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王可以和众多妃嫔调和阴阳,但每位后、妃,获得这样的机会就非常难得了。
小侄有叔叔的看重,自然不必将族女嫁入宫中再增恩宠。所以,还是迎娶一位宗室女比较好。”
“呲”
李世民不以为然的讥笑了一下,“你该不会也不了解尚公主的制度吧?”
殷清风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但他假装不知的摇摇头。
李世民精神一震,终于还有殷清风不知道的事情,他兴奋的解释了一遍。
唐代的公主出嫁后,皇室都会建一座公主府。公主府内,不但有自己的属官,而且公主最大、驸马地位最低。驸马想和公主调和阴阳,必须得申请,得到公主的允许后,才可以。
其次,唐代的公主都有封邑,最低是一千户。一个经济上独立的、身份又高贵的女人,是一般人能降得住的?
再次,如果公主升天,驸马尚要为公主守三年丧。试问,哪个自尊心强一点儿的男人愿意尚公主?
“那就改规矩呗”
洋洋得意的李世民一下子愣住了。他这才想起来,对面的这个小子,最善于“搞破坏了”。
殷清风说道:“取消赐予公主宅院的规定、取消为公主守孝的规定、公主住到夫家以儿媳的身份侍奉公婆。”
李世民长大嘴巴,不知该说啥好了。
第104章 未来五年(八)()
“果然!果然!这小子果然又要修改律法!”
李世民在心里嘀咕着,脸上却不动声色的说道:“此事以后再议,你还是说下官员加俸的事儿吧。”
殷清风随意的耸了耸肩膀,反正这事儿不着急。
李渊的子女,如果按照年龄来算,算作是两代人都不过分。进长安之前,他有五子六女,当了皇帝之后,又生了十七个儿子、十一个闺女。其中,第六子李元景和侄子李承乾同龄、第七女房陵公主比李承乾还小一岁。
等到房陵公主出嫁,最少也是十年后的事儿了。
“现在大唐官员所得的俸禄,是以粟米和绢帛为主吧。”
李世民点点头。
“随着农业的推广、铜钱的兑换,国库会越来越充盈,多支付一倍的俸禄,相信是没有多大压力的。所以,小侄对增加俸禄的谏议是,京官增加一倍半,州县的增加一倍。”
李世民对这个谏议没什么抵触。
从银行开业以来,收回的旧币,再融化重铸后,所得的钱币,已经抵得上去年一个的税收。若是真的将大唐所有的铜钱都兑换一遍,十几亿甚至二十亿贯都不是没可能。
而且,只要天下的官员知道这个谏议是他向朝堂递交的,对于他的声望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向殷清风的眼神,越发欣赏,也越发迷茫。
“为了配合银行的开展,俸禄的增加却又不急于全面施行。”
李世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为何?”
“银行开设到哪里,那里的官员才能增加俸禄。”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是说,用增加俸禄为借口,取得当地官员对银行的开展?”
殷清风点点头。
李世民站起来,在屋里兴奋的走来走去。
他和长孙无忌、魏徵等人,没少研究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开展计划。但所有方案都要绕开某些世家的封锁和对抗。
现在,事关各地官员自己的福利,如果他们还选择站在世家的一边,他们面对的压力就不止来自朝堂了。那些指望着用俸禄养家的各级官吏,就会站在朝堂的一边,一起对抗那些世家。
那些官员越是站在世家的一边,反对银行的开展,下面的官吏反对的声音就越大。如果,趁这机会再罢免几个官员,不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还能安插自己的心腹。这主意真是太妙了!
李世民看着一脸平静的殷清风,心中再次被他缜密的心机折服,“若是王叔玠和魏玄成知道了,一定会请你好好吃上一顿酒的。”
“那还是不告诉他们吧,小侄不喜与人有过多交往。”
李世民看着殷清风,不确定他说的是真还是假。
“关于俸禄,小侄的谏议是,以后改发铜钱,取代粟米和绢帛。”
还想继续观察殷清风的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不是不可以。但,以后收上来的粟米等谷物如何处理?绢帛也不收了?”
“若是银行开遍了大唐个州县,租庸调制还真的可以改一改。”
李世民心里叹口气,“完了,他又要该制度了”
“好吧,你说说吧。”
李世民都没有觉察他自己的语气充满了无奈与无力。
殷清风略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调,完全取消;庸,可以改为:百姓必须服徭役,但官府要支付薪酬和负责吃住;租改为三石。
另外,小侄听说五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王公的亲属可免除赋役。小侄谏议改为:除宗室直系亲属外,必须服徭役,不愿服役者以钱币代之。”
李世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取消“调”没有问题,增加一石的“租”,也可以做到。但是“庸”。。。。”
“以后大唐没有钱荒了吧?粮荒也解决了吧?”
李世民点点头。
“叔叔的目标,是以商税代替农税吧?”
李世民点点头。
“商税收取的目标,是那些商户吧?”
李世民点点头。
“天下最贫穷的,是那些农户吧?”
