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些人的信誉做一个全方位的调查,要是和一群坑人的奸商整天勾心斗角,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没这个时间。
甄乾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初期双方建立必要的信任是当务之急,至于合作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张老爷,能否去书房一叙?”
张天宝也准备和甄乾继续拉拉家常,没想到甄乾转变的如此之快,当下心中一喜道:“请!”
张天宝起身离座,甄乾随后跟上,藤原清河和几个海商面面相觑,见也没有叫上自己,便不好跟上,两人便一前一后走到了书房之中,落座之后张天宝开口问道:“甄郎可是有话要对我说?”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当下也不矫情,开口说道:“正是!刚才听说去年扬州大风,海商的船只损失惨重,我想问张老爷,海商可有自己经营的船厂?”
张天宝摇了摇头,不明白甄乾是什么意思,便道:“海商的船只都是从船厂订购的,一艘海船最少也要三千贯以上,即使不计算船上的货物,光是船员和日常开销一年下来也要二三千贯,所以海商手中能有十条船都是巨商了”。
甄乾如何不明白张天宝的意思,海上贸易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是烧钱的生意,地主家没有余粮,海商手上的资金同样紧张,没有多少余钱再去经营船厂生意。
结果并没有出乎甄乾的预料,便接着问道:“那么张老爷是否想经营内河的航运?”
张天宝有点不习惯甄乾这样跳跃性太强的思维,自然不清楚甄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想了想道:“内河航运要比海上风险小许多,而且水手都是现成的,甄郎的意思是让我兼顾内河的运输,不知我猜的对不对?”
甄乾点点头,既然这些海商口口声声说海上风险难测,那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手中的优势经营内河运输。
“甄郎有所不知,海船和内河的船只不同,海船吃水深不适合内河狭窄的水道航行,如果要经营内河航运,就必须先打造一批适合内河航运的船只,这样一来就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我们这些海商要想挤进内河航运恐怕也非易事,少不了又要和一些商贾激烈的竞争,海商现在禁不起这样的折腾?”
甄乾呵呵笑了起来,非常不礼貌的在张天宝脸上扫了一下,耐人寻味道:“但不知张老爷和外面几位海商的关系如何?”
张天宝感觉甄乾说话喜欢故弄玄虚,东敲一下、西打一拳,这样谈下去早晚被对方带到沟里去:“外面几位海商都是张某同患难、共富贵的生死之交,还请甄郎不要绕弯子明说吧!”
商场上的交锋往往都要从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节奏感开始,让对手考虑的时间越多,也就意味着自己被动的同时,很难说服对方。
“说实话,凭借着你们海商的优势,想挤占内河航运并不难,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知张老爷有没有想过把外面的海商联合起来成了一个股份船行,这样每一个人占用的资金就大为减少,为你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张天宝的眼中光芒一闪,随即便有不露痕迹的隐藏了起来,反问道:“你这个办法不错,一个人的力量的确非常单薄,要是联系其他海商这件事情倒是并不难,可是我们现在应该如何挤占内河航运市场,如果没有比他人更多的优势,谁又会将生意交给我们,难道让我们自己做生意运送自己的货物?”
海商的货物在大唐境内并不占优,甚至因为国外的需求不同,海商的生意很难在大唐站稳脚跟,这一点张天宝非常清楚,并没有因为甄乾的一句话就心动。
“这点我也提张老爷想到了,海商想一下子在大唐境内做生意并非易事,相信你们等上一二年的时间应该没有问题吧!”
甄乾没等张天宝开口便继续道:“我有几个主意,说出来参考一下,至于对不对就要看张老爷的眼光了!第一,可以收购一家造船厂,以后不管是建造什么样的船只,你们都可以自己决定。第二,直接购买一家船行,同时也就把原先的生意一并接受下来,这样做省时省力短时间就能看见效果,第三……”。
甄乾故意卖了一个关子道:“张老爷刚才说的经营特色非常重要,别人有的自己也有,别人没有的自己还有,这就是经营特色,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我知道扬州有一种车船,好像是曹王李皋建造的,这种船不仅可以借助风力,还能借助人力驱使飞轮在水面上航行,速度比寻常船只快一倍以上,如果张老爷能找人建造出这样的车船,何愁内河航运生意不兴隆?”
PS:车船的发明者有三个说法,一是南北朝徐世谱;二是南北朝祖冲之;三是唐朝李皋,本书不想讨论车船的发明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盛唐时期已经有了车船的雏形,到了宋代车船已经非常流行了。
(本章完)
第256章 弄巧成拙()
张天宝一下子睁大了眼睛,见了鬼似的看着甄乾,内心已经无法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了,车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自己去年才第一次看见这种外形奇特的船只,陌生是因为十个海商中恐怕没一个知道车船是什么?
张天宝很想问:你是怎么知道车船的?
曹王李皋去年也就在运河上实验了一次车船,恰好那时张天宝在扬州听说了此事,赶去看了一下热闹,嗅觉灵敏的他立即发现这是一种极其方便快捷的船只,可惜只能用在内河浅水河道中,对海商没有多大的帮助。
“甄郎真是商贾奇才,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到,老夫佩服!”
