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纷纷站起来向朱元璋行李,就连一向豪放不羁的佑敬言也不例外。
现在的朱元璋已经是无人与之抗衡的吴王了,但却偏偏的不让人称呼他“吴王”。估计是因为张士诚也称吴王,却落了个那样的下场,他害怕自己被人称吴王也步了张士诚的后尘。
“对不起,咱有点事儿给耽搁了。”本来对于朱元璋的迟到就没有人敢说些什么,他这样放下身段的道歉,只是为他博得好感的一种途径罢了。
“没关系。”
这些部下们的标准回答只能是这一句了。
“后续我们应该怎样做?”朱元璋刚一坐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谁都知道,这次议讨的内容是什么,也都想好了对策,朱元璋这样问也只不过是起一下开头的作用罢了。
“大帅。”朱元璋的话音一落,马上就有人站起来接话了。
毫无例外,这个第一个发言的人便是李善长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北进中原,自古占据着北方的政权都被奉行为正统。现如今大帅虽然占据南方大片,但北方仍在胡虏元庭之手。只有把北方的大片土地也化为大帅手中,方可说初期之胜利。”
虽然佑敬言看不上李善长这种两面三刀之人,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有些能力的。
“在下胡惟庸也赞成右相国所说,请大帅在攻取元大都之时称帝。”胡惟庸说着就跪倒在地上,一脸的言辞恳切。
胡惟庸的话音刚刚落下,一屋子的人齐刷刷的跪倒在地上,高呼着请朱元璋称帝。
所有人都跪下了,佑敬言总不能装没事儿人似的继续坐着呗。只能随大流而为之。
尼玛,这些人也不嫌膝盖疼,动不动就要下跪。
呼声高昂,朱元璋还在一个劲的推辞。
尼玛,就像你朱元璋不想称帝似的。
此刻的佑敬言,真相大声喊一句:你不想当,正好给我,我佑敬言可是眼馋的紧。
推辞了一会儿之后,朱元璋才特别无奈的摆摆手道了一句:“罢了,这件事儿不着急,等拿下中原之地再议。”
再议?这是典型的、委婉地同意。好吗?
“你们看,谁能担当此重任合适啊?”朱元璋问道,即使他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但该走得流程还是得走啊。
朱元璋的问题一出,即使装模作样也得讨论讨论啊。
于是,整个房间之中又响起了嗡嗡的议论之声。
朱元璋不动声色,更不去制止,只是打量着房间里的每一个人。
看了一眼稳坐泰山的佑敬言,仅仅是一眼,便若有所思的移过了目光。
第三十八章 准备北伐()
“徐达将军骄勇善战,作为这次的北伐中原的大将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第一个提意见的往往都是李善长。
李善长一开口,附和之人非常多。
说句实话,李善长所说却有几分的道理。这次也不怪,这些人的人云亦云。
“在下认为佑副统帅作为此次的北伐主帅比较合适,佑副统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屡建奇功,相信此次北伐,他也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尼玛,竟然还有人让佑敬言担当这么大的重任。
他一向都很懒,好吧?本来不需用他就能完成的事儿,他当然也不用上赶着往上凑。何苦劳累自己,不是吗?
只是谁会推荐他呢?哎,这人不是一项看不惯他的杨宪吗?
这人又准备使什么幺蛾子呀?
杨宪的话一出口,场面立刻寂静无声起来。
佑敬言,他的确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但在指挥作战、排兵布局上也没有什么超高的能力。与能征善战的徐达相比,也确实差点儿火候。
这个问题,大概除了言辞恳切推举佑敬言的杨宪外,这里所有的人都看得特别的清楚。
这些人怎么说佑敬言不合适呢?怎么说都不合适。
当事人都在这里呢,万一把这个朱元璋身边的红人得罪了可怎么办。
除了特别耿直的人,没人会说这句惹人嫌的话。
而朱元璋也不能说,佑敬言的能力他根本预测不出来。何况,他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直接拒绝岂不是得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唉,杨统帅,您好像有点儿高看我佑敬言了。”既然没人接话,那只有佑敬言自己拒绝了:“我这人一向很有自知之明,这么重的任务我恐怕担当不起来。”
杨宪根本就没料想到佑敬言能这么直接,而且拒绝的这样的彻底。一时之间竟有些下不来台。
“不过,杨统帅的举荐,我还是应该表示一下感谢的。”
其实,佑敬言的这句话完全是不想与他为敌。
没想到,在杨宪的眼里完完全全的成了挑衅。
唉,我说杨宪统帅,你这样三番五次的误会佑敬言真的好吗?
