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风流-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隆隆一阵乱响,城头抛下数千个圆滚滚的物事来,跌落城下的碎石地面上翻滚不休。那是数千颗人头,全部是镇中军民的人头。

    常宁目龇尽裂,但他知道,今日已经没有了活命的机会,投降是不可能的,堂堂大明大将军若是为了活命便投降,简直是毕生的耻辱,即便是为了手下这两万多条性命也不行。

    常宁缓缓的下令整顿队形,手下的将领士兵们知道最后的一刻就要到来,纷纷默默的做好了准备。常宁坐在马上,看着四周埋伏在此的鞑子兵马缓缓的迫近,追逐了自己一夜的鞑子追兵也从西方填上缺口,心情反倒一片清明。眼前的鞑子,光是目力所及,两处汇合便有七八万之众,可见当初的情报是完全错误的。鞑子兵利用突破嘉峪关往东奔袭作为牵扯,成功的调虎离山,将甘肃镇的守御兵力掏空,然后突袭甘肃镇长城隘口,迅雷不及掩耳的拿下了空城甘肃镇,将固若金汤的九边重镇的防御体系撕扯开了口子。

    今日虽然毙命于此,但这里的消息一定要传出去才成,否则这两股鞑子兵汇合一处,往东南可一举拿下山丹、永昌,从而威胁到另一处重镇番镇的安危,或者他们直接下凉州之后往东南深入腹地,那便是四面开花之局。

    常宁命身边的亲兵取来笔墨,就在马背上铺开一张信笺,用口中的唾沫润湿了笔尖,草草写了递交给兵部的战报,上写道:“陆大人,鞑子兵行调虎离山之策,趁我大军攻击西部入侵之贼时偷袭甘肃镇得手,现已汇合一处,人数当在八万左右。卑职被困死地,当死战不降为国尽忠,唯请朝廷速速调派兵马,做好万全计划,不可再中敌军诡计。若驱除鞑子之日,请大人莫忘了替我等战死之人收尸安葬,撒上一杯水酒足矣。”

    常宁写好信笺之后,叫来手下传令兵,将此信交给他,命他务必冲出去报信,命名五百骑兵佯装突围,护送传令士兵突围;五百骑兵死伤大半,传令兵也成功突围,常宁再无顾虑,大喝一声,高举手中九尺铁枪带人冲向敌阵。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两万余大明士兵面对七八万鞑子兵马,生生厮杀了三个多时辰,直到午时将尽,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战才以最后一名明军士兵身首异处而告终。

    白花花的阳光之下,空气中弥漫着腥臭**的气味,交叠的尸体和慢慢流淌的鲜血将砂砾地面覆盖染红;大批的秃鹫在空中盘旋,甚至已经等不及战场上还在走动的活人便扑下来撕咬血肉。

    自昨日和鞑子交手,黄沙岗中参战的四万多明军官兵,如今已经几乎全军覆灭。鞑靼人付出的代价固然不小,他们死伤了近两万人;但对他们来说,这两万人换取的是四万多明军士兵的生命,以及甘肃镇这个极为重要的突破口;有了这个突破口,整个大明朝的九边防线便已经被撕裂;就像一座巨大坚固的堤坝,一处塌方,其他地方再坚固也失去了意义。

    秃猛可站在高高的甘肃镇城头之上,哈哈大笑声中,他鹰隼般的目光从甘肃镇下方满是尸体的战场上缓缓东望,远处蓝天白云之下,翠绿的青山横亘在目,他的目光越过高山,越过远处的风景,看向了遥远遥远的地方。

    没人能体会大明上下君臣们的心情,早上还沐浴在阳光之下,夜里便一顿冰雹砸下来,所有人都如坠冰窖。这个巨大的落差,让所有被连夜召集进宫入御书房的核心重臣们依旧缓不过劲来,个个沉默不语,只用眼神相互的交流窥探。

    正德脸色煞白坐在椅子上,头发显得极为凌乱,显然是得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实在过于震惊,以至于忘了打理一番;他的面前,陆完跪在地上,屁股撅起老高,声泪俱下的告罪不休。

