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在南方,我擦,说吃面,竟然做的就是挂面。
挂面这种东西,在北方就和方便面是一样的,那是食物存储,就是不想做饭的时候,或者特别想吃的时候才会吃。否则平日里是绝对不会吃的。
后世武元庆家里一年到头绝对吃不了一两次挂面,其他人家里也是。要是说家里有客人到,那更是不会吃什么挂面了,除非是真的没什么可吃了才会凑合,但那样主人家会觉得很失礼待客很不周到。要是家里的东西不太够,那吃挂面的也是主人家而不会让客人吃。
可想而知在北方挂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了。
但在南方,挂面却是当主食吃的,说中午吃什么吃面,那吃的八九不离十会是挂面。还不光是普通人家里,就是饭店里边常常做的面食也是用的挂面。
搞得武元庆这个北方人去饭店吃饭,点餐的时候总要问清楚你们是不是用的挂面,要是挂面他绝对不会吃。
作为北方人,二傻子才会去饭店吃挂面呢,南方人倒不算,因为他们习惯就那样。
这是南北方的饮食差异。
但在中原地带,这里属于南北交界的地方,理说这里是产小麦的,不像河东,因为气候的原因很多地方是种不了小麦的,只能种玉米,谷子,荞麦,高粱等东西。
但偏偏这里的面食却远不如不怎么能种小麦的河东,也比不上关中。
面食之乡说的是河东而不是中原,这让武元庆很不解。后世他有一很好的朋友就是中原焦作的。
武元庆问他你们的面食比较出名的有些什么啊,他想了半天说到烩面,然后除了烩面呢,他想了半天又憋出一个揪片。
妈妈咪呀,烩面吧肯定是中原的特色面食,可揪片嘛就呵呵了,河东,关中哪里还没有的啊。
然后武元庆就明白了,感情产小麦的中原地区面食远不如老家河东多的呀。
河东,就武元庆家里常吃的面食就有手擀面,刀削面,饸烙面,抿蝌蚪,猫耳朵,焖面,剔尖,擦尖等等,反正常吃的一星期不带重样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而饼子的种类那也是相当多的,光是煎饼就好几种,其中最常吃的是发酵过加了糖精的玉米面煎饼,还有光白面加葱花的葱花煎饼。
完了还有干面饼,就是用的死面,然后中间夹一层用盐,油,面活的馅,干面饼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的,脆脆的,一股热气带着盐香,油香直往鼻子里钻,这也是武元庆的最爱。
他小时候最喜欢吃了,大冬天人家没有热的,他小小的人儿就站在炉子前攥着钱告诉人老板说你给我热一下,然后一直等饼子给热好了,才会掏钱给老板。
然后就是烙饼了,常吃的是葱油饼,再一个则是油炸烙饼。这个其实很葱油饼差不多,不过不是葱油饼和面那么软,面比较硬,是用油炸的。
另外一种武元庆念念不忘的是冬天时候家里会做炒面,这种面炒面可不是煮好的面条炒的,而是炒的面粉。他们老家那里叫茶,也有地方叫茶面,油茶面的。
做法有差别,他们老家的很简单,用小米面粉或者黍米面粉炒,当然也有用白面粉的。
把面粉配上花椒碾磨的细粉外加食盐一起炒,炒成焦黄装。然后吃的时候就是把水煮开了往里边掺入茶面就行,不像其他地方油茶什么的那么浓稠,还加上什么芝麻酱之类的,他们不加什么都不加,茶汤很稀非常稀。
然后喝茶要配的饼子是在炒茶面同一天烤的,那饼子叫麻油饼。
不是因为饼子是用麻油做的,而是因为饼子里边的馅儿是炸油剩下的麻子。
粗玉米面做皮,里边夹着薄薄一层加了盐的麻子壳,咬一口麻油饼,喝一口茶那感觉唇齿留香,好吃爆了。
嗯,不好意思说着说着又扯远了。
