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的逆袭-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八日,方亨派人在衙门口张贴剃发的布告,立刻引起县内群情愤愤。

    闰六月一日,江阴县学生员许用等数十人在文庙聚会,讨论剃发之事。许用愤怒的大呼“头可断,头不可剃也!”引起了众人激烈反应。

    不仅县学的秀才们反应激烈,江阴县众乡绅乡老也都坚决反对剃发。乡老何茂、刑叔、周顺、刑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联名上书方亨要求留发。

    方亨勃然大怒,怒声呵斥着众上访之人。就在这日,常州府发来措辞更加强烈的文告,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样的语句,县衙书吏在抄写告示时义愤填庸,愤然把笔扔到地上,怒道“死就死吧”,愤然离去。方亨怒令衙役抓住此人时,却没有衙役理睬他。

    下午,城中少年以季世美,季从孝,王试,何常,何泰等人为首,聚众数百前来县衙请愿,鸣锣执械,城中响应者万余人。方亨大惊,许诺允许大家写申请请求免剃。大家这才散了开去。

    城中反应越来越激烈,方亨现在连县衙都控制不住了,便暗地写给常州知府宗澋写信,请求常州派兵前来镇压。然而此举却被一县衙文吏知晓,偷偷报告了典史陈明遇。陈明遇也同样反对剃发,便使人通知了众人。

    众人大怒,于次日冲入县衙,抓住了方亨。众人商议,推举典史陈明遇为首,打起了“中兴大明”的旗帜,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继江阴之后,其他各地也纷纷举义反清。

    闰六月十一日,苏州地区贴出剃发令。十二日,生员陆世钥在枫桥聚众,拒绝剃头。十三日,陆世钥往苏州进发,同时请求退到太湖附近的明吴淞总兵吴志葵、镇南伯黄蜚发兵攻打苏州。苏州附近乡村的士绅们纷纷响应,在四周乡村聚齐了无数的百姓,就连太湖盗赤脚张三等人也带领属下水盗出太湖,攻向苏州。

    进士吴易曾在史可法幕下任职,扬州城破之后随同史可法乘船撤离时,船队在瓜州运河被清军袭击,史可法被俘,熟悉水性的吴易侥幸逃过一劫回到了家乡太湖。满清剃发令发出之后,吴易和举人孙兆奎一起举兵反清,于六月十一日攻入吴江县,杀死了满清县令朱廷佐。

    闰六月十二日,清嘉定知县张维熙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愤愤不平,拒不从命。

    十七日,乡绅侯峒曾带领两个儿子侯玄演侯玄洁,进士黄淳耀及其弟黄渊耀入城倡议反清复明。

    同月,昆山县绅民在原勋阳抚院王永祚翰林院编修朱天麟知县杨永言等倡议下,杀死清委任知县阎茂才,起兵反清,推副将王佐才为帅,著名文人顾炎武归庄等人都积极参与义举。

    十数日的功夫,江东南各府各地处处烽火,掀起一股抗清的狂潮,在各地乡绅名士带领下,无数百姓揭竿而起,于满清大军展开誓死的搏杀。

    与此同时,与南直毗邻的浙江也爆发的抗清的浪潮。

    闰六月初九日,明原九江道俭事孙嘉绩起事于余姚,杀清委任知县王玄如

    初十日,生员郑遵谦起兵于绍兴。

    宁波府,鄞县生员董志宁首倡反清,和生员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等商议,决定起兵。

    然而邀请宁波各乡绅时,却遭到杨家屠家为代表的拒绝。众人商议,决定推举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为盟主,十二日邀请各乡绅到城隍庙开会。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被邀请而来的众乡绅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连清知府朱之葵,同知孔文语也来凑热闹。

    董志宁等当即立断,撕掉朱之葵孔文语名刺,宣布拥戴钱肃乐起兵反清,几千围观百姓欢声雷动,当即簇拥钱肃乐到巡按署任事。鄞县城内隶属海防道的两营兵和城守兵也都表示支持反清。宁波府城鄞县重归大明。