李世民点点头。
“朝堂通过薪酬的方式,把钱发给那些服役的农户。农户有钱之后,就会到那些商户那里购买他们需要的商品。商户卖的越多,缴纳的商税就越多。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钱币每一次流转,都要向朝堂缴纳十税一的商税。如果不流转,朝堂就收不上税。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天下间人数最多的农民。如果四百万户的农民,每户每年用掉一贯钱,朝堂可以从商户手中,收取四十万贯的商税;如果平均每户用掉十贯钱,朝堂可收四百万贯。
也就是说,朝堂要先让百姓富裕起来!百姓越富裕,朝堂收的税就越多。反之,越是压榨百姓,朝堂最多就是收到一些谷物和绢帛。
至于取消官员亲属的服役,除了彰显皇室的尊崇,也为了表示,士与农、工、商一样,都是帝王的“民”。”
李世民坐了回去,闭目沉思。
虽然现在不是细致思考的时候,但他想一想,还有什么要问的。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睁开眼睛问道:“现在你说说,为何要我把许敬宗交给你处置?你虽有爵位,但无权无官。再怎么说,他也是正五品下,又事涉谋反。。。。”
殷清风心里乐了。
整个古代历史,除了海瑞海刚峰,有谁能做到一丝不苟?这一点,就连包拯包黑子都不如他,就更说李世民了。他可是高兴了咋都行的主儿,想让他守规矩?有难度。
不过,要是不解释清楚,恐怕李世民都能怀疑,当初许敬宗转投李建成是他指使的。
“就像朝堂不再为钱财发愁,转而将钱财发给服役的百姓一样。以小侄赚钱的速度,一年的收益,达到两百万贯是没有压力的。但这些钱财,小侄就是想着法儿去用,也用不完。还不如拿出来给叔叔扬名。”
“给我扬名?”
“民心的安稳,是江山安稳的保障。民心会随着旱涝蝗、战乱、苛政而波动。
战乱与苛政,暂时没有,但旱涝蝗随时会出现。
旱涝蝗出不出现,达到多大的规模,又与水利完善的程度有关。所以,小侄决定,将家中余财,以叔叔的名义用于修建水利。等叔叔坐上了那个位置,再以皇室的名义进行。
另外,小侄守着这么多的钱财,还可以用来修路。”
李世民又激动了。
他站起来,走到殷清风面前,俯下身去,“你打算怎么做?”
殷清风向后仰了仰,“小侄打算只要是五米以上宽度的河流,都修一遍堤坝,再适当的修一些水渠;修路的话。。。。”
李世民兴奋的眼神没了,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殷清风,“你确定?”
殷清风点点头,“修路的话,小侄打算将交通所有州县的路,也都修一遍。”
“哎”
李世民心中叹了口气,“完了,这小子魔怔了。
谁不知道修渠、修路的益处,可历朝历代所修建的水渠,哪一个不是耗时良久、耗财无数的?
只一个都江堰,就修了八年。这小子却说什么‘五米以上宽的河流,都修一遍堤坝。’他是打算他殷氏的子孙,像愚公一样,别的什么都不做,世世代代去修河堤?
短短六百里的郑国渠,差点儿没把秦国的国库耗空。这小子的钱财,够修几个郑国渠?一个还是两个?况且修河堤不需要钱财?
不过。。。。。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我安心吧?
王叔玠那里可是禀报说,李伏威最少存了两百万贯。
滋味楼开了快两年了、仙居坊也一年多的时间,这就有了两百万到三百万贯。再给他两年,除了皇室,还有哪个家族比他的财富更多?再以后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平静了下来,和蔼的问道:“此事与许敬宗有什么关系?”
“可能别人会认为,修路修渠是名垂千古的好事儿。在小侄看来,却是又脏又累的苦差事。许敬宗不但背叛了叔叔,也让小侄颜面无光。
所以,小侄打算,他和他的儿孙天天在河边、路边呆着,坚决不允许他们踏进城池半步。他们将用余生,来弥补犯过的错误。”
李世民吸了半口凉气,心里默默的替许敬宗父子祈祷。祈祷他们早死早托生。
第105章 未来五年(九)()
替许敬宗父子的下半辈子悲哀一下后,李世民问道:“你刚才说,打算让李建成带人去天竺。但宫内又有消息说,圣人也可能只将他贬为蜀王。,而不是国除流岭南。”
殷清风听明白了李世民的未尽之意。
李建成和李世民哥俩,背后的利益群体不同。一个和李渊一样,代表着关陇贵族,一个是山东士族和寒门的追随者。
现在李建成要被李世民拍倒,就意味着关陇集团的利益,会在李渊升天之后,逐步丧失。事关家族未来命运,他们不拼命帮李建成开脱才怪呢。
对于李渊来说,李艺、王君廓等人是不是奉命造反,不重要。甚至,就连李建成是不是真的打算杀他篡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关陇势力有没有参与其中。
他以关陇势力为依托,才从乱世中崛起。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自然也与关陇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
这次的叛乱,无论李艺还是王君廓,都不是出身于关陇的各个世家。
在李渊看来,只要关陇势力没有发对他,他的江山就会一直安稳下去。而且,将来将帝位传给李建成,李建成依然会得到关陇势力的支持。但如果传给李世民,谁敢保证不会引发一场新旧势力争夺的祸事?
同时,他对嫡长子李建成的喜爱,肯定超过对李世民的。这其中,既有多了十年的父子情的原因,也有古人大多只注重培养嫡长子的观念有关。
多种因素加在一起,李渊最多就是想敲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