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季驯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束水冲沙法”。

    所谓束水冲沙是收紧黄河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在潘季驯治河三百年之后,一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方水利专家来中国兴致勃勃地向当时的清政府提出了“采用双重堤制,沿河堤筑减速水堤,引黄河泥沙淤高堤防”的治理黄河方案,并颇为自得地撰写成论文发表,引起了国际水利界的一片关注。然而他们随后打脸的发现早在三百年前,他们先进的治水法,在中国三百年前的明朝已经开始采用了,而且比他们的更加高明。

    裴旻找回了这段记忆,下笔如神,洋洋洒洒的千余字,详细介绍束水冲沙法。

    “妙哉!”裴旻这时才发现身旁站着一个人,抬头一看,正是先前那个监考官。

    监考官见裴旻无心在考场喧哗,好奇之下想看看他到底有了什么。

    第一印象便觉得裴旻的小楷写的极为漂亮,竟有书圣王羲之的点点风范,细细看下去,束水冲沙法一字一句,妙不可言,自己忍不住赞出声来。

第81章 科考(下)() 
李承休担任礼部员外郎好几年了,多次负责巡视考场的任务。依照规定,非知贡举不得阅卷,李承休也没有看考卷的资格,但是他平时巡视考场的时候,常常会顿足看一看考生的答案,自我心底打个评分,过过知贡举的小瘾。

    这些年下来,他所阅考卷早已以百来算计,大多应试的考生都无例外将重心放在诗赋上,以诗赋来打动知贡举,获取好成绩,时务策问并不为考生所重视。对于策问的作答,都是依照前朝的例证做些改动解答。他先前就看了一篇关于治水的作答:答卷上详细的分析了李冰、王景治水的经验,综合他们的治水方案作答,写得洋洋洒洒,个人还颇为得意。

    李承休心中鄙夷:李冰、王景是治水先贤无疑,他们治水的经验方法确实也值得借鉴。可是他们一个是战国秦昭襄王时期的人物,一个是汉明帝时期的人物,迄今为止皆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他们的治水心得历朝历代早研究八百遍不止,还轮得到现在分析总结?一点创新都没有,老生常谈,给了丙等成绩到顶了,还指望中举?

    一路看下来,答案虽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极少,直至见裴旻作答,李承休眼中尽皆震撼。

    那一字一句有条不紊,推陈出新,将黄河治水重在治沙的关键,书写的清晰明白。尤其是束水冲沙的治理方法,他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绝非古法。对方写的有理有据,李承休即便判断不出是否真的可行,依旧满心震撼。

    裴旻见考官一脸震撼,心中甚是得意:这束水冲沙法并不需要科技的支持,只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治水手段,在唐朝完全有施展的可能。

    黄河自古就给称为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但黄河的凶悍也是人所共知,这束水冲沙法当真施行开来,将会造福黄河中下游的数十万百姓,而且受益千年。不仅仅只是黄河,只要流量到了一定界限的河流都可以使用,包括长江。

    裴旻不在治水这一题上多做逗留,有束水冲沙法这大杀器,足以应付这一题。

    接下来他所考虑的是第二题边患,如何有效防止边患。

    中国自有史记载开始,边患一直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周朝的犬戎、山戎、狄人;秦汉的匈奴;晋朝的五胡;唐朝的突厥、吐蕃;乃至于后来宋朝的大辽西夏金国蒙古;明朝的瓦剌、女真等等,都是重中之重的边患,这些边患令边境百姓不胜其扰。若不慎重以待,甚至会使偌大的中原王朝让边患异族占据,从而灭国。

    边患之害,国之重症,尤为重要。如何防范,在历朝历代都是头等大事。

    裴旻想着唐朝目前的边患,北边突厥、东北的契丹、奚族,西南吐蕃以及南方的南诏……

    沉吟了许久,裴旻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是如宋朝一般设置防区,层层协防?还是跟明朝一样屯重兵于边疆,依仗关卡守护?

    他摇头在脑海里否决:兵制不同,此二法都不适合唐朝……

    唐朝,唐朝!

    裴旻突然心中一动,唐朝引以为傲的不就是外战强势!既是如此,边患为何要防?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边患烦忧过?唐太宗时期,他何尝在意过边患?

    汉武帝打的匈奴抱头鼠窜,唐太宗将几乎所有边患都灭了……那个时期的汉朝、唐朝,可有边患一说?

    裴旻整合了脑中的思路,骤然动笔,边患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国家军队不强,对异族的威慑力不够,若能如汉武帝般,将匈奴打的背井离乡,若能如唐太宗一样,吐谷浑不服灭吐谷浑,突厥不服灭突厥,高昌不服灭高昌,哪有什么外患可言……

    裴旻心念至此,提笔便写:“肉弱强食,生存之道。异族似狼,我中原若疲软如羊,边患之祸,防无可防,我中原若凶猛如虎,异族忌惮,则无需去防。国无强军而不能威震四夷,四夷不惧而边患不止……”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想要国家不受边患危害,防守永远处于被动,进攻才是王道,实力才是道理。

    若有唐朝的兵锋指处所向披靡,来一敌而杀一敌,来十万杀十万,甚至能万里远征如唐灭吐谷浑、灭突厥、灭高昌事故,何愁边患不平。

    想着唐朝当前腐败的府兵制,裴旻再次写出了兵制改革,同时还多加了一些东西:马政!

