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如九章算术里的勾股定理,今有池方一,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

    明明可以用简单的表达方式述说,非得搞得复杂麻烦,何必呢。

    而且,这时代还不兴时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于号等符号的书写运用,搞得张林到现在都不习惯。

    所以,在小学课本中,他就强行把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加了进去。利用这次“译古本书籍”机会,好好整顿下文化传统。

    精髓要保留,糟粕要去除。

    另外,由皇宫牵头,从上至下,最先从军队中开始“胡服骑射”的革新,将衣袍进行整改,使其进一步缩身,衣领、袖口、裤腿、裤兜,衣兜等等,适应士兵们的需求。

    民间服侍也进行整改,缩紧内衫,把内衫的系带改为纽扣,勾勒出人体线条美。女子裙裤整改为单独的内衫裤和裙子,裙摆不得拖地,必须露鞋。

    男子的袍衣则整改为大衣规格,以皮带束腰,内衫和内衫裤严禁连体。

    张林对男人穿连体内衫是深恶痛绝,特么上厕所掏鸡儿都不方便,不知道古人为啥喜欢这么麻烦。

    当然,服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带动了民间制衣行业的发展,许多改不了的衣服被商人们低价回收回来,然后当成二手货卖给周边国家百姓。

    国内百姓们反正无所谓,随大流,有身份地位的人穿什么,他们就跟着穿什么。新式服侍很方便,尤其是需要劳动的男性衣服,十分的受欢迎。

    而女子的裙裤事实上是经过了美化处理,当皇宫中女子带头穿着时,官报就及时进行了追踪报道和称赞。

    这倒不是张某人个人癖好原因,而是真因为古代人穿着的确麻烦。

    就好比女子穿着旧服饰上茅房,要拉起外面的褙子,然后解开裙裤的系带,再解开内里还有一层的衬裤和亵裤。要是遇到尿急,还不得拉裤裆里?

    整改后,女人上茅房,只用把裙子掀起,解开里面的内衫裤和亵裤就可以了,方便了许多。而且,夏天时候比较透气舒适。

    张某人平时闲暇无聊,就喜欢在秘书总署里找枪手来替他“润色”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根据他的口味来定义“新时代之美”。

    就比如女子以白、高、润,知书达理懂科学,敢于贡献社会为美。男子则以懂科学,文能书章,武能格斗,勤炼身体,参军报国为美。

    在他的建议下,司法总署也制定律令,严禁蓄养**,禁止“龙阳之风”,违者处以重罚另外以道德约束十四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年龄的少女和少男失身。

    对于和十四岁以下少女发生性关系的人一律叛以强。奸。罪,处以劳役二十年的最低惩处,不得减刑,严重者执行死刑!十四岁以下失身的少男,对其当事人、直系亲属处以高额罚款。

    中华国卫生总署在报纸上宣扬十六岁以下少男少女失身的危害性,提倡法定婚嫁年龄十六岁以上行房事,可以减少婴儿因体质弱而导致的夭折现象。

    事实上,开国后的新生儿统计下,这些律令的确是让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

第515章 让商人登台() 
元武陛下喜欢西夏少女们健康活泼的身体,宫女嫔妃们也都加强了舞蹈活动,将一些宫廷舞蹈改编为偏西域风的快节奏,在舞蹈运动中塑造苗条体型。

    宋代以白、胖为美,但不是真的那种巨肥,而是一种丰腴的胖。这类女人一旦加强运动后,体型比之单薄的“瘦”要更吸引人。

    尤其是元武陛下还经常亲自教宫女们跳一些稀奇古怪的舞蹈,李师师和唐玉仙以及礼乐房根据陛下的喜好改编舞乐,加强女子腰、臀、腿、胸等部位的运动量。

    效果很显著。

    碧水苑。

    “至于么?”男人嬉笑出声。

    “人家忍不住嘛,谁叫你跟头牛似的。”

    张林等她缓缓,才把下巴搁在她肩头上笑道:“你看倩儿就忍得住,改天朕找人把房顶修修,省得被你给叫塌了。”

    唐楠儿反手在背后的男人身上抓了把,娇艳欲滴地嗔怪道:“皇上不许取笑人家。”

    “来几回了?”

    “不知道哎呀,你不许问了。快些吧,奴家好累呢。”

    “”

    欢愉后,张林左拥右抱,今晚儿一次性把白玉莲、刘倩儿、唐楠儿都给喂得饱饱,也只不过发挥了五六层的功力而已。

    帝王养生术果然牛逼,关键还是补的好。

    当年的十六七岁少女,如今已是二十四岁的少妇了,唐楠儿和刘倩儿依旧是昔日的脾性,一个叽叽喳喳,一个恬静如水。

    去岁张某人在生育子嗣上交了白卷,今年可不能再鸭蛋了,否则都对不起宫里头这么多女人和大臣百姓们的期待了。

    当然,此时不是使命折腾的时候,等过了三月才是最佳繁育季节。

    清晨醒来。

    张林在倩儿和白玉莲服侍下穿衣洗漱,床上的唐楠儿睡得跟死猪一样,毫无侍寝的嫔妃规矩,不过也就张某人宠她罢了。

    刚过了元宵,该商议的事情都议定了,其实也无多少事。

    开国第四年了,内阁已是习惯了新的朝政处理方式,成熟而高效地帮着张某人减轻负担,哪怕皇帝十天半个月不闻不问,朝政也不会出纰漏。

    这边是皇权下放,职能细分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知道这般好处吗?不,皇帝明白的很。只是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如张林这般思想开放,愿意把天下集于一身的皇权交出去。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体制下,一旦张林突然驾崩,那么首相吴用很可能就会从空虚的皇权中大捞一把,继而成为摄政辅国的权相。

    当然,张某人对他的寿命蜜汁自信,坚信自己能活到九十九。他也绝不会任由三朝元老这样的现象发生!

