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然后德军的机枪组进行了阻击。
很快,德军这边的炮兵也开始了炮击,是对着两军阵地中间的缓冲区进行覆盖炮击。用以非常的明显,是阻碍协约国步兵的可持续投入,让已经发动的协约国步兵与后方形成断节。
事实一再证明炮击战术的成功,协约国的进攻连接被打断了,后续的步兵跟不上,冲锋的步兵一个又一个被留在防线阵地上的德军机枪组打死打伤。
当发动进攻的协约国士兵数量下降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协约国士兵的进攻就不得不中断,但是他们面临着几乎要命的情况,向前攻不上去,后路又被炮击切断,只能是悲惨地留在原地享受极限的恐惧。
不知道协约国是发射了多少颗毒气弹,差不多是两个小时过去,战场上的毒气已经自然消散。
毒气消散之后,之前撤离的德军重新回到前线,一路上到处都能够看到尸体,一些是炮击之中残缺不全的尸体,然而最恐怖的是那些因为窒息而死的士兵遗体。
窒息而死是个什么模样?欧贝。李奇不止看到一个张大了嘴巴想要呼吸、双手的指甲抓地面的泥土撕裂流血、双腿在地上蹬出痕迹的尸体,尸体大多有共同的一幕,那就是死前脸上保留着最后一刻的恐惧,呈现出一张扭曲且死不瞑目的脸。
老兵没有谩骂,没有说话,人人都是在沉默中迈步,因为这样的场面他们实在是见得太多了,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
边走边呕吐,还要发出惊恐或是愤怒骂声,这样的人肯定是刚上战场不久的新兵,他们非常不理解老兵表现出的淡然。
激烈的交锋过后,短暂的平静难得出现在战场,欧贝。李奇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刚才得到了新的消息,协约国那边已经没有进攻的迹象,一些打着白旗的协约国士兵进入到缓冲区正在收拾战死者的尸体。
索姆河战场上的尸体太多太多了,这是时隔七天之后双方的第一次停火,因为要是再不清除尸体,腐烂掉的尸体就该引发瘟疫。出现瘟疫对谁都没有好处,特别是对当地的法国人更是这样。
一些平民装扮的人进入战场,他们是自发赶过来收拾尸体,有来自协约国控制区,亦是有来自德军控制区。实际上他们并不是被驱赶才过来,是协约国一方和德军这边通知当地官员,说是某处会停止交火多长的时间,然后由民间自行组织,来到战场收拾战死者的遗体。
“凡尔登那边没有停止过交火,战死者的遗体在战场上腐烂变成骨头架子比比皆是。”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看了一眼坐在堑壕沙包上发呆的欧贝。李奇,敲了敲罐头,等待欧贝。李奇目光注视过来,继续说:“我们已经是第2次攻击到阿贡纳,并且第4次攻下了正面战场的杜奥蒙要塞,但是法国人非常顽强,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顽强!”
欧贝。李奇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因为他知道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后面肯定还会说什么。
果然,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美国会参战,并且很快就要站在协约国那一方,皇储已经从某些渠道获知这一点。”
欧贝。李奇苦笑着说:“终于要来了吗?”
【唉……这样一来,哪怕是凡尔登战败,法国也不会屈服了吧?】
第六十七章:一战终结(四)()
跪求收藏和推荐票!!!
……
“使用的是柴油。”
“没错,是柴油。”
时间已经是到了1916年9月24日,经过多次的努力之后,欧贝。李奇的这个旅总算是俘获了一辆保存相对完整的协约国坦克。
坦克看上去太庞大了,光是车身就8。1米长,车高达3。2米,比一间房子小不了多少。不,应该是比普通的平板房大,并且看上去丑陋得令人发愁。
俘获的坦克是在第二条战线的位置,为了俘获这一辆履带断了的坦克,欧贝。李奇让31个小伙子送了性命。
不是欧贝。李奇非要俘获一辆坦克不可,是柏林的参谋本部和陆军部下达给集团军的命令,然后由集团军司令再下达给前线的各支部队。
如果没有奥托。冯。贝洛单独发给欧贝。李奇一份电报,欧贝。李奇估计也就是尝试俘获,不会专门地去进行俘获。
坦克的出现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么显眼,甚至可以说它比历史上起到的作用还要低一些。
协约国那方面,他们对坦克取得的战果并不满意,特别是对故障率和装甲单薄感到由衷的不满意,要不是它依然对铁丝网和堑壕有碾压的效果,协约国那方估计就不止是不满意那么简单。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威廉二世对坦克这种新兵器的兴趣不是一般的大。已经有人提过一个观点,坦克这种新型机械兵器将会成为未来战争必不可缺的兵器,协约国已经研制出来,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必须要有,不然将会全面落后于敌人。
坦克当然是未来必不可缺的战争机器之一,但在于欧贝。李奇看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于坦克的需求并不是必要的。他的观点是,对于坦克的研究是该进行,但是大批量的生产则没有必要。会有这样的观点是取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目前资源上的紧缺,其它东西的材料都不是那么足够,划分出份额来制造坦克必然是有其它方面的生产被降低。
现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于最需要的空军都不足够,去造缺陷依然多得要命的坦克,纯粹就是浪费本来就紧缺的资源。
欧贝。李奇只是前线集团军的一名少校参谋罢了,他能够参与的事情不多,对于国策则是没有丝毫的影响力。他提交上去的报告仅是到了集团军司令部就得到截留,然后奥托。冯。贝洛专门打电话过来,电话里这位将军认同他的观点,然后认同完毕之后就是大骂了一通,说他是在自毁前途。
君主制国家对不对?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国是联邦形式的帝国,但威廉二世依然有着绝高的权威。威廉二世认为敌人有的德意志也应该有,那就是一定要有。任何与君主唱反调的人,哪怕是没有得到惩罚,对于仕途肯定也会有影响,因此奥托。冯。贝洛其实是在保护欧贝。李奇,但却不是欧贝。李奇所想要的结果。
