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士彟的话一出,满场皆惊。一起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殷清风。
裴氏脑筋转的快,她知道这个“令郎”指的不是殷清栿而是殷清风,她下意识的看了襄城一眼,迟疑的说道:“这个。。。恐怕妾身不敢应允武国公。。。这个。。。襄城郡主就在这。。。”
说着,她转身面对站在殷清风身边的襄城。
武士彟顺眼看去,他虽然没见过襄城,但看眼下的情形也知道襄城的身份了。他迈上前一步,向襄城拱手说道:“武士彟拜见襄城郡主。”
襄城落落大方的伸手虚抬,“武国公免礼。月丽客居于此,武国公不必行此大礼。”
武士彟站直身体,说道:“刚才老夫无礼了。只是。。。老夫的提议。。。”
襄城在山庄“求学”的消息他早就知道,这么做作的原因,也是想试探一下殷清风与襄城之间的主次关系。
驸马都尉非是不能纳妾,但要公主首肯。
若殷清风为主而郡主为次,他对殷清风就会更有信心。若反过来,他就要考虑以后如何对待殷清风了。
襄城现在还是郡主,但太子登基只是早晚之事。若殷清风真像他说的那样在太子面前受宠,郡主就应该不会驳殷清风的面子,他也就会心安的与殷清风彻底合作。
嫩脸儿红润润的襄城看了殷清风一眼,微笑的说道:“月丽虽与殷郎君尚未婚嫁,但也知为夫家开枝散叶乃是妇人之首责。武国公之女必然贤淑良德,纳与殷郎君乃天作之合也。”
其他人还好说,一直冷眼旁观的刘仁轨彻底傻眼了。
先是圣人面前的心腹主动提出将嫡女以妾许给殷清风,后又冒出一个郡主来大大方方的应允了。而且,看这架势,这俩人明显是“未婚而同居”了啊!
“逆天!太逆天了!”
第172章 大言耸听()
殷清风让人准备的午宴很精致,奈何客人们各怀心事。
饭后各自休息两个小时候,所有人被引到到教室里坐下。
教室内的桌椅呈“门”字型围成两圈,男士女士各一边,殷元和杜伏威陪着武士彟坐在中间,面对着讲台上的殷清风。
殷清风等人都坐齐了,他回身在黑板上写下“永业集团”四个字。
他双眼扫视了一圈,沉重的说道:“从祖先种下第一颗五谷开始、从夏朝建立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祖先们秉持着以农为本、以农税为主要来源的国策。
秦汉之前与西晋之后,政权纷攘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暂且不言。我们来探讨一下:大一统的两汉为何会被推翻。
只要找到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我们的大唐才不会重蹈覆辙!”
殷清风的开场白引起了所有的震惊,尤其是武士彟和刘仁轨。
武士彟出生在北周末期,亲身经历了隋的统一与覆灭,也亲身参与唐的崛起与统一。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厌倦了战争与杀戮,不管是大字不识的底层百姓还是唐朝上层的既得利益者,都在思考两个问题:大唐会不会二世而亡、大唐的国祚如何延绵永存。
刘仁轨作为正统的读书人,这个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就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学而优则仕。既摆脱了贫困、振兴了家族又能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精通史书的他,和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向往大同世界、期待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国土上。李唐政权既然已经“受命于天”,身为臣民就要为帝王解惑:,如何“既寿永昌”!
可惜,苦学多年,出仕经年,他依然没有答案。
其他人震惊过后,更多的是好奇殷清风接下来会说什么。最好奇的人是李世民的一双儿女。
被殷清风决定要重点培养的李承乾,现在还没有继承大业的觉悟。在他看来,到这里所谓的求学比他跟在父母严苛管教相对有趣而已,他还考虑不到什么大唐国祚的问题。
襄城则是既好奇又激动。
每个少女都会梦想着嫁一个“盖世大英雄”,她们夫婿的成就越高她们的幸福指数就越高。
她,也不例外。
从被通知要来山庄“看护”求学的弟弟那天开始,她便隐藏羞涩去暗中观察殷清风。更是借着薛繁星、月眉和范鱼娘之口去了解殷清风。
对于创下偌大家业的殷清风,她已经很满足了。让她更加欢喜的是,殷清风平时对她的温文尔雅的相处态度。
现在殷清风说要找出大唐不被覆灭的原因,她认为这是殷清风在主动帮助她的阿耶治理天下的表现。
她心中只有一个想法:祈祷殷清风能找出答案。
不管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能不能解决问题,她都要向阿耶说起。她要让他们知道,她未来的夫婿即使尚未及冠却心系天下!
将众人表情看在眼里的殷清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来几组数据。
他指着这些数据解释道:“秦朝末年的人口约为两千万;到了西汉末年,人口大约是六千三百万,耕地为八百两百万倾;东汉初年的人口约为一千八百万;东汉恒帝时人口约为五千六百万,耕地为七百万倾。
所以,我的见解是:覆灭一个王朝的原因有二:一个是有限的土地与无限增长的人口,第二则是土地兼并。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大唐就会永存。解决不了,大唐在几百年后将成为后人史书中的一段文字!”
刘仁轨握了握拳头,“我刘仁轨会不会被史书记载?不对。。。我现在应该想的是,找到那个答案!”
