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风逸之致上

    四月二十七日

第180章 千古之谜() 
刘仁轨心情复杂的站在殷清风面前时,殷清风似乎在思索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望着殷清风那专注的神情,刘仁轨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心事。

    在沮丧和彷徨过后,他将前因后果又想了一遍才发现,无论他是否愿意他都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就无法解释他为何骤然升职为工部员外郎了。

    既然没得选,那就不选!

    现在虽然不是乱世,非要投靠一个所谓的明主来谋求个人发展和护佑家族,但殷清风展示出来的才能和强势值得他“卖身求荣”。他非常确信自己若肯低下头颅,在殷清风这里获得的远比在仕途中得到的要多很多。

    想通这两个问题后,他开始冷静的分析殷清风这个人。

    按照许敬宗的说法,这殷清风在其家族中只是一个庶子。但刚才的会议上,其生父、嫡兄没有获得职位。单这一点,就能证明他并不是庶子那么简单。

    按常理来说,无论家族大小,偏支的嫡子有可能成为族长,嫡支的次子、三子等也可以成为族长,唯独庶子不可以!无论这个庶子是不是帝婿,都不可以!

    偏偏,殷清风做到了!

    自家产业竟然由外人出面掌管不说,其嫡母和生母竟然只能在旁辅佐!

    还有,应国公这样的勋贵为何甘心俯首?甘心到连自己的产业也归于殷清风的名下?

    不可思议!绝无仅有!不可限量!

    面对这样的人,没理由不投靠!

    “啊正则兄已经到了很久了?失礼失礼。”

    殷清风赶忙起身,笑脸赔罪。

    刘仁轨也从沉思中惊醒,慌忙回礼,口称“不敢不敢”。

    当殷清风与他把臂,示意他坐下的时候,他挣脱殷清风的手,然后后退半步鞠躬说道:“仁轨愿向郎君效忠,恳请郎君收留!”

    剧本按照他之前的设想进行,但殷清风刚才在想到底要不要留下他。留下他对集团肯定有帮助,但大唐就少了一个让后世敬仰的名将。该如何取舍,还真难做决定。

    殷清风双手扶住他,“正则兄,我们坐下谈话。”

    每个读书人都希望遇到一个礼贤下士的明主,既然决定投靠了,刘仁轨也不矫情,他大大方方的坐下,然后平视着殷清风。

    殷清风问道:“不知正则兄读过什么兵家典籍?”

    刘仁轨对殷清风说话的风格多少有些了解,所以他也没有腹诽殷清风这么开门见山的问话,“仁轨对治兵毫无兴趣。”

    殷清风愣住了,“那。。。他在百济、在白江口是咋做到的?这尼玛比无师自通更牛掰啊不行了不行了不能让他的才能荒废了。小爷没研究过军事,但启发启发他还是没问题的。”

    殷清风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历史上,有很多出将入相的人物,比如姜尚,被誉为“兵家始祖”、“武圣”、比如诸葛亮既能安定蜀国,又能统军征战。

    但,小弟个人不赞同后人效仿他们。毕竟,这些人都是千年难出的英杰。所以,小弟会向太子谏议,治兵之人专心统兵,治世之臣专心理政。

    小弟与正则兄接触时间虽短,但小弟个人建议正则兄以后向军事方面发展,而不是想着治理一县一州,更不要把才能浪费在商业上面。如果正则兄愿意,小弟倒可以与正则兄探讨一下治兵与统兵的方略。”

    说完,他期待的看着刘仁轨。

    刘仁轨现在内心惊讶的程度,绝不亚于下午听到殷清风对永业集团的设想。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还有什么军事上的才能,这个只见过两面的少年是如何看出来的?

    不过,回想自己在担任县尉和县令的时候,好像真的没有热忱去处理那些琐事。“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主政一方然后进入庙堂?可。。。他又怎么知道自己。。。

    还有,这自古以来,只要有一定的官职就可以带兵。若他真向太子谏言文武各咎其责。。。武将是高兴了,这少年可就成了千万读书人的死敌了啊

    嗯。。。不过想想他能以商治国,能有更多奇妙的想法也在情理。只是。。。自己真的要投身军伍?”

    刘仁轨低头琢磨了一下,说道:“郎君之言,仁轨会认真思虑的。”

    殷清风想了想,决定再多说两句:“现在大唐总体上算是统一了。圣人和太子的精力也会转到治理天下方面。但随着国力的增长,对突厥、对吐谷浑,等外邦外族一定要用兵的。

    如果正则兄选择以文官来求显达,或许需要三十年甚至更久才能位列一品或二品。可要是有机会统兵对外征战,或许只需几场胜仗就能位列公候。

    小弟言尽于此,如何抉择就看正则兄的了。”

    刘仁轨很是意动,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殷清风也知道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动他的,“不知正则兄可有成家?”

    刘仁轨略有羞愧的说道:“仁轨家世清贫,又年少离家。现今虽骤升为员外郎,也无积蓄在长安城购买住宅,更别说成家了。”

    殷清风问道:“不知正则兄年庚几何?”

