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金手指-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谷里有近万人,崔胜不相信就只有自己一个密谍,不过在检查了很多隐秘地方之后,根本没有发现有密谍留下的联络印记,这让崔胜更加的警觉,也不敢轻易的留下自己的联络印记,想过一段时间再看看,也许这里比自己想的更加诡秘,轻易的暴露自己的行踪非常危险。

    崔胜还听说,除了财政数据之外,统计局还有很多这样的年度报表,最神秘的当属匠作营和鹰巢的数据,这些就算中层官员人员都看不见。

    匠作营和鹰巢是谷里最神秘的两个地方,一个好像是生产武器的地方,崔胜见过一些匠作营生产的武器,非常精良,刀剑锋利无比,甚至比皇宫里出品的刀剑还要好,而且数量极多,就连道路上巡逻的警察都穿着皮甲手拿长刀,一看就知道那些长刀都不是凡品。

    上次同族人去北地时,谷里搞了一个小小的阅兵式,五百护卫在崔胜面前昂首挺胸的走过的时候,那种扑面而来的威武气势让谷里的人热血沸腾,整齐划一的方阵,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人人披甲,仿佛天兵天将下凡,那一刻崔胜不知不觉的激动起来,可是冷静下来却发现浑身都湿透了。

    这样的兵事就算是在边关也非常的少见,当时王友就站在崔胜身边,骄傲的对自己道:“这样的甲士在谷中只有千人,如果能达到万人,满万天下必不可敌!”

    崔胜并不觉得王友是在说什么大话,自己算不上是知兵的将军,但多少也知道一些兵将的判断。

    一支军队是否强大可以从很多方面反应出来,战技、士气、装备和平时的训练,这支军队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实战,山谷里没有战事,这支军队要去北方做什么自己不知道,不过战斗一定不会少,如果能活下来,那就是补齐了最后的短板,变成了一支真正的强军。

    这样的军队在山谷里说起来只有一千人,可是崔胜却不这样认为,山谷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要进行军事训练,这是全民皆兵的做法,自己就是民兵队中的一位队正,从骑马到拉弓射箭,从平时队列训练到每三个月十天的军事集训,山谷中一旦有战事,一天之内就能武装起三千士兵。

    山谷中还有一支少年军,这是一支有十二岁到十六岁少年人组建的军队,他们一半的时间在学习,一半的时间在进行军事训练,崔胜痛苦的认为,这才是山谷军队中最恐怖的存在,一旦成军将天下无敌。

    (本章完)

第352章 窦家血脉() 
世家大族虽经千年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开枝散叶、掌握话语权、通婚抱团取暖……这些都是明面上看得见的手段,隐藏实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的大家族才能在官府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建立一个隐藏之所。

    唐朝建国之前,世家大族眼见隋朝将亡,纷纷的转向各路军阀,出钱出力趁机浑水摸鱼,等到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世家大族发现天下大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不犹豫的纷纷倒向李家,这才让乱世在李家手上结束。

    但李家和世家大族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朝堂上争夺话语权的时候,遭到了皇权的疯狂反扑,武则天时期更是遭到了大清洗,科举制更进一步放开,挤压了世家大族的生存空间,很长一段时间世家大族在草堂上几乎消声灭迹。

    盛唐之前,七宗五姓在朝廷上并无绝对优势。

    原因一是,当时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原因二是皇帝有意压制;原因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七宗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原因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故意为之。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七宗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十人出任宰相。

    安史之乱前出自七宗五姓的宰相仅有二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八人为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切关系,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考试制度后,世家大族深厚的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考试中占有特别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尤其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百人,这一数量令人惊异。

    这些事情崔胜自然不知道,但是安史之乱前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地位,只要是读书人就没有不清楚的。

    这个世界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无缘无故的恨,同样身为崔氏远房的崔胜非常清楚世家的处境,可是有些时候改变来的太快,让人根本无法适应。

    就像看见这座山谷一样,即使在梦中自己也无法勾勒出这样一座和谐的山谷,这已经不是财力的问题,这需要大智慧,崔胜可以断定建造这座山谷的人一定是个天才。

    自己每天都能在山谷中发现许多非常新鲜的事情,当财政报表提前三天审核出来的时候,山谷大管家亲自接见了参与统计的人员,那些勉励的话自然不会少,崔胜甚至能有样学样的模仿那个王群老头说的每一句话,最后嘉奖了每一个人一百文纸币。

    山谷里使用的竟然不是铜钱,看见手里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张,这让崔胜对金钱的认知完全颠覆了,铜钱使用了几千年竟然被山谷废除了,让崔胜有一种上当受骗的不真实感。

    山谷中缺少铜钱吗?

