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想了想,露出一脸的怀疑。但看着船只浮在码头上,确实没有沉下去,朱由检却又不得不相信李植。

    王承恩看着那铁甲船,脸色发白,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圣上!圣上身系社稷,此船太诡异,实在是坐不得!若是这大铁壳子船开到海中沉了,大明的江山何去何从?”

    王德化等人看了看那铁甲舰,也觉得这铁船实在是太凶险,全部跪了下来,喊道:“圣上三思!”

    船甲板上顿时跪了一大片人。

    朱由检看了看地上的太监和亲卫们,脸上有了一丝犹豫。

    不过这些太监和自己一样“没见过世面”,此时朱由检在技术上更相信李植。他转身问了问李植:“郡王,这船经不经得浪?”

    李植答道:“圣上,这船比一般的帆船更稳,船速更快,就算遇上飓风也能从容撤退,不怕浪。当初臣征讨日本,便是乘坐此船撞翻了无数日本安宅船!十二艘铁甲舰组成的舰队,可谓不沉,绝对没有风险。”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如此一说朕便不疑了!那便启航吧!”

    李植一声令下,铁甲舰的蒸汽机被启动了。天津号的烟囱上响起一声沉重的汽笛声。螺旋桨在海水中搅动,一点点推动沉重的钢铁船身往前运动,缓缓驶出了码头。

    蒸汽轮船的无风自动,震撼了一船的京城来客。

    朱由检站在尾楼上,看着无风自动的天津号,看着身后十一艘无风自动的护航铁船,眼睛睁得好大。

    谅是朱由检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积累下令人生畏的帝王威仪,此时也被李植的铁甲舰震惊到了。

    这铁船,真的能劈波斩浪!

    而且这船走得还很快,越跑越快,最后竟比马匹小步碎走的速度还要快得多。朱由检瞪大眼睛,看着身后的大沽港越来越小,心中是说不出的震惊。

    其实朱由检的表现还算好的,他身边的王承恩和王德化已经是惊得脸色发白,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在这个木质帆船时代,蒸气轮机的铁甲舰实在是有些太超前了。

    十一艘铁甲舰摆出了防御队形,从四面八方把天津号保护起来。一群海鸥在天津舰的尾楼上飞翔喧闹,配合着四面八方波光粼粼的蔚蓝大海,让自幼久居深宫的朱由检如坠梦幻,唏嘘说不出话来。

    。。。。。。

    只用了一天一夜,十二艘铁甲船组成的船队就开到了锦州。

    铁甲舰的速度让朱由检惊讶无比,要知道锦州和天津之间的陆地距离足有一千里。世人所谓的千里马,说的是马匹一天可以走一千里,但那只是一个神话。而李植的铁船,却真的能一日夜行一千里。

    李植的铁船刷新了天子朱由检的地理观。朱由检暗道以后若是南下江南,到天津来坐船要比乘车南下快得多。

    如果这样的舰队用来运兵,那兵马配置的速度有多快?朱由检开始明白为什么李植可以横扫朝鲜、日本了。

    不过朱由检刚刚重塑的地理观,很快就在锦州的码头上被铁路冲击了。

    李植指着铁路地基上的两道钢轨,笑道:“圣上,若是轮速度,这铁路的速度就远比轮船更快了。”

第七百八十七章 治国安邦() 
剪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仪式,在明代是没有的。

    但是这种仪式颇能反映新事物从无到有的喜庆感。那长长的彩带就像是建筑工地或者车船搭建的工地屏障,而用剪刀一剪,就表明这工地上的建设已经完成,开始向用户们开放了。

    李植觉得这种仪式很好,决定在大明推广。至少在一镇六省,这种仪式可以推行。

    此时在锦州码头旁边的火车站内,布置在一辆“范家庄二型”机车前面的,就是李植和天子朱由检要剪断的彩带。

    朱由检虽然穿着巡抚的官服,但还是站在最中间。李植和辽东省巡抚郑元等人站在旁边,再旁边还有王承恩、王德化和李植麾下铁路部部长陈三多等人。

    不少辽东省的百姓跑来观看辽东铁路网的启用。剪彩现场人头耸动,起码有几万人挤在那里。

    百姓们看到王爷李植把中间的位置让给一个穿着二品文官服的外来官吏,都有些疑惑。人们一个个互相打听,都想弄清楚中间那个显贵是谁。

    有人说是顺天巡抚,有人说是宣大山西总督,都是乱猜。大家问了一圈,也没有人知道底细。

    司仪看着码头上高耸的钟塔,看到那时针指到了十点整,大声喊道:“到点了!”

    李植和朱由检等人齐齐举着手上的剪刀,剪断了那根红色的彩带。

    彩带一断,众人头上一个木球突然被打开,五颜六色的彩纸被猛的抛了下来,撒了朱由检和李植一身。火车站和码头上的两个鼓乐队同时吹响了鼓乐,噼哩啪啦的炮竹也被点燃,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辽东省的百姓们猛地鼓起掌来,大声叫好。

    朱由检看着那些朝气蓬勃而热情洋溢的辽东省百姓,若有所思。

    “王承恩,怎么朕看这辽东的百姓,觉得和京城的百姓大不相同。”

    王承恩拱手说道:“圣上,据说辽东的百姓比范家庄的还要富,随着郡王在苦寒之地打拼,让生活一日好过一日,自然朝气蓬勃。而且据说天津郡王日日在宣传公德,所以这辽东的百姓又有一种特别的气质。”

