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中牟城里,还有数万南阳军的步卒?何咸这是什么意思?”审配不解道,“弃车保帅吗?”
无人能够回答审配的问题,就连曹操,此刻的思路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何咸突围了?中牟城终究是缺粮还是不缺粮?袁曹联军究竟是继续围困,吃掉南阳军这几万人,还是各自撤退,下回再战?
曹操暂时不提撤退的事情,回到大营与戏志才商量。袁绍则气愤于文丑之死,决意对南阳军实施报复,猛攻中牟城。颜良亲自领兵登城,鏖战了一天,双方的伤亡都不小,但中牟城还是没有被破。
两天之后,陈留传来噩耗!
何咸率领的飞骑军非但没有逃回颍川,反而绕了一个大圈突袭了陈留城!陈留守将夏侯恩坚守不出,力保陈留城不失。何咸攻不下陈留,转道攻伐陈留郡的其他十几个县城。杀人不多,专攻县城的粮草、焚烧百姓的房子。从事荀彧当时正在济阳县筹集粮草,济阳城被破之后,荀彧下落不明,恐怕是被何咸的飞骑军一并掳走了……
陈留被袭,正是坐实了南阳军其实是不缺粮草的,不然的话突围的何咸第一选择应该是回颍川筹集粮草,调集援兵。
得到噩耗之后的曹操再次头疾复发,不省人事。戏志才率领曹军二话不说,全军撤回了陈留城。
袁绍派人来所要粮草,戏志才以陈留粮草被南阳军焚毁,无力筹集,只给了袁绍全军三天的粮食。袁绍大怒,欲起麾下全部袁军攻伐陈留,被审配为首的谋士群劝阻。最后,袁绍留下了张郃领三万冀州步卒断后,自己在颜良的护卫之下,仓促赶至官渡,逃亡冀州。
贾诩费尽心思,设计了这个大一个局,怎可让袁军轻易逃脱?他命魏延亲率两万浮槎军,紧紧追着断后的三万袁军不放。自己则亲率剩余的两万南阳军,带着全部粮草辎重,放弃中牟,进兵陈留!
话说何咸发现曹操已经看穿中牟缺粮的骗局之后,果然改变策略,带领飞骑军佯装逃遁,实则突入陈留郡大肆破坏,并将消息传播给袁曹两军,引起恐慌。果然,曹操突然病倒,戏志才为求稳妥,退回了陈留,还透露了粮草不济的事实,引得袁绍大为光火,急匆匆后撤。
何咸趁机从陈留撤离,前往官渡堵截袁绍。可惜,袁绍跑得太快,何咸的一万飞骑军只来得及封堵张郃带领的三万冀州兵。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营内还粮草不济,张郃组织冀州兵突围了几次无果,三万冀州兵锐减至两万,军心溃散,无力再战。张郃下马求降,何咸欣然接纳。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僵持了五个月之久的中牟大战终于分出了胜负。袁曹两军因为粮草不济,仓促后撤,被南阳军抓住机会,一顿猛打。袁绍八万战兵,最后安全回到的冀州的不足三万。大将文丑、韩猛战死,张郃、沮授被俘之后降敌,其余不知名的小将更是折损无数。回到邺城之后的袁绍,怒火攻心,病倒在床榻之上。膝下两子袁谭、袁尚为继承冀州基业展开了明争暗斗,袁氏势力由盛而衰。
而在兖州,何咸、魏延再收服了张郃的两万冀州兵之后,越战越涨,兵力达到了五万。加上贾诩、文聘率领的南阳军两万,围困陈留城的兵力达到七万之众。而陈留城内,曹军兵力不足三万,更严重的陈留城囤积的粮草在中牟之战中消耗过甚,再坚持不过一个月。
陈留城,州牧府。烛影摇动,万物皆暗。
“主公醒了!”
曹操悠悠从昏迷之中醒来,看到戏志才、夏侯渊、曹仁等一干重臣都在身边,一脸焦急守候。
“战事如何了?”曹操询问道。
“袁军大败,南阳军七万围困陈留城。”戏志才苦涩回道。
“我军粮草还能坚持多久?”
“一个月!”
“唉……”曹操长叹一声道:“终究还是中了何咸的奸计!通知全军,准备突围吧!”
“主公……”戏志才哽咽无语。曹军中计,作为曹操的首席智囊,戏志才难辞其咎。而曹军一旦放弃了陈留,也就是放弃了兖州,放弃了参军赖以生存的基地。这对于曹军而言,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军师无需自责,此乃命也!”曹操宽慰道,“此战之后,河南再无我军立足之地。军师需书信一封,派人迅速送往邺城,请求袁绍将平原之地暂借我军歇脚,继续抗击南阳军。”
“妙才,突围之后,你领三千轻骑一路往东收拢士兵,敛聚粮草辎重,带上继续愿意追随我军的文武将领,一路退至北海的临济港。从临济港登船渡河至高唐,最后在平原相见。我与军师率着主力且战且退,从濮阳顿丘港渡河,前往平原。不愿追随我军的,曹某绝不勉强;愿意追随的,我等共渡难关,在河北立足脚跟之后,再反攻河南!”