    “皇上,请责罚臣吧,这一切都是臣的过失,臣没有考虑周全,请皇上责罚。”

    正德厌恶的看了一眼陆完,喃喃道:“责罚你有什么用?能让朕的四万将士活过来么?能让甘肃镇收复么?朕很是后悔,朕就不该听你们的话,朕应该信宋楠所说的,鞑子诡计多端,就不该轻敌冒进。朕后悔死了。”

    这几句话比打耳光还要伤人,当日参与决策的众人基本上都在这里,这话便是在指责这里所有的人。

    杨廷和淡淡道:“皇上,当日决策非陆大人一人做出,要说责任,我们在做的都有责任,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鞑子诡计夺取甘肃镇,情形已是十万火急,然臣认为,事情并没坏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如今要做的是赶紧制定方略,阻止鞑子东进,要扼守番镇凉州,这两处不容有失。”

    正德微微叹了口气道:“宋楠呢,叫他来,朕想听听他的意见。”

    张仑在角落里开口道:“无人通知他,他如今的身份,若无皇上准许,是不能参与这等大事商讨的。”

    正德张张嘴刚要说话,杨廷和道:“皇上,这里都是当朝重臣,所经历之事不知凡几,我大明和鞑子交战也不是一日两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次失利难道便让我大明上下慌了手脚不成?臣建议,立刻命三边总制杨一清会同陕西行都司抽调各卫所守军增援凉州番镇,同时下令各镇总兵府严密主意鞑子动向,以免鞑子趁我大军抽调之际故技重施。另外皇上需要立刻指派一名大将军去西北全权指挥对敌事宜;臣建议请定国公徐光祚出山总督军务。越是此时,越是要镇定自若,稳住局势。我们一乱,百姓的心也乱了,皇上,要镇定啊。”

    正德定定神,嘘了口气道:“诸位大人认为杨首辅的提议如何?定国公能否担当重任?他最近赋闲在家,不知可还有心气御敌。”

    杨廷和道:“定国公老当益壮,当然能胜任,皇上不必担心。只需给他派些得力的助手便罢,皇上大可任命杨一清为副手,或者以启用神英仇钺等人为副,都是可以的;我大明将才济济,根本不用担心;若非英国公需的统帅团营稳定京中形势,英国公也是个极佳的人选。”

    大家都听得出,杨廷和故意回避宋楠这个名字,他知道,这几年大明朝一旦有事,皇上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宋楠;现在这个情形,皇上心目中的第一人选也必是宋楠了;他不能让宋楠再有翻身再起的机会,事实上他的话也并不虚夸,这样的战事统帅大明朝随便数数便有十几个人能胜任,点出定国公只是为了分量更重,让正德觉得安心,不再纠结于宋楠罢了。【 。 快速高品质更新】

第六八六章 形势危急() 
五月初,赋闲在家已然近半年之久的徐光祚重新出山,成为率军抵抗鞑子入侵的领军大都督。*;;这一次徐光祚再不像刘六刘七起义之时的那般掉以轻心,他知道这还是定国公府最后的机会,他不惜忍痛割爱,将儿子徐延德排除在领军将领之外。

    这么多年下来,徐光祚总算明白了个道理,与其让儿子跟着自己混功劳,还不如自己立下功劳让儿子坐享其成来的安稳,儿子一旦随军出征,免不了要出些差错,到时候反倒不可收拾。

    徐光祚接受了外廷的建议,召集了杨一清、仇钺、神英等西北诸将为副手,集结了陕西数十州府近十万兵力挺进镇番凉州一带。

    实际上,在徐光祚领军出发之前,三边总制杨一清便已经集结了两万多兵马抵达凉州。在大军到来的七八天时间里,利用凉州城防的坚固阻击鞑靼大军的步伐,虽然伤亡惨重,但是没让鞑子大军攻破凉州。

