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周世叔那边能说服蒋校长,姐夫这边能与孔家和宋家加深合作,我们绝对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你是说军火买卖?”郑萱大感兴趣。
郑毅摆摆手:“军火生意确实可以做,但不会给我们两家带来更大的利益,毕竟我们比不上有德国军事顾问团做内应的德国军火商,也比不上和美国财团关系深厚的宋氏家族,唯独周世叔、俞世叔和孔部长这边可以成为助力。”
郑萱频频点头:“是啊。。。。。。那你所说的利益是哪些方面?”
“药品和医疗器械也不用考虑了,这些都捏在德国佬手里,而且两年来鲁磷洋行和姐夫之间的合作很不错,这方面我不会再考虑。”
“接下去我们需要开展的生意有很多,比如南洋的稻米,印度的面粉和玉米,英国和欧洲各国的加工机械和钢铁铝铜等原材料,所有国内不能生产的紧缺物资我们都可以做,因为我们不但有本钱,有门路,还拥有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只要姐夫和孔氏家族能和江浙财团、山陕财团联起手来,要什么我们做什么。”
郑毅一口气说出一大串,把这些本该对冯敬斋说的话全部告诉大姐,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性格好强的大姐多吹些枕头风,以增强冯氏家族的信心。
郑萱兴奋不已:“我觉得粮食生意马上就可以做。。。。。。去年两湖地区秋粮大面积减产,淮北和中原连续干旱,这段日子沪海的粮价已经涨了两成不止啊!”
郑毅暗自摇头,但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大姐,你说的不错,我也一直在留意国内的粮食价格,大面积的干旱和歉收是一个方面,但还有个重要的情况你恐怕忘记了,那就是老蒋和桂系肯定要打起来。”
“只要开战,整个两湖地区就会陷入连绵的战火之中,恐怕连地都种不了啊!”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还得尽快弄明白粮食生意和其他生意应该怎么做。。。。。。”
“据我了解,粮食生意不做则已,要做就必须上量,至少一次做个三、五千吨,否则没什么钱赚,但要想一次运来三五千吨,就必须有孔氏家族或者实力雄厚的某个江浙财阀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在舆论方面严加控制,至少不能让老百姓骂我们发国难财,所以啊,光靠我们两家是做不起来的。”
郑萱终于冷静下来,对弟弟周密的考虑和宽阔的眼光钦佩不已:“确实如此,我想的太简单了,等你姐夫回来你再和他好好说说,然后我和他一起去向老爷子请示,争取动用整个家族的力量促成此事。”
郑毅点点头:“你还管不管东方新闻社了?”
“怎么不管?马上我就不用再亲自奶孩子了,不回去盯着怎么行?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成为国内发行量名列前茅的新闻大报,要是不加把劲儿稳定局面,说不定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
郑萱颇为自豪地回答。
郑毅想了想,道:“你那本新闻财经杂志什么时候才能变为《东方周刊》?”
郑萱愣了一下:“现在还只能保证月刊,变成周刊的话恐怕力有不逮,怎么了?是不是父亲有什么说法?”
郑毅摇摇头:“父亲倒是没什么说法,香港的新闻集团也没有把《亚洲新闻月刊》改为周刊,因为香港那边人太少,发行量受到限制,而你管理的东方新闻社则不同,你面对的不仅是数百万人口的沪海,整个中国大半省份的文人和各级政府都是你潜在的读者,加起来至少有两千万人可以看到东方新闻社发行的报纸、月刊和周刊,这么大的潜力可不能浪费了!”
郑萱马上抱怨起来:“这事儿能怨我吗?刚生完孩子,有半年多没时间打理了,再者说了,整个新闻社的编辑和记者已经增加到一百多人,外面还有四十余人一直在建立发行点,忙不过来啊!”
“人不够就招聘嘛!只要能占领国内新闻发行市场,树立起第一新闻社的品牌,树立起自己的信誉、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哪怕你再招聘两百人回来也值得!只要建立起影响力,拥有引领舆论的能力,还担心不能发财吗?”郑毅苦口婆心地提出建议。
郑萱还是无法下决心:“要不这样,你过来帮我一年半载,别让父亲对我失望,好吗?只要你肯过来帮我,像开办报社前那样帮我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实施计划,什么我都听你的。”
“好吧,春节过后我来帮你一段时间,不过最多一个月,香港那边的生意离不开我。”郑毅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等着大姐提出请求,只有大姐提出请求他才能插手东方新闻社的事务,才能将更多的秘密情报人员安插其中,以完成他对周主任和上级党组织作出的承诺。
第四〇三章 馊主意()
晚上与姐夫冯敬斋和大哥郑恒详谈过后,郑毅再次回到临时栖身的跑马场别墅,开始制定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
徐茂富的任务也不轻松,他必须尽可能多地出现在沪海的名利场上,利用冯氏家族和郑氏家族的威望和强大实力,以商界后起之秀的姿态频频亮相,以大宗贸易和实业投资为手段,逐渐挤入沪海和香港的上流社会,迅速成长为包括民党特务组织在内的各大势力不敢轻易得罪的商界和实业界名流。
根据周主任的最新指示,郑毅需要充分利用家族的深厚背景、自身的有利条件和较为广泛的人脉关系,在扩建香港情报站、为党和军队秘密筹集发展资金的同时,有计划地向民党高层展开渗透。