“我等愿意追随主公,万死不辞!”州牧府的大厅之内,文武众将皆是曹操的心腹,纷纷表示誓死追随的决心。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放弃陈留,全军突围。
南阳大军推进,陈留各县纷纷易帜,接受南阳军的统治。何咸一路追杀曹军至濮阳。在濮阳城下,南阳军遭到了曹军的激烈抵抗。一个月后,南阳军在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代价攻下了濮阳城,濮阳守将曹仁战死不降,城内曹军已经全员战死。曹操在曹仁的拼死抵抗之下,从顿丘渡河逃亡了冀州。
于此同时,何咸下令徐州守将奉义中郎将臧霸,率领三万丹阳劲卒北进青州。镇守青州的曹洪不敌,节节败退,最后与西进而来的夏侯渊会合,收敛了三万曹军和大量的辎重粮草北渡临济,抵达平原郡的高唐港。
袁绍听闻曹操被何咸一路追杀,赶出了兖、青两州,病情加重。昏迷之前,袁绍叮嘱袁谭、袁尚两人联合曹操,共同抗何。平原郡,成为了曹操的临时基地。
第四百零五章 举荐人才 发展荆州()
收复青、兖两州也是南阳军力的极限,一下子得到两州之地,对于何咸而言是个幸福的烦恼。因为这意味着何咸需要很多的官员来管理这两州之地。下面的县城还好说,一大批曹操时代的县令选择了易帜,何咸大部分选择了继续留任。但是郡守级别的官员则缺了不少,何咸召开大会,鼓励文武大臣举荐贤能。
郭嘉举荐了颍川许县的陈群。陈群,字长文,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原本的陈群处为刘备征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驻徐州之后,投效曹军,官至司空、录尚书事,晋封颍阴侯,是曹魏集团的重臣。陈群最有名的是厘定了“九品中正制“,此举奠定了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此制度唯出生论,附和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并不附和何咸对于大汉发展的设定。除此之外,陈群还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总而言之,这是一位有能力的牛人,值得重用。
李严举荐了河内司马兄弟,司马朗和司马懿。这几年,李严为河南尹,负责改造白波贼,督建洛阳新城。听闻河内温县有大才,遂前往拜访。一番详谈之后,李严认为司马朗见识不凡,胸怀天下,是一位有大才能的人。而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才能不在司马朗之下。李严先是征召了两人在河南尹麾下做事,同时向何咸举荐了两人。司马朗为人方正,中正忠义;司马懿……曹魏的掘墓人,晋朝的奠基人,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谋士!
其余如程昱推荐了崔琰,钟繇推荐了董昭,蔡邕推荐了自己的弟子顾雍。
总体来说,这些被推荐上来的人都是有才华的,何咸也以兖州、青州的一郡之地委任给他们打理。只有司马懿这个超级阴谋家,何咸非常忌惮。一度想要冷藏他,不让他出仕。但想到司马懿的才华如果被敌人所用,或者在背后搞阴谋,何咸更加难以防范,不如把他放到阳光之下接受监督。如果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司马懿还能成就晋朝大业,何咸也认栽。打定主意之后,何咸又召司马懿找贾诩报到,在军师将军贾诩麾下当一名从事。何咸让贾诩调教之余,未尝不是让贾诩帮忙看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长着反骨!
现如今“卧龙”诸葛亮在朱儁手下,“凤雏”在郭嘉手下,“冢虎”在贾诩手下,在加上鬼才,毒士……
“按照道理来讲,我已经凑齐了三国时代最豪华谋士套装,不知道可不可以直接召唤神龙,一统天下呢?”何咸望着司马懿名字的名单,和低级趣味地想着。
安排好了足够的郡守人才之后,何咸又调任豫州刺史程昱为青州刺史。青州新降,又有曹操在高唐虎视眈眈,需要一个强势的刺史与臧霸配合,方能确保无忧。
豫州因为兖州、青州、扬州北部收复以后,从四战之地成为了安全之所,又有程昱此前打下的基础,新任的刺史只需要有守成能力即可。何咸提拔了长沙郡守蒯良出任豫州刺史,其弟蒯越接任长沙郡守。
作为最早效忠何咸的荆州势力,向、蒯、蔡、黄四氏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几大家族追随何咸,大力发展荆州的经济。荆州又没有战火的侵袭,人文,科教,经济都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期。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主要矛盾已经由基本的生存矛盾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几大世家一合计,为了能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便决定推举一人作为荆州实力的代表,想着更高的政治目标发起冲击。这个人,就是蒯良。作为代价,荆州各世家全面接受南阳的理念。
第一个就是在全州推行义务教育。凡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六年的基础学习。基础学习以村为单位,每年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进入县学。每个村只要能出一个学子考入县学,全村免去粮赋一年。该户人家免去粮赋三年,官府还另有奖励。县学毕业之后,官府包分配,优秀者成为县级小吏。当然,你也可以更上一层楼,考州学。荆州的州学学府有两所,第一所是皇家水镜学院,第二所是鹿门山学院。这两所高级学府,不但是州学,也是大汉最顶级的学府。能够成这两所学校毕业的,都将进入官府的各个部门。
第二个大力发展规模化的集体经济。大汉时代,中国主要处于小农经济,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这样的胜场方式太落后,生产效力太低。当然,这与全靠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耕种方式密不可分。南阳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独树一帜,超越大汉其他的州郡,主要就是采取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将生产资料和生产力集中起来,大炼钢铁,促进机械化的发展。虽然现在的机械化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但是更为省力高效的耕种机器的出现,纺织机器的出现,都极大提高了生产效力。生产效力提高之后,又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的有才能的人可以投入到科研和改进生产技术的领域,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一旦这个优良的生态系统建立之后,源源不断的技术会被开发出来,更先进的器械会被打造出来,粮食、生活资料都会快速地富裕起来。南阳郡,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此前,徐庶主政南郡期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