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来李世民将燕氏直接赐给殷清风,更是证明李世民对殷清风的偏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此时的族人竟然还不知幡然悔过,竟然还无动于衷!
更让他气恼的是,族人竟然以为现今的大唐还是东晋的“王与马共治天下”的时代,以为皇室对抗不得世家。
河阴之变时,尔朱荣杀得,李世民就杀不得?
他被调回京,出任的是参谋部。
即使他离京数千里也知道参谋部的成立,有着殷清风的身影、即使他离京数千里也知道参谋部的职责是,助皇室掌控天下兵马之权。
无兵权的世家要对抗皇室?族人都被过往的声望遮住了眼吗?不晓得新朝最忌讳的就是兵权不在皇室手中吗?
李唐能在立国后这么短时间内就开始明处暗处的集中兵权,世家凭借什么来对抗!族人又凭什么认为李唐二世而亡?
昏庸!无知!
幸好还没有铸下大错,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他这次来,就是要当面见识一下殷清风其人、就是要代表族人向殷清风表示谦卑。
李世民削弱世家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参与其中的殷清风能在此之前出手搭救韦氏,这就是无上的恩德!这就是在明示族人,他,可以看护韦氏!
当世家不再是世家,或是,以往的世家将会被新的权贵替代,殷氏就是韦氏的庇佑者!
韦氏挡不住李世民的野心,想要在浩荡大势中保全族人,必须心悦诚服的向殷氏低头。
李世民还要掌权几十年,只要李世民在世一日,韦氏就得向殷氏低头一日。
如果熬过了李世民。。。
他还想着等李世民死后,下一任皇帝能更改对世家的敌视,韦氏就不用再委曲求全。可等他想到殷清风还是中山王夫子的身份,他绝望了。
连连叹息后他也想到,既然李唐削弱世家的国策不变,韦氏想要保全想要东山再起,契机还在殷氏的身上。
而殷氏,明显是以殷清风为主。
所以,他不去找殷元,也不去找殷闻礼。说动殷清风,韦氏就有未来!
蛰伏多年,他深习观人之术。
这,殷清风不凡!
目光中的坚韧而又平和,让他心生敬畏。
百折不挠的坚韧不可怕,少年人总是会执意做事的。可怕的是他眼中的平和。那仿佛是看透世间的平和,比坚韧更可怕。
也还是个不足二十岁的少年啊,以后还了得?
想要打动他,韦氏要付出的更多。
“京兆韦云起拜见殷侯。”
“陈郡殷清风拜见云起公。”
看似简单的应对,韦云起心中亮了。
“殷侯”对应的应该是他的县公爵号,而殷清风称呼他云起公,说明殷清风对韦氏还存有情义。
“云起前日才从益州回京,本是要在昨日赶来拜谢殷侯对族人的看护,只是不敢惊扰晋安总管。”
即使他认定李世民偏爱殷清风,对于李晋安出现在城南他还是感到惊讶。
李晋安的身份决定了他不会轻易出现在群臣面前,更不会独自在群臣家中留宿。偏偏,这些事情都出现在殷清风的身上。
至此,他最后一丝不甘也化作虚无。
殷清风见韦云起大有替代韦纲和韦津成为韦氏话事人的架势,他想听听经过人事变动后韦氏的态度。
对于不在书房里待客,韦云起心中不是恼怒而是更高看殷清风一眼。
他初进仕途,文帝以兰陵公主驸马柳述事相问。他说‘柳述因他是主上的女婿而骄横’,文帝以此斥责柳述。
殷清风同样是未来的驸马,却带着人住在这么狭仄而无侍女在旁的陋室里,可见其人心性是何等的过人。
“云起初见殷侯,有一言冒昧相进。”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殷清风耐心道:“云起公请明言。”
“先前云起远职益州,族中之事有心无力。今云起归京,便要肩负族中琐事。”
韦云起站起身行礼,“云起代所有族人敬殷侯看护之恩。”
殷清风起身相扶,“云起公过谥。”
韦云起心知殷清风非同常人,也知少年人不喜说话婉转,他直接说道:“国朝新立,韦氏无依无靠。承蒙殷侯关爱,云起代所有族人请求殷侯庇佑。”
殷清风没想到韦云起没有试探、没有客套,直接就说明来意。
“哦?云起公要清风如何做呢?”
殷清风表现得越沉稳越出色,就越坚定韦云起的决心,“殷侯可调用韦氏任何族人,韦氏每年进献收益五成。”
他直接摊出底牌。
殷清风有些诧异,韦云起很果断啊。但这条件。。。是要彻底附庸?
韦氏和大多家族一样,支房众多的他们缺少一个头脑清醒又一言而决的人。即使这样,韦氏在有唐一代中表现得也很显眼。若是真投靠了殷氏。。。
他轻轻一笑,“云起公这是要投效清风?”
韦云起再次抱拳,“请殷侯庇佑。”
“清风问一句,清风身死之后呢?”
韦云起坚定的说道:“韦氏世代奉殷侯一脉为主。”
他不相信殷清风一族能世世代代获得皇室恩宠,只要殷氏衰败,韦氏就能摆脱控制。但眼下必须要低头。
殷清风这才满意。
没人会甘心做奴才。所以,他对韦氏不会想着如何奴化他们,而是同化!