    要想真正的与突厥、契丹、奚族、吐蕃对抗,马政决不能拉下。面对马背上的民族,若无强大的骑军支持,野战中永远处于劣势。

    裴旻这里的劣势并不是说步卒打不过骑兵,事实上步卒打赢骑兵的战例并不少。他指的是速度上的劣势:骑兵打输了,四散逃跑,步卒拿什么去追?而步卒输了呢?只有团灭一种结局。

    因故历史上许多战例都是汉人打赢了异族,而杀敌千余,一但汉人输了,就是几万十几万的阵亡,两厢一比较,差距不可以道理来计。

    想要在与异族对战中占据便宜,马政必需发展起来。

    这一点裴旻就特别佩服李世民的手段与魄力,他面对隋朝留下来的烂摊子面前,他竟然有勇气大势的推广马政,将马政办的蒸蒸日上,关键还不像汉武帝那样折损国力:在他的记忆中太宗时期,唐朝巅峰军马七十万匹,凡远征作战,骑兵三匹轮换,步卒分得一匹代步,增强行军速度。古往今来中原王朝也只有唐朝初期拿得出这个手笔……

    裴旻不奢望现在的唐朝如太宗时期一般,但至少骑兵人手一匹战马,而不是用骡子代替。

    洋洋洒洒的写好了心中所想的东西,裴旻检查了一下用词用句有无错漏的地方:时间充足,若有错漏之处,可以重写一份,免得给莫名减分。

    时辰到,裴旻将答卷上缴,三天的科考也于此结束。

    三场考试,裴旻自认为发挥出色,心中极有把握,但结果如何,还得看贺知章阅卷之后的结论。

第82章 黑幕,一定有黑幕() 
在科考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裴旻有过一小段自我分析,意外发现比起常人,他的优势格外明显。尤其是与贺知章的关系足以给他加许多的分。

    这加分非是指作弊,而是理念上的相近。就如一万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贺知章作为知贡举,他阅卷批卷的思维自然以他自身的理念为先。在贺府那么多天,近百个酒局中,裴旻与贺知章、张旭谈经论史,对于彼此的想法彼此的理念非常了解。

    考试迎合考官的口味很重要,在这方面裴旻相信无人比他做的更好。因故第一场经史考试,他的分数怎么样也不会差。这个时候没有详细的百分制,是根据甲乙丙丁来评分的。经史考试,不说甲等,乙等少不了。

    至于诗赋考,李商隐或许不如李白杜甫那么有名,但是他的成名诗《锦瑟》至少甲等,毋庸怀疑……最后的策问:第一题治水,束水冲沙这种先进科学的治水方法,也没有半点毛病,妥妥的送分题。第二题边患,个人的理念不同对于他的答案未必认可。但就算理念相左,他所写的道理还是有的。哪怕失分,也不会失太多。有第一题的加分,这一科获个甲等,也不是大问题。

    运气好三个甲等,次一点也是一乙二甲。成绩名列前茅,因无问题。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的猜测,真正的结果只能等榜单公布。

    此时此刻耐心等待科举榜单公布的不只裴旻一人,还有万千等着跃龙门的学子,殷勤的翘首以盼。

    唯一不在乎的也只有常浩、卢泽、冯之这三个考生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的进士已是囊中之物了。

    他们这三人正是太平公主钦点的进士及第人选:常浩因父亲是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手握羽林军,对太平公主震慑朝堂有着莫大的帮助,定为状元,卢泽是五姓世家里的卢家人,他的叔父卢藏用是太平公主倚赖的心腹之一,因而定为榜眼。至于冯之,一介白身,他在长安是知名才子,太平公主意图千金买马骨将他收入门下,定为探花。

    为了提前庆祝,常浩将卢泽、冯之都请来府中,公然摆上了庆功宴。

    “来,我们兄弟饮满此杯,提前预祝我们高中。”常浩高举着酒杯,意气风发,作为一个官二代,常浩相比他的父兄,十足是个纨绔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常元楷最早打算将常浩拉入军中,以他在军中的面子,常浩军旅仕途定会一帆风顺。哪料他受不了苦,给他个校尉走后门都受不住,逃回了家。常元楷无奈只好让常浩从文,给他一个进士的身份,使之履历丰富一些,仕途也会相对的顺畅。

    常浩今年刚满二十,生在权位之家的他所思所想莫过于怎么出风头,怎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心智极不成熟。而高中进士正好满足他这一切,想着高中以后的曲江宴,受着天下学子的朝拜,心中以飘飘然早已迫不及待了。

    卢泽、冯之暗自鄙夷,在他们看来常浩就是一个暴发户,什么也不懂,就仗着自己有个无能却凭借关系爬上高位的老爹,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却也不表现在脸上。

    卢泽高举酒杯道:“高中是必然的,只是不知是进士及第还是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花落谁家。唉,都怪当今陛下,好好的弄个糊名制出来。令我这心,七上八下……”

    冯之瞧了卢泽一眼,知他言外之意,附和道:“卢兄所言极是,我曾放出豪言必中进士及第,光耀门楣。结果出了这糊名制,好不尴尬。万一那贺知章眼拙,没让我们上榜,或是乱排名次,可大大的不妙。”

    常浩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道:“我觉得你们就是想的太多,我们事先有考卷在手,哪有考不上的道理。只是乱排名次倒是个问题……不过也没关系,反正都是自家兄弟,谁第一第二,又有什么关系?”他装作大度的挥了挥手。

    若不出糊名制,他的状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糊名制一出,太平公主的计划都打乱了。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