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旱纳环矫嫠枰裙套约焊崭盏玫降奈和醯奈恢茫硪环矫嫠惨频圩鲎急福耸泵洗锿督盗耍杂诓茇Э梢运凳且怀〖笆庇辏茇短冶ɡ睿鲇谇Ы鹇蚬锹淼男枰比恢赜昧嗣洗铮暇姑洗锸堑谝桓鐾督底约旱氖裎饨欤灰馑家馑荚趺葱小
多说一句,虽然后来孟达如刘晔所料最终还是叛变了,但和当时的魏国局势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孟达和徐晃、夏侯尚等将领一起带兵讨伐刘封,孟达亲自修书给刘封劝降(注3),但遭到了刘封的拒绝,之后西城太守申仪叛变刘封,刘封兵败逃回成都。上庸太守申耽又投降魏国,魏国任命申耽为怀集将军,迁居南阳,申仪为魏兴太守,被封为员乡侯,屯扎洵口。
历史上申仪、申耽两兄弟虽然都投靠了魏国,但其实二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弟弟申仪是自愿投降的,而哥哥申耽实际上是被迫投降的。申仪在孟达、徐晃、夏侯尚等人率兵前来讨伐刘封之际就已经叛变,而申耽则是在刘封兵败,逃往成都后才不得已降魏,所以曹丕因为申耽不是自愿归附,于是剥夺了他的军政大权,赐予他怀集将军的称号,迁徙他到南阳居住,闲散在家,又剥夺了他的爵位,转封其弟申仪为员乡侯,并且依然保留太守职务。
就此三郡重新为魏国收复,刘备在荆州势力损失殆尽。
刘封之死
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真悔恨没听从孟子度的劝说!”刘备为他流泪。
历史上刘封之所以不听孟达的劝告,不愿意投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刘封和孟达不一样,他身上刘备的烙印太深了,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并且一度极有可能继承刘备的家业,所以孟达愿降,但刘封不降,而且话说回来,刘封和孟达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刘封不听孟达的话很正常。
而后来刘封丧命,其一是在关羽讨伐襄樊时,刘封等人没有出兵救援,当时关羽节制荆州,刘封等人占据的上庸等地实际上也可以算是荆州地域,他们听从关羽的命令没有问题,就算刘备还没将上庸等地划归关羽管割,同为友军,也应该帮忙的。
其二是‘逼’反孟达,孟达之所以会叛变和刘封有着直接的原因,本来孟达是刘备派出夺取房陵、上庸等地的将领,不过后来孟达麾下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祺,刘备又担心孟达不能胜任,于是才派出刘封支援,二人共同夺取了上庸,之后孟达实际上就成为了刘封的副手,而刘封为人自大,仗着自己是地位高,是刘备的养子就开始欺压孟达,最终将孟达‘逼’反。
当然,刘封之所以会被‘逼’自杀,还是因为他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并且威胁到了刘禅的继承权,刘备没有死前,刘封没有问题,但刘备一死,刘封作为养子,又是勇武非凡,这就是大问题了,所以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为了免除后患,最终‘逼’迫刘封自杀,这点和后来的曹彰之死道理基本一样。
历史上刘备对于刘封还是很有感情,他在刘封死后为其流泪,而正史上刘备是很少哭的。
注1:魏略载达辞先主表曰:“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深睹归趣。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於君乎!今王朝以兴,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自愧也。臣闻范蠡识微,浮於五湖;咎犯谢罪,逡巡於河上。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则?‘欲’絜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巨勋,自系於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於亲,子胥至忠见诛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於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间‘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於君子,原君王勉之也。”
注2:据《魏略》记载,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逆与达书曰:“近日有命,未足达旨,何者?昔伊挚背商而归周,百里去虞而入秦,乐毅感鸱夷以蝉蜕,王遵识逆顺以去就,皆审兴废之符效,知成败之必然,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闻卿姿度纯茂,器量优绝,当骋能明时,收名传记。今者翻然濯鳞清流,甚相嘉乐,虚心西望,依依若旧,下笔属辞,欢心从之。昔虞卿入赵,再见取相,陈平就汉,一觐参乘,孤今於卿,情过於往,故致所御马物以昭忠爱。”又曰:“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阔禁,与世无疑,保官空虚,初无质任。卿来相就,当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缤纷道路,以亲骇疏也。若卿‘欲’来相见,且当先安部曲,有所保固,然后徐徐轻骑来东。”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又王近出,乘小辇,执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遂与同载。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时众臣或以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闻之曰:“吾保其无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
