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子很快要到头了。
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此时岸上有人呼唤着宋之问的名字。
竹筏缓缓靠了岸。
是从刺史府中来的差役,急着对宋之问说:“大人,您得赶紧回去,长安来人了!”
“来,来人了……”宋之问喃喃着。
“是带了圣旨来的,恭喜宋大人了!”差役兴致勃勃地,但是宋之问边上的小吏给差役使着眼色,意思这不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看来,城关是去不成了。”宋之问不无遗憾地说着,只能跟着差役折返会刺史府去了。
他战战兢兢地回到自己的府中,不敢奢望这突然来的宣旨会有什么意外的好消息。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说宋之问曾经攀附二张和武三思,流放钦州。
所谓钦州,已经是大唐的西南边陲了,荒蛮险恶与岭南无异。
听到他被流放的消息,身边的差役们倒是都默默抹起了眼泪,他们并没有见过宋之问在宫中时的谄媚与猥琐,他们认识的宋之问,是个体察民情,亲力亲为的好刺史。
他们并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突然追究已经是多年前的罪过。
只有宋之问心里清楚,这圣旨说是皇上下了,但背后无非是太子亦或者太平公主的意思,而无论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对他都殊无好感。
他仰天长叹了一声,别无他话,人生莫大的悲苦,不是走投无路,而是在幡然醒悟时,被夺走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欠下的终归是要还的……”他喃喃着,闭上眼落下了两行浊泪。
(本章完)
第269章 过从甚密()
须发花白的姚元之,抬起头看着久违的丹凤门,脸上很平静。
和大多数汲汲于功名的人不同,虽然他曾经也官至宰相,现在被贬后再度应诏回到长安,起起伏伏,却始终淡然以对,也许除了他,没有人知道,这种超然的豁达是从何而来。只是略微停留,他带着使命感走入了大明宫……
“听说姚元之已经回长安了,不过这人也是,明知是三郎向皇上举荐的,来了之后,竟然也不来东宫拜见太子,实在不知感恩。”刘幽求吃着今秋刚熟的石榴,嘀咕着。
安金藏从他手中的石榴里剥了一颗含在嘴里品味着酸甜的味道:“他不来,才说明我们没有推荐错人。”
“此话怎讲?”刘幽求转头看着安金藏,嘴不饶人,“我说你一个大高个,吃个石榴还这么细巧,真是怂货本性无疑了。”
安金藏也不理他,把石榴籽吐到了花坛中:“他不来,便是告诉大家,太子向皇上推荐他,是因为他的才能,不是因为他是太子一党。这样才显得太子此举公允。”
“果然还是你看得明白。”
“你知道最近他和宋璟干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儿么?”
“嗯?”
“向皇上启奏罢黜斜封官。”安金藏说着,转头看着刘幽求,“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吧?”
刘幽求当然知道。
所谓斜封官,是自中宗以来,纵容韦氏、安乐包括太平等一堆公主、夫人公然收取贿赂,买卖官职所生出的奇怪身份,因为这些花钱买来的官职没有正式的任命状都是斜着从门缝里塞到中书省下敕书的,所以有了斜封官的说法。
这些人鱼龙混杂,能干活儿的没几个,却让官衙变得异常拥挤,许多地方因为塞人太多,几乎连落座的地方都没有。
刘幽求没有继续啃石榴了,而是关切地问:“这些斜封官,少说也有三四千人,如果都罢黜了,那可是不得了的事,皇上已经同意了?”
安金藏微笑着:“同意了,我猜此时有个人得气死了。”
“啊……”刘幽求明白安金藏的意思,“你是说太平公主?现今韦氏、安乐都已经不在了,当年安排了斜封官最多的,现今也就是太平公主了。”
……
安金藏没有猜错,此时的太平公主,正在公主山庄中拍着桌子发脾气:“叫那些人都给我滚回去,官不是本公主罢的,要找就去找皇上,若再有人来我山庄撒野,本公主就不客气了!”
自从罢黜斜封官的政令下达之后,太平公主的山庄就不得清净了,那些由她收了钱安排了职位的人自然是又要找上她来的讨说法了。
此时,看着一脸怒气的太平,和尚惠范凑近了在她耳边低声说:“公主,那些人若是搅得您烦心,要不要惠范找人去办了他们?”
太平一听,立刻警醒地否决了:“你的人,都得用在刀口上,这些人,随他去。”
“公主放心,给惠范些时间,定让此事有所转机。”惠范胸有成竹地说着。
太平瞥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知道你机灵。”
“嘿嘿,多谢公主夸奖。”惠范得意笑着,“我这儿还有个主意呢,公主听了,肯定喜欢。”
“嗯?说来听听。”
“惠范听说,当初立太子时,李隆基之所以可以凭非嫡长的身份入主东宫,除了抢了公主的拥立皇上的功劳之外,原本是嫡长身份的宋王执意推辞也不无关系。”
“哼,你是不知道他们那几兄弟,就差不能穿一条裤子了,除了三郎那小子,其余几个,都和皇上一样,都是软柿子,没一个能和三郎匹敌的。”太平不无鄙夷地说着。
惠范露出邪魅的笑容:“他们不争,不代表咱们不能让他们争起来。”
“你想离间他们兄弟感情?我告诉你,这可是比直接把三郎从东宫赶走都难。”太平不无怀疑地说。
“公主,如今他们几个或许心性未改,但他们身边的人可是越来越多了,不必他们兄弟之间互生嫌隙,只需要他们身边的那些谋臣深不自安,便是有了用处了。”
“那你打算如何做?”此时的太拼公主总算来了些兴趣。
“公主何妨主动一些,常邀宋王游玩,送些珍宝?听说宋王和太子不同,并不是个机警的人。”惠范阴险地说着。
太平公主听了,紧绷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我就说你机灵了!”
