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初唐-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比较麻烦的,这种病放在后世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不太好治的病,要么做手术要么配个眼镜带着改善一下视力,却也不是常态,这种病是会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严重的,慢慢的眼镜的作用也会不大的。

    不过武元庆觉得无所谓了,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或者说大唐这种平均寿命不过三十多的年代,像魏征这种活了五十多的人已经算是年纪足够大,足够赚的。

    以后看见看不见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这么想,但武元庆却也能不会就眼睁睁看着魏征坏了眼睛。

    武家的工匠在前几年的时候就能做出望远镜来,那现在做个近视,或者远视眼镜自然也是不在话下,说没有测度数的工具,但没有那玩意又有什么影响呢,大不了多试多打磨一些不同程度的镜片就好了。

    不过,在这之前魏征请求改任散官的事情皇帝李世民已经做了决定,魏征态度坚决,李世民不得已改任他为特进。

    特进,这个特进是官名,和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属性的官职。在隋唐时候是属于文散官,在隋朝品级位于开府仪同三司之上,而在唐朝它的品级则第二阶,正二品,位开府仪同三司之下。

    去年率兵灭掉吐谷浑的李靖辞任右仆射后被封的就是特进,封爵依旧,俸禄、赏赐、部下吏卒依旧,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而魏征呢被封的是特进,仍知门下事,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徒流以上罪,详事闻奏;其禄赐、吏卒并同职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以前的实职可以去掉,以前管的那些都不再是任务,不再是分内的事情了。

    但给个虚职,没有具体的责任,可是你以前管的事情你依然有权利管,以前享受的待遇依然有权利享受。

    就以前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是一定要你管,而是你想管就可以管,不想管就可以不管。

    所以,特进这一官职就和后世那啥中什么顾与委一样,看似只是虚的,但实际上反倒是比已经更加灵活,更加自由,权利还没有一点的变化。

    能当这个品级散官的,目前只有像李靖,魏征,还有卸任右仆射好几年的杜如晦这样的开国功臣有这个资格。

    所以别看是不当右仆射,不当侍中了,但朝中大事参议得失顶用的还是这么些个人,顶多再多些新上来的人。

    接替魏征当侍中的是桂阳公主的驸马太常寺卿杨师道,而接任右仆射的则是原中书令温彦博。

    而就在大唐朝廷两大巨头换人的时候,美好的和平局面被打破了。

    吐蕃出兵入侵已经被大唐纳入版图的原吐谷浑,在和驻守当地的唐军激战数日后,吐蕃留下两万多人继续攻击,然后大部人马掉头杀向了大唐的松州军府。

    以前大唐和吐蕃还是不接壤的,但在吐蕃征服羊同,灭掉党项及白兰诸羌多个部族后,吐蕃和大唐中间就在没有了任何缓冲的地带。

    向北,被大唐占领的吐谷浑是和吐蕃接壤的,向东,吐蕃和大唐的剑南道,陇右也都是接壤的。

    所以,吐蕃袭击大唐就变得简单了起来,往北,往东踏过他们的过境就进入了大唐的国境。

    对于吐蕃的袭击,大唐基本是没有一点准备的。

    谁能想到前年冬天还和大唐联合一起攻打吐谷浑的吐蕃竟然时隔一年后就翻脸对大唐动了手,关键谁能想到吐蕃竟然敢对大唐动这个手啊。

    但吐蕃还真就动手了,而且理由特么很操蛋。

    松赞干布亲自率领二十万吐蕃大军进逼松州,但到了松州后吐蕃军队只是和唐军小规模交战。

    这只是试探,因为大唐消灭东突厥,又打了薛延陀个半死,之前又刚刚灭掉了吐谷浑,正是声威震天的时候,松赞干布也怕步了这几个国家的后尘,所以他先派了小股人马试探大唐军队的战力虚实。

    谁知道,这样反倒给了松州军府的最高统帅松州都督韩威一个错觉,觉得吐蕃是怕了大唐,根本不敢和大唐全面开战的。

    于是怀着这样一个轻敌的想法,立功心切的韩威不顾兵力悬殊,吐蕃有二十万大军,他手下人马不足一万,他就带领不足一万的松州守军主动出击去攻击吐蕃大军。

    二十万对一万,这尼玛就是螳臂当车,硬那鸡蛋去和石头碰呢,历史上兵力悬殊成这样还能赢的有几个,有肯定是有,但哪个不是赫赫名将,哪里是韩威这么一个不出名的小军府的都督能比的了的。

    于是结果显而易见,韩威轻敌冒进,没有伤了吐蕃军分毫,自己却被吐蕃人打了个大败而归,不足一万的手下能逃回松州的不到三千。

    韩威这一败,损失的不光是五六千的大唐士卒,最主要的是他的失败让剑南道松州周边早以前归顺大唐的羌人看到了吐蕃的不好惹,从而起了异心。

    就在吐蕃入寇松州的消息刚刚烽火传到长安,让长安的皇帝和大臣们知晓的时候,韩威就败了,而后不过四五天,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齐齐一个州一个州的叛乱并且归附吐蕃。

    一时间唐朝在松州这里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然后一场仗打出了自信心的松赞干布觉得大唐不过是徒有虚名的纸老虎罢了,根本不能和吐蕃大军抗衡。

    于是信心满满的屯兵在松州城下,然后派了使者携带金帛赶往大唐都城长安。

    大唐君臣在长安里对松州的具体战事还不太了解,只是通过烽火传递的消息知道韩威打了败仗,但松州城并没有丢,所以并不是如何太过着急的。

    还在商量该如何应对,派兵去增援是肯定的,但派多少,派谁去还没定下来。

    然后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已经从松州送抵了长安,言明吐蕃大军逼进是来迎娶公主的,随后吐蕃使节会到长安来觐见皇帝。