    驻守定海的明防倭总兵王之仁此时本已经降清,闻知宁波全城反清,也举兵响应,重新举起了大明的旗帜,总兵方国安在杭州失陷时,带兵退到钱塘江东,此时他手下兵力还有一万余人。方国安和王之仁两部是浙东抗清的主力。

    整个浙东一带风起云涌,掀起了反清的浪潮。慈溪县沈宸荃、冯元骝起义,石浦参将张名振带兵前来会合,定海知县朱茂华、奉化知县顾之俊、鄞县知县袁周佐、象山知县蒋欣纷纷提供粮饷,招募义兵。

    浙东各地反清运动之后,明原任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涵辉、宋子普、柯夏卿等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宗室出任监国。当时在浙东的明朝亲王郡王唯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未曾降清,闰六月十八日,张国维等人奉筏迎朱以海出任监国。

    江南各处的反清浪潮引起了豫亲王多铎的震撼,他停止了裁军的步伐,从南京派出大量军队四处镇压。并且命令赶赴吴淞的绿营兵李成栋部,放缓攻打崇明,掉头就近镇压嘉兴的叛乱。(。)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雨() 
闰六月六日,一场大雨突然而至,连下了数日,整个江南一带陷入雨幕雨海之中。雨滴如注落入大江之中,映现出万朵涟漪,却很快被滚滚江水往东带去。

    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棚屋顶上,发出令人心烦意乱的噪声。扬州移民江小善拿着木盆去接屋顶漏下的雨水,棚顶有数处缝隙,不停地往下漏雨,屋内地面上已经湿了一大片。

    他的妻子坐在粗狂的竹床上做着针线,一边做一边对他抱怨着。

    “什么都没有,连个丝线都买不到。酱油醋都用光了,每天的饭没个滋味。还是扬州好啊。”

    江小善闷头端起一盆接满的水,推开屋门泼到了外面,就这一开门的功夫,飞溅的雨水溅到屋内,打湿了一大片。

    八岁的儿子江小鱼和六岁的女儿江小月笑闹着扑倒门口,要伸手去够外面的雨滴。

    “快回去,别把衣服弄湿了。”江小善慌忙呵斥道。

    “这里的空气太潮了,夜里蚊子贼多,点了蚊香都赶不走,我胳膊上被咬了几个大包。唉,从家离开时怎么就没想起拿蚊帐啊。”妻子马氏继续絮叨着,“要是还在扬州的家里就好了,虽然穷可是家里啥都不缺啊。”

    “要还在扬州,说不定现在咱们坟头上的草都长多高了。”江小善忍不住刺了她一句,想想扬州城内被清兵杀死的数万百姓,马氏这才闭上了嘴巴。

    “咚咚咚,咚咚咚”铜锣声隔着雨幕传了过来,然后是甲长冯平那破锣嗓。

    “各家都听着,每户出一个男丁,立刻集合,拿着工具,去往南面江堤。”

    “甲长叫人了,我得赶快去!”听清楚了外面的声音,江小善慌忙披上衣服,摘下来挂在墙上的斗笠。

    “他爹,啥事这么急啊?难道说是清兵打过来了?”马氏慌忙从床上起来,为丈夫披上蓑衣。

    “胡说,有都督的水师在,清兵哪里打的过来。我猜可能是江堤有危险了,你好好看着家,哪都不要去,看好小鱼和小月。”江小善说着匆匆出了家门。

    大雨如注,街道上积水形成了河流,每一户的家门打开,走出来一个个手拿铁锹等工具的男丁。

    仔细数了数,本甲的人数到齐,甲长冯平一声招呼,领着众人往南面走去。

    冯平三十来岁,算得上是个读书人,可是连续多年科举连秀才都没考中,只能在江都县衙里做个帮闲的书吏。从扬州逃到崇明后,崇明官府大量招募读书人为官府做事,冯平便积极报名,当上了这个甲长。别小看甲长,也是从九品的文官,告身上盖着都督府的大印呢,而且要是这个甲长做得好,以后还能往上升,乡正县令都有可能。所以冯平很爱惜眼前的一切,凡是都督府发来的命令都一丝不苟的执行。