这时候的大唐没有胡辣汤也就算了,连像样的饼子都没有,武元庆就觉得不开心了,作为一枚吃货武元庆觉得自己应该为中原地区的食谱添砖加瓦出一份力。
那炒菜什么的会做的他基本都做了,在长安也都在上层人家传开了,连东西市的酒楼现在主打菜也早都告别了蒸煮烤,而变成了各式炒菜了。
不过面食嘛,武元庆搞出来的还不是很多,也就常吃的那些,至于饼子他也就教厨娘做了葱油饼还有油炸烙饼罢了。
其他的还停留在记忆里没拿出来了。
既然没有,那就自己做胡辣汤和各种饼子好了,已经教家里厨娘做过的的饼子就算了,要做就做从没做过的。
做胡辣汤简单,对锅具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但是做煎饼什么的锅就要弄点专业的锅了。
倒不是说尖底锅不能做,而是做的不多,受热不匀不好控制罢了。
所以,他专门画图让铁匠打造出了让小兕子倍感惊奇的新式锅具。
火炉垒好,点燃柴火加上煤块,然后坐冷水锅,,然后将羊骨放进去,让它在一边煮着简单的羊骨高汤,武元庆就开始在陶盆里开始和面了。
因为做干面饼的炉子刚垒好,需要烧火让炉壁干了才能烤,所以今天是没法做它的。
武元庆今天要做的饼只有三种,其中一种就是后世大街上最常见的小吃鸡蛋灌饼。
鸡蛋灌饼的面要比其他两种饼子的面硬,所以难和一点要先活。
鸡蛋灌饼据说发源于信阳,不过由于北方像河东,关中等周边省份都有这种小吃,也就让人不太好确定具体发源。
鸡蛋灌饼比较不好做的就是如何把它弄成上下两层。而方法呢其实和做干面饼是差不离的,就是在中间加点油面粉活的油酥,或者就光刷油也行。
这样当刷了油或者油酥的那面被裹在中间重新揉成擀开后,放到加了油平锅底到它中间起泡后就能用筷子挑开把打散的鸡蛋汁倒进去了。
然后再两面煎一下一个成功的鸡蛋灌饼就做好了一多半,然后加其他辅料,比如甜面酱啦,辣椒辣,反正加什么取决于你有什么。
你像天津,那地方的鸡蛋灌饼,擦,哪里是鸡蛋灌饼,就是煎饼或者在煎饼外边加鸡蛋液弄成的饼子,中间夹的也不是什么生菜火腿的,人家夹得是土豆丝,榨菜,或者胡萝卜丝等。
反正各有各的做法,武元庆用的是后世自己老家的做法。
第五百二十五章 五鼎而食()
“来,小兕子,这第一个饼子给你吃。“武元庆用纸包着新鲜出炉的首个鸡蛋灌饼冲晋阳公主小兕子招手。
小兕子欢呼一声,晃着小脑袋,提着宫裙就蹦跳着跑了过来。
“姐夫真好。“小兕子接过饼子后礼貌的说到,接着小心翼翼的一口咬了一口饼子,结果只咬到了边缘。吃过鸡蛋灌饼的人都知道那饼子本身是没什么味道的,主要是刷的酱料。
小兕子第一口只咬到了脆脆的边缘没吃到有酱料的所以小眉头不自觉的皱了一下下,怎么会这么淡一点味道都没有啊,这么想着就看到姐夫还看着自己呢,于是很捧场的垫着小脑袋夸了一句:“嗯,好吃。“
说着,为了表示自己说的是真话还又大大的咬了一口,然后,,,,,
“唔,好好吃哦“
这一口算是咬到酱料了,那种甜面酱的酸甜口感一下就征服了小丫头的味觉,眉飞色舞的也不夸人了,小仓鼠一样双手捧着饼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快速吃着。
“哼,偏心。“
年纪比晋阳大了没多少的高阳小公主瘪着嘴不开心了。
其他公主也差不多,可谁让人小兕子现在是她们里边最小的呢,年纪比小兕子更小的常山和新城两位公主还不能独立活动呢,去哪都是宫女仆妇一大堆人跟着看着,而且两三岁奶娃子动不动就哭,她们去哪自然是不会带上两个小累赘的,所以晋阳现在就是最小的,自然就最受宠最受照顾了。
而且小丫头乖巧可人,年纪不大但是懂事的很,在古代这种讲究抱孙不抱子的年代,连男人连儿子都不抱的,要抱就是抱孙子,自然有隔代亲的缘故,也有礼仪在那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就是后,这连儿子都不抱的年代,抱女儿更是不可能了。
