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清风恭敬的回道:“小侄当时说,要请示叔叔过后才能给他们一个答复。”
白酒和水果酒是一个盈利巨大的买卖,任谁从里面分得一丝利益都足够兴旺一个家族的。他把四成份子拿出来给李世民,求的就是让李世民安心。但其他三成分给那些武勋,却留下来隐患。
李世民和那些武勋虽然都知道酒水的利润很大,但具体是多少他们肯定猜不到。
以最保守的数字来说,每年五千万斤的白酒盈利在一亿五千万左右、两倍产量的水果酒每年盈利就是两百万、三倍就是三百万。。。
相比白酒的利润来说,水果酒的单价和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百倍千倍的产量呢?还能忽略不计?
桑葚几乎家家都有,每年收集一两百万吨根本不成问题、青梅酒,也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那种酒每年酿出几百万斤甚至上千万斤也能做到、葡萄酒,占领西域之后达到一两千万斤的产量也不在话下。。。
只这三样水果酒,每年很轻松就能达到两个亿的利润。如果再“开发”其他的水果酒呢?多大的利润?
表面上这个生意是他想出来的,别人主动要参与进来的,可这么巨大的一笔财富,他可是先分出去三成再向李世民汇报的。等李世民明白这里的蕴含的价值之后,他还能这么轻松?这可是相当于每年分给那些武勋们每年一个亿左右的钱财啊
一个亿,分散到二十个家族里面,每户就是五百万,吓人不?
而他自己独得三成,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那么,李世民愿意看到他掌握这么多的财富吗?
他以前没有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但现在必须要补救回来。
李世民不但多疑,而且也别指望他有什么念旧的想法。只要认为对他有威胁,就算是他和殷开山之间有些情义,他也不会手软的。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说道:“请示?你早就有腹案了吧。”
殷清风略微有些慌乱,他恭敬的回道:“小侄身为叔叔的郎子,代表的是叔叔的意志。
目前,武勋参与了酒水的生意、文臣和那些家族参与了仙居坊和滋味楼的加盟,那么,皇室的宗亲和外戚是否要加以安抚?
赵郡王和上党县公代表了宗亲和外戚。或许他们不想向叔叔直接表达求财的意愿才找到小侄的。所以,小侄决定只留下半成酒水的份子,剩余的两成五交给叔叔来安抚那些宗亲和外戚。”
“哦?半成?”李世民有些诧异了。
他对殷清风搞出来的永业集团一直保持着谨慎观望的态度,他想看看殷清风到底想通过这个永业集团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摸清了殷清风的意图,他才能做某些决定。
之前,殷清风将加盟金的一部分拿出来修路,这个勉强算殷清风过关;程知节等人交给他的那些土地,听他的意思也打算拿出来分给那些佃奴。。。
这么算下来,四个多亿的钱财,他得了一千万、殷元得了三千六百万,倒也还可以。
酒水嘛。。。既然李药师都想着参与进去。。。钱财上的得利应该不会比仙居坊的少。。。这小子一下子吐出两成半而只留下半成。。。嗯。。。心思够缜密的了。。。
安抚外戚和宗室嘛。。。这小子的意思是。。。咦?岂不是外戚、宗室、文、武都被这永业集团拉拢了?
。。。。。不过,他说的也对,他代表的是某的意志。。。
好吧,暂且先不计较他。
想到这,李世民问道:“那。。。这两成半你打算怎么处理?”
殷清风的心一直还吊在半空中,他谨慎的说道:“这要看叔叔的想法了。”
见殷清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李世民不知道殷清风是真没主意,还是在藏拙。他轻声自语道:“想法嘛。。。宗亲与外戚。。。”
他思索了一会儿,问道:“你曾说过允许后宫、宦官干政,也谏议过外戚要限权,那么,你说说你怎么看待宗亲的。”
殷清风知道今天避免不了要谈到这个话题的,他把早就想好的话慢慢的道来。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乱之根源在分封。
现在大唐的宗亲皆为远亲,又只有食邑而无封地,且圣人与叔叔德威天下,他们尚不敢生出不臣之心。
但,叔叔的其他子嗣、皇太孙的其他子嗣如何?
叔叔在位时可镇压一切,可难保以后的大唐帝王都是贤明的。
小侄得仙人点化后,总结出对待宗亲和外戚的办法。。。”
“仙人如何点化的?”李世民一下子来兴趣了。
“等等。。。”他又想到了什么,“你说,仙人点化了你,你又自己总结的?”