    “不敢,痴龄二十有四。”

    原来大名鼎鼎的刘仁轨现在还是条大龄单身狗啊

    殷清风在心里无厘头一下,说道:“可惜小弟并无良配介绍给正则兄。但,正则兄想纳几房妾室,小弟还能帮上忙的。”

    刘仁轨有些狼狈的说道:“不用不用。就是。。。纳了也无处安置。”

    他已经投效了这个少年,有些待遇还是要争取一下的,顺便也试探一下。

    “哈哈哈。。。既然正则兄有意,这宅子、美妾都交给小弟去办吧。”

    都是正常男人,有个需求也是正当的。何况,唐朝人承袭了三百年的胡风,对男女之事还真是放得开。

    既然刘仁轨不矫情,他也不吝惜几个钱财。至于美妾嘛,那些宫女嫁给这么一个有前途的男子,也不算委屈她们。

    刘仁轨向殷清风拱了下手,无声的应承了下来。

    他因为殷清风的强势和才能,才决定投靠的。但殷清风的为人如何他了解得还不多。现在看来,最少在他身上没有看到那种世家子惯有的傲慢。

    殷清风又问道:“不知正则兄仙乡何处?家族可有传承?”

    刘仁轨正了正身体,恭敬的回答到:“仁轨的祖上为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传至仁轨时,为十六代。至仁轨之天祖时,迁至隋之尉氏县、唐之洧州。

    曾祖为北齐冠军将军、祖为北齐淮阳王参军,又任梁州西曹椽。惜,至家父时归田为农。”

    殷清风幽幽的说道:“汉章帝也不知汉献帝的苗裔是否还在。。。天下兴亡,苦得可不只是百姓,帝王血脉才是被荼毒最深的人啊”

    刘仁轨有些感动了。

    他不是因为殷清风同情他祖先的遭遇,而是他悲天悯人的那种情怀。

    他略带悲伤的说道:“仁轨族中记载:魏主曹丕篡位后,封献帝协为山阳王,位于现今的兖州一带。

    北胡南下时,汉赵的刘渊一面尊崇高祖邦、追封蜀后主禅,一面有大肆杀戮汉皇血脉。

    第四代山阳公秋以及族人便被胡贼屠戮殆尽”

    殷清风只是随便感慨一下,没想到竟然解开了一段千古之谜。

    后世人都相信小东倭那边的传言,说什么刘阿知带着两千多族人跑去了扶桑、东瀛的。这根本就是个笑话!

    首先:说文云:“桑,神木,日所出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这一点,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中就能体现扶桑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扶桑,是小东倭在宋朝以后冒称的!中国的史书上可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记载!只有:倭国!倭国!倭国!

    而且,中国古代传说东瀛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之所居。小东倭自称东瀛?就他们也配?

    其次,王弥占据兖州的时候为冬季。

    以当时造船与航海的技术,两千余人如何在仓皇之下能全身而退且找到足够的船只,并在冬季逆行太平洋暖流而向北行驶?

    东倭鬼畜不要脸,作为中国人可千万别没脑子!丢人!

第181章 朝闻夕死() 
几句拉近关系的话说完了,千古之谜也解开了,殷清风收起笑容,说道:“小弟真诚的希望正则兄考虑一下是否要投身军伍的问题。

    小弟在这里保证:若是正则兄愿投身军伍,你我之间的效忠之言取消。且,殷、刘两姓永存通家之谊!”

    这个承诺太狠了!刘仁轨一下子就呆住了。

    论家族渊源、论家族权势、论个人地位,殷清风都没有必要这么做啊?自己凭什么被他这么看重?

    虽然没听说过通家之谊这个词汇,但望文生义之下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通家之谊?我刘仁轨和尉氏刘姓真值得他这么做?

    刘仁轨呆愣了一会儿,谨慎而又拘谨的说道:“敢问。。。仁轨何德何能。。。”

    殷清风看他的表情也知道自己的话有些过了。

    就像***总结的那样: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他希望通过结交刘仁轨来为殷氏后人留下一段善缘,但刘仁轨现在只是一个无名之辈,若他只善待刘仁轨一人,刘仁轨还敢受之无愧。但现在把两个家族拿出来说事儿,这在性质上就变了。

    如果没个好说辞,恐怕还真难以让刘仁轨释怀。

    “小弟身为太子未来的郎子,这个身份想必正则兄是知晓的。

    正是小弟与太子有这层关系,小弟才有幸从太子口中得知正则兄大名和才能的。

    之后,太子升任正则兄为工部员外郎,一为协助小弟铺设长安城的街面,二为锤炼正则兄的才能。”

    刘仁轨张嘴想说什么,殷清风举手示意让他耐心往下听。

    “小弟有幸与太子探讨过传承的问题。

    大到国祚小到家族,想要延续永存,必须要对每一个储君或嫡长子严加教导。

    以往,帝王注重的是储君的教导,而忽略了对辅佐新君的文武百官的培养。

    以现在大唐王朝为例:武德圣人与太子继位后,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有很多极为出色的人杰辅佐。但太子之后呢?

    正则兄想想两汉的帝王,以及辅佐每任帝王的那些文武。若是每任帝王都像汉高祖以及他陛下的佐臣,以后还会有王莽篡位吗?还有魏晋南北朝吗?不会!大汉江山会一直延续至今!”

    刘仁轨有些激动了。

    他想的不是大汉江山延续的事情,而是他又被殷清风启发了。

    “原来,国与家是可以这样治理的!”

    “。。。为何一个政权在建立之初,君明且臣贤,在延续三或五位帝王之后,再难出明君与贤臣了?

    因为,没有贤臣辅佐的帝王成不了明君!明君与贤臣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殷清风的话如醍醐灌顶一般冲击刘仁轨的脑海。他以往观看史书时产生的那些疑惑,终于找到答案了。

    “是的!一定是这样的!没有贤臣辅佐的帝王是成就不了明君的!哪怕这个帝王再睿智,若无贤臣辅佐,也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