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擦,太凶残了,你丫太凶残了。“李承乾听得惊呼不断,但脸上的笑容表明这家伙更多的是听得有趣,搞不好心里还想着要是自己来打的话,该如何下手好呢。
武元庆和李承乾不把殴打汉王当回事,但是留在长安辅佐李承乾处理朝政的右仆射高士廉却认为藩王被无故殴打是件性质极其恶劣的事情,在朝堂上措辞严厉的请求太子对武元庆治罪,殴打皇族还是亲王,这是大不敬治罪。
但李承乾怎么可能会治武元庆的罪,就和高士廉在朝堂辩驳了起来。论对礼法,律法等等的熟悉李承乾怎么可能比的过高士廉,对李承乾为武元庆的开脱之词,高士廉三两句话就驳斥了回去,让李承乾没了声音,然后高士廉还不罢休,历数了武元庆的种种罪过,看那样子好像和武元庆有不共戴天之仇,非要处之而后快似得。
要说有仇肯定是有仇的,因为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也就是长孙冲的舅公,
武元庆抢了长孙冲内地的媳妇长乐,让长孙家在长安勋贵百官中丢尽了脸面,高士廉这个当舅舅,舅公的怎么可能对武元庆没有意见嘛。
但是要说高士廉恨得要弄死武元庆却也不会,高士廉确实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但同时的也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就是长乐的舅父。
所以,武元庆叫高士廉那也是舅公的,关系不比长孙家的差。
因为高士廉只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娘家舅舅,而不是长孙家的什么长辈。
除了和长孙无忌,长孙皇后这两个自己的妹妹生的孩子外,高士廉和长孙家没有任何的关联。
所以,他对武元庆绝对不会像长孙无忌对武元庆一样的仇恨。
因为长孙无忌是他外甥,长孙皇后也是他外甥,那长孙冲和长乐是一样亲近的晚辈,他不可能因为长孙冲娶不到长乐就把长乐和武元庆都给恨上。
说不高兴肯定是有的,毕竟亲上加亲嘛,但要说恨绝对到不了那个程度。
高士廉还没必要因为一个长孙冲,或者一个外甥长孙无忌就把作为皇后的长孙以及作为大唐帝国皇帝的李世民两人的女儿长乐以及女婿武元庆给恨上。
那样太不明智,也太不至于,因为长乐跟的是武元庆还是跟的长孙冲对高士廉都没什么不同。
而且高士廉这人的性子也不是那种会为了仇恨就一定要置别人于死地的性子。
李世民对高士廉有过很高的评价,说他涉猎古今,必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耳。德范宏深,风猷远著,道高廊庙,望重勋贤。职在铨衡,穆九流而驰誉;位居端右,总百揆而腾芳。班职台仪,具瞻允集,忠谋令范,遇物必彰。造膝危词,类多宏益,瞻风力以齐轨,轶伊吕而长骛。
之所以高士廉要坚持让李承乾治罪于武元庆,是因为这人有些,怎么说呢,就是守旧,说守旧也不太准确,应该说是恪守君臣之道。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在他看来李世民是皇帝,他哪怕是长孙皇后的舅舅,那在李世民面前也该是臣子的样子,而不该端着长辈的样子。
这就是高士廉,对尊卑身份看的非常重。
那汉王是皇族是亲王,那就该是主,武元庆是臣,臣子把亲王给打了,这不管是因为什么都是绝对是大错误,就该受到严惩。
这才是高士廉要严惩武元庆的原因。
第六百二十六章 福手福脚()
李承乾虽然说不过高士廉,但他是绝对不想处罚武元庆的,就在李承乾想理由准备将这事情拖下去,拖到不了了之的时候,洛阳那边又有诏令传来,并且皇帝也准备返回长安了。
皇帝回长安还有段时间,因为皇帝答应了并州的父老回长安途中一定要到并州到晋阳看一看的,所以路上流连时间会花费不少。
但是传回来的那道诏令却是不容迟缓,要立即传至各州县知晓,并严格执行的。
七月,皇帝在洛阳任命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这两个职位虽然只是虚衔,是种荣誉,但给这两位挂上这样的职衔,无疑是皇帝李世民开始再次准备对朝臣进行调整的一个预兆。
房玄龄,长孙无忌年纪到不小了,该荣升一下然后给其他人让一让位置了。
并不说就不让这两人主掌参与朝政了,只是挂上虚衔后慢慢的就开始退出具体朝政的处理上,而变成总掌大局,只对朝政提建议,却不怎么参与具体的运行处理了。
就跟魏征,李靖他们的特进职衔一样,虽然具体的职务交出去了,但没谁说他们不是朝中顶级宰辅重臣的,只是他们的身份不同了,不在有具体的事务要管理了,属于那种想管就能管,但不想管也就不用管自会有人管,完全不存在玩忽职守什么的事情。
他们以后的身份更多的就像那种有着决定权的顾问一样,别看掌管的具体事务没有了,但真正的决策还是他们这些人做,国家的走向还是他们这些人最后参与决定控制的。
李世民在逐步的让上了年纪的大臣退出具体事务的处理,让更加年轻一点的官员走上台前。
朝中大臣几乎一段时间就要调整一下,大家的习以为常了,并且也和普通人,中下级官员都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大家不关心。
大家关心的时候就在两位重臣职务调整后的两天后,皇帝下的那个全国都要执行的诏令。
李世民下制令:“从即日起有自残身体者,依法加重罪行,并且仍要交赋服役。”
这个命令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从命令发布的这一天起,但凡有人自己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砍手砍脚,意图逃避徭役征召的人,依照新颁布的法令加重处罚,并且处罚以后,你砍掉了手,砍掉了脚依然逃不了徭役,依然要交税赋,接受国家征召去服徭役。
皇帝为什么会颁布了这么一条命令呢,这就要从隋朝末年开始说起了。