见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殷清风说道:“仙人对秦汉之后的官署名称和职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小侄只好自己来慢慢求证。”
李世民点了下头,这个解释也说得过去。
“宗亲和外戚既可用又不可重用。
不用,则冷落了人心,不重用则保证朝纲不乱。
为了达成这个两个目的,只要将官署一分为二,一为内官一为外官。”
李世民的兴趣更浓了。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殷清风到底总结出来什么惊骇的谏议来。
“太常寺、太仆寺、宗正寺、司农寺这些为皇室效力的官署可为内官,而三省六部等治理天下的官署则为外官。外戚和宗室始终在内官署里任职和升迁而不得在外官署里任职。
内官显贵且清要,既安置了外戚和宗室又避免他们参与朝政。”
殷清风说的那几个‘寺’,属于唐朝的九卿官署。
中国有句‘三公九卿’的古语,指的是古代最尊显的十二个官职的合称。
秦朝的九卿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汉景帝时,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及汉武帝时,“太农令”改为大司农;“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到了唐朝最终定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九寺。但此时的九‘寺’里除了大理寺和鸿胪寺外其他七‘寺’已无行政之权。
如:唐朝的太常寺中与皇室事务直接有关的机构有:诸陵署、诸太子陵署、诸太子庙署、太乐署等。
从名称来看之就知道这些机构是干嘛用的。
太仆寺掌管国家厩牧、车舆之事,下辖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凡有大的典礼举行,乘黄署根据典礼的性质、等级提供相应的车辂。
唐朝规定王公以下的车辂分为四等,一曰象辂,二曰革辂,三曰木辂,四曰轺车。车府署管理的这些车辂用于参加各种典礼时的乘用。唐朝规定亲王给象辂,三品以上官给革辂,五品以上官给木辂,京县令给轺车。
在九寺中以宗正寺与皇室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机构的设置完全是为皇室服务的。
宗正寺的职能是管理皇室宗亲事务,所谓“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疏之列。”
唐六典卷中宗正寺规定:凡李姓皇室,不论地位高低,与当今皇帝血缘亲疏如何,都在其管理的权限之内。李姓皇室凡生育子女,都要及时申报宗正寺,以便其编入谱牒之中;凡皇室宗亲应封爵者,子孙应袭封者,都要由宗正寺编制成册,及时报送吏部司封司予以封授;凡举行大祭祀、册命、朝会之礼,皇室宗亲应陪位并参与者,也要由其造册分别亲疏,报送相关部门。
此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亲属由司封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编制成册,然后再送交宗正寺,此后这些皇亲的各种事务便由宗正寺管理了。
唐朝的司农寺下辖有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及诸仓、司竹监、温泉监、京都苑总监、京都苑四面监、九成宫监、诸屯监等机构,其中上林、温泉、京都苑、京都苑四面、九成宫等署监都与皇家事务有关。
这些机构要给皇室提供果树蔬菜,以供朝会、祭祀和日常食用;泡温泉得有专门的人来打理;别宫离宫要有人管。。。。
在我国上古乃至秦汉时期,国家机构的设置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国事与皇室的家事不分,政权与神权不分处处表现出“朕即国家”的思想。
这些官署的设立就是为了皇室服务的,而且,这些官署的各级官员尤其是卿与少卿,更是为了封赏某些臣子的。也真是这个缘由,殷清风才建议李世民把它们从行政单位里划分出来。
以这些官署的构成,完全可以把众多的外戚和宗室塞进去的。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
殷清风这个谏议不能说不好,但弊端也很明显。
“那我问你,像赵郡王李孝恭和任城王李道宗那样武略突出的宗室,以及你长孙婶婶的舅父高士廉和胞兄那些有文韬的外戚,难道都放置到内官里?”
殷清风回道:“像叔叔说的那些显贵每代也只有少数几人。以这少数人的仕途换取整个大唐的安稳还是值得的。”
李世民又沉思了一会儿,“哎也只好如此了。”
他振作了一下,说道:“也就是说,你除了谏议设置外官与内官之外,还要以钱财来安抚他们。”
殷清风默默的点了下头。
李世民起身走到殷清风面前,“从献上马蹄掌至今,加上你今天说的这些内容,商之伊尹、周之姜尚、齐之管仲、汉之萧何,可如你?”
殷清风赶忙站起来,“小侄不敢比肩古之圣贤。这一切,都是源自小侄的仙缘,若是没有仙人。。。。。”
李世民挥了挥手,“仙缘归仙缘,若我不重用你,天下人会如何议论?”
殷清风赶紧站起来,“回殿下:每个人追求都不一样。有的人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们追求千钟粟、黄金屋、追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追求读书必入仕、为官须作相。
小侄只想附殿下尾翼,建一个不朽的帝国。功名利禄非小子所好、勾心斗角非小子所长。
小侄以列祖列宗起誓:此生忠于殿下、忠于大唐!”
李世民长叹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千钟粟、黄金屋、追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错不错。。。为何你要的就不是这些呢。。。”
第291章 阎公立德()
殷清风走后,李世民一人闷坐在书房里。
殷清风获得仙人传授的仙缘,让他受益无穷。可如何对待殷清风,却一直是他的心病。一个凡人尚且有七情六欲,可殷清风表现得完全就是一个圣人。
男子在世,谋求的无非就是权、财、名、利、色。
权,殷清风一再表示不想出仕,今日更是谏议将外戚归为内官署的职官。
财,莫说在大唐,自古以来就没人比殷清风更会生财。偏偏,他却极不在意钱财:佃奴要放良不说,还打算分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