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颤着。
有时皇上兴致还存,便让蹲着擦身的少女以茶漱口然后服侍一番。这些基础服侍男人的小技巧,女官都有教过,使女们各怀心思,多多少少学了些儿。
张林擦完身子,坐在床边,看着蹲足为他清洗的少女会心一笑,伸手摸摸她的云鬓。少女立刻红云满脸,端起温烫的茶水使劲地漱了几口,双手扶住皇上的大腿面,把嘴儿凑了上去。
“朕记得你叫碧儿是吧?”
“唔”
“服侍的蛮好。”
听得夸赞,碧儿的云鬓晃动得更卖力了。
潘金莲跟白玉莲清洗完身子回来,看到这般场景,不由娇斥道:“皇上又欺负碧儿了。”
张林浅尝辄止,拍拍碧儿云鬓道:“换盏茶来,偏房歇着去吧。”
“是,皇上。”碧儿乖巧地起身,幽怨地去了。
张林回到床上,拿起床案上的中小学教材课本和一支限量供应的铅笔:“你们先睡,我看会儿书。”
“奴家暂时不困,不吵着你看书便是。”二女一左一右地偎依男人身旁,碧眼假寐。
张林也不管,阅读课本时,偶尔用铅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挑出超纲的内容。
没人比他再清楚“超纲和不超纲”的界限了,所以这些教材他审阅了半个多月时间,也不过完成三分之二的进度。
现下国家各项工作都上了发展轨道,需要的就是精益就精地去完善它。这几年经济发展不慢,但军费开销一直是大头。等搞定了金国和蒙古,得好好让国家歇一阵子。
下一阶段的五年经济发展规划中,对待周边国家以渗透和挑起内斗为主,通过军事威胁和政治经济手段完成大东亚体系的分割和整合。
另外,美洲移民计划也得提上日程了,光阴有限,留给自己的时间可不算充裕。
目前渔民已是探索到了鄂霍次克海往东从西伯利亚延伸出来的半岛上,后世俄罗斯把这个半岛称为堪察加半岛。这个时代,中原唐书叫它流鬼国。
其地气候不算太恶劣,半岛北部冬天较冷,南部却和中原北地差不多。生活着七八万人口,不超过十万,百姓多以猎兽驯鹿捕鱼为生,性情比较凶悍。
不过张林没打算干掉他们,只想在其地开一个补给港口,为将来移民北美做准备。
这时代横穿太平洋是不现实的,保不准十艘船过去,八艘得被风浪打沉,那还移个屁的民?
所以啊,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把船队沿着西伯利亚大陆海岸线走,从白令海和东西伯利亚海横穿过去,到后世的美国阿拉斯加半岛。
那个白令海峡也就几百公里距离,只要找当地的流鬼国渔民摸准气候,每年里什么时节刮什么风,什么时候不宜出海,便可以提前在阿拉斯加半岛上移民,建设补给站。
等阿拉斯加半岛补给站建设好,那便可以海船顺北风沿着北美海岸线南下探索,找出一条可行性的沿海航线后就足以进行大批移民工作了。
张某人移民美洲只针对于北美,延接到后世尼加拉瓜、巴拿马运河以北就足以。南美留着自由发展,总得给欧洲一点发育基地不是?
假设每艘船移民五百,一千人,一年移民十万人,坚持二十年便可以移过去两百万人口。
只要子孙后代坚持自己的政策,到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北美若能发育到一千万人口就足以遏制住外族的入侵。
第561章 两期五年计划()
现在的中华国科技水平(十二世纪)应该是处于另一个时空欧洲十五世纪的层次,处于大航海时代的开端,个别例如蒸汽机、化学火药、电学等黑科技不算。
把完整的科学体系带到北美大路上,直接进入半蒸汽时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或许未来北美中华会比中原的中华国发育的更强大也说不定,毕竟那是一片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极佳的得天独厚的新大陆。
如何在北美起步发育,张林设想的很简单,也很可靠。那就是沿着后世美国起家的“密西西比河”,在沿岸进行农业和工业化建设即可。
可惜他手上只有后世中国的地图,涵盖一些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东亚部分地区,但无有美洲地图。
不过那么大的河应当不难找。
只要提前占住北美东部沿海一带,依靠火器和战舰,也只有移民国欺负欧洲和南美的份儿。
未来的移民国和本土中华国,张林并没有打算搞成一个体系,不论谁强谁弱都是一个祖宗不是?哪怕两国打起来,那也是兄弟间争霸世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敌人的国家是注定长久不了的。
所以啊,为了给移民国拖延出足够的发育时间,在自己的余生里是必须要把“禁海”政策执行到底的,内陆地区绝对禁止外国商人涉足。同时还得多培养一些新时代的青年,为移民输出做准备。
因此,战争得尽快平息下来,尽快把大东亚体系完善,尽快把中亚进入中原的西部地区给构筑出“马奇诺防线”。
在这个构思下,不知道得有多少民族百姓得死在中华大地上,用他们的血肉来铸造汉族的辉煌。
有时候,张林都能隐约闻到手掌上浓郁的血腥味。或许再穿越,直接穿到地狱油锅里去了。
第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内阁大臣们跟张林已是统一了思想:抑制东海岸资本发展,把中部和西北部地区优先以工业资本带动起来。
主要发展思想既是:散户农业+小手工产业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农场农业+东岸沿海渔业、商业+中部西北部的初始工业和手工业。
