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反正有都司衙门的一百多兵保护你呢,不去他家就不去他家。你还有什么请求?”
“把省下来那五十两银子给俺,俺要救济穷人!”
。
第249章 赈饥平乱(十七)()
“行,五十两就五十两。你这孩子,就知道做善事,给自己存点嫁妆不好吗?你把银子都散出去,将来怎么嫁人?白身而嫁啊?”王兴见五十两银子就把她打发了,心里自是高兴,而且这孩子拿钱做善事,自己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嘿嘿,什么嫁妆不嫁妆的,人家还小,嫁什么人啊?再说,不是还有哥哥你呢吗?你能让妹妹白身而嫁啊?”
“就你鬼心眼子多!”
“哥哥,行了,这回俺有事做了。但是,你一定要早回来啊。”
“公事完了,马上就回来。”
她不肯去钱士完家,王兴只好把潘七留下照看,否则,自己还真不放心。
第二天,提刑按察使沈演得到巡抚钱士完通报王兴将赴泰安巡察的消息以后,急匆匆回了家,对迎上来的管家说:“去请李师爷到书房见我。”
管家答应一声去了。
沈演也不换官服,径自来到书房坐等李师爷。
李师爷不是别人,是他的同年韩爌的心腹之人。
早年间,沈演受过韩爌大恩,两人同是万历二十年进士,入仕二十多年来,两人互通款曲,互相照应,交情莫逆。
一个月前,李师爷携韩爌的书信前来,信中没有说别的,只说与赈饥钦差王兴有隙,请他设法将王兴陷在山东。沈演不知韩爌说与王兴有隙是什么意思,自己脑补以为,怕是王兴在担任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期间,表现出色,对皇孙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韩爌这个詹事府主官,这让韩爌感觉到了威胁,否则也不会让自己想办法将王兴滞留山东。
让潜在的威胁远离权力利益中心,久而久之,就会边缘化,这种手段在官场上是很常见的。
除此之外,沈演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来解释,旁敲侧击问李师爷,李师爷非常精明,每次都能用太极手法避了开去。
无奈,沈演只好按自己的推测行事。
如果自己的推测是真,这个忙必须得帮。韩爌现在是詹事府詹事,将来太子朱常洛登基,肯定会用詹事府旧人,他入阁是肯定的,而从目前皇上的身体状况来看,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
他入阁对自己的仕途大有裨益,这是勿庸置疑的。
对好友有利,对自己有利,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他痛快地答应了李师爷的要求。
要将王兴滞留山东,当然最直接的办法是赈饥事务没有起色,不断恶化最好,那样王兴是不可能尽快回京的。沈演知道山东的形势,也清楚官府的财力,自己再借机挑动事端,短期内扭转局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成想,王兴没来几天,就侦查到了胡升跟粮商刁一民相互勾结的事,而且根本不顾官场规则,以铁血手段,迅速扭转了局面。
官场中人人自危,再不敷衍塞责;豪绅噤若寒蝉,慷慨大出血,眼看赈饥事务迅速走向正规——想让王兴陷于赈饥事务不能自拔的打算也泡汤了。
胡升在临死前的威胁,他清楚那是针对他的。
胡升跟汇仁粮行互相勾结,大发国难财,他是清楚的,因为,裕仁粮行就是自己开设的,皮子生不过是自己推在前台的代理人罢了,而且趁山东大饥,裕仁粮行可没少发了昧心财,只不过,他不如胡升胆子大,也没有胡升的职务便利,所以也没有胡升赚得多——这些事瞒了别人,可瞒不了刁一民,更瞒不了胡升。
胡升临死前想要攀咬,被王兴卸了下巴,让自已暂时逃过一劫,但他不认为王兴会就此罢休。
每当想起王兴冷冷地扫向自己的一眼,再想想他的手段,沈演就不寒而栗!
他知道,有锦衣卫的暗中查访,他的事早晚都会露馅。
终日惶恐不安之下,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所以,原来是想方设法将王兴滞留山东,现在是想办法让王兴彻底闭嘴,既是帮韩爌,也是帮自己。
所以,当李师爷希望他将王兴的行踪随时通报给他时,他痛快地答应了。
想方设法打探王兴的行踪,不用多想,肯定是想要行刺。他不知道李师爷的计划,也不想知道。行刺钦差可是死罪,万一事情败露,自己还可以以不知情遮掩,但如果过多地参与其中,那事情可就变味了——那样的蠢事自己才不干呢。
“沈大人,李彬拜见!”沈演正在胡思乱想之际,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来到书房,冲他作揖打躬。
李彬就是李师爷,如果杜老八在此,一准能认出,这个李师爷,就是跟他联系的“林师爷”。
李彬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就是一双三角眼有点破相。他本是韩爌老家山西蒲州的一名秀才,多次冲击桂榜而不得,也就心灰意冷了。因跟韩爌沾点亲带点故,就托关系进韩府作了幕僚。他虽然文章不行,但做事还是非常精明的,进府以后,接连做了几件事,深得韩爌欣赏,慢慢就成了韩爌心腹。
前者,他被韩爌派出京城,假称姓林,联系上了景州斧头帮帮主杜老八,给了他一万两银票,让他行刺微服私访的王兴。
他心眼很多,根本没说王兴是钦差,而是编造了另一番说辞,杜老八是个地痞流氓,本就是个不辨轻重的主,待见到一万两重金,哪里还会想别的?也立即答应下来。
原来的打算是让魏三暗中跟踪,斧头帮帮众等在半路,趁无人之际一涌而上,以多击少,还不是手拿把攥?不成想魏三见有人行刺王兴,临时改了主意,这才令他原来的计划完全破产。
当在外边望风的于老六匆忙回来报信后,李彬立即找了个借口溜了。无论行刺成功与否,官府肯定会顺藤摸瓜找上斧头帮,再等在这里,不是蠢吗?
