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奇瑜、洪承畴、许鼎臣、卢象升这几个月没闲着,他们整顿人马以具备战斗力的边军为主力采取合围之势杀往高迎祥、老回回、八大王等等三十六营盘踞的沁阳、济源一带。

    集中的将领不少,基本上囊括了大明北方能打的所有营伍,有吴襄父子、祖宽、祖大弼率领的六千余关宁军,有延绥总兵官吴自勉带来的人马。

    还有贺人龙、王仆、艾万年、王承恩等等,其中居然有老朋友副将黄维正、参将韩志宽的几千兵丁,最猛的依旧是曹文诏叔侄。

    流寇眼看着会陷入明军的巨大包围圈之时,老天爷有跟大明过不去,十一月中旬,滔滔黄河冰冻三尺,已经即将陷入绝境的流寇一窝蜂度过黄河杀入河南黄河以南的地盘。

    黄河冰封导致没有了天险可凭,流寇可以腾挪的天地更加广阔,官军再多三倍也无法完成围剿,变成了追逐战。

    此时河南黄河以南的地盘没有被流寇打烂,这意味着流寇会得到大量粮食、物资和金银财宝。

    尾随剿杀的官军良莠不齐,如左良玉、贺人龙、王仆这样的对杀流寇不热衷,他们趁机抢掠倒是干得热火朝天。

    这其实就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崇祯六年底,流寇渡过黄河使得虚弱的大明雪上加霜,使得数千万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直接导致数百上千万老百姓死于非命。

    最搞笑的是七十年代末小学教科书的内容“李闯王带领农民军,来到黄河边上。队伍准备渡过黄河,去消灭贪官污吏和地主恶霸,解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 
河南糜烂千里,皇帝震怒。

    彰德府、卫辉府附近确认没有了大股流贼,又没有了大工程,“红旗军”被皇帝点名开拔西进、南下参与剿寇。

    早在九月份,接流民去宁远、旅顺口的商船就送来了将士们的冬装,还送来了足五百辆虎穴城出品的四轮马车,过了院试有了仕子功名的黄义也跟随押运物资的人马来到军中。

    黄义见到哥哥后喜滋滋把他这半年了解到的情况详细回禀了,满脸自豪,他甚至于想跟着二哥黄勇出海找西夷的晦气。

    由于去年投入生产的织布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量已经翻了几翻。

    被服厂利用涂油帆布缝制的行军帐篷完全能够满足两万大军的需要,帆布帐篷取代牛皮大帐节约了太多成本,使得牛皮价格下跌,使得牛皮战靴成本也相应下降。

    使用涂油帆布根据黄汉的设计图生产的双肩包成为了每一位正兵战士的标配。

    这样的双肩包美观容量大具备防水性,不仅仅提供军用,也在民间大卖,只不过拉链这个东西黄汉忘了开金手指,双肩包还是采取了纽扣和抽绳收紧口袋。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出门旅行都是打包袱,要不就是使用木质、藤条箱子,不方便也不结实,有了双肩包这个新产品,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旅行、经商的必备品。

    涂桐油防水不是黄汉的金手指,这个时代的雨伞就是使用涂抹桐油阴干后的牛皮纸和厚布自作,浪漫的江南许多油纸伞还描山绘水成为雨中一景。

    涂桐油的帆布问世使得“红旗军”体系内的战船、商船软帆升级了,增加了风帆的防水性、防腐性自然使得风帆使用寿命倍增,这会节约太多成本,以后涂油帆布会成为销往欧洲的拳头产品。

    大明的纺织物原本就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具备无与伦比的竞争力,类似于珍妮纺纱机的那种多转子纺纱技术江南民间早就有了。