注3:达与封书曰:
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之於君,孝子不能变之於父者也。势利所加,改亲为雠,况非亲亲乎!故申生、卫伋、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正,而犹如此。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卫伋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於内,疑生於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於汉中王矣。然则疑成怨闻,其发若践机耳。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2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不为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邓;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无使狐突闭‘门’不出。。
第062章 曹魏代汉()
延康元年(220),汉献帝禅让,曹魏代汉,曹丕成为了魏朝的第一位皇帝,也就是后世的魏文帝。
【四方来贺】
曹丕继承魏王之后,总体来说是一帆风顺。濊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进贡。孙权也派使者进献礼物。蜀将孟达率部投降。武都氐王杨仆率族人来归附,曹丕让他居住在汉阳郡。
汉献帝命令魏王追赠皇祖太尉曹嵩为太王,夫人丁氏称太王后,封魏王的儿子曹睿为武德侯。
与此同时一些小的叛乱也纷纷被平定,冯翊一带的山贼郑甘、王照率领部下投降,都被册封为列侯。酒泉人黄华、张掖人张进等都挟持本郡太守叛乱,金城太守苏则讨伐张进,张进被斩首。黄华投降。
【代汉者,当涂高也】
“代汉者,当涂高也”这是一句在两汉时代流传很广的一句谶语。在东汉末年那些野心家都对于这句话非常感兴趣,当年的袁术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等到了曹丕准备代汉之时,有个叫许芝的太史丞就引用谶语,说:“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原来古代的宫殿祠庙前面通常都建有两个高大的台,台上又有楼观,在两台之间留个空阙的地方,这种建筑就叫阙或双阙。许芝说“当涂而高”正是这个东西。它又叫“象魏”。于是就证明以魏代汉,正是“天意”了。
【曹魏代汉】
延康元年(220)年末,汉献帝刘协因人心归属于魏,便召集文武百官,在汉高祖庙祭告。派御使大夫张音拿着符节、捧着玉玺把皇位禅让给魏王。在策命书中写道:“咨尔魏王:天命无常,只归有德之人。汉朝国运衰微,世道处于无序状态,皇位传到我身上,天下大乱,濒于颠覆崩溃。幸亏魏武王神明英武,拯救危难,使华夏清平,保护我祖宗庙宇平安,全国百姓都得感激武王的厚赐。如今您继承先王的事业,弘扬崇高的品德,完备文武大业,发扬光大您父亲的宏伟业绩。皇天有灵,辅助我认清我的使命,恭敬地把皇位让给您。您应恭敬地接受大礼,享有万国,以顺承天命。”于是在繁阳修筑拜天的祭坛。
十月二十八日,魏王曹丕登上祭坛,接受了皇位的禅让,文武百官都在两旁陪拜。事后,魏王下坛,参加完燃火祭天地的大礼后返回。把年号延康改为黄初,并大赦天下。
曹丕称帝时对于刘协还是比较客气的,还对刘协说:“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不过曹丕的姊妹可就不这么看了,当时曹丕的妹妹曹节是大汉皇后,掌控了玉玺,不愿交给曹丕,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催要,每次曹节都发怒把使者骂走。
然而玉玺终究只是一个象征物而已,并没有办法改变大势,曹节最终还是要交的,当时曹节捧出玉玺,使者正准备恭恭敬敬地接住。曹节把玉玺扔到台阶下面,掩面痛哭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的,你们不得好死。”使者们不敢看她,将玉玺捡起来掸掸灰尘,拿着跑了。曹节作为汉末皇后一共在位七年。曹丕夺得了帝位以后,以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
魏文帝追赠皇祖为太王,父武王为武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赏赐每个男子一等爵位,为父后者及孝悌力田(在汉代,“孝悌力田”是作为一种荣誉头衔,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每人赏给二等爵位。把汉朝的众位诸侯王封为崇德侯,列侯封为关中侯。把颍阴的繁阳亭改为繁昌县,增封爵位各有不同。把相国改称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司空,奉常改称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