后来得知王兴只是受了点伤,斧头帮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李彬感叹王兴命大之余,也为自己的机警逃脱感到庆幸。
临出京时,韩爌就给他说过,如果行刺不谐,就去济南找沈演,再寻机会。
于是,李彬依计来到济南,找到了沈演。
第250章 赈饥平乱(十八)()
“李先生来了?快快请坐。”沈演见李彬到来,连忙请他坐下。
“不知大人召李彬前来有何见教?”李彬坐下以后,问道。
“哪有什么事啊,这阵子事情太多,也没跟先生好好聊几句。真是太忙了,你看后天钦差大人要去泰安巡察,偏偏还不让都司的兵保护,有些地方治安的事必须得提前安排安排,免得出了什么纰漏,惊了钦差大人的驾。”沈演说道。
李彬闻弦歌而知雅意,想了一想,拱手说道:“大人,李彬受家主所托,尚有一事要办。倘事有不谐,请转告家主,李彬定以身殉主,决不连累。”
沈演闻言点了点头,李彬很聪明,这是表明不会连累自己之意:“李先生既有要事要办,想必时间紧张,沈某就不留了。”
“李彬打扰大人多日,就此谢过。告辞!”李彬站起来冲沈演一揖,然后告辞而去。
李彬来济南多日,由于身负重任,他当然不会闲着。早在半月前,他就联系上了九如山匪盗张计绪。
张计绪打小练武,有一身好功夫。他是军户出身,长大以后自然是从了军。
明初﹐军队由“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部分构成。洪武二十一年﹐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改置军籍勘合﹐详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自行改籍。
军户的军差包括﹕户出一丁赴卫当兵﹐是为旗军。旗军或操守﹐或屯种﹔户出一余丁随正军到营﹐佐助正军﹐供给军装﹔军户户下须以一丁供给在营正军﹔户下若无丁壮﹐须佥幼儿为“幼丁“﹐以备成丁后勾补当差。
为使军户能自备服装盘费﹐明政府规定﹕军户耕种的田地军田在三顷以内者可免杂役﹔三顷以上者须与民户一起承担杂役﹔随营余丁和户下供应余丁亦可免当差﹔正役仍要承担。
但这些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并未贯彻﹐军户的杂役负担没有减轻。同时﹐在社会地位上﹐军户亦低于一般民户。民户若与军户通婚势必连累自己的子女﹔军户丁男仅许一人为生员﹐民户则无限制﹔正军户五丁以上方许充吏﹐民户二丁以上即可充吏﹔民户有罪﹐往往以充军处罚﹐军户不许将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籍。
与元代相同﹐明兵丁征戍远方﹐军装盘费数目很大。一丁出征﹐一家以至一伍﹑一里都要受累。若一家佥两三丁﹐分当两三处军役﹐则更属重役。各级官吏甚至一普通生员都可以任意役使军丁﹑克扣月粮。有明一代﹐军户逃亡的现象十分严重﹐明中叶后﹐军户制度形同虚设﹐募兵渐渐成为明朝官军的重要来源。
张计绪当然也在受盘剥奴役之列。后来,他与自己一伍的士兵商议后,盗了上司百户的财物,连夜逃亡,来到济南与泰安之间的九如山,当起了盗贼。
由于张计绪武勇过人,众盗推举他当了大当家,二当家的叫张文朗,三当家的叫周尧德。后来,匪盗队伍逐渐壮大,发展到了二百多人。
官府也曾派捕快追查,但他们躲进九如山,就如鱼入大海,捕快根本就见不到他们的影子。久而久之,官府也就视而不见了,好在,张计绪等无论劫道还是入户抢劫,从不把事情做绝,总会给人留点财物,以至于民愤也不是太大。
而且,他们从不抢大户,知道大户们多多少少与官府有来往,或者子侄们就在官府里做官,如果招惹了他们,势必惹来官兵围剿,他们这二百来人,是不敢跟官军对抗的。
但今年以来,张计绪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各村各庄十室九空,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他们抢劫偷盗就失去了财路。
二百来人眼看就要挨饿,张计绪、张文朗和周尧德自是非常焦急。他们感到,如果要让这二百来人活下去,必须铤而走险,对大户下手了。经过商量,决定由张文朗和周尧德分别化装成饥民去济南府和泰安州查探情况。
张文朗在济南府亲眼目睹了饥民冲击王三善府宅的事,当时若有所思,似乎这件事给他什么启示,却是始终没有想明白。
后来,他在济南的眼线说,有一个人想跟九如山大当家的做个买卖,问张文朗见不见?张文朗想,所谓的做买卖,当然是雇凶杀人,能找他们做买卖的,无非就是这个,难道还有其它?见见也好,看看他出什么价码。
李彬就这样跟张文朗联系上了,当然,李彬还是假称自己姓林。
当张文朗听说是要杀钦差,当时吓得真摇头,说道:“林先生,你可饶了我们吧,这个事我们可不干,我们一是没这个胆子,二也没有这个力量,济南府多少兵?别说钦差守卫本来就严,就是能侥幸杀了钦差,能走得了吗?”
“二当家的,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你们暗中煽动灾民闹事,灾民都在生死边缘挣扎,一有人带头,必然纷纷响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