隋朝,特别是从隋炀帝上台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洛阳城,修建大运河等等多项工程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完成,那时候征调的役夫人数不知凡几,死伤不知多少,征召几百万,可能就要死伤几十万。
接受征召去服徭役就跟去送死没什么区别,百姓自然不甘心这样送死。
然后不想死就要想办法逃避征召,隋朝那时候的律法规定如果身患残疾,就是比如说手脚不灵便的,最好是手脚有问题没有手,或者没有脚的,这样的情况是不用接受征召服徭役的,不但不用接受征召,甚至还能免除赋税。
这个政策说起来相当的人性化的,但人性化的政策却并没有给百姓带来福音。
因为隋朝的百姓碰上了一个好大喜功完全不知道体恤民情的皇帝,隋炀帝。
这位皇帝上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抱负,也为了享受,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导致赋役繁重,三征高句丽征调几百万民夫死伤惨重。
百姓服徭役完全就是拿自己的命去赌,赌自己的运气好不好,能不能活着回来,这样的日子谁想过。
没人想过。
于是也不知道是谁从律法里找出了朝廷对残障人士有优待这么一条政策来,然后当第一个对自己自残的人成功避免被征调后,这种抓住漏洞以砍掉手脚换免除徭役的办法就流传开来了。
皇帝王公高高在上自然不怎么清楚这些事情,所以让这种事情存在了很多年,但是下边的官员却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百姓们把这种被砍掉的手,砍掉的脚称作福手福脚,意思手脚虽然被自己砍掉了,但是带来的却是让自己活下来的希望,是福气。
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正是因为知道百姓疾苦,知道自己起兵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才起兵的,所以他们对福手福脚这样畸形的触目惊心的事情是有了解的。
原本,李家父子想着自己建立了大唐,就算不能让所以人都过上好日子吧,但起码不至于让百姓活的恓惶到要砍掉自己手脚来躲避徭役征召那么惨吧。
可是没想到的是,隋炀帝都死了,隋朝也灭了,大唐都经历了李渊统治的武德九年的时间,以及李世民通知的贞观朝十六年的时间,总共二十五年的时间。
大唐立国二十五年了,国家强盛,百姓富足,这样的情况竟然还有人在通过砍掉手脚这种福手福脚的事情来逃避徭役。
这让六月底无意间在洛阳城外闲逛的时候发现这个事情的李世民觉得自己脸被打的啪啪响。
国富明强,李世民不觉得这个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感觉,因为朝中那么多大臣,就连魏征这样的人都这么说,那一定就真的是国富民强了。
其他地方李世民不那么清楚,可关中那里,洛阳这里,李世民都见得很多次了,百姓们就没有说哪家是吃不上饭的,顶多偏远地方吃不饱罢了。
但相比隋朝末年,李世民觉得自己治理下的国家,百姓该是满意的,该是幸福的。
而且说起徭役,现在朝廷所有征召徭役都是抵扣赋税的,并且朝廷管吃住,吃的住的也都还不错,做事也不算多繁重,更没有因为徭役给累死的,出事故倒是有,但朝廷都有优厚的抚恤弥补。
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砍掉手脚逃避徭役,让刚刚第三次封禅泰山的李世民脸上火辣辣的,完了就是愤怒。
老子这么努力的当一个好皇帝,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你们特么却这么打老子的脸,要是真过不下去也就算了,可事实不是过不下去了,是特么形成习惯了,觉得砍掉一只手一只脚就能免除一辈子的徭役赋税,实在是太划算了。
奶奶的,惯得你们,有好日子不过非要砍手砍脚才觉得过的下去。老子现在还就不惯着了,你们不是砍手砍脚,不但让老子收不到赋税,征召不到徭役,还收获了一群断手断脚连种地都种不了,做事情都做不好的废物吗?
那好,老子现在就开始禁止自残身体的事情,所有自残的,你就算砍掉手脚,老子也要让你们服徭役,教赋税。
老子让你们砍。
砍了以后哭死你们。
第六百二十七章 自作自受()
七月二十五日,皇帝御驾驾临并州,并州大都督,晋王李治迎驾随行,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也从草原返回并州随侍。
作为李唐皇族龙兴之地,在这里皇帝李世民是有颇多值得回忆感慨的地方的,所以原本准备在并州逗留三天的皇帝,这一逛一游就是五天,并且没有停止的打算。
后来皇帝干脆宣布在农收后于晋祠祭天之后再回返长安。
皇帝逗留晋阳,不光是晋王李治,大将军李绩要陪着,太原王氏也是小心的伺候着,没办法皇帝现在积威日盛,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打压门阀,但这些年来的科考门阀中第步入官场的子弟相比寒门子弟那是少之又少的。
光是这一个举措,就让门阀被削弱了不知道多少了,更别说现在各地官学兴起,书本,纸张这些以前被门阀垄断,也是门阀屹立不倒的基础都成了寒门学子进学的标配了,只要进学,就有书本送,而且不收分文。
还有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更加易于启蒙学习的读物被大量印刷出来,所有的官学私学都被强制要求作为启蒙书用,并且这种书籍只要给出凭证说家里的孩子是没有得到过这些书的,各级学官就会免费发放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