欧贝。李奇现在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睿智且有着长远目光的人。他对自己这样的定位是出于一个长远的计划,绝不是为了简单的装B,可惜呀……计划果然是跟不上变化,来自顶头上司最严厉的警告已经让他觉得应该收手,不是变本加厉。
“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库尔特。蔡茨勒看上去有点抑郁:“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飞机,更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不是坦克。”
知道每天被狂轰滥炸是什么滋味吗?那是一种提心吊胆外加无可奈何。
协约国每天都会有大批的机群光顾索姆河战线的右翼,然后是数量少于协约国一方的德军飞机前来交战,屡次都是打没有一小会,然后德军飞行员撤退,接下来就该是协约国的轰炸机上场,投下大大小小的炸弹。
德军防线上是有防空武器,不过防空武器对于4000米以上高空的轰炸机或是战斗机很无力,事实上哪怕是对4000米以下的协约国一方飞机也没有多大的威胁,由防空炮和机枪打出去的炮弹和子弹就是听个响,只有在极少的时候才能把飞机揍下来。
真真就不是在开玩笑!地面防空武器对付飞机真的没有想象中作用那么大,特别是无法形成空中区域弹幕的时候,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防空武器不过是一种另类的烟火,并且炮弹炸开之后黑乎乎的烟雾一点都不好看。
“凡尔登那边的状况比我们糟糕非常多。”欧贝。李奇是从集团军司令部知道的消息,他说:“因为我们已经快要打穿协约国的防线,协约国实际上所有力量都是倾斜到了凡尔登那边,特别是法国人的表现足以用疯狂来形容!”
法国人是真的在拼老命了,他们不拼不行,因为一旦德军取得凡尔登战役的胜利,巴黎的门票就会被德军掌握在手里,那个时候法国的这台战争机器哪怕是不全面崩溃,必然也是要极限地下降战争潜力,一切只因为巴黎不但是法国的心脏,巴黎还是法国的工业集中地!
15岁以下的男孩算个啥?只要是能拿得动枪,未成年又怎么地!驱赶到战场去吃枪子!将男孩送上战场兵力还是不够?女孩能扛枪不?可以?那就也将女孩驱赶到战场去!
法国人真的是疯了,是完完全全的疯了,疯狂的程度不但是德军这边被吓到,连法国的各个盟友也是被吓得极度震惊!
不止是参战国,一些中立国家在听闻法国在做极限中的极限动员,他们深深被发生在欧洲的战事给惊吓到。
法国失血太严重了,严重到正在极力拉拢远在亚洲的中国,期望这个世界人口大国能够作为盟友,然后派遣军队到欧洲战场参战。而似乎法国政府和段祺瑞政府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已经被提上日程表?
另外,美国也在不断不断地开会扯皮,因为有英国的极力揣唆,再加上欧洲大陆上和不列颠岛上的资本家集团使力,美国很快就会站到协约国那边对同盟国宣战,但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盛行,威尔逊政府极度需要一个对同盟国宣战的借口。
很快,威廉二世将会满足威尔逊政府,双手奉上让美国参战的借口……
第六十八章:一战终结(五)()
感谢拂去尘世旧念、拂去尘世旧念两位哥们的打赏!各位兄弟再支持一些推荐票呗!另外,看这本书的一定没有儿童对不对?
……
已经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1916年10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批准,美利坚合众国的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他代表美国正式向同盟国中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
同一天,接到宣战国书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向美利坚合众国宣战。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向美国宣战的第二天,也就是10月16日,奥匈帝国跟随德意志第二帝国向美国宣战。
同年的10月17日,威尔逊再次向奥匈帝国宣战。几乎是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的半个小时,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也正式向美国宣战。
美国为什么急匆匆地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甚至都没有等到“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发生!
美国政府宣战的理由是什么?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西洋的破交战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利益,危害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然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已经不止一次击沉美国的商船,并致使多达近千的美国公民葬身海底。
没错,美国威尔逊政府打出的旗号是为被德海军袭击中丧生的美国公民讨个公道和正义。
德海军早就画下了交战区,并一再声明任何国家的船只进入海军一旦误袭将会采取合理赔偿,但严正警告不得进入交战区。
是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事先发过通告,并且提出了赔偿的方案。毫无疑问会有这个是为了不过份的刺激美国,毕竟各个协约国的最大贸易中立国是美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又深怕美国会参战,才会出现以上的通告。
美国会提前参战,那是因为英国和法国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