    一行人冒着大雨,往南走了三四里,便来到了江堤边。大雨使得江水暴涨,汹涌的江水一波又一波的冲刷着江堤。

    崇明岛是个沙岛,全岛都是有江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这么大的洪水若是任由江水冲刷,很可能造成地面的塌陷,危机岛上的安全。

    虽然上个月在梁九的带领下,在东西两面各修筑了一道石制的江堤,可那两道是为了抵挡海潮和上游而来的江潮,每条也就二十来里。崇明岛这么大,方圆长度加起来有数百里,每一处都有可能被江水冲塌。

    崇明府众官员在任思齐的带领下奔赴各处,严防江水造成的陆地塌陷。岛上的士兵被抽调了一万多人,连同紧急召集的三万余壮丁,同上江堤防守。

    江水汹涌澎湃,声势骇人。沈廷扬亲自指挥,负责这段最为危险的江堤。本身就是崇明人,沈廷扬对于岛屿防洪工作最为熟悉,他紧急指挥着士兵百姓,在有危险的地方打下粗大的木桩,然后用绳索编制相连,在其后再放置大量装满泥沙的麻袋。

    雨水如注,甲长冯平亲自跳入水中,双手扶着粗大的木桩,江小鱼扬起大锤,用力的反复砸下。“砰砰砰”的撞击声中,木桩渐渐下陷。

    看着木桩被安置好,冯平重重的出了口气,六月的天气江水并不凉,可是半身泡在水里也不是很舒服。就在他松开木桩要往堤岸上爬时,一股大的洪流卷了过来,冯平就觉得脚下一空,身子不由自主的被洪流冲倒。

    “救命啊!”冯平刚喊了一声,嘴里立刻灌入了大口的江水。

    距离冯平最近的江小善愣了一下,立刻松开了手中的大锤,扑过去抓住了冯平的右手。旁边的几个男丁慌忙上前救援,大家七手八脚的把冯平拉出了江水。

    到了下午时分,大雨渐渐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蒙蒙细雨,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任思齐下令,除了安排一些士兵看护江堤之外,所有军民尽皆撤离。

    都督府中,任思齐擦干了身子,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召集众人议事。

    “这场雨算是过去了,都督放心,岛屿不会有啥问题。”沈廷扬对任思齐道。就因为是座沙岛,使得崇明历史上多次造成岛屿坍塌,就连崇明县城也因坍塌数迁其址,不由得众人不重视。

    “大家辛苦了。”任思齐点点头,“还有就是岛上百姓刚刚迁移过来,他们的房屋都非常简陋,这么大的雨肯定有出现房塌漏雨的,沈知府和两位县令还要多费心,督促下面的乡正保长们,替百姓排忧解难。”

    沈廷扬和沙福刘万春三人连连答应了下来。

    到目前为止,岛上的百姓状况基本稳定了下来,目前正由官府组织着围着滩涂垦荒,虽然是六月份了,种粮食有些晚,不过能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然后再到霜降前种下植冬小麦。

    开荒,开挖河道,出海打渔,每一项事情都有专人负责,崇明岛上的事情可谓井井有条。就连工匠们也忙碌了起来,从南京抢来和扬州迁移过来的工匠加起来有一千多户,营造﹑纺织﹑军器﹑陶瓷、木器,造船等各种工匠都有,其中从事民用品制作的工匠归梁九这个崇明府工曹主事统领。打铁、造炮、制作弓弩、打制铠甲、造船这类的工匠则由都督府装备司司长陈于阶统领。

    在二人的带领下,各种手工作坊陆续建立了起来,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各种原料不足。崇明岛上矿物没有、各种原材料都没有,一切都需要从岛外采购。可现在材料的采购偏偏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