“大帅,我也认为徐达将军能征善战很适合这次的北伐任务,还有常遇春将军也很适合。”佑敬言没有理会杨宪到底在想什么,说完之后直接一抱拳对朱元璋道。
简洁而又明了,一点儿也不做作。
“在下也赞同。”
……
附和之声比比皆是。
“在下认为李文忠将军也可行。”
“在下觉得汤和将军也比较可行。”
……
没有不同的意见也确实不像个事儿,所以也有人推荐除了徐达和常遇春之外不同的大将。
个个都是些英勇善战的大将,他们之中无论是谁收拾个不成气候的残元都是手到擒来的。
“汤和将军现正在浙江一带作战在回头挥师北进,战线拉得太长,粮草也有些运输不急,遥远的路程也会使得士兵疲于作战。”
“李文忠将军现于浙江处理相关事务,恐怕也会抽不开身。”
……
“只有徐达将军的大军处于空闲状态,由徐达将军作为北伐元庭的将军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有谋士把所有的大将军的合适与否都分析的头头是道的。
综合所述,只有徐达和常遇春最为合适。
“行,那就由徐达作为北伐将军吧。”朱元璋很干脆的一锤定音道:“常遇春为副将军。”
“佑敬言。”朱元璋又冲着佑敬言喊了一声。
“在。”
“你带着咱的命令去徐达那里。”朱元璋很有份儿的命令道:“任命他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让他们二将率兵二十五万北进中原。”
“是!”
“敬言,然后你就留在徐达那里,看能干些什么。”这句话无疑是给了佑敬言至高无上的的权利。
“是。”佑敬言答了一声,痞痞的。
朱元璋能这样说,佑敬言无疑是满意的。
“杨宪,你去李文忠那里协助于他,他年龄还小,你务必要尽心协助于他。”朱元璋也给了杨宪一个不大不小的任务。
杨宪的这个任务不能说不重要,与佑敬言相比也差不到哪里去。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完全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能让杨宪去协助李文忠,也说明朱元璋还是很信任他的。
“是。”因此,杨宪的回答得意洋洋的,最后还不忘冲佑敬言投来一个属于胜利者的眼神。
佑敬言永远都是痞痞的,回了他一个痞痞的笑容对朱元璋等众人辞别之后,离开了大厅。
佑敬言离开之后,带着李冰直接赶到了徐达的大营。
徐达带领着军队驻扎的应天城外。
自从战败张士诚之后,徐达就一直带着大军在应天城外休整。
徐达在已经休整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了,足够部队养精蓄锐了。
军情不可延误,佑敬言带着李冰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徐达的大帐前。
徐达和常遇春本来就驻扎在应天城外,朱元璋不让他们两人参加刚刚的议事,恐怕开始就留了让他二人领兵出征的心思了吧?
“敬言,你终于来了,快请坐。”徐达和常遇春一如既往的对佑敬言那是非常的热情。
“徐将,常副将。”佑敬言也不和他客气,一进来直接就坐到了椅子上。
“你大老远的跑来,大帅带了什么指示了?”徐达很迫切的问道,许是因为这么长时间没打仗了,有些手痒吧?
“大帅还真带了指示了。”佑敬言也没有传令兵的气势,依旧是稀松平常的话:“大帅命令你为征虏大将军北进中原,收拾元庭。”
“哈哈哈哈……”徐达特别的高兴:“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那我,那我呢?”常遇春见徐达被封将军了也很着急的问道。
“没说你。”自从那次和常遇春打了一架之后,两人的关系在不自觉中就升了好几个的台阶。
“什么?”常遇春很沮丧:“怎么会没说我呢?”
常遇春很是懊恼。
“敬言,那我的副将是谁?不会……”徐达的意思很明显,猜想佑敬言是他的副将。
“当然不会。”佑敬言道,眼神依旧在常遇春身上瞟过来瞟过去的。
“行了,常副将和你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佑敬言过了一会儿,见差不多了才道:“大帅命你为副将。”
第三十九章 传令兵()
“真的啊!”常遇春很是高兴:“我就说大帅不可能忘了我吗!”
直率而又坦诚,心里想什么都立马表现在了脸上。
“大帅,对具体的战略部署是怎样安排的?”徐达嬉闹了一会儿后,便把话题引到了正题之上。
徐达这人一项靠谱的紧。
“具体到没说。”佑敬言仍旧没有一点儿的紧迫感:“不过,我想大帅既然没具体说,许是让徐将自己决定吧!”
“哦。”徐达听了佑敬言的一番话显得非常的高兴。
倒不是徐达有什么别的意思,朱元璋能给予徐达这样的权利,足以证明朱元璋对徐达有多么的信任。
“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出兵部署。”徐达拿来了一张地图,常遇春赶紧把桌子上的茶杯拿到了一边,腾出了一张空余的桌子。
佑敬言稳稳的坐在那里,东也懒得动一下。
“敬言,遇春。你们来看。”徐达指着地图道。
“我应天方向的正北便是山东,再往西便是山西、元大都等地域。”常遇春首先发言道。
“是啊,我们若先从西北开进山西等地,必然会受到北、东、西援军的夹击。”徐达接着开口道。
“那我们若分三路大军同时进逼呢?”
“这样的话……”
徐达和常遇春两人讨论的如火如荼的,佑敬言端着个茶杯悠闲地品着茶乐得自在。本来人家两个就能办好的事儿,何苦自己找罪受呢。
“敬言,你也来说说。”看着一点儿也不专心的佑敬言,徐达叫了一声道。
“您二位这么足智多谋,打过的胜仗比我吃过的盐还多,我就不必发言了吧?”佑敬言痞痞一笑道。
“你怎么能……”常遇春想说什么,被徐达挥挥手打断了。
“那小子懒得厉害,别和他多废话。”徐达道:“来,咱们说咱们的。”
徐达还是挺了解佑敬言的嘛。
“对了,大帅给我们派多少兵力啊?”徐达一会儿又问道。
“二十五万。”佑敬言吐出了一个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