    朱由检点了点头。带着几十个东厂番子,他在李植的带领下登上了范家庄二型机车。

    考虑到火车是要使用几百年的设施,李植设计的铁路车轨比后世的车轨更宽,车厢中很宽敞。车厢中并排着六个软垫座位,每个座位都有自己的扶手。车厢的两侧开着玻璃窗,让整个车厢十分明亮。

    朱由检带领两名太监坐了下去。

    看到朱由检坐好了,李植一挥手,蒸汽机车开始启动了。

    “呜~”

    火车车轮慢慢转动起来,在光滑的钢轨上移动,越开越快,向沈阳的方向行去。

    火车慢慢开出火车站,朱由检在窗边看到好多骑着马的辽东百姓在等着火车。这些辽东省的好事者听说火车远比马快,都有些不相信。他们一看到火车出站,就挥鞭策马沿着铁路狂奔,誓要看看到底是马快还是火车快。

    辽东省是苦寒之地,这些从天津、山东移民过来的百姓在冰天雪地里生存,自有一种彪悍气质,和范家庄的百姓又有不同。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些好事者的行为。

    开始时候,火车的速度还很慢。在水泥路上奔驰的骑马者们远远把火车甩到后面。但随着火车的加速,双方的速度差逐渐被拉近了。到后来随着马匹越跑越累,火车已经开始追赶前面的几十名骑马者。

    朱由检坐在窗边,看着火车越开越快,脸上渐渐紧张起来。

    前面的那些骑马者越来越近,最后火车开到了五十公里的极速,轻松地把骑马者全部甩在了身后。

    朱由检有些紧张地抓着座位的扶手。

    然而那火车开得极为平稳,一点颠簸都没有,连小桌板上的茶水都没有泼出水来。慢慢的,朱由检又放心下来。他看着窗外快速往后面移动的辽东景物,眼睛里满是惊艳神色。

    王承恩和王德化胆子更小,看着火车越开越快,脸上已经吓得雪白。两人缩在座椅的靠背中,一动不敢动。

    朱由检笑着看了看两个太监,端茶杯喝了一口。

    放下茶杯,朱由检朝李植赞道:“天津郡王,这火车当真是个妙物!这火车是靠什么拉动的?”

    李植拱手说道:“圣上,这火车是靠蒸汽机拉动的。这蒸汽机不但驱动火车,而且我们的铁甲舰也是由蒸汽机驱动的。在民间蒸汽机驱动大型水车提水,在工厂里蒸汽机驱动机器自动运转,用处极大。”

    朱由检吸了口气,叹道:“妙!妙不可言!”顿了顿,朱由检说道:“郡王,你这蒸汽机能不能也卖到北直隶去。若是京城的百姓也用上你这蒸汽机,恐怕能改善不少民生。”

    李植笑道:“卖!当然可以卖,北直隶的百姓自然可以到天津来买各种蒸汽机,我们负责培训使用。”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问道:“这火车跑得这么快,这一日一夜能开多少里?”

    李植答道:“圣上,这火车一个时辰能开二百里,一日一夜能行二千多里。以后等天津到河南的火车开通了,从天津站出发,一天就能到开封。”

    朱由检听到李植的话,愣了愣。

    一日行两千多里,这是什么概念?

    那以后去河南,岂不是还要到天津来坐火车才行。

    朱由检倒是不希望看到河南和天津之间联系得这么紧密。这么便捷的铁路,意味着李植可以用少量兵力控制铁道两侧的广袤土地。

    听到李植的话,朱由检突然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朝廷是不可能从李植手上收回河南的管理权了。

    想着想着,朱由检吸了口气,有些唏嘘起来。

    朱由检看着窗外的景色,沉吟了好久。

    但无论如何,这些辽东的土地,都是在朱由检这个皇帝手上收回的。光这一点,就足以令朱由检彪炳青史了。

    朱由检突然抬起头来,朝李植问道:“朕从前日日被困于紫禁城中,只能从奏章上的只言片语了解外面的国家,不但了解不了灾区的惨绝人寰,也不明白郡王治下的日新月异。今日到了天津和辽东来一游,才知道天下之大,造化之奇。”

    “朕要好好地向郡王请教这治国安邦的本事!”

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字() 
朱由检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看着李植在奏章上写的九个大字,时而沉吟,时而深思。

    以前李植字写得不好看,写奏章都是让文人代笔。但李植这些年没事就练习写繁体字,现在的字也算不难看了,这九个字是李植亲笔写的。他工程师出身,字体间自有一股工程师的气骨,令朱由检颇有些侧目。

    那奏章上九个字写的是:“办法院,均田赋,明专利。”

    朱由检仔细揣摩着这九个字,反复琢磨。

    以前朱由检日日困在宫中,也只能在奏章里感受到李植的百战百胜,只知道天津镇的强军本色。偶尔听到东厂番子汇报天津富庶,也只停留在一个概念上。

    但是这次去天津和辽东转了一圈,朱由检才明白在李植的领地上发生了什么。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朱由检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文明繁华的一镇六省,带着完全不属于这个崇祯年间的气质,在北京城的东面冉冉升起。如果说崇祯二十一年的大明是秩序崩坏,烽火连天的话,这一镇六省就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代表着人世界最美好的一面。

    强盛!天津和辽东所有的印象汇集在一起,给朱由检的最终感觉就是两个字,强盛,强盛不可言。

    看多了京城的暮气沉沉,再去看李植的一镇六省,当真觉得这是两个国家。

    以前朱由检不明白为什么天津的兵马那么强,现在朱由检明白了:天津的兵马不但可以这么强,而且随时可以更强。如果李植一声令下进行总动员,李植的一镇六省不知道可以拉出多少军队出来。

    看完了天津和辽东,朱由检明白,大明朝需要变了。

    再不变,大明朝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