李世民也是如此,不然也不会对儿子们那么严厉,对女儿们虽然很宠爱,但也没见抱过哪个的,可偏偏这个例在晋阳公主这里破了。
人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今生的小棉袄,皇帝女儿太多了,可能只有晋阳公主才符合这个,所以李世民看晋阳公主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喜欢,对这个女儿打心底里就有种想要溺爱她,宠爱她的意识在。
于是在宫里就常常会看到李世民抱着晋阳小公主逗乐的场景,听着小公主奶声奶气喊父皇,李世民总是笑得很爽朗,哪怕是前头被魏征顶撞了,回去见到晋阳他就很快心情变好了。
小公主现在是被父皇母后宠着,被姐姐妹妹们让着,这种情况在嫡长公主长乐嫁给武元庆后必然会更甚。
武元庆把第一个饼子给了晋阳小公主后,没有厚此薄彼,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把第二个给高阳,第三个给了城阳,第四个,,,,,,,
“姐夫,你这是要做煎饼吗?“晋阳小公主吃了半个饼子,小肚子已经吃的饱饱的了,于是把手里拿着吃剩下的饼子跑到了已经移火换锅准备做其他的姐夫面前然后将饼子往前一递。
小公主还记得方才自己问姐夫,姐夫告诉自己的这种中间高四周低的锅是做一种叫煎饼的饼子的。
“是啊,小兕子真聪明。“武元庆接过带有牙印的半拉饼子大大咬了一口后说道。
“哦“小兕子小大人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小兕子有没有吃过呢?“
小家伙自己吃没吃过自己不知道还要问她姐夫,武元庆笑呵呵的摇头:“小兕子没有吃过呢,这种饼子可是姐夫发明的,这是第一次做哦。“
“哦,这样啊,那我知道了。“小兕子点了点小脑袋,噔噔噔跑回去跟姐姐们汇报情况了。
煎饼,是北方的确传统主食,在各个地方都有,做法不同而已,像天津的煎饼果子,很多人说那是一种鸡蛋灌饼,但实则不然。
煎饼就是煎饼,首先它的面就是糊状的,是不能放在案板上擀的,所以它的用锅是中间比四周高的,为的就是用勺子舀上面糊往中间浇,那面糊就会自然向四周流,形成饼装,鸡蛋灌饼则是硬面,要擀成饼子的形状的,是一种烙饼。
煎饼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很早了,在东晋王嘉《拾遗记》中就有:“江东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顶,谓之补天漏。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地也。”
南北朝时候,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薰火,未知所出。
从这两个记载就能看出,煎饼一词起码到东晋时期就出现了。
基本从这一点就能驳斥了许多人对于大唐是没有铁锅或者说金属锅的这一考据的。
因为如果真像某些人考据的一样大唐不从在金属过,做饭就是用的瓦罐蒸煮,那就不可能有煎饼或者说饼子的出现。
瓦罐什么都是细口深底的,这种炊具是完全不适合做饼子的,有人可能会说那人家可能用的是陶盆,就跟洗脸盆差不多的东西。
但这点其实你可以想一下,古代的普通人家里是没多少粮食的,一天吃不了一顿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