第四百五十七章 松赞干布的威胁() 
“丫丫,看过来看过来,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o39;武元庆手里晃着拨浪鼓冲女儿武瞾喊。

    而一岁多的武瞾小宝贝呢,正聚精会神的用穿着小虎头鞋的脚丫子踩着脚下的一滩水渍打算和尿泥玩呢,对她老子的召唤理都没理。

    “呀,夫君你怎么光顾着逗她玩了,没看到丫丫都尿了吗?“王子瑜从屋里走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不由的娇嗔道。

    武家这女孩子都和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武元庆的三个妹妹从大丫到二丫再到小丫,一字排开,结果武元庆自己生了女儿武瞾后,取了个小名又叫丫丫,这姑侄四个要出去光叫名字,别人还以为是姐妹四个呢。

    别看丫丫才一岁多,但从小就聪明的很,不到十个月大就会走了,不满一岁就会叫爹,娘,爷爷,奶奶,姑姑,会称呼人了,而且吐字非常清楚。

    “我拿着拨浪鼓逗她过来,可是她不理我啊。“被老婆埋怨,武元庆很是委屈。

    “活该,谁让你好好的爹不当,非要女儿叫你爸爸的,怪声怪气的女儿理你才怪。“王子瑜呛到。

    “哎,子瑜你这叫不讲理,怎么叫爸爸就是怪声怪气了呢。爸爸这个词儿可是孩子出生后最容易喊出来的一个词儿了。《广雅》中《释亲》篇有云:“爸,父也。”我让女儿叫我爸爸怎么了,一样的意思,爹能叫,爸爸当然也能叫,我不但让女儿叫爸爸,我还要教她管你叫妈妈。“武元庆仰着下巴傲娇的说。

    “哼“王子瑜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这话你别和为说,你和女儿说去,她要愿意叫你爸爸才行。“

    王子瑜身为太原王家的嫡女,她父亲又是大教育家,虽然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但对她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所以她的学识是相当渊博的,。《广雅》当然是看过的,也知道有些地方的人管父亲是叫爸爸的,然则北方这边一般还是叫爹的比较多,所以爸爸这个称呼在她听来是有些怪声怪气的。

    但夫君武元庆如此执着于这个称呼,王子瑜也不想多说什么,反正喊不喊的那得看女儿愿不愿意了。

    女儿武瞾虽然,但小丫头可是有很固执一面的,爹就是爹,习惯了叫爹,再让她叫爸爸,小丫头死活也是不肯的,如何说服固执的小丫头,有她老子头疼的了。

    听了老婆王子瑜的话,武元庆也是泄气不已,小丫头固执的不像话,怎么也不肯叫爸爸。

    可是这爸爸,真的听起来要比爹顺耳呢。

    后世的时候武元庆从小就是叫的爸爸妈妈早就习惯了,他也一直以为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是近代才有的,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都和他是一样的看法。

    但后来偶然的机会他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的称呼在古代就有了,就像《广雅》中记载的“爸,父也。妈,母也。“

    《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但并不是说那个时候才有了爸,妈这字儿,只是说这个时期有文献解释过这两个字儿。

    实际上,爸爸妈妈这样对最血亲的人的称呼应该是大多数人类语言**同的称呼,比如说英语里边妈妈的称呼,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里对妈妈的称呼听起来和汉语里的妈妈几乎是差不多的,印度语,法语里边对爸爸的称呼也和汉语里的爸爸是差不多的音。

    这常看外国电影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卧槽,这外国人怎么叫爸爸,妈妈和中国人差不多啊,不是说意思一样,而是音的相似。

    妈妈,爸爸也是小孩子刚出生时候嘴里无意识咿咿呀呀最容易出的两个音节,所以婴儿最先会说的也是这两个称呼。

    有一个法国人类学家经过研究表过一篇文章说由于“爸爸”这个词约七成的人类语言中都存在并且意义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古人类最先会说的词汇。

    还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就是我们现在喊母亲的这个母字,在上古汉语中的音其实是妈字的音。

    但虽是如此,可有些习惯却是不好改的,尤其是在一些固执的人那里,比如武瞾这个小丫头,就死活不叫爸爸,称呼爹可以,称呼爸爸没门,不管是让她叫,还是武元庆自己自称都是一样,爸爸这个词属于不被理睬的。

    武元庆在家里绞尽脑汁想让女儿喊他爸爸的时候,吐蕃的使节也快马加鞭的赶到了长安。

    吐蕃使节这么快的抵达长安,一来是两方对阵刻不容缓,二来则是因为松州地处川藏交界,放在后世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那片的。

    这里过去不远就是九寨,过两个州县那就到了陇南天水了。再走走就是九成宫了都,所以离长安真的可以说是很近很近了。

    吐蕃使节此次前来,鸿胪寺可不敢像去年那样冷落他们了,几乎是吐蕃使节当天来,第二天皇帝就在太极殿召见了他。

    如果可以,李世民是真的不想打这一仗的,哪怕军方的人嗷嗷的叫着要灭掉吐蕃,但不说去年才把吐谷浑给干掉,大唐需要休养一下,就说文官里边反战的情绪就高涨的不行,而杨师道和温彦博这两个正统文官又是刚刚上任右仆射和侍中,自然是都不想看到大唐再和吐蕃打一场恶战的。

    但现在不是说大唐自己是什么想法,关键吐蕃人就憋着气要打这一仗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吐蕃人为的是求娶大唐公主吗,带兵到松州不过是威胁吗?

    可以这么说,但又不全对,如果说一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