……
“最近太平公主那儿怎么忽然没什么动静了?”东宫之中,安金藏看着树上开始泛红的柿子说道。
一旁的刘幽求说道:“我是听说,公主最近可是和一堆和尚道士走得近呢。”
“和尚道士?这是要修身养性的意思?”
刘幽求听了,坏笑着:“也算是修身养性吧。”
安金藏看他那样子,知道刘幽求是另有所指:“要你正经还真是难了。”
“咦?怎么就是我不正经了呢?事实如此。不过这事儿可没看起来这么简单。”刘幽求神秘兮兮地说。
“这话怎么说?”
“你听过史崇文么?”
安金藏摇了摇头。
看见他不知道,刘幽求倒是来了兴致,一咧嘴:“你看,你不能老把自己闷在这东宫里,好多事儿都不晓得呢。这史崇文是个道士,号称有修仙的本事,金仙和玉贞两位公主都是他徒弟呢。”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事,安金藏知道,她俩是李隆基的亲妹妹,都是窦德妃的孩子,不过唐朝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中宗时候,那些公主一个比一个要权要势,而到了李旦这儿,两女儿小小年纪,却都自愿出家当了女道士了。这会儿刘幽求说这个姓史的道士是两个公主的师父,可以想见地位真是不一般了。
安金藏笑着说:“你是说,这个道士如今也被太平公主收入麾下了?”
“收入麾下谈不上,过从甚密可以算,皇上对这个史道士青睐得很,因此对公主也更加信任了。”刘幽求努了努嘴。
(本章完)
第270章 阿福()
安金藏听了刘幽求的话,很担忧:“你说公主找这些道士和尚什么的,仅仅是为了让皇上更加信任她么?如今,皇上对于她的信任,不逊于对太子的信任,花这么大的力气,不是多此一举吗?”
“开始,一个道士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刘幽求困惑地说着。
“呵呵,最有威胁的,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是似是而非的疑虑,道士说些子虚乌有的,不用花力气坐实,就足以让皇上心中不安了。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安金藏摘了近前的一颗熟透的石榴,丢到了刘幽求的手里。
两人正说着,忽然身后咣当一声,他们回头一看,原来是高力士撞到了端着铜脸盆走过的宫女,撒了一地的水。
安金藏知道这不是一向谨慎细致的高力士应该有的水准,随即走了过去,问他道:“力士,你这是怎么了,魂不守舍的?”
高力士一见是安金藏,忽然眼圈有些泛红:“安大哥,父亲他……”
“阿福?阿福怎么了?”安金藏一听是高延福的事儿,立刻紧张了起来。
“父亲已经病了好几日了,但不肯让我告诉任何人,今早我出门的时候,见他连床都下不了了……”高力士说着,一个大高个子哭了起来。
安金藏听了二话不说,拉着高力士的手:“傻孩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快带我去见阿福!”
两个人马不停蹄地朝阿福宫外的住所赶去。
安金藏一路心中的思绪乱极了,他不自觉地开始回想初次见到高延福时候的情形,但又不愿意自己想到那么久远的过去,害怕这是不好的兆头。
高延福的房中并不亮堂,安金藏见到他的那一刻,几乎认不出他。
他记忆中的高延福还是个面色圆润的和蔼宦官,但此时的阿福,已经形容枯槁,奄奄一息了。
安金藏万分愧疚地单膝跪在高延福的榻边,柔声说着:“阿福,是我,安金藏来了。”
高延福缓缓睁开了眼睛,气若游丝:“金藏君……我让力士不要告诉你的……”
“不怪他,我看他魂不守舍的,自己问的。你都病成这样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你是东宫的人,阿福我伺候的主子太多了,你和阿福来往得太多,怕……”
“瞎说!要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常常通风报信,咱们也不能扳倒了韦太后,都是我的错,论功行赏,竟忘了替你向太子争一份!”安金藏懊悔不已,他总以为来日方长,谁知道……
高延福从口中吐出一点气息:“那也勉强算将功抵过,算不得什么功劳,阿福能这样躺在自己家里,寿终正寝,已是上天的恩德了!”
“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生病了而已,我请太子派最好的太医来替你医治!”安金藏百感交集,眼泪无声地落了下来。
但是高延福没有再说一个字,只是轻吐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一般。
安金藏看着他重又闭上了眼,脸上从未有的露出了舒展的笑容,任安金藏和高力士怎么呼喊都没有反应了……
(本章完)
第271章 弃车保帅()
紫宸殿里,李隆基跪在李旦的面前,诚惶诚恐。
殿内很安静,李旦比登基的时候更加苍老来了。这个位子,对于他来说,并不算是上天的恩赐,反倒是一种折磨。
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做出判断、需要他给出决定。
而他给出的决定,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今天,又是一个需要他做出决定的日子。
“三郎”李旦的嗓子很干涩,说出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