    徐光祚率大军抵达之后,双方近二十万兵马围绕着凉州西北的庙儿堡、水磨关、北城堡、新城堡等寨堡等战略要地展开了拉锯战;五月初旬到中旬十余日时间,双方交战三十多次;一时间祁连山北麓战火连天,不得安宁。

    进入五月下旬,双方同时偃旗息鼓休战;秃猛可率七万鞑子兵马退守永昌卫休整;而付出数万伤亡的明军也不得不进行休整。在这一连串的战役之中,总体而言还是明军吃了亏;鞑子兵马无论从战力还是火器装备上都高出明军卫所官兵组成的大军一筹。本来徐光祚是打算据守凉州镇番一线不打算主动出击的,但是面对鞑子的火炮轰炸,守城不是长久之计,被迫无奈之下才选择与之野战。

    但总体而言,鞑子气势汹汹南下的阵势受阻,便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朝廷上下都相信,只要形势能这么发展下去,鞑子兵迟早会灰溜溜的撤走,因为明军耗得起,但鞑子耗不起。鞑子兵的补给和兵源远远不如大明来的快捷和丰富。

    事实也正是如此,被一座残破的凉州城横亘在南下的道路上无法寸进,秃猛可极为恼火,但他又不能不顾一切的猛攻凉州,因为他手头的兵马确实有限。

    他的手头总共只有二十万不到的兵力,这一次出征便带了十万兵马,还有五万兵马摆在大青山南麓察哈尔前旗要地,保持着对宣府大同一线的压力,另外的五万兵马留在草原上,由次子乌鲁斯伯罗特统率;这五万兵马是不能轻易调动的,他的帐下二十三个部落首领中不乏有胸怀异志之辈,草原上发生过多次大汗领军出征后院着火的事例,他不得不防。留着这五万兵马便是看着那些部落首领,免得后院起火。

    然而如今的形势却逼得把秃猛可不得不考虑一下动用这五万兵马的问题,在和大儿子图鲁博罗特密商之后,把秃猛可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自己考虑的过于乐观,本以为十万鞑靼骑兵可以长驱直入打出一片天地来,但现在则必须要调整战略目标;灭大明看来是空想,但劳师动众,损失了三万兵马,花费了大笔钱银采购火器军备,几年来的谋划都不能白费,一旦此战败归,自己这个达延汗恐怕也就没了威信,手下桀骜的部族首领们也会蠢蠢欲动,草原上。将陷入内乱之中。

    所以,这一战必须要打出成果来,那些巨额的战备花费要逼得大明朝廷买单,那就必须打的他们议和,割地、赔银子、赔粮食、赔布匹、赔女人等等;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押上手头的一切。

    明确了这一点,把秃猛可立刻命长子图鲁博罗特携自己的金刀和手谕回鞑靼国,图鲁和乌鲁斯两位王子拿着谕旨,提着金刀,率着五万兵马在草原大大小小各部落兜了一圈,金刀下砍杀了七八名不愿遵命的首领,最后回归王庭之时,五万兵马变成了八万,多的三万人便是从各部落首领帐下攫取以及拉青壮牧民从军而来。

    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极致了,不到百万之众的鞑靼国百姓中,壮年男子基本上都已从军。

    这八万人留下两万维持草原上的安宁,剩下六万兵马经甘肃镇洞开的南下大门,只用了四五天便尽数赶到凉州前线。

    凉州的大明兵马混不知情,还以为对面和自己保持兵力均势,浑不知对方的兵马已经多出了一倍。而且关键时候,徐光祚犯了昏招,在把秃猛可下令次子乌鲁斯率两万兵马迂回到镇番卫以北,做出侧翼强攻镇番卫的态势的时候,徐光祚没有做正确的判断,下令分兵一万增援镇番卫,以免镇番卫被攻破,导致侧翼受敌。

    徐光祚根本就没考虑到,如果鞑子兵马能直接从镇番卫突破,又何必要执着于进攻凉州,无非是因为镇番卫虽和东面的宁夏镇一样孤悬在外,但其地理位置却是易守难攻的。多山多沙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