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龙志-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甚至全球冷冰器战争史上,绝对是罕见的第一人!

    可惜这种崛起,还只是泡沫和假象。项羽清楚,自己的班底还不够硬,要真正争霸天下,还需另一场更加艰苦卓绝的战争

第二百一十一章 称帝 还是 称王() 
史家和诸侯讨论最多的是这个,项羽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又要架空楚怀王,尊其为义帝?他给自己称为究竟有什么深意?!这个主意是范增出的?还是他自己想的?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可以对这些问题基本做出判断:

    项羽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很简单,项羽根本当时不具备这个实力。前面已经讲过,两万余人,能驾驭住五十万诸侯大军,连威胁带忽悠,能摆平都已经不错。项羽手下的班底、资源、实力,顶多做个诸侯,所以称帝只会招致六国再次反叛,此时项羽已是百战疲惫之师,胜算太低。

    为什么给自己取名?

    项羽见秦始皇时就讲——“彼可取而代之!”。也就是说,很多年前,项羽就一直在思考取代秦始皇的方法;巨鹿大战之后,他就在思考如何真正取代秦始皇。既然不能马上称帝,又不能把自己降级为诸侯,和十八路诸侯平级,这就没有意义了。在皇帝与诸侯之间,只有霸主这个称号是最牛的,但是春秋五霸中的诸侯,大多数还是诸侯,只有周朝天子是王室正统;到了战国,各诸侯国都封王了,所以要称霸,就必须至少是霸王。霸王,能够显示比其他诸侯王更加尊贵的身份,可以号令天下诸侯,可以政由己出。

    至于西楚二字,很明显,这是项羽深深的复国情节,为了明确自己仍然是楚国人,所以国号为西楚。是个非常天才的称号,但中国历史上霸者不过三代,所以也奠定了项羽集团的短命行情。

    这个主意是范增出的?还是他自己想的?

    范增虽然攻于谋略,但思想还缺少创造性;范增会鼓励项羽称霸,但绝对想不出这种超级戏剧性的名号。所以,史书上有记载,项羽自己的谥号都是,说是他自己给自己想好的谥号。司史迁同志虽然不断在史记中给项羽抹黑,但还算是仗义,给项羽按着帝王的待遇,为项羽编制了项羽本纪!

    换言之,因为这个的尊号,后世两千年,人们还是给了项羽帝王的默认。

    最后还有一个疑问——分封天下时,传国玉玺的去向?

    史称子婴投降时把交给了刘邦,但是在刘邦给项羽的贡品和礼品单中,都只是大量玉壁和财物,却没有关于的下落。显然是刘邦刻意藏匿了这天下至宝。如果项羽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可以名正言顺宣判刘邦死刑;可惜,项羽和范增一直到最后都没想起这个事。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项羽拿到的资料,只记载了子婴,把献给刘邦的记载,刘邦登基之后,将更名为!

    项羽和范增聪明一世,却显然文化还是不够,竟然不知道传国玉玺才是皇权的象征!唾手可得的都没能得到,也活该他唾手可得的江山到最后还是丢掉了。

    私藏,这是唯一可以名正言顺杀刘邦的理由,项羽和范增都错过了,还是因为太粗心!所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

    却说项羽以西楚霸王之令,宣布完分封天下诸侯的具体内容。诸侯议论纷纷,有愤怒者却敢怒不敢言。这些情况都在项羽预料之中,但整个天下大局,项羽还是心里有数的。项羽举起手中大海碗,邀诸侯共同举杯,朗声道:“大秦无道,英雄崛起,乱世数载,血流漂橹,天下民生,苦不堪言。今天下初定,诸侯各安境界,努力发展,为天下求太平,为百姓谋福利。若有哪一路诸侯敢擅动刀兵、攻伐他国,天下群雄当并伐之!大家以此酒为誓,精诚团结,共成大业。”

    这段讲话,慷慨激昂,再次镇住了一些不安分的诸侯。

    分封结束,陈平再次给项羽献计道:“项王啊,恭喜您分封天下,成为西楚霸王。不过有一件事必须要请您定夺。”

    项羽对陈平还是有点好感,毕竟架空义帝的建议,给自己带来不少实惠。于是项羽很客气地道:“陈参谋有话请讲。”

    陈平看项羽心情不错,便进言道:“天下大军约五十万余人,齐集于咸阳,如今咸阳已经成为焦土一片,军粮和物资供应成大问题。诸侯大军,多呆一天,就要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分封已经结束,军队齐集在这里,这些不同分属的部队随时可能发生矛盾冲突。您必须要早做决断啊!”

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侯分崩离析() 
项羽一听,这太有道理了,必须得赶快解散这些乌合之众,否则压力太大了。于是立即下令诸侯:“所有受封诸侯,立即率领本部军马返回封地,路远的给十天时间,路近的给四天时间,沿途不得骚扰百姓。汉中王刘邦,留在陪伴霸主,继续讨论天下大事。”

    陈平这个建议,其实是和张良商量之后故意提的,两人都觉得刘邦呆在项羽身边随时有生命危险,尤其是范增很快就要回来。原本想借诸侯返回封地的事,让刘邦可以顺利率军脱身;可是没想到,项羽来了个特别命令,唯独要汉中王刘邦在伴驾!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陈平回去给张良献计道:“既然项王不想让刘邦返回封地,你们不要直接提这件事。我们要演个双簧,你让汉中王上书,就说天下已经太平,汉中王思念家中妻儿,要返乡迎接亲人。这时,我们再从旁边敲打一下,给他来个之计,老项保准上当。”

