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大部分心腹和兄弟、子侄或已经降了建奴,又或在关内打仗。

    直接导致祖大寿控制嫡系人马的大将少了,如今只有族弟祖大权和养子祖泽远等等几个可堪一用,祖大寿实在担心宣布投降之时发生哗变。

    主要原因就是“红旗军”太坏了,使得锦州明军心中有一方净土。

    恐怕有不少明军根本不在意有没有祖大寿这个当家人,可能有些已经觉悟的明军认为没有了祖家,锦州军民在“红旗军”率领下日子应该更加好。

    后金军兵临锦州城下却没有发生战斗,连破坏都没搞就退兵了,这违背常理。

    绝大多数明军将领都察觉到了什么,许多随军赞画、给事中、御史、屯粮通判之类的文官有了大难临头的预感。

    潜伏在锦州军中的锦衣卫和旗卫都已经得到了确切情报,开始收集监军太监和祖太保联合卖国的罪证。

    旗卫在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多争取锦州人马投奔宁远。

    驻防松山一线的锦州参将金国凤就是旗卫们争取的对象,如今金家两个跟随父亲在军中效力的儿子已经被旗卫蛊惑生出投奔宁远的心思。

    只不过耿直的金国凤性格有些类似于何可纲,他根本不相信祖大寿会投降建奴。

    毕竟黄汉跟祖家有私仇大多数明军将士都知道,他认为“红旗军”有刻意污蔑祖太保的嫌疑。

    这些年“红旗军”跟祖家军明争暗斗摩擦不断,金国凤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在作祟,是因为辽饷比例导致两军内斗不已。

    金国凤不肯因私废公,不愿意介入宁远和锦州两大阵营的争权夺利,选择做好本职工作带好归属于他指挥的不足三千人马固守松山。

    塔山南堡防线距离金国凤驻守的松山六十余里,祖大寿为了严防锦州人马投奔宁远,已经在塔山堡增加了兵力,祖家铁甲家丁队不定期巡逻。

    九月底,黄汉再次进京,身边的“红旗军”人马只有一个百总少年骑兵火枪手和十一个亲卫。

    锦衣卫和京营骑兵折损三成有余,其中一小半人战死一大半人还在养伤是,只有两千八百余人载誉归来。

    英雄凯旋,京师再次万人空巷那是必然,武纳格果然被千刀万剐,太多京师军民争食其肉。

    出兵一万余,斩首数也高达一万余,出击的将领居功至伟。

    皇帝论功行赏,司礼监秉笔之一方正化成为提督京营人马的首席大太监,是最当红的宦官。

    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这三位京营游击将军当上了从二品参将,而且是实授,麾下人马能够多出一千余。

