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明显做大明的臣子是做不下去了,即便自己真选择忠于大明也无济于事,谁信啊?
崇祯皇帝肯定不会相信!他只会相信一个没有兵权,能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黄汉,不可能相信拥有千军万马足以灭了大明的征虏大将军。
走到这一步,唯有一直向前,想做个富家翁不问政治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了此一生,没有这样的可能性,那是自废武功,纯粹找死。
不仅仅是自己找死,还会拉上父亲、三个兄弟、两个妹夫、四个儿子,如今徐妙茹也怀上了,如果生下儿子,那就是五个。
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自然具备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的觉悟。
没有条件还要创造条件,如今具备这样的条件不去争取简直是暴殄天物,黄汉不仅仅预谋迫使崇祯失去皇权,也已经在谋划以最少的伤亡取代“朱明”建立“黄汉”。
和平演变改朝换代不是做不到,比如武则天取代大唐建立大周,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他们都成功了,只不过因为后劲不足最后失败。
黄汉自信满满,八几年不遗余力教书育人,接收新学教育忠于自己的知识青年几万十几万,手里有如臂使指的“红旗军”。
只要和平演变获得成功,黄汉就不可能让新政执行不下去,只要在“黄汉”新朝新气象下百废俱兴,老百姓日子蒸蒸日上,江山社稷就是铁打的,谁也夺不走。
张献忠、罗汝才等撤离南阳后又钻入大别山,没几天蹿出湖广与号称革左王营的左金王、革里眼合兵一处。
贼兵一时间连营百里势大难制,瞬间拿下潜山县城杀率领军民进行抵抗的知县赵士彦直逼安庆。
由于在襄阳留下了人马,刚刚回到安庆的“红旗军”正兵没多少,还好周边的老百姓信任“红旗军”不肯从贼。
裴元武及时组织了一万五千乡勇配合坚守屯垦区。
安庆有“红旗军”卫所军三个千户、再有三个把总步兵外加一个把总骑兵的正兵,接近两万人开拔到了屯垦区边缘准备跟献贼部硬碰硬。
张献忠这小子识字,这段时间缴获了不少大明邸报和“红旗日报”,知道当下的“红旗军”如日中天,连建奴都想着向征虏大将军称臣就可见一斑。
他自认为集中所有的人马跟来迎战的“红旗军”干一场未必就会输了。
但是可以预见打赢了也一定会伤筋动骨,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一战真杀了成百上千的“红旗军”,征虏大将军岂肯善罢甘休?
“红旗军”人马多达几十万,主力在辽东跟建奴干仗,内地只有为数不多的偏师众所周知。
要是征虏大将军得知被他张献忠打掉了不少人马勃然大怒,放着建奴不去打,专门来寻他老张报仇雪恨就麻烦大了。
这个王八蛋很光棍,他还让麾下的狗头军师给裴元武写了信,言辞凿凿“红旗军”跟明军不是一回事,明军烧杀抢掠专门欺负老百姓,义军一定杀之而后快。
“红旗军”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每到一地就会安定一方,咱们义军敬佩这样的仁义之师,不会行不义之事,绝不跟“红旗军”交锋,立刻离开安庆往别处杀官造反去。
张献忠派出的信使一路上还大张旗鼓向老百姓宣传义军不肯跟“红旗军”为敌的原因,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赞许。
接到书信的裴元武哭笑不得,什么狗屁“义军”,一群血债累累的流寇而已,可是连流寇都知道耍离间计了,真是见了鬼。
流寇人马太多了,裴元武也仅仅能够守土,带着两万人追击根本不现实,首先一万五千三天一练的乡勇民壮就不见得肯随军作战。
他们之所以肯拿起武器对抗流寇,是因为担心自家五十亩田地被流寇祸害没了收成有使得一大家子走上饿着肚子流亡的老路。
乡勇没有兼济天下的觉悟,得知流寇给了“红旗军”面子主动撤退后一个个欢呼雀跃,也庆幸用不着为了保卫家园跟流寇拼命。
如果此时裴元武下令越过安庆府地界追击,士气恐怕会一落千丈,甚至于有些乡勇还会埋怨主将不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流寇给了“红旗军”足够的尊重,言明不跟“红旗军”为敌,坦言杀官造反的原因乃是官逼民反。
人家都退避三舍,如果还不依不饶就没意思了,裴元武只能选择坐看流寇往东而去。
他把张献忠的书信连同自己的书面报告派遣信使呈送征虏大将军,请示以后面对流寇的离间该如何应对。
黄汉远在汉城,如今的通讯无法快捷,以“红旗军”体系的效率,裴元武接到征虏大将军的回复也得十天之后。
第七百五十七章:平贼将军()
张献忠等等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后迎来了好运气,离开潜山县杀奔太湖县一鼓而下,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等等官员都因为坚决抵抗被杀。
庐江城高墙厚城里没有内应不容易得手,张献忠等等绕城而过没几天夺取无为州,一直打到六合攻取了天长县。
“烽火达淮扬”南京大震,左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的张国维告警。
崇祯下达圣旨严令左良玉、马爌、刘良佐等等将领合兵救援。
明军跟张献忠、姚天动等贼骨头的联军在滁州大战一场,打得左良玉、马爌、刘良佐往南败逃百里,逃入浦口城。
左良玉几个根本不是打不过张献忠,他们故意纵寇劫掠好跟在后面捡便宜,发现流寇主力扑过来摆出准备拼命的架势,左良玉等等就直接开溜让出了通道。
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的朱大典一筹莫展,他手里兵微将寡,守土尚且不足,实在无力发动进攻,只能选择死守老朱家的龙兴之地凤阳。
后来朱大典就被御史、给事中弹劾“坐失州县“,而脑子容易发热的崇祯也不管朱大典手里没有兵马的实际情况,更加不管朱大典其实是个能臣,给了连降三级的处罚。
巡抚张国维、监军史可法带着副将许自强、游击潘可大、守备朱士胤等等将领组建两万人马前往增援,解了桐城之围,又收复了流寇已经放弃的潜山,太湖两座县城。
这时左良玉率领已经发展到五万的人马恶狠狠扑了上来,为何左良玉会跟流寇动真格?
