽也兼着个沿海制置使的武官名头,但是实际并不领兵。两宋三百年间并未有一例宗室叛乱的事情发生,大约也与这个规定有一定相关。
因此哪怕赵孟传看似位高权重实则一无兵、二无将,他即便真的有心,也无力勤这个王。
一会儿,他才从惊诧中反应过来,连连摆手道:“这……这有违祖制!”
张镝闻言接过话头就说道:“事急就需从权,如今君父之危,急如拯溺,此正是变通之时啊!”
见赵孟传不置可否,他又道:“昔高宗皇帝为康王时,若非用权变之策即位于应天,何来我大宋百余年中兴?”
赵孟传仍旧默然不语。
张镝再加一把火:“胡元猖獗,若真有不忍言之事,人皆可降,赵氏宗亲亦可降乎?公岂不知靖康之事!?”
靖康之时,金兵掳徽、钦二帝及数千宗室北上,其中皇子都为奴隶,皇女则没入“洗衣院”供金人凌辱。这些事,同为宗亲的赵孟传岂能不知?至此他也终于意动,但似乎仍有点疑虑地说道:“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我虽有心举义,但缺兵少粮,奈何?”
袁镛正等他这句话,立时答道:“我四明书院之人,都愿回去召集宗族亲友,供府君驱驰!”几名学子也共同应是,愿意听命。
张镝也表示,昌国“乡勇”编练已有小成,随时可以拉出一支人马前来应命。
赵孟传转忧为喜,沉吟道:“如此甚好,本府便签出三张榜文,一往黄林镇募勇,一往昌国县集兵,另一张……则往周都监处宣谕!”
都监又叫兵马都监,掌管军旅屯戍、营防守御等事。赵孟传所称的周都监名周进,是为庆元府名义上的军事主官,但庆元本非沿边军事要地,没什么驻军,只有一些充做仆役使用的厢军,久而久之,本地兵马都监变成了一个闲散虚职。但既然准备用兵,依然还是要跟这名义上管兵的人通个气。
赵孟传唤来幕僚,写了一式三份的招兵文书,两份各交于袁镛、张镝,一份则留在府衙,让人去请周都监来亲领。
袁、张领命,告辞出门,同来的数十名士子听闻知府已同意起兵,都欢呼不已。
第30章 整军备武 赵知府出榜招兵()
俗话说,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此次集兵之地有三处:府城为一处,由周都监管理;黄林镇为一处,由袁镛总负其责;昌国县为一处,由胡隶、张镝召集联络。
府城之中,那周都监是个祖荫的官,并无多少实干,但偏偏眼高于顶,看谁都不顺眼,即便没人惹他,他也要找出点事端。这回知府来文,要他做这招兵的事,他更自以为拿权了,带着一帮子亲信作威作福起来,过去就有不少游手好闲的无赖混混在他手底下骗吃骗喝,现在则来者不拒被作为新募之兵,还有些鸡鸣狗盗之徒也闻讯来投。而真正的良家之人晓得这周都监的德性,并不来当他的兵。十来日,靠着他那些跟班帮闲七拉八扯,算是招了七八百人,加上城中名义上归他管制的二千多厢兵役夫,竟也拼凑出了三千人之多。
黄林镇,袁镛每日联络自己的亲友故交,奔走相告,他的学生们也各邀族中忠义勇敢的子弟们汇到勤王大旗下。四明书院的士子多出自庆元大族,属于四邻八乡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各自起头号召,相邻们都是踊跃参与,闻风而来,每人多则带领上百人,少则几十、十几人。如戴曾伯、陈安上,才干人脉突出,都领一两百人来聚。数日间,四明书院也得众三千余。
昌国的兵相对而言是最少的,胡隶和张镝都不轻易增加员额,但训练更加严格,张镝不在的这段时期,新、老兵训练的愈加配合默契,以旧带新,战技也进步的很快。若以昌国精兵对阵周都监的土鸡瓦狗,基本上可以一鼓破之;若以之对阵黄林镇的义勇,以少胜多也很容易。毕竟打仗不是打群架,不是人多就可以取胜的。这也是张镝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以精锐为骨干,以新兵义勇为辅助。
勤王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并不是招够了几千兵马就可以成事的。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数千人的后勤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首先是钱粮,出兵前至少应准备三月之粮,此时禁军每月给米一石二斗,厢军也有七八斗一月,当然这还包括供应士兵家属的口粮在内。若仅仅根据现有的六七千人本身食用,不算损耗至少也要按一人一月五十斤的配额来算,三月之粮总计不下万石。城中常平仓虽然也有存粮,但数量并不充裕,而且既要备荒也要供城中应急支取,能动用的很有限,这就需要另外设法筹集。另外所谓“钱粮”,除了粮,钱也必不可少。若要士兵们用心打仗,保持士气,就不能吝惜财帛,而且几乎是随时都要用到,名目也很繁多,如开拔银、安家银、抚恤银、赏功银。。。。。。虽说将来或许朝廷可能会拨付一些,但必须自己有所准备才能周全。若同样以三月为限,计一兵二十贯,也至少是十几万贯的数目。
一时之间赵知府没办法提供那么多钱粮,所以也令三处各自筹集一些。对此,周进采取的办法是趁机向城中富户敲诈勒索,闹得满城怨声载道。袁镛则让各大族们自愿认捐,为自己的子弟提供衣食,同时他手下的士子们比一般的兵痞要有操守的多,在基本的供应之外,还不需要提供太多的额外奖励来提高士气,因此还能勉为支应。而昌国则显得游刃有余,一方面它的兵马不多,另一方面近一年来的管理和后勤供应已经很顺畅,还有后方海贸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支持,甚至在满足自身的情况下,张镝还能挪出不少来支持袁镛。
