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义有了,人马也有了,下一步就是必须解决生存需要,人吃马嚼,粮草的消耗是个无底洞,

    黄汉请父亲出马去离九里台大概七里的五里台村借粮草,那里有一个大户,家里从来不缺粮草。

    放印子钱几乎是明朝每一家大户都干的创收,只不过有的人家仁义,适可而止不把升斗小民逼上绝路,有些人家心狠手辣,借出印子钱就奔着夺人家产、田亩而去。

    五里台比九里台富裕太多,因为这里的田亩都是高家的不用交税。

    高家老太爷是大明朝正二品文官大老爷,门生故吏何其多也,他家就在离永平府城不远的栾州,名下的田产恐怕用万顷来形容也不算太夸张。

    黄沂州去五里台高家庄园借贷麦子五百石,马料三百石,用祖传的十五垧地作为抵押,借期一年,到时候还本后多付出三成作为利息即可。

    如此借贷小事一桩,根本用不着见高家大老爷连小老爷都不出面,当然,五里台高家庄园里也没有高家老爷。

    一个在庄园里的管事直接讨价还价把事情给办了,借据上注明抵押物依旧是黄家祖传的十五垧地,但是黄沂州只借到了四百石麦子和二百五十石马料,利息依旧是三成。

    九里台的所有的大牲口和大车都出动了,拉了五趟才把粮食、马料运完。

    黄沂州把祖传的田亩都押了谋发展,豪情壮志是不小,但是回家之时难免有些失落。

    黄汉明明有五六千两银子的家当,却鼓动父亲抵押田产借粮草多多益善,其实是准备玩空手套白狼而已。

    滦州的高家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退休辽东经略高第大人,他马上会在建奴进攻滦州之时带着一大家子远遁,最后被朝廷问罪下狱。

    大明朝廷的法度,一座城池内的所有的官员都有守土之责,哪怕是告老还乡的退休老头也不例外,因此正二品大员高第在这件事上栽了。

    黄汉很是怀疑远在五里台庄子里的高家管事是不是也会早早的跑路,如果他没敢丢下高家的产业逃跑,最后的结局会怎样?

    最后谁还会拿着借条来黄家讨要粮草?说好以田产作为抵押那是写在纸面上的,地契在黄家没有违约的情况下依然在黄张氏手上呢。

    这个时代人的信誉度完全不同,用不着协议,口头承诺大多数都是板上钉钉,基本上不会出现耍无赖的行为。

    况且以高家的权势,还真的不担心在有白纸黑字文书为凭的情况下,出现赖账之人。

第二十四章:备战备荒() 
黄汉回家几天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又和父亲一起拉起了十几人的队伍,勉强也算成军。

    宋鹏飞和黄勇、黄馨、小薇几个把所有的缴获都已经算清楚了,把棉甲和衣服都清洗出来,铁甲、刀枪当然擦得干干净净,需要修理的已经送去了铁匠杨老实那里。

    现在黄汉拥有贵金属以白银计接近六千两,加上黄家的存粮拥有粮食、马料接近八百石,这些钱粮足以支撑一个足额总旗的骑兵一两年的耗用。

    两世为人的黄汉不仅仅看淡了生死,还真的不把金银这样的黄白之物放在心上。

    因为他知道做个守财奴在这明末乱世根本无法苟且偷生,满清席卷神州之时,倾家荡产后还免不了家破人亡的汉人大地主多不胜数。

    如果能够让金银和钱粮转化为战斗力,黄汉会乐此不疲。

    成军后集中训练了七天,每天早上负重五十斤跑步越野,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为九里台村做出贡献。

    因为负重的东西是一袋麦子,目的地是乡亲们准备避难的山上,虽然不足以把麦子送到目的地,但是送了十里山路也减轻了其他运粮食青壮的工作量。

    往山里运东西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用人力肩挑背扛,用畜力驮运,现在庄子里的牲口包括黄家的一部分战马都在抢运粮食上山。

    黄汉训练家丁当然会参照后世军训条例,每天都会有半个时辰站军姿,半个时辰的队列操练。

    跑步、队列操练、站军姿和晚上的识字班学习是每一位家丁的必修课,其他科目就会因人而异。

    比如说骑术好的杨大年、黄四方几个就苦练骑战,射箭成绩突出的黄峰、杨国恩几个就专业练习射术,杨坚、黄健几个有投掷基础,他们自然跟着憨子练习投枪。

    家丁们的耐受力都不简单,每天六个时辰的运动量都能够吃得消,黄汉当然不会亏待他们,每天都争取给大家吃上肉,实在买不到猪肉的日子,也必须保证每个人有两只鸡蛋下肚。

    这段时间,总有几个九里台村的年轻人去附近的村庄转悠,他们用现钱收购猪、羊、鸡鸭,还把老百姓积攒的鸡蛋、鸭蛋收购一空。

    黄沂州和黄汉在每天傍晚的餐前会上都要进行训话,内容当然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分子,还会点评训练中的经验教训。

    几天时间家丁们就习惯了餐前会上的表扬和批评,认为自己今天表现不错的家丁都希望得到百户官的点评。

    十一月二十日,这一天的餐前会一定让所有的家丁印象深刻,因为会上黄沂州宣布预付三个月粮饷给所有的家丁,这就意味着每个家丁都能够拿到三两白银和一石五斗杂粮。

    这是黄汉在发动九里台乡亲们去山里修建老辈曾经用来避难的营地、囤积粮食之时,发现老百姓积极性不高,一打听原来如此兴师动众会导致加剧粮食消耗,老百姓担心存粮坚持不到秋收。

