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秘宝的‘贼道人’。
且不提周谟在外面如何忙活。
却说忠顺王等他离开之后,沉着脸默然许久,这才缓缓的吐出句话来:“既然你自己都说罪该万死,那本王也只好成全你了。”
第705章 两个和尚()
迎客来。
一座稍显简陋,生意却极其红火的酒肆。
因酒肆主要的客源,皆是附近的贩夫走卒,所以平素一到饭点儿,这酒肆大厅里的吆五喝六之声,就足能传出二里地去。
可初八这日早上,小店里却显得清静了许多。
人倒没少几个,主要是平常高谈阔论的老主顾们,都不约而同的压低了嗓音——而造成这等局面的,则是一老一少两个和尚。
这两个和尚真要说起来,倒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模样,最多也就是那小和尚生的俊俏些。
而他们面前也只是两盘素菜,并无犯戒逾礼之处。
可问题是,这座酒肆是开在清虚观正门附近的!
就算佛道两家纷争未显,这两个和尚跑到清虚观门口吃吃喝喝,总也有些不合时宜之嫌。
然而面对众人的纷纷侧目,那两个和尚却是怡然自得,就着一壶刚沏好的高末,慢条斯理的品尝着饭菜。
眼见得一碗阳春面见了底,那年幼些的小和尚放下筷子,笑着品评道“这道酸辣笋干果然有些门道,怪不得曾被‘血目神断’赞不绝口。”
那大和尚却不曾应他,默默将吃完了自己碗里的汤面,起身同店掌柜结了饭钱,这才转回身合十道“阿弥陀佛,此物虽然滋味鲜美,却不是我等出家人应该贪恋的——徒儿,随为师上路了。”
说着,便保持双掌合十的姿势,径自向门外走去。
那小和尚闻言,立刻也收敛了笑容,将桌上放着的包裹搭在肩头,也双掌合十的跟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年长的宝相庄严,年幼的俊俏不凡,虽是行走在这道教昌盛处,引得无数路人侧目,却也并无哪个敢搅扰阻拦。
眼见出了清虚观左近,两名僧人身边这才少了窥探的视线。
“师父。”
那小和尚紧赶几步,悄声问道“咱们接下来去哪儿?”
“自然是在京城里四处游览一番。”
年长的和尚笑道“难得又降下了这等瑞雪,你我师徒又不缺盘缠,若不趁此逍遥快活一番,其不辜负了我佛的美意?”
那小和尚听他这般说法,脸上闪过些担忧,几次欲言又止,却终究不敢质疑老和尚的决定。
就在此时,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住脚了步,望着不远处一个身穿单衣的乞儿,悲天悯人叹息道“善哉善哉,京师首善之地,竟也有这般可怜之人——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听了这话,那小和尚一张俊脸,越发的纠结了。
“徒儿。”
那老和尚抬手一指,毅然吩咐道“你去施舍些铜钱与他,好歹让他撑过这个的冬天。”
小和尚闻言踌躇了半晌,终于还是凑了上去,从腰带里翻出半钱碎银子,丢到了那小乞儿的破陶碗里。
“谢谢大爷、谢谢大爷!”
那乞儿见是如此厚赐,当下喜的跪倒在地,约莫是太过激动,掌心都被陶碗割开道口子,鲜血喷涌而出,转瞬间就染红了半只手掌。
可这乞儿却恍若未闻一般,继续激动的叩头谢恩。
眼见他狗也似匍匐在自己脚下,那小和尚脸上满是不屑,口中却吩咐道“拿去淘换些旧衣裳,免得冻出个好歹来。”
说着,转头回到了老和尚身前。
等到两人重新上路的时候,那小乞儿仍旧在叩首不已。
却说师徒两个又行出一段距离,小和尚却又站住了脚,迟疑道“师父,这……这好像是去大理寺的路吧?”
“正是去大理寺的路。”
那老和尚慢条斯理的道“为师早就听说,这大理寺的景致乃是众衙门之首,如今既到了这附近,不去瞻仰一下,岂非是过宝山而不入?”
“可那孙绍宗……”
“阿弥陀佛!”
一声佛号压制了所有的杂音,师徒两个再次默然上路。
…………
大理寺。
熬过半个多时辰勾心斗角、全无营养的晨会,右少卿李文善脚步沉重的出了花厅,正待回自己的官署清静清静,后面孙绍宗就赶了上来
“李大人、李大人请留步。”
李文善应声停住了脚步,缓缓转回身来。
见孙绍宗笑盈盈的模样,他心下益发的不快,忍不住直言批评道“孙大人,虽说你主动招揽案子,也是为了咱们大理寺考量,可再怎么也不该提都不提一句,就直接越过廷尉大人,呈报到陛下面前!”
虽然将‘剜心案’转交给大理寺负责的公文,到现在也还没下来。
不过刚才孙绍宗在晨会上,却主动‘提前’点出了此事,捎带透露了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要尊奉皇命制定‘军婚条例’的消息。
这自然引起了魏益强烈的不满。
虽说大理寺少卿,按朝廷律例是有资格单独面圣奏事的。可这说都不说一声,直接越级上访,一个蔑视领导的罪名,总归是跑不了的。
两人因此在晨会上,很是针锋相对了一场。
而李文善虽是个有名的好好先生,对这等‘坏规矩’的事情,却向来深恶痛绝。
方才强忍着没有参战,此时单独相对,却是忍不住开口指责起了孙绍宗。
孙绍宗依旧和煦的笑着,将两手一摊道“李大人怎得也冤枉起我来了?我这次进宫面圣,实是为了部下张安之死,因这是出自私心,自不好先在衙门里讨论。”
“至于那大兴县魏捕快的案子,也是因此而牵扯出来的——这一点,李兄应该也是清楚的。”
李文善经这一提醒,也顿时回忆起来,好像孙绍宗当初,为了那张安一案找自己疏通时,的确曾提到过什么掏心挖肺的疑案。
当下态度就稍稍和缓了些,不过口中仍是批评道“即便如此,孙大人也该注意言行举止,廷尉大人毕竟主政多年,再怎么……”
“大人、孙大人!”