    李若琏成为加了右都督衔的锦衣卫指挥使,负责整个北镇抚司,还有一个卫指挥使骆养性被打发到南京负责南镇抚司。

    娄允升职为锦衣卫同知,艾国栋、游存青、张超被委任为锦衣卫签事,各实际控制两个锦衣卫千户所。

    刘之纶被皇帝任命为兵部左侍郎,这一次不是虚职,而是实授,以后就是兵部的二把手,兵部尚书的虚衘还加了太子太保。

    第一功臣黄汉这一次得到了世袭罔替的侯爵,留在京师任京营提督,还在襁褓里的儿子黄谨就被小侯爷了,成为朝廷承认在册的世子。

    黄沂州被册封为加了左都督衘的前锋将军,憨子加衘左都督,杨大年加衔右都督,杨国恩、宋鹏飞、杨汉威、桑羽、刘奋勇、张扬等等将领都得到一两级不等的提拔。

    高有谋不仅仅经营登州有功还主动率领骑兵及时入援京师,麾下人马斩获丰厚,高升了,朝廷又恢复了登莱巡抚这个职务,高有谋以左佥都御史巡抚登莱。

第六百零一章:转行() 
保安州知州阎生斗组织军民守土有功并且有斩获、擒获被提拔两级。

    正好高有谋当上了巡抚,登州知府变成了实缺,阎生斗得到了这个官职,判官李师圣也连升两级以从六品同知暂代保安州知州职务。

    登莱兵备道金声在同一时间有捷报送达京师,东江镇人马跟后金军激战接近一个月计斩杀马光远、马光辉以下将佐二十几员,得斩获一万余级。

    介于后金军裹挟高丽军高达十五万攻击东江镇在义州的屯垦区,东江镇人马在予以來敌大量杀伤后在“红旗军”水营增援下退守诸岛。

    金声的捷报中为“红旗军”水营游击将军黄勇请功,辽东经略高第上书朝廷,建议以现有水营船舶的班底恢复龙武水师。

    大明朝廷早已经获得建奴全取朝鲜的情报,为是否提供增援还展开过激烈的争辩,如今没有了这样的话题。

    许多官员忧虑建奴人口、地盘再次倍增,长期以往大明岂不是更加不是对手。

    利用水师船运人马攻击建奴控制区几千里的沿海善莫大焉,这个建议得到了现任兵部尚书张凤翼和新官上任的兵部左侍郎刘之纶的支持,也得到了许多文官武将的肯定。

    司礼监秉笔内阁批红的圣旨下达,黄勇实授龙武水师参将加都督同知衘,母港依旧设在山海关水城,受山海关总兵节制隶属于辽东经略指挥。

    陈奇瑜成为了招抚流寇失败的替罪羊被罢官免职,羁押在北镇抚司诏狱,三边总督洪承畴兼督河南、山西、湖广军务,负责剿灭中原群寇。

    卢象升升任右副都御史,接替唐晖担任湖广巡抚。

    杨嗣昌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可是没几天,他老爹杨鹤在袁州去世,杨嗣昌回家丁忧。

    皇帝重新启用原兵部尚书梁廷栋委以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官位,代杨嗣昌职。

    黄汉很自觉,回京面圣的当天就上缴了尚方宝剑,得到新的任命后又上交了平辽将军印。

    有可能崇祯不想让黄汉面上太难看,东平侯的薊镇总兵官没有被取缔,朝廷没有委任新的薊镇总兵,因此薊镇副将杨大年应该暂理总兵事。

    自从三年前黄汉得到了薊镇总兵官职务后,虎穴城势力范围就发展到了蓟镇总兵官衙门所在地三屯营城。

    原蓟镇副将黄维正已经被调去陕西任职,现在隶属于洪承畴指挥,这段时间一直西安驻守,韩志宽如今也在那里驻扎,只不过他们二人兵少又不是当地人,混得不如意。

    洪承畴使用大量秦兵剿杀流寇,其实也不太放心这些人,毕竟大多数流寇头目都是陕西人,因此驻防西安这个重要城池的大多数是客兵。

    陕西太乱了,“四方钱庄”没有渴求覆盖州府,只有西安和汉中两座大城开设了分部,生意好得出奇,太多地主老财把银子存入钱庄以防不测。

    不仅仅是西安和汉中附近的达官贵人和商贾信任“四方钱庄”,不少几百里外州县的富人请“四方快运”镖师押送银子来换成通存通兑的存折和银票。

    这几年通过赎买和威逼,原本属于薊镇管辖下卫所的军田绝大多数被收回,许多无主民田和荒地也被“红旗军”拿下。

    蓟镇副将杨大年暂代总兵官行使职权,他直接带着人马堂而皇之入住三屯营总兵府,给兵部去的公文很简单,发动骑兵突袭两个月,损失太大,战士们太累需要修整扩充人马。

    黄汉的策略就是纵然自己在京师装孙子,也得让皇帝和文官武将看到“红旗军”将领一个个都桀骜不驯,没有自己时时刻刻约束,这些骄兵悍将谁也指挥不动。

    虽然有京营提督的实授官职,但是黄汉不认为意味着可以指挥京营人马,他干脆以亏欠娇妻、爱妾、幼子过多为理由告假三个月好好陪陪家人。

    告假奏疏递上去,第二天就有了批复,崇祯居然同意了这个请求。

    简简单单的试探就察觉到了皇帝的态度,黄汉更加不能染指京师驻军,他进京后在刚开始几天应酬一阵子,接下来就选择深居简出,每天教书育人。

    因为接到通知来京师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来了三百多,他们和六个少年亲卫,一百个知识青年护卫一起学习一种全新的汉字读写方法。