    这不奇怪,大明升斗小民在农闲之时尽可能多睡少动,基本上一天吃两顿稀的,现在要肩挑背扛运东西上山,没有两顿干的下肚,任谁也吃不消,所以消耗的粮食倍增。

    成为家丁的青壮年来自十二个家庭,他们本来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当然也是消耗粮食的主要人物。

    现在他们跟着黄家训练,虽然起早摸黑很是辛苦,但是黄家管一日三餐还有一顿荤腥,没有肉也会吃到两个鸡蛋。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要为家里挣回一石五斗杂粮和三两银子,他们的家庭立刻不用为温饱发愁了。

    第二天,出现了太多搬迁积极分子,大多数是家丁们的兄弟、叔伯,他们不辞劳苦带头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往上山背。

    为了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为了减轻他们家里粮食的消耗,黄汉布置黄勇按照一家出一丁的原则招募了四十个青壮年。

    给这些青壮年劳力开出管三顿干饭,每十天给一斗杂粮一百文铜钱的报酬,让他们在后山的山口修葺简易防御工事,收集石头、滚木以防不时之需。

    黄汉认为谁都不可以不劳而获,黄家虽然有钱粮足以支持乡亲们度过眼前危机,但是黄汉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工代赈。

    让每家每户出劳动力参与修建山口的防御工事,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识贯彻到升斗小民的内心,争取让大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冷兵器时代,据险而守之时,只要收集到足够的石头和滚木,不仅仅壮丁可以参与守土,连健妇都能够往山下扔石头砸敌人。

    后金军要是来少了根本做不到突破山口袭扰到躲藏在山上的老百姓。

    至于建奴会不会发动千军万马而来?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

    这里又不是战略要地,山上也没有重要人物,更加没有可观的缴获,建奴难道得了失心疯?唾手可得的地方不去抢劫,非要在这深山老林跟一帮刁民拼命?

    九里台村里的妇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都听从劝告转移到了山上的避难所,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山洞,山路崎岖要到达这里唯有靠步行。

    据村里的老人所说,这个避难所早在宋元之时就曾经庇护过杨、黄两家的先祖,土木堡之变那一年,瓦刺蒙古围京师,九里台的乡亲们也是靠这个避难所逃过一劫。

    后金军打下了薊镇总兵府所在地三屯营,永平府四乡八壤的老百姓都惶恐不安,九里台的老百姓也不例外。

    现在有黄家牵头还补贴钱粮早早的让村子里的老弱妇孺躲进避难所,在忙着干活儿青壮年和参加训练的家丁都安心不少。

    黄沂州本来在乡里就有威望,黄、杨两个家族的族长要决定什么大事都会找他协商。

    虽然杨家族长是九里台村的村长,但是从来没有欺负过黄姓族人,总而言之九里台村虽然不富裕还算和睦。

第二十五章:教育() 
撤离了一大半人的九里台村安静许多,唯有庄子东头的打铁炉子传来“叮当、叮当”的敲打声。

    铁匠杨老实是个匠户,今年四十岁,妻子杨黄氏,家里有三子二女,两个成年的儿子孔武有力,已经是他的好帮手。

    杨家有祖传的铁匠手艺远近闻名,他家经常被官府征用去服劳役,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服役最多的地方当然就是军队,修补铠甲、打造兵器,甚至于打造火绳枪都离不开铁匠。

    大明最恶心的做法,也是自寻死路的国策就是无节制压榨匠户,匠户那可是产业工人的摇篮,况且大明匠户还是代代相传的手艺,拥有压箱底技术的大工匠何其多也。

    大多数大明的官老爷眼里没有国家、没有老百姓、更加不会有辛勤劳作的匠户。

    克扣和压榨加上贪腐,本来许多技术领先世界的产品被大明被残次品抹去了光环,最后导致热兵器干不过冷兵器。

    今天杨老实干活跟以往不同,因为他觉得被年轻人瞧不起了,心里不痛快,他要把手里的九套精铁铠甲修补得如同新甲,要让黄家大小子看看他家祖传手艺如何?

    黄汉缴获的盔甲当然有许多已经残破,在用来装备家丁之前肯定要经过修补,村里唯一的铁匠世家是不二选择。

    杨老实看了看黄汉带着几个家丁送来的铁甲后,估算了工时和需要耗费的铁料给黄汉报出十二两银子的价钱。

    他告诉黄汉,自己在薊镇经常打造铠甲,打造的鸟铳也不少,做这些修修补补的活计手到擒来。

    谁知黄汉笑着调侃道:“原来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炸膛,大部分边军老兵都不敢用的鸟铳就是你们打制的啊!你帮着我们修补铁甲可得用心,这都是咱们村的兄弟们要装备起来保命用的,性命攸关啊!”

    杨老实说经常为薊镇打造火器是为了显摆手艺,谁知大明造鸟铳在军队里遭到唾弃,只有傻兮兮新兵蛋子才敢按照定量装填射击。

    他一下子羞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分辨道:“鸟铳炸膛怪不得我们,上官该给二十斤苏钢最后有可能十斤都不足,咱们也要吃饭啊,最后真的耗用都不会超过八斤,这样的货色不炸膛才叫奇怪。”

    大明弊端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辩得明白,黄汉决定不跟老实人斗嘴,道:

    “今天咱们不谈这个,我给你十五两银子,你能不能用真材实料修补这些铠甲?”

    杨老实讶异道:“我的十二两报价就是准备使用真材实料,我知道轻重,给自家人打造铠甲,如何能够偷工减料?”

    “没关系,我就按照十五两给,期望你的手艺对得起传了十八代,哈哈哈……”

    黄汉大笑着走出杨老实的铁匠铺,杨老实还跟在后面纠正道:“打蒙元那时算起,我家打铁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