    内阁每届五年,正常情况执政三届,最多执政五界。干满二十五年,哪怕你有天大的才干也得滚出内阁。这个制度已经是以律法形式确定下来了。

    能在正常情况下爬进内阁的官员已是四十岁左右,干满五界是六十五岁,也该退休养老了。

    在张林的暗中授意下,新一期的公职人员中最先晋升的大多是家境富裕的商人子弟,一方面张林是把商人巩固在身边,另一方面则是促进商人集团的壮大。

    当这个国家完全以商业主导前进方向后,不论数百年后是悍勇好斗还是利益至上,对民族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好事。

    国家衰落了,商人们愿意吗?不,他们会第一批跳出来抗议,想法设法让国家强大到可以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外邦侵害。

    经济放缓了,商人们也会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进而要求国家朝廷做出改革或者开发新的商业发展渠道。

    商人就好比雷达一般,指引国家的车轮往哪个方向开动,遇到拦路石他们会自发奋勇地搬开它。有贼人抢劫,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捍卫财产,跟贼子拼命。

    张林组建朝廷,改革朝廷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让商人掌权。

    这非一日而就的事情,只得从他们一代代子孙身上入手,让他们以合法的正常的渠道慢慢地接管这个国家。同时,用法律和道德来约束商业行为,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一些因为商业发展而扭曲社会的毒瘤给扼杀在萌芽状。

    事实上,张林为此做了大量努力,一面给商人各种政策,一面制定律法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他们,只是希望中华国的商人们在走出去后能以一个文明的形象在世界大舞台上表演。

    就比如奴役法的出台,在现阶段下对商人们是有巨大的推动力,但当大航海时代到来,奴隶法就是束缚商人的武器。至少,中华国开启的大航海时代不能太过于非人道和血腥。

    这便是张某人以个人意志主导朝廷对商人们设下的一道枷锁,这道枷锁能不能锁住商人们还很难说,但最起码能把奴隶血腥味减淡,不至于让道德底线太过败坏。

    现在中华国的船队沿海航行,最远已是能开到僧伽罗王国(斯里兰卡)了,那就意味着只要沿途有补给站点,绕过非洲好望角开到欧洲完全不成问题。

    这时代的苏伊士运河并没有疏通,所以是没有办法从阿拉伯海直接进入地中海抵达欧洲的,必须要走非洲航线。只要慢慢地把补给点一站一站地修过去,开通一条航线也就是五六年的事情。

    那么,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就成了继僧伽罗王国后又一个必须拿下的战略补给点了,这个海岛是中华国开展非洲的前沿。

    非洲的黄金、宝石,丰富的优质煤炭、以及强壮的黑人劳动力是中华国塑造世界货币,在国内开展大型基建工程必不可少的货物。是的,是货物。

    疏通黄河、长江,造桥铺路地建设国道、省道,炸山挖矿,开发西伯利亚,修筑大东亚防线哪一样都是需要几十上百万人投入的大工程。光靠中华国现阶段的人口基础,劳动力很难,财政更难。

    而使用管饱不管死的奴隶,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为了有效遏制黑人混血流入中原,也是当初成立锦衣卫的目的之一,张林这一代,甚至是以后数代子孙注定要背负滔天血债。

    一想到整个大东亚防线和疏通黄河、长江的巨大工程,张某人就脑袋疼,更别提贯通中华国东西南北的国道和省道了。

第516章 送行西域商队()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奋图强做好汉让海天为我聚热血,去开天辟地,为吾理想去闯,看碧波高壮强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男儿,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中华好男儿,热血热肠热,比太阳更光!”

    啪啪啪啪!

    “皇上唱的真好!”

    “奴家心儿都要跳出嗓眼了。”

    “这歌儿听起来就提气,当然,还是皇上唱出味道来了。”

    在一堆吹捧夸赞中,张林摆手示意鼓乐余声停下,接过侍女的茶盏润润喉,满面红光地笑道:“是嘛,都是礼乐房的老师们教的好,朕这喉嗓也能唱出些味儿来了。”

    一旁指导的礼乐房女官乐师和男官乐师们忙道不敢,纷纷夸赞皇上天赋好。

    张林自个儿也陶醉十分,把这首歌整出来的确不容易,从年前到年后差不多捣鼓了两三个月进行配乐开嗓,有专业人员培训就是好,御药房也每天用药滋润他喉咙。

    为此,张林还特意从近卫军里拉来几个人陪他一起唱……其实是帮他圆声,主要是一些高音地带他上不去,需要好些人一起抬音……当然,一些“硬”嗓子的乐师也是必不可少。

    马上便是开春三月,远征西域的商队即将启程,此去万里也许他们其中会有人因各种各样原因回不了故土,埋骨他乡。就算是朝公署的二级(六品)外交官员,也将至少十年常驻异国他乡。

    为了感谢这些人的奉献精神,不管是因为金钱利益还是政绩,他总归是要表示一番,用这一首歌来送别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