武士彟若有所思的捋着胡子。
殷清风这个说法看似直指问题的核心,但土地兼并是永远不会被消除的!他自己有超过百万亩的土地,殷清风又何曾没有?难道要将那些土地白白送出去不成?
许敬宗兴奋的低下头。
“哈哈哈,这小子是要找死吗?土地?呵呵呵,你敢动那些世家吗?就不怕被那些世家给生撕活剐了吗?去吧去吧!你死了某就解脱了!”
“如果这个结论是对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是无限扩大大唐的疆域?还是限制人口的出生?
不!我认为这些都不对!”
许敬宗抬起头,诧异的看着殷清风。
所有人,紧张的盯着殷清风。
殷清风说道:“如果滋味楼所有的禽、蛋、鱼、肉、五谷、果蔬等都是从他人手中购买,足以养活一千个家庭;仙居坊的雇工超过两千人、妩媚坊的妇人也超过了三百人。
这些,你们想到了什么?”
他大声的说道:“对!没错!就是发展商业!让从事商业的人口增加才是唯一的出路!”
“轰”
自制力不足的人,禁不住发出一声响亮的感叹声。
殷清风等他们稍微平静了下来,说道:“我郧国公府的三个产业就能养活超过三千个家庭、近两万人。若是大唐的每个州县都有这样的产业、会、如、何?”
殷清风伸出手比划着,“现在全大唐大约有五百万户的人口,若是每个州县都大力发展商业,最少可以让两百万户的人脱离土地而能温饱甚至富足!”
这一下,连武士彟、许敬宗和刘仁轨都震惊了。
“如果!如果新式农耕在全大唐普及、如果从事商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四成甚至更多、如果大唐的耕地有一千万倾,那么,大唐可以养活多少人口?两亿!最少两亿人!”
“两亿”
这个数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响起!
“娘亲啊两亿!”
许敬宗不停的眨眼。他之前可是向殷清风说过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的人口状况,他也一路从江左走到长安,他深知这两亿意味着什么。
刘仁轨仿佛陷入到某种遐想当中去了。
殷清风指着黑板上的数据继续说道:“西汉享国二百一十年。人口从初期的两千万,到末年的六千三百万,平均每年出生二十万人口。
东汉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人口从初期的一千八百万,到末年的五千六百万,平均每年出生同样接近二十万人口。
以此类推,大唐现有人口约为三千万,若想增加到两亿人,大约需要八百年。”
殷清风也就忽悠这帮对数字概念模糊的古代人,真正要去计算的话,可能五百年都用不上。但是,他想要达到某种效果,就得去夸大、就得去忽悠。
“八百年”
下面所有人齐声惊呼。
除了惊呼声,武士彟、杜伏威、许敬宗等人失神之下,竟然一起站了起来,目瞪口呆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很满意这个效果,他微笑着说道:“若是将百越、岭南之地完全开发出来呢?若是消灭了高句丽、吐谷浑、云山之南呢?若是再向西收复汉时的西域都护府呢?”
他伸出手掌,完全叉开,“达到五个亿,也不是不可能!”
“噗通噗通”
刚才站起来的那几个人,一屁股坐了下去。
第173章 永业集团()
殷清风说完,走出了教室。他要留给这些人一个消化的时间。
他站在门外仰望着天空。
“五个亿嘿嘿,很多吗?以满清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都能养活四亿人,现在大唐有了小爷的存在,别说五个亿了,就是再多五个亿又如何,大不了去抢地盘嘛
别说澳洲、东南亚还住着一帮原始的猴子,就是整个欧罗巴的男人都武装起来,又能奈能大唐如何?
抢地盘!给炎黄子孙抢出一个大大的世界!
哎现在手里若是有根烟,该多么的有逼格啊”
听着耳边的嘈杂声,殷清风幽幽的暗自神伤。
“现代是回不去了,只能在这里为李世民那个孙子卖命喽”
殷清风重新走进门内,迎接他的是一双双包含着仰慕的目光。
站到了讲台上,他再次扫视了一圈,严肃的说道:“在座的诸位都是饱学之士,自然清楚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存在了很久。原因无非是五谷的产量低下而天灾又多。
但是,今年开始实行的新式农耕将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现象。
我与太子等人确认过,实施新式农耕后,亩产量将提高为原先的三倍。也就是说,现在只需要四成的农夫就可以养活所有人。
诸位,你们想过“谷贱伤农”这个问题吗?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假设:等到全大唐的农户都掌握了新式农耕,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是:一年之后,大唐不再缺粮。两年之后,粮价就可能为现在的一成!三年之后呢?
三年之后,除了必要的缴纳的“租”,大唐的农户没有兴趣再去种地!
为什么?
因为他们只需要种一年的地,粮食就够他们两年吃的了。但忙着还不是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以往他们还能指望着卖出一些富裕的粮食,换取必要的生活所需,但是,由于全天下的粮食都丰产了,他们的粮食卖不出去了!
这,就是“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
但是!
但是新式农耕已经被农户们掌握了,就算他们再不愿意,也要面对“谷贱伤农”的这种状况。
诸位设想一下:当人们吃不饱的时候,他们会造反。当他们吃得太饱,他们会不会造反呢?”
讲台下面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