    诸多能工巧匠跟新学科研办少年合作,他们收集各家多转子纺纱机集思广益,定型了四转、八转甚至于多达十六转的黄氏纺纱机。

    现在虎穴城的妇女普遍使用八个锭子的纺纱机纺羊毛线和棉线、麻丝,这些纺纱机无一例外都是钢铁厂设备制造分厂的产品。

    在新学科技班导师、学员牵头下,体系内的工匠们和几个孙元化家的大师傅潜心研究,他们经常拆开孙家搞来的织布机重新组装。

    没多久用钢材和弹簧钢替代了许多易损件的黄氏织布机研制成功,增加了幅宽以钢铁、铜材为主要零部件的先进织布机通过实际操作已经量产。

    现在虎穴城的织布厂采取近现代管理生产出的帆布宽度大于西夷产品,密度加强了,质量本来就上了一个台阶。

    再使用了汉人传统的涂桐油防腐、防水技术,更加领先世界,推向国际市场后畅销欧洲不在话下。

    明朝其实是个很开放的时代,搞科技研究的士大夫多不胜数,如徐光启、张燮、毕懋康、赵士祯、宋应星、方以智等等都留下了研究成果。

    诸多大明科学家还不故步自封,如徐光启、王徵这样的高官都潜心研究西学就可见一斑,如果不是被邪恶的满清殖民接近三百年,汉人不会沦落成为东亚病夫。

    为了让被特赦后回乡闲住的王徵能够发挥余热,也是担心他被流寇祸害,去年底“四方快运”的镖师就前往西安府泾阳县王徵的老家请他前往虎穴城新学教课。

    他不可能拒绝,因为黄汉知道这位历史名人,知道他的著作《远西奇器图说》,前去邀请的旗卫只不过说了一句话,这位科学家就毫不犹豫答应了。

    王徵不仅仅是一位才高八斗的士大夫,还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旗卫告诉他可以在虎穴城自由传教,自然就水到渠成。

    徐光启多次跟黄汉长谈,流露出厌烦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他想急流勇退前往虎穴城教授新学,教那些孩子们几何和数学。

    黄汉当然不想徐师傅如历史般死在任上,传授太极拳、安排吴有性和李中梓几个老徒弟定期登门检查身体、处心积虑营救孙元化免得老人家伤心等等,都是为了徐光启能够多活几年。

    现在情况不错,徐光启身子骨硬朗,他准备今年底告老后前往虎穴城教书,“南徐北王”这两位研究西学的权位科学家,以后全部成为“红旗军”体系的人才。

    这二人乃是大明泰斗般的存在,有了他们参与体系内的教育事业,以后要挖张燮、毕懋康、宋应星等等来新学教书搞科研会容易许多。

    黄汉接到圣旨后立刻率领人马西进毫不迟疑,因为追得快打得猛意味着缴获的粮食和金银财宝不会少。

    一千架四轮马车携带麦子、粉丝、粉条、黑豆等等粮食马料足一万二千石,两千架独轮车也运了七千石粮食。

    再次给予表现突出的卫所军转正后正兵人数已经达到七千,卫所军的缺额自然会从随军劳役之中挑选积极分子补上依旧保持五千。

    出发之时选拔了足八千杂役随军,大部杂役分都有伺候战马、赶马车、推独轮车的任务。

    留在侯家庄的骑兵指挥官是刚刚被提拔为实授把总拥有游击虚衘的马福临,他拥有的三百六十骑兵有一百余人是从关外带来的老兵,其余人都是刚刚转正不久的卫所军。

    宣传队小旗官何守歆被提拔为总旗官留守,他手下有罗名士等等小旗官和几十家乡离侯家庄不算远的宣传队员,他们不仅仅要宣传鼓动,还要协助管理民事。

    谷如山由于经营孙刘庄很有章法得到了提拔成为了代理把总,麾下的正兵刀盾手、长枪手、步弓手和铳手也有三百六十,大多数也是刚刚转正的卫所军,他还有开始完成常规训练的乡勇武装足一千人。