要完成组织上交托的艰巨任务,郑毅必须制定稳健周密的实施计划,不但要在工商业方面祭出大举措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通过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军火和粮食贸易奠定自己的稳固地位,还要在舆论宣传方面有所突破,否则难以对民党军政高层实施渗透。
相对来说,香港方面的工作难度不那么大,远东机械制造公司已经完成集团企业的重组,成功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有了明确的经营范围、发展方向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集团公司旗下的精密机械制造公司,已经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拳头产品,率先实现盈利并树立起耀眼的企业形象。
香港海洋运输公司已经完成股份分割,位于香港、马尼拉和南洋各大港口的总部和分部、码头与仓储等配套设施正在建立,现有的加上正在改造的大型远洋货船吨位已经增加至十二万吨,最多只需半年时间就能全部投入运营,身为董事长的郑毅需要付出的只是总揽全局和耐心等待。
唯一需要郑毅谨慎从事的,只有筹划中的九龙码头工人联合会,简称九龙码头工会,这个工会并不是以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目的,至少在党组织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之前,九龙码头工会的任务仍然是团结香港工人阶级中一切可以团结力量,互帮互组的同时,逐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平待遇,为党组织实现阶段性和最终目的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沪海方面的工作开展极为艰难,不但容不得半点儿疏忽,还要投入巨量资金和巨大精力,而且时间非常紧迫,郑毅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争分夺秒,加倍努力。
此后三天时间,郑毅一直待在法租界跑马场的别墅里,精心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早出晚归的徐茂富同样忙得脚不沾地,不是跟随冯敬斋、郑恒等人购买一处处房产,就是和冯敬斋、郑恒谋划一笔笔生意,拜访孔、宋两大家族和*****并出席一个个宴会,举行一次次秘密谈判。
除此之外,徐茂富还要陪同冯敬斋巡查冯氏家族的码头、仓库和工坊商铺,弥补安全漏洞,增加保安措施,深夜回来还要为冯氏家族的自有武装制定管理章程和军事培训计划,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比大哥郑毅还要重。
一九二九年元月的最后一天,农历腊月二十一,距离新春佳节还有十天。
上午十点半,深居简出的郑毅苦苦等候的上级指示没有到来,却等来了南京方面派来的特使、刚从军政部调回军需部的审计处上校处长周均若。
陪同周均若一同从南京赶来的还有兵工署设计科中校处长杨继成和两名侍卫。
周均若一进客厅就高呼“上茶”,郑毅笑了笑亲自去泡了一壶热茶送来,并给美国留学归来的杨继成送上一杯咖啡,客气地解释说家里人少,只有两个老家人去买菜没回来,弄得杨继成很不好意思。
两名侍卫更是受宠若惊,不敢坐在豪华高档的西式沙发上,各自端着杯茶站在门口慢慢喝。
周均若几口就把一杯热茶喝干,然后打开公文包,拿出两份信函和一个卷宗,非常郑重地放到郑毅面前的茶几上:“两封信是俞世叔和蒋校长写给你的,你先把信看完,我们再说别的。”
郑毅微微吃了一惊,看了看茶几上的两封信,先把俞飞鹏写给自己的信拆开来,考虑片刻再捡起蒋校长的亲笔信,颇为慎重地拆开。
十分钟后,连续看了三遍信函内容的郑毅,重重地出了口浊气,似笑非笑地望向自己泡制咖啡的周均若:
“如果我不愿意把m19929型冲锋枪和仿柯尔特军用手枪的设计图、生产工艺流程和检测模具送给兵工署,是不是就要取消我的军火贸易资格?”
杨继成担忧不已,听了郑毅的话,连忙转向周均若,似乎要告诉名声显赫的郑毅这事与自己无关。
周均若没有一丝紧张,泡好咖啡慢慢加上块方糖,一边搅拌,一边迎上郑毅的目光:“怎么?舍不得?”
郑毅嘿嘿一笑:“这和舍不舍得没有关系,区区一款冲锋枪的图纸和工艺流程,所有零部件加起来不到十六个,哪怕我不把所有资料送给兵工署,兵工署也完全可以召集几个武器设计师和材料专家,按照实物样品摸索几个月,同样能依样画葫芦批量生产,我好奇的是谁出的这个馊主意?”
杨继成想笑又不敢笑,没等郑毅我看过来便低下头假装喝咖啡。
周均若无可奈何地告诉郑毅:“这是校长自己的意思,估计是想看看你态度如何。”
郑毅觉得不可思议,怎么预料到是蒋校长的意思,这才明白为何杨继成忍得这么辛苦,只好摇摇头,低声问道:
“继成兄,我听说兵工署多次给蒋校长上呈报告,恳求校长向德国顾问团交涉,把毛瑟m1924式步枪的设计图和检测模具转让给兵工署,以便在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兵工厂批量制造,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杨继成连忙回答:“不错,根据兵工署和我军各级军需部门的意见,迫切需要一款优秀而又先进的步枪,经过近两年的检验并充分征求各军将士意见,毛瑟m1924式步枪成为首选,但遗憾的是德国顾问团以无法干涉德国企业决策为由,拒绝了我们的请求,而毛瑟公司开出的专利技术转让条件非常苛刻,我们实在无法满足。”
郑毅点点头:“如果我无偿向兵工署提供毛瑟m1924式步枪的设计图纸、材料及工艺流程、产品检测模具甚至最先进的成套标准生产设备,我能获得什么好处?”
杨继成激动地站起来:“将军,你说的是真的吗?”
第四〇四章 竞争()
郑毅提出的条件太过重大,本身级别就不高的周均若和杨继成哪里能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