人口众多的汉人可以轻易的以联姻的形式同化匈奴、鲜卑、羌、氐、契丹、蒙古等,殷氏也可以用理念、用联姻同化韦氏。
今天这几百个韦氏子女就是一个开始,再等殷氏本身人口增长后,用上百年的时间足够同化他们的了。
“既然如此,本侯就插手一下韦氏。”
殷清风目光炯炯的看着韦云起,“从今日起,韦氏再次合为一族,由云起公担任家主。”
韦云起以及身后的族人一起躬身,“喏。”
“再次界定族内良莠,无能之辈驱逐去巴蜀去江淮另建新堂号,与京兆韦氏再无关联。”
“喏。”
“三至十二岁族子族女必须来此学堂受教。”
“喏。”
“族人分军、政、工、医、商、农六支,各自培养子弟。”
“喏。”
“设家主一人、族老九人、执事三十六人分管六支族人;另设族纪堂和族财堂以约束、管理族人和族产。”
“喏。”
“崇信佛门者,驱逐出族。”
“喏。”
第451章 清风训猴()
回程的韦云起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茫然。
凭借门荫出仕的他,少年时便是丹陛之下的君前近臣。后又统兵治军、主政一方多年,可以说是谙熟治理之道。但他从未想过要将这些转为管理家族事务之术。
‘族人分军、政、工、医、商、农六支。’这类似于将军中士卒分为步兵、弩箭兵、骑兵、辎重兵等;‘设族纪堂和族财堂’相当于约束军纪和分配辎重。
几千年的嫡庶制虽然保证家族传承有序不乱,却也不是没有弊端。
为了保证嫡支不被庶支超越,族中大部分钱财和人情关系都倾斜在历代嫡支子弟身上,庶支中除非很有才华的子弟,是很少得到家族的大力培养。
即使如此,也难保障家族会长盛不衰。而且,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庶支子弟们,一旦得到机缘便会纷纷与家族脱离另立支脉堂号。
嫡庶制限制了家族的壮大。
但殷清风提出的这两条新族规,则是从根源上消除了嫡支被庶支超越后家族不安稳的隐患与弊端。
‘族人分军、政、工、医、商、农六支。’与韦氏分成阆公房、逍遥房、郧公房等等不同。
韦氏之前那些分支,每支又分嫡庶,后代又分嫡嫡支、嫡庶支、庶嫡支、庶庶支等,而新族规的六支则可以忽略嫡庶之别。
如:某子弟这一代从军,其子嗣可能从军、可能出仕、可能务农,分不清何为嫡何为庶。既然分不清嫡庶,就没有嫡庶恩怨,就会分别得到族中培养。
而族纪堂尽其可能的约束子弟、族财堂聚集全族的钱财用以培养全族的子弟。
若止于此,新族规下的家族还是会出现混乱的,但殷清风又提出的‘设家主一人、族老九人、执事三十六人分管六支族人’,就彻底的消除了一切隐患。
家主犹如将军、族老为都尉、执事为校尉,一级级的分管族人,保证六支族人不会因为取消了嫡庶之别而产生混乱。
在这之后,殷清风竟然又提出了任期制和选举制。
不管是家主还是族老、执事,任期四年,最多连任两任;族人选举执事、执事选举族老、族老选举家主。
细细琢磨下来,任期制和选举制虽然削弱了家主的权威,但族人却会因此而对家族产生难以想象的凝聚心。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执事、可能是族老,甚至是家主。
如此,谁不想在其本支内尽力尽责?谁还想着脱离家族?
同样,能在族中获得执事、族老位置的人,一定是老于谋算之人。这些人不管是出仕还是从军,一定比其他同僚同袍更容易晋升。
如此,定下新族规的家族就能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全族历代子弟人心聚拢,家族何愁不兴?
不愧是李世民最看重的谋主啊只几策便能化解几千年来的每个家族都要面对的难题。
想到这里,韦云起用力的攥着拳头。
若提出这样计策的人是他韦氏的子弟,韦氏在二十年内就能势不可挡的崛起。
偏偏,这人非但不是韦氏子弟,还是韦氏新效忠之人。
殷清风敢将这兴旺家族的计策传出,就不怕韦氏生出反意。
他一定还有制衡的手段!
送走韦氏族人后,殷清风将交谈内容记录下来。
韦云起的出现是个意外,他代表的韦氏的态度也是个意外。
他在阆公房内便不是嫡支,这次能代表韦氏,可见韦氏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家族。
作为上位者最怕的就是不变通,同样,作为上位者最怕的下面的人善于变通。
上位者像明清两朝那样闭关锁国的不变通,便是一家、一国、一族的灾难;而下位者善于变通,就如资产阶级大革命一样倒逼欧洲各国上位者。
所以,中国历代的皇室都把孔子的后人捧出来,就是因为上位者都喜欢遵守祖制、呆板之人。
殷清风不怕这些,他的优势在意领先一千多年的意识境界。而且,他的计划里也不是非要韦氏始终与殷氏绑在一起。只要他们能支持殷氏几十年就够了。
韦氏和其他可能的家族,只是在短时间内抬起殷氏这个花花轿子之人。等殷氏兴旺之后,他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同样,他也清楚,韦氏低头弯腰只是权宜之计。即使他想尽办法同化他们,他们内心的du立性也磨灭不了。当他们壮大了之后,如果殷氏还想着压制他们,就必然会遭到反噬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采用他这种新思维模式的殷氏或韦氏,都会产生出与历史上不同的新世家。这种新世家更难衰败。
如果每个家族都采用这种制度,最难受的是皇室。
皇室想要继续保持对各家族的压制,就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