什么事一旦由国家推动,那进度是相当巨大的,张林为了统一内阁大臣们的发展思路颇是下了番功夫,废了好多口舌。
毕竟现在东岸沿海是国家税赋的重产区,抑制其资本发展无异于阻碍经济发展,唯有不断地通过政策促进中部西北部完成小农业向手工业和初始工业的转型后,才能有效刺激东海岸纯商业经济。
这个时间或许要比五年更久,十年都有可能,毕竟这其中要伴随着资本的主动和被动迁徙,以及大量拥有手工业生产技能的百姓。
好在元武陛下在第一期五年发展计划制定的时候就以战争物资就近生产的原则,把许多支撑国家军工业的工业带、工业城、工业区放在了西南、中部、西北地区。因此第二个五年计划之所以能通过,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而内阁大臣们所需要做的,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利用第二期五年计划把第一期五年计划的农场、手工业、初始工业基础给夯实!算起来,总共也有十年的发展时间,基本可以给以后的中华国东西、南北地区发展计划定下基调。
伴随着第二期五年计划的另一件大事,则是要彻底完成货币政策。
针对目前市面上,尤其是中部西北西南地区,必须尽快、强制完成前朝贵金属的回收回炉重造工作,将一分、一角纸票,金银货币和大额汇票普及到道祖福光普照下的每一寸土地上。
在蒸汽机铸币有了雏形后,内阁大臣们也看过这种钱币,对其精美的程度毫不吝舍地赞美。其工艺水平已是增值了金属本身的价值。
为了回笼贵金属并且为以后的金本制打下基础,张林决定把新的金银币以混合金属铸造,既:内部以坩埚炼钢法的钢料为底,外部裹金银。并且为了缓和一分、一角纸票的过渡泛滥(劣币驱逐良币),朝廷将增发价值两分钱和五分钱的两种钢制钱币,以其工艺水平弥补钱币本身的价值不足。
另外,在一角到一元之间,取消纯银币币种的继续铸造(事实上并未发行多少),而以钢银混金属制作两角和五角钱币。
毕竟现在国家公信力提升了,百姓们对朝廷发行的货币信任度较高。从钱币本身的价值和铸造成本来说,其价值也是不弱于金银本身的。
趁第二期五年计划,把货币市场完善后,迎接即将到来的航海贸易,把这种货币掠夺的基础夯实。(从别国结算金银,拉回国内重新铸造货币,利用工艺生产水平可以赚取极大的贵金属差价)
当这种货币政策发威的时候,就可以将贵金属流动给逆转,大幅度地提高本国金银储量。同时利用别国货币更替和编制,可以往国内囤积类似于铜锡铅这类金属。
事实上,中华国周边的国家在这几年中已经是这种货币政策下的受害者了,要不然中华国也无法支撑庞大的军费开销,只是周边国家还不知道罢了。
元武陛下所提出的的种种发展规划,也不是全盘被内阁大臣们所接受的,尤其是涉及到教材编写这一方面。
在张林看来,古人之所以在科技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踱步不前,一方面是外部异族入侵的原因,相当大一部分是内部书籍普及不开的缘故。
对于后者,内阁大臣们并无异议,事实上他们本身就深有体会。想读懂古人前辈们关于术数、物理、化学的书籍颇为心神,需要很深的社会阅历才可以。
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连读懂他们书籍都成问题,更别说把其中的科学知识掌握、传承并发展了。
不过,内阁大臣们对于元武陛下提出的“白话文”却是有强硬的抵制,认为“文统不可丢”,此举也会造成社会动荡。
在双方各让一步下,中小学教材中添加了诗词歌赋一门,并且作为文化主修课,切毕业考必须考教书法……毛笔。其余数理化学科则编写为白话文,方便阅读和学习。
对此,元武陛下也只好接受。
第562章 刻线机()
数理化的发展,铅笔也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因为其便捷使用的特性,迅速走红市场。只不过碍于其生产工艺低下,产量不大,价格比普通毛笔还高。
铅笔的制造不算困难,但想制作的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笔芯原料是石墨,不同颜色就用不同颜色的黏土。但想制作成后世那种可以拿小刀削皮的铅笔,可真真不是简单工艺。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铅笔主要是机械手工制作,即石墨和粘土混合后制成条状,然后通过小机械把加工成长条圆柱形的木条切开,再以旋转方式旋出一个放置笔芯的条坑,最后夹紧用胶水(鱼漂胶和动物皮胶制作的)粘合。
这样搞出来的铅笔用是能用,但经常会松动,因为机械精度问题,往往需要进行工匠进行二次加工(磨去不均匀凸出的地方,至于凹下去则用混了糯米汁的黏土压平)。而且,成本相当高,在民间普及不开,学校孩子也用不起那么高级的,大多是用手拿着墨条写……最多自己找皮、废纸、小木片夹一下,以至于写的时候把手弄得乌黑黑。
不要小看铅笔的工艺流程,中华国如果不能完善精度刻画和胶水这两个技术瓶颈,百年内是别想大规模机械制造后世那种铅笔。
谈其精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从中华国制定了新计量单位后,物理研究所就一直致力于把精度问题改善………谈不上解决。不然就无法应用到很多需要精密加工的机械上去。
造铅笔、造钱币、造子弹、造炮弹、造滚珠铁丸、造车轮、木头切割、铁钉、铁丝、螺母、纺纱机、织布机、玻璃罐、机床、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