钱粮之外,其次是兵械,庆元是大府,府库中储藏还算丰富,但长久不用、疏于管理,朽坏的也很多。刀枪剑戟之类虽然保养不善,修补后供数千人还有富余。远射武器却略显不足,有神臂弓一千余张,角弓三百余张。除去损坏的,现有完好能用的神臂弓只有六百余张,角弓二百余。
说到这神臂弓,却有来历,它又称神臂弩,是一种单兵弩机。乃是熙宁时,党项人李宏所献,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射程可达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实为军国利器。它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单兵武器的颠峰,后来便成宋军中普遍装备的制式武器。
过去,昌国军中远程器械不足,往府城跑了很多次关系,庆元府才从库中下拨了制式弓弩二百张,现在计有角弓八十张、神臂弓一百二十。本次又拨下神臂弓二百,角弓五十,因练习弓箭十分困难,若要娴熟至少要二三年时间,安南来的老兵们有不少射艺精湛的,如李奇可以算神射一类,而原本昌国招募的士兵毕竟只有大半年的训练时间,哪怕有些很有天赋也很努力,仍没法说得上精湛,如陈阿年已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因此现有五百多人中真正合格的弓兵不到一百五十人。而相比之下,弩兵的训练则要要容易很多,快的话几个月时间就可以练成一名合格的弩手,所以昌国现有士兵中几乎人人都能使用神臂弓。
根据现有器械,昌国军一营兵马五百人常规的布置是一百持盾的刀枪手,中间一百弓手,最后三百弩手。临敌时,刀枪居前,弓弩在后。当敌接近至三百步时,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神臂弓手俱发。敌接近至一百五十步时,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平射弓手俱发。当敌至拒马,则枪兵与之肉搏。当然,胡、张对精兵的要求是尽量提升综合战技,不少人刀盾与弓弩兼习,在某部分兵种损失较多时,阵列中的其它兵种可以迅速替补,遇见不同的敌人也适宜迅速调整变阵。但这样的要求仅适用于少数精兵,如果将来兵马扩张,必然要以专业化兵种为方向,以流水线式的训练,便于快速成军。
武器以外则是盾牌甲胄,盾牌是充足的,甲胄明显不够,但有时候甲胄的作用比兵器甚至更重要,这是保命的东西。而且制作不易,价值高昂,精良的铁甲往往需要耗费工时三四个月才能制成,一副价格就可以达到几十上百贯。因此庆元府库中也仅仅五百副左右,当袁镛、张镝想要领取甲胄时,周都监因近水楼台,已将最好的三百副甲抢先弄走了,又因他官职更高,争他不过。袁、张两方只能挑剩下二百副,请作院的工匠修补后各自平分到一百副左右,对于昌国军中也就够什将以上的军官披甲,普通士兵是没这个条件了。而且这一百副里边还有半数是皮甲,只有几十副步兵铁甲。
除了常规的兵甲,庆元府库中竟然还有一堆铁疙瘩,大约五六百枚,据称这东西叫“铁火炮”又称“震天雷”,外以铁壳,内里则装了火药,是在过去一种陶瓷做的火药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宋军之中是普遍用来守城的一种热兵器。这东西有点笨重,袁镛觉得他不方便携带,周都监则认为它没啥用,只有张镝很感兴趣,讨要了两百枚,用大车运回去。
在领取兵械的过程中,周都监这个人让张镝等厌恶至极,库中凡被他看中的都要抢回去,吃相实在难看,但是为了刚刚才组织起来的勤王队伍,只好暂时隐忍着。
第31章 顿解燃眉 十万金帛随船至()
张镝在庆元处理一堆事情的时候,叶承已经将他的父母亲人平安送到岱山岛上了。二十个亲卫倒还在蓬莱旅社等着,都被叫来搬运各种物资,各种兵甲器械装了满满几十车,都被运往码头,装上早就等在那里的船只,之后便与康棣及亲卫们一同乘船往昌国去。
船行一日,终于又回到了久违的岱山岛。这里,对于张镝而言,现在不仅仅是他奋斗的地方,还寄托了他更多的牵挂,因为家人们都到岛上了。
张镝先去拜见了父母,张秀山见儿子回来十分高兴,他现在住岛上已经习惯很多了,一开始还有点嫌弃岱山的荒僻,空气也太潮湿,饮食什么的都似乎没有婺州的好。不过近段时间胡隶嘘寒问暖照料周至,张老先生对这位老朋友还是赞许的,另外渐渐地也感觉沿海的风光倒还不错,很是让他诗兴大发抒发了一番,被岛上仅有的几位识字之人夸赞“意境深远”。这心情一好,看什么都顺眼起来,这里的饭菜也没觉得那么难吃了,而岛屿虽荒僻也有清净的好处,湿气似乎也在忍受范围内。更重要的是,他在岛上看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几百名年轻昂扬的士兵,看起来就充满希望,不禁让他想起年轻时金戈铁马的梦想。而他也明白,自己的儿子为这支队伍倾注了大量心血,看着这些士兵精强之气,也让他为儿子感到骄傲。张镝向父母禀报了一月来的事情,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