    自然不是!财政统计报表里能看的出来,山谷里有海量的铜钱,还有满屋子的金银,没人能详细解答崔胜心中的疑问,当自己询问这样的问题时,周围的人十分的好奇,告诉崔胜这些纸币难道不好吗?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拿去兑换金银币藏在家里数着玩,山谷里是不会禁止这样傻的冒泡的行为的。

    只有刚来山谷的人才会问这样傻的问题,崔胜不清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过轻巧的纸币的确携带方便,一贯铜钱六斤四两,而一贯纸币轻若鸿毛,就算换成一枚银币重量也不知道轻了多少倍,这的确是不错的办法。

    让崔胜震惊的不是纸币,毕竟纸币这东西在大唐也有,叫做飞钱,通常都是官府和一些大商贾间流通,数额巨大,这里的纸币不过制作的更加精美而已。

    崔胜在王群办公室里看见很多神奇的东西,薄如蝉翼的陶瓷,无色透明的用具,可以照出人影的镜子,流光溢彩的琉璃,让崔胜冒出一种打劫的冲动,这些放在展示柜的珍宝,随便拿出一件便可以富可敌国,却被王群当成了小摆设随意的放在那里,看一眼都让人流口水。

    刚刚进山谷的心态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崔胜发现这样的地方非常好,是每一个人心中的天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提出的天下大同思想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依然看不见丝毫的迹象,可是在这里崔胜看见了。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普通人的想法非常的简单,生老病死不过百年而已,这就是幸福,这就应该是一个正常国家的样子,在山谷里崔胜看见了,而且深深的体会到了,“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就是要做到无过无不及。不及,则不得其所,不安其位,则过,亦失其所。无过无不及,才能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达到中和。

    崔胜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了厌恶,从内心里讲,这里的地方不应该被破坏,可是自己却知道这样的地方无法长久下去,被朝廷的大军剿灭是早晚的事情,而自己就是那个推手,如何不让崔胜感到痛苦。

    (本章完)

第353章 夺权() 
山谷里的每一个对崔胜都非常的友善,自己刚来山谷,很快就有身边的人给崔胜讲解这里的规矩;自己的衣服脏了,就会有人抢着去洗;自己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琐事,也会有人过来帮忙打理;自己干活忘记了吃饭,很快就有人将自家的食物端过来……。

    这里做什么事情都会讲究一个度,老婆子会在帮忙的时候指着崔胜鼻子埋怨,自己丢三拉四立即就会被人训斥,然后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不是一味的袒护溺爱,而是帮助自己融入到他们中间。

    自己才来十几天,立即就有人给崔胜介绍自家的闺女,人长得虽然不是很漂亮,手脚却非常的勤快麻利,自己能够照顾自己,根本就不会依靠男人过活。

    山谷里的女人从来都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和崔胜一样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自己在幼儿园里认识了一个女人,父母将活命的最后一口饭留给了她们姐弟俩就自己离开了人世,姐弟俩相依为命,姐姐在幼儿园里当幼师,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职业,至少崔胜是这样看的,崔胜只要没事就喜欢远远的看着那个女人带着孩童玩耍的样子,只有在这时一颗躁动的心才会平静下来。

    一个留着鼻涕的孩子跑到了崔胜面前,奶声奶气的抬头看着发呆的崔胜道:“大哥哥,你在看什么?”

    崔胜从幻想中回过神来,溺爱的用手抚摸着那孩子的头顶,从腰间的皮袋里掏出一把奶糖塞到孩子的小手里道:“你姐姐今天有空吗?”

    孩子眨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道:“大哥哥的衣服是不是又破了,我姐姐的女红是最好的,有好多人都找姐姐缝衣服?”

    十五六岁的女子女红有多好崔胜还是知道的,崔胜低头看了看自己袖口被缝成蛇形的针线,心中感概一声道:“瞎说!今天我来是教你姐姐读书的,还要考校你《三字经》读的如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孩子突然停了下来道:“大哥哥,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姐姐就不会搬家,这里不是很好吗?”

    崔胜也是在山谷里第一次接触《三字经》,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好,应该是世家不外传的启蒙书籍,读了几遍总感觉其中有很多处不太押韵,好像少了什么,这种感觉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有,教育局里的几个老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都说这可能是谷主匆忙之作,还没有来得及完善。

    崔胜不这样认为,一个能写出《三字经》这样旷世启蒙书籍的人,怎么可能烦这样小的错误,应该另有隐情。

    当然崔胜做梦也不会想到《三字经》是甄乾抄袭而来,发现上面有些事情在唐代还没有发生,只好拼凑篡改了一些内容,这才造成整篇文章读起来没有原文押韵。

    崔胜找了一个朝阳的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