那是兵部尚书杨嗣昌举荐的熊文灿赴任了,他亲自带着十万两四方钱庄的银票赶到左良玉军中宣读了封赏左良玉的圣旨。
军阀化的左良玉成为了大明八大挂将军印的总兵官之一“平贼将军”,得到了十万两银子的军饷。
朝廷开出的这个价码使得左良玉大喜过望,因此他决定好好表现一番,让皇帝知道他这个挂印总兵官不是白给的。
实力最强的左良玉真动手了,升官发财双喜临门的“平贼将军”如狼似虎,打得流寇狼奔豕突。
刘良佐、马爌等等将领见有便宜占当然跟着上,毕竟流寇祸害了几十座城池,抢劫了大量金银财宝,打赢了缴获肯定丰厚。
张献忠等等贼骨头也是嚣张得过分了,战线一直拉到了扬州附近都快逼近大运河威胁到朝廷的命脉,此时的崇祯皇帝还不急了眼?
一道道圣旨下达,无非是封官许愿、威胁,一言蔽之就是好好打加官进爵,丢了城池掉脑袋!
眼看着明军形成了包围圈,张献忠等等立刻分路突围,明军乘势收复了被流寇祸害的城池。
多了几百万剿饷的大明果然如同被打了兴奋剂,还真把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姚天动等等流寇的发展势头遏制住。
现在能够确认大运河沿线安全无虞,巡抚张国维认为他管辖的地盘太大难免顾此失彼。
因此请求朝廷分出安庆、池州、太平别设巡抚,举荐监军史可法担任此职。
崇祯皇帝根本不是个知人善用的英主,直接准了。
不会打仗的史可法终于成为拥有了自主权的一方大员,还好他这一路有位能征善战的总兵官牟文绶,因此坐镇凤阳后的史可法没有得到犯军事错误的机会。
空有一腔热血的史可法不懂军事,命令兵官牟文绶、刘良佐率军追击流寇,这两人审时度势选择了稳扎稳打。
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是不是围住张献忠、姚天动等等贼骨头不重要,万一防线出现疏漏再使得凤阳被洗劫一回,不仅仅巡抚史可法的脑袋要搬家,自己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黄汉果断重新布置,内地“红旗军”让出了已经被流寇反复祸害的陕西、山西西南、河南北、南直隶西,果然少做了无用功,提高了转运流民的效率。
不少愿意跟着“红旗军”走的河南人前往襄阳乘船经汉水达长江之下南通州等待转乘海船前往“汉江省”。
时过境迁,投奔“红旗军”的已经不全部是无产阶级,陕西、山西、河南、中都已经有不少开明的富豪官绅也携家带口前往,其中就有不少洛阳、开封的望族子弟。
大家族的算计都比较有前瞻性,多头下注才能够使得家族长盛不衰,洛阳、开封动不动就被流寇、建奴围城,任谁都缺乏安全感。
“红旗军”的武力被神话,征虏大将军安民、治军的美名家喻户晓,“红旗日报”上的文章把新领地夸上了天。
诱使河南的世家大族转移资产和一部分人口前往“汉江省”定居就成为了时髦。
这些人当然不会乘坐转运流民的船舶,他们大多数雇船南下长江后换乘豪华大客轮直达“汉江省”。
郑芝龙的船队航行了接近二十天,过了舟山群岛接近长江口之时遇见了征虏大将军派来的哨船。
没想到征虏大将军还真不见外,直接就给自己下达了任务,郑芝龙哭笑不得,只得去南通州靠港去接等待他转运的三万移民。
郑芝龙、郑芝虎、甘辉等等将领也相当好奇传说中的征虏大将军活民数百万究竟是不是真的,他们来到南通州上了岸就感觉到这里与众不同。
本来他们以为等待转运的移民不知道该肮脏成什么样子,谁知道移民们一个蓬头垢面的都没有,人人眼神灵动,都严守纪律。
如果有什么疑问,只要找胳膊上套着红袖箍的人,保管会有答复,如果此人不能够现场解决问题,会很热情的带着去找他的上级。
郑芝虎终于近距离见到了“红旗军”正兵,南通州这里没有放多少人,“红旗军”正兵只有两个把总,卫所军有两个千总,其余的就是三天一练的几千乡勇、民壮。
不在训练期的乡勇、民壮基本上都在港口担任搬运工,因为这里的转载量特别大,一个壮劳力在管饭的情况下一个月挣一二两银子毫无问题。
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
明末汉之魂正文卷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红旗军”没有进驻南通州城池,而是在港口自己修建了一座堡垒叫做“江海堡”,离南通州城十里。
谁可以修建城堡在明朝根本没有官方规定,太多宗族武装都可以结寨自保就可见一斑。
“红旗军”威名赫赫,守土保民的美名众所周知,在南通州购买地皮修建港口、城堡不会遭遇任何刁难。
“江海堡”内不仅仅有坚固的炮台,还有水门直通粮库,船舶可以直接在粮库码头卸载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