    于是,次日刘邦依计向项羽上书,请假要回沛县省亲,说常年征战,离乡日久,非常想念家人。项羽知道刘邦在演哪一出戏,没有批准,说思考一下,就让刘邦回去了。此时,张良在旁边进言道:“项王啊,千万不能让刘邦回沛县啊,那里可是他的根据地,他的人马都是沛县的,弄不好他还会在一带称王,到时候就麻烦了。他既然想念亲人,我们偏不能让他相见,我们派人把他的家人接过来做人质,然后立马打发他回到汉中封地去,有人质控制在手中,我们就不怕刘邦不听话了。”

    项羽一听这话,觉得有理;毕竟把刘邦强扣在身边觉得尴尬。

    这时,陈平再过来献计道:“项王您既然封刘邦为汉中王,而且已经诏告天下,如今其他诸侯都已经返回了封地,如果我们强留刘邦,恐怕天下人会非议我们。不如采用张良的话,把刘邦的家人接过来做人质,这样既可以约束刘邦,又可以保全我们的信用,这是两全其美的策略啊!”

    项羽听罢大喜,立即安排人照办,去沛县取刘邦的妻儿、父老等。这边给刘邦办了就职手续,批准刘邦即日起返回封地,去当汉中王。

    刘邦得以逃离项羽魔掌,开心不已,每待在项羽身边一天,刘邦就会胆战心惊一天,他害怕自己的秘密被项羽发现,更害怕喜怒无常的项羽会突然对自己发难。

    刘邦办完手续,立即拔寨启程,火速穿越秦岭,向汉上一带进发。

    沿途,刘邦采用张良留下的计策,将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崇山峻岭中,经过的桥梁也全部毁掉。这一点,史书让称,是为了显示刘邦没有东归之心,让项羽放心,自己会好好呆在巴蜀之地做汉中王。其实,真实的用意是——刘邦害怕项羽反悔,又害怕士兵们不愿意跟着自己吃苦,偷偷逃回关中和东部。烧毁栈道,一石三鸟,既可以显决心、又可以断追兵、更可以断了士兵们的逃亡之路。

    可是,自从刘邦率军入蜀,士兵们的逃亡就成了常态,基本上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士兵开小差。起初,刘邦军规非常严厉,抓住逃兵还会处以重刑;可渐渐的,将领们也经常三五成群的逃亡,大家都觉得跟着刘邦待在山沟沟里没啥前途。刘邦干脆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但刘邦自己却很有安全感,毕竟他最早起家就是占山为王的;现在虽然还在山沟沟里,但总归是真正的汉中王,而不是山大王啦!

    刘邦在汉中卧薪尝胆,他可不是勾践,刘邦并没有真的尝熊胆,他每天趁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拿出来把玩,这不停刺激着刘邦试图东山再起。然而张良被扣在项羽身边,自己苦于无人商量军国大计,只得静待时机,休养生息、训练军队。

    刘邦这次进攻咸阳、鸿门受惊、受封、西进汉中,虽然整个过程看似极为被动,收获还是极大的。

    在刘邦看来,最大收获显然就是活了下来。

第二百一十三章 传国玉玺落入?() 
无论干什么大业,首先都要留得小命在。

    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刘邦和项羽最大的差别,也是穷人家孩子与官二代的差别,刘邦虽然不如项羽有才、不如项羽聪明、不如项羽武艺高强,但刘邦比项羽有韧性、比项羽脸皮厚、比项羽热爱生命。高手过招,如果处于均衡状态,最后关头,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韧性、决心和活下去的坚强意念。这点优势,在刘邦与项羽决战的关键时刻,每每发挥神奇作用。

    第二大收获显然是得了到传国玉玺。

    这也是刘邦铁心决定为子婴复仇的原因,子婴完全可以把传国玉玺毁掉或者藏匿起来,但子婴并没有这样做。当传国玉玺落到刘邦手中那一刻,刘邦更加坚信了自己,必将成为真命天子的预言。传国玉玺给刘邦带来的帮助,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权仗;更重要的是令刘邦完全相信了命运,而这种力量往往超乎想象之强大!是啊!奋斗了这么多年,从一个屁大点小官——泗水亭长,到山大王,到起义军将领,到冒险西征,到攻克咸阳,再到手握传国玉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传奇啊!更重要的是,竟然这传国玉玺能在自己手中“神不知鬼不觉!”咸阳大火,更令这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有了足够推辞,这显然绝对是天意。

    我虽然打仗不行,虽然手下没有强兵,虽然地盘很贫瘠,但这有什么呢?我有天意!我是真命天子,来吧项羽,我的好兄弟!就算你贵为西楚霸王,就算你勇冠三军,就算你战神无敌,我也一定要向你挑战!

    为了子婴、为了三秦被你残杀的百姓、为了传国玉玺、为了真命天子的传说!

    来吧项羽,我会从你的尸体上跨过,让你真正品尝到失败的味道

    第三大收获则是赢得了时间。

    这个很难想象。其实攻克咸阳之后,刘邦的大军是乌合之众,虽然有十万人,却人心不齐,龙蛇混杂;项羽的大军则是疲惫之师,三万八千人,残留两万余人,伤亡惨重,战力严重受损。当时刘邦和项羽都需要时间,如果两人全面火拼,诸侯中的强者必然渔翁得利;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是齐国大军,齐国大军未参加巨鹿之战,而且齐国地大物搏,自古善出大将。刘邦、项羽只要火并,齐国很容易将二人取而代之,获得天下霸权。

    分封结束,刘邦转战汉中,虽然不少士兵逃离,但这并不影响刘邦的基本部队。刘邦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自己部队的差距。在汉中这段时间,训练军队、整顿军纪、建立军制成为刘邦亲自着手的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不得不承认,刘邦这方面才能有很大差距,但努力总比不努力来得强。汉中休养之后,刘邦部队战斗力大幅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