张天宝从心里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开始认真审视起来,都说盛名之下无虚士,从甄乾的发家史来看,短短的一年多便将生意遍及了大半了北方,醉仙楼更是独树一帜名动一时,自视甚高的张天宝还以为不过是侥幸而已,这样的一个年轻人除了有一个不错的背景外,想不到自身的见识同样不一般。
出来混终有一天要还的!
张天宝初次见面就抛出天大的馅饼,甄乾可不认为自己有王八之气,反而更像吸铁石和小鲜肉一样对他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站在甄乾一边,那么剩下只能是忽悠了。
甄乾知道张天宝已经动心了,海商转行框架已经建成,接下来的事情对于海商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如果海商没有自己的手段和渠道,早就被海里的鲨鱼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只是张天宝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想要实现这个计划,二三年的时间必不可少,可事实上有二三年的时间让海商发展壮大吗?
也许只有甄乾自己心里才清楚,安史之乱随时都可能爆发,淮南同样会成为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到时海商躲起来哭吧!
“张老爷过奖了!”
张天宝显得有些热情过度道:“听说甄郎和甄家分房时,并未带走甄家一文钱,只是利用亲生母亲留下的嫁妆,在短时间之内就将生意扩大了数倍,不是我大言不惭,就是我当年接受张家生意时,三十多年过去了,也不敢说有今日甄郎的眼光和手段!”
这倒不是张天宝吹捧甄乾,张天宝三十年前继承家业,将张家发展到扬州海商第一家,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张天宝心里清楚,也许是惺惺相惜,又或者是想博得对方的好感,话里话外夸张的成本少了许多,非常务实的坐下来询问甄乾对海商转行的建议。
“张老爷高看甄某了,隔行如隔山,我真的对海商经营真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甄乾风趣道:“如果张老爷非要咨询一个外行的话,我倒是有几句话送给张老爷?”
“请讲!”
甄乾沉思了片刻,想到可能以后还会和张天宝有合作的可能性,维持目前的关系非常重要,便说道:“做生意不光要看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否想过长远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海商未来大有可为,困难不过是暂时的,每一行都会有不同的难处,不能认为一时的失败就放弃了大有可为的生意,黑暗之后的第一缕阳光总是会出现在最后坚持下来的人眼前,行百里半九十,偏执固执并不代表盲目,有时候我们停下脚步回头时,会发现崎岖的路已经抛在了身后,距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张天宝目光在甄乾脸上停留了片刻,如果这些话一开始说出来,自己一定会认为甄乾有些狂妄自大,可现在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对方竟然看好处境艰难的海商,这倒是出乎张天宝的意外。
“哦!甄郎竟然认为海商还有可为?”
甄乾知道海商一直到明代晚期都没有走进大洋,要不是清代中晚期西洋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华大门,恐怕海商还在家门口的池塘里瞎转,天知道什么时候才真正的具有冒险精神走向世界。
这倒不是甄乾有意贬低古代海商的冒险精神,可惜海运的风险极大,根本不是一个家族,几个海商能够完成的丰功伟业,再加上朝廷对海运的诸多限制,注定古代海运只能胎死腹中!
甄乾自谦道:“我没有跨海经商的经验,但也知道海洋要比陆地大得多,周围的小国更是不计其数,物产丰富不是大唐可以比拟的,这也正是海商利润的来源,可因为海上浪急风高阻碍了海商的商路,才让海商有了退意,不过张老爷有没有想过,风险和机遇并存,如果不是海洋的阻隔,海商的利润从何而来,现在却因为一点点风险放弃了丰厚的利润,如果多年之后,有人独霸海洋贸易,那时张老爷追悔晚矣!”
自古以来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冒险者,可惜这些冒险者在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都选择了对海洋远而敬之,这才是真正阻碍海洋冒险的原因!
比如明中期的汪直,在倭国打下了偌大一份家业后,一心想着和明朝苟合,梦想着明朝政府能招安锦衣还乡,结果被短视的明朝官员诱杀在牢狱中,这才引发了江南十几年的倭寇大乱。再或者明末的郑芝龙,兵败占领了台湾,却幻想能换取清朝政府的一官半职,结果同样被杀。接任者郑成功目光短浅,不知道大势已去选择经营南洋,却反而固执的和清朝死磕,根本不是后世史书上说的所谓的民族英雄……。
甄乾当然不会和张天宝说这些道理,只是想利诱张天宝,让他不要轻易放弃海运贸易,这和对海商的偏见无关,完全是站在一个后世的角度看待海洋。
“你说的没错!”张天宝目光炙热的看着甄乾道:“甄郎是否愿意加入海商?”
当然愿意!甄乾是一千个愿意有人带自己进入海商这个圈子,可现在不想表现的过于积极,引起张天宝的猜忌,便道:“我正有此意,可惜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张老爷邀请自然是感激不尽,但不过现在我手上人手不多,如果张老爷愿意提携后辈的话,我希望能先派出几个人跟着张老爷学习,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考虑一起经商的事宜!”
(本章完)
第257章 一个大乌龙(求收藏求订阅)()
不见兔子不撒鹰,甄乾只愿意派几个人跟着自己后面学习,这一点张天宝倒是没感到什么意外,如果甄乾一口同意加入海商,反而会引起张天宝的疑心。
“好!一言为定!”
张天宝很想把眼前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