就在此时,左寺正唐惟善忽然慌里慌张的找了过来,离着老远就嚷道“有两个和尚,被人杀死在咱们左寺的乌篷船上!”
乌篷船?
不会是前几日自己用过的那一艘吧?
。
第706章 横死的‘和尚’()
【第二更】
细雪飘零。
一艘乌篷船孤零零的在湖畔荡漾着,那棚顶的帆布,似是用了有些年头,东一块西一块的钉了不少补丁。
可即便如此,也有些遮不住那蒿草、燕泥,裱糊而成的内衬。
这显然并非孙绍宗用过的那只,甚至都不可能是大理寺的船——看来唐惟善也只是听人说了这事儿,并未前来验证,就急着过去禀报了。
身为主管缉查案件的官员,这种行径显然是失职的——尤其这厮表现的慌里慌张,就更是丢了左寺的颜面。
或许……
该想个法子把这厮换掉——至少也要让他靠边站,另选贤能重用。
就不知道那左寺副陈敬德,又堪不堪用……
“这船是打哪来的?”
心下盘算着,孙绍宗随口问了一句,却不等有人回答,就先跳上了船头,挑开那同样打着补丁的门帘,探头向里面窥探。
却只见狭窄的舱室里,两个和尚正坦胸露乳的仰躺在地上,露出胸腹间狰狞可怖的伤口。
正待细瞧究竟,后面有人战战兢兢的禀报道“回禀大人,这船是自己飘过来的。”
自己飘过来的?
孙绍宗闻言眉头一皱,先顾不得去查看那两具尸身,转回头追问道“那你等因何要将它拦下来查看?”
这条乌篷船既然是顺水飘过来的,又怎么看都不像是大理寺的东西,那这几个自命风雅,在附近凉亭里吟诗取乐的闲人,又怎么会刻意的把它截留下来?
“这……”
三个小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才有人躬身禀报道“回大人的话,我等是看到这船上立着白帆,那上面由写了……写了大人的名姓,才忍不住好奇,用撑杆把这船截停了下来,谁曾想里面竟是两具尸体!”
说着,他伸手往不远处的凉亭里指了指。
白帆?
上面还写了自己的名姓?
这竟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有意思!
自从血字一案之后,已经有许久没有凶手,敢指名道姓的向自己挑衅了!
“去把那白帆拿来!”
孙绍宗一声令下,立刻有两个差役小跑着绕到了凉亭里,不多时将一面白帆呈送到孙绍宗手中。
这白帆约莫有五尺高,以一长一短,两根比拇指略粗的竹竿为骨架,打横吊了一块两尺宽、三尺长的白布。
白布的下半部分绞成了细碎的布条,而上面墨汁淋漓的,赫然正是‘孙绍宗’三字。
看上去,倒是与时下流行的招魂幡有些相似。
如此不吉利的东西,也难怪三个小吏会事先收起来,不敢让自己看到。
抛开这些不提。
却说孙绍宗将白帆擎在手里仔细观瞧,那粗布和竹竿都是常见之物,显然查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
至于上面的字么……
一笔上足能有五六个出头、枝杈,显然并非挥毫而就,而是一点点的描上去的。
要说是凶手刻意隐瞒字迹,瞧着又不怎么像,反倒更像是初学者的手笔。
仔细端详了半晌,没能发现别的端倪,孙绍宗这才命人收起来留作证物,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
这次他却没有直接探视舱中的尸体,而是先把那门帘里外翻看了一遍。
确认上面并没有与案情有关的线索,这才将其掖到了顶棚的破损处,一猫腰直接钻进了仓里。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能让船舱里敞亮些,不至于影响到现场勘查。
不过……
将地上的积血,以及尸体上狰狞的伤口,进行一下简单的比对,就能得出这并非是第一现场的结论。
血量留的太少了些,而且与其说是淌上去的,倒不如说是‘倾倒’,又或者蹭上去的。
这两个和尚一老一少,保养的都很不错,看得出平时并不怎么劳作。
但那老和尚身上,也曾有出力气留下的旧日痕迹,显然年少时并不富贵。
是当上和尚以后发达了,还是另有原因?
另外,两个和尚的头顶,都剃度的十分干净,似乎是刚刚刮过毛发的样子——甚至就连老和尚的山羊胡,都刚刚修剪过不久。
两人身上的僧袍都是旧物件,根据上面明显的霉味推断,应该是放在不见天日的地方,保存了许久,拿出来也穿用时,也未曾重新洗漱晾晒。
这却有些奇了。
按理说之前那场大雪之后,京师左近气温骤降,这厚僧袍应该一早就拿出来穿用了,怎得却像是刚刚取出来的样子?
更何况依据两人的体貌特征,他们应该也非是不注重个人卫生的邋遢僧人。
看完了头脸和衣着,孙绍宗又伏地身子,在那老和尚腿上摸索起来。
出家人因为长年累月的盘腿打坐,所以腿上的骨骼难免会有些畸形,这老和尚就是如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