    出现紧急情况,马福临和谷如山、何守歆可以调用使用白蜡杆长枪三天一练的青壮年足五千参与根据地保卫战。

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阳() 
这段时间北直隶流寇基本上被剿灭,孙刘庄由于更加靠近京城,有侯家庄挡在前面,又有“红旗军”以工代赈,这段时间能够接受到的流民越来越少。

    明年的运输将要尽可能走水路,孙刘庄这里已经不太重要,因此只留下一个小旗正兵和一个总旗卫所军留守。

    管事的是拥有猛士军衔的骑兵小旗官沈思孝,他们也会训练不少于两个百总乡勇武装,这里同样归驻扎侯家庄以马福临、谷如山、何守歆组建的三人团指挥。

    “忠义堡”内金凤负责的“四方钱庄”已经开业,她代管的“红旗大粮行”也在营业之中。

    工地上给劳役发放的工钱和粮食都是少年学兵凭借手续来钱庄、粮行领取,以后这块根据地的钱粮往来自然是这位忠心耿耿的大丫鬟负责。

    “忠义堡”内还有裴大能的河南军情处情报站,有兵马钱粮,有情报来源,守住并且经营好这片区域谷如山几个应该能够做到。

    “红旗军”南下的人马足两万,携带了接近两万石粮食、马料还有大量海鱼、猪肉、鸡肉罐头。

    不是担心“红旗军”会饿着而携带如此多的粮食,一路上抢流寇到手的粮食都能够让“红旗军”饱食,而是能够预见被在寒冬破了家的老百姓该是如何难熬。

    这两年鸭血粉丝、烤鸭大卖,不仅仅体系内大量发展养鸭产业,顺天府、永平府、真定府等等北直隶州府养鸭子的老百姓多不胜数。

    “红旗军”的冬装鸳鸯战袄已经全部填充鸭绒,足以能够满足十二月份在塞外跟鞑子野战,进入河南作战出现冻伤减员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这里足比塞外的气温高了十几度。

    由于重点收留有骑术特长的会家子从军,因此五千卫所军中出现了五个把总骑兵,其中三个把总使用自生铳的热兵器两个把总使用冷兵器。

    骑兵正兵需要派人留守侯家庄出现的缺额已经补足,现如今还选拔卫所军见习骑兵扩充了一个把总。

    出动的骑兵有五个把总连军官足一千八百人,加上已经能够进行实战练兵的卫所军骑兵,集中使用之时人数达到三千六百整。

    所有的冷兵器骑兵都拥有铁臂手、护肩、护膝、带钢铁面甲的头盔和全钢胸甲装备,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冷兵器骑兵还会内穿一件棉甲。

    如此的装备跟建奴对冲之时都大占便宜,冲击流寇队伍肯定是虎入羊群。

    热兵器骑兵依旧是只有内衬棉布、棉花带面甲达到保暖效果的全钢头盔,身穿棉甲,这样的防护力也不是远程武器少得可怜,根本没有火炮装备的流寇能够能够大规模杀伤。

    崇祯十三年前的流寇基本上是被官军打得到处流窜,他们即便在攻打州城府县之时获得弗朗机炮和红夷大炮也不得不丢弃。

    不仅仅是因为炮手少,主要原因还是流寇唯有不间断流窜才能够活命,实在没有能力运输笨重的火炮打游击。

    黄汉知道流寇基本上没有重武器,因此也没有携带大量火炮随行,军中数量最多的是发射散弹有效距杀伤离二百步的一磅弗朗机炮,只有三门六磅、九门三磅有效射程到达二里的全钢红夷大炮。

    张凤仪如今有了人马一千八百余,她终于从伤筋动骨的侯家庄血战中缓过来具备了一定实力。

    这段时间她得到了黄汉礼遇,所有的军需和粮食都由黄汉提供,待遇跟“红旗军”的卫所军如出一辙,也在“四方钱庄”、“红旗大粮行”领取粮饷。

    一千八百川娃子、川妹子从来没有穿戴得如此精神,也从来没有拥有过一天三餐,经常有荤腥的待遇,都觉得因祸得福。

    血战后幸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