    在这之前黄汉就邀请徐光启和郑国昌来府邸喝酒商议大事。

    时光太宝贵,黄汉拥有的穿越光环不能轻易被湮灭,即便不带兵、不管民也不能颓废,但是在皇帝和大臣的猜忌下,做什么都放不开手脚,唯有转行做学问善莫大焉。

    徐光启又再次上书告老,他何尝不知爱徒黄汉是因为能力太出众导致文武百官和皇帝猜忌。

    不遭人妒是庸才,可是太过于出类拔萃乃是取死之道,老人家哀叹“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蜚短流长、世态炎凉徐阁老经历过太多,早就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他准备好好跟爱徒聊一聊,让他暂时放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安安逸逸享受君恩,故意让那些不看好的文官武将看到自己活得很好。

    郑国昌为官多年,佩服女婿管军、管民能力超群的同时一直在担心这个另类惹下弥天大祸。

    如今黄家得到世袭罔替的侯爵已经绝无仅有,老丈人准备劝黄汉到此为止吧,功高盖主会祸及家小。

    二老见到黄汉后喝了两三杯酒就忘掉了所有规劝黄汉的腹稿,因为黄汉娓娓道来一个惊天大计划,深深地吸引了这两位士大夫。

    黄汉准备出版一本惠及所有大明读书人的工具书,连名字都起好了叫做“崇祯大字典”。

    他已经根据记忆里后世新华字典的检字方法写了几十页手稿,一边翻给徐光启和郑国昌看,一边解释。

    最是吸引徐光启的就是汉语拼音,因为徐光启认识许多西洋字母。

    见黄汉借用西夷字母准备发明一种新的读音方式,震惊了,黄汉拼读了一段拼音后,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科学家若有所悟,随即想通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六百零二章:崇祯大字典() 
这个时代,黄汉是永平府人,后世的普通话采集地就是在这个地区,因此黄汉的口音类似于普通话。

    黄汉不管其他人的口音是什么,这些年教书育人都是采用标准普通话,黄汉是家主,体系内所有人都模仿家主的口音。

    因为“红旗军”起家班底绝大多数是永平府人,再加上黄汉一直强调体系内必须用自己的口音交流。

    久而久之就有了几十多万能够说普通话,一百多万能够听得懂之人。

    体系内来京师接受家主亲自培训半年的年轻教员和跟在身边的一百多少年一起上课,主要学习内容就是汉语拼音。

    黄汉准备在编写字典之时用半年时间教会这五百多人汉语拼音,以后先在体系内普及汉语拼音教学。

    郑国昌虽然没有徐光启那么兴奋,也是老怀大慰,他认为女婿此时花银子和精力编撰“崇祯大字典”简直是神来之笔。

    圣天子见黄汉在京师转行舞文弄墨应该少了戒心,肯定支持女婿完成这个壮举。

    徐光启见黄汉熟练的给一段宋词注音后拼读有模有样,笑着问道:

    “黄汉,你恐怕琢磨汉语拼音有了不少日子吧?不错不错,最起码老夫认为只要推广得法定然能够风靡天下。

    以后一个学子只要能够学会汉语拼音就能够使用‘崇祯大字典’自学了,还不会因为自己闭门学习使得口音难懂。”

    黄汉道:“我想请恩师和泰山明日陪着同去翰林院,编写‘崇祯大字典’需要群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