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李陵的叔叔李敢又因击伤了卫青,被霍去病射死。

    汉初的皇帝对功臣一向是很刻薄的,特别是刘邦为后世子孙做足了典范李家战功赫赫,却敌不过外戚的挤兑,因此李陵心里一直憋了一口气,急于立功,重振家风。汉武帝对李陵的心思极为不满,想给这个年轻人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在这场讨伐匈奴的战役中,汉武帝使出四招,步步紧逼,并最终把李陵逼上了绝路。

    第一招,激将,汉武帝故意安排李陵给同为外戚的李广利当手下,李陵自然不愿意。为了证明自己,他向汉武帝请战,孤军深入匈奴王庭。汉武帝说“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意思是我不会给你配备骑兵,哪怕一骑一马,李陵就说“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意思就是我不需要骑兵。面对李陵的冲动行为,精通兵法的汉武帝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对路博德撒谎说本来想为李陵配备骑兵,李陵却拒绝了,汉武帝这么做,无疑是把李陵及其五千步卒拱手送给单于屠戮。

    第二招,不援,如果把这五千步卒作为诱饵,在自己的大后方埋伏下精锐部队,将对方引诱进自己的包围圈,聚歼对方的主力,那么这种军事战略当然非常合理。可是预定的援军没有出现,主将路博德无疑该被送上军事法庭。蹊跷的是,汉武帝非但没有治路博德的罪,相反,还在第二年再次派路博德出征匈奴,要他联络李陵里应外合,功成后接李陵回朝。汉武帝自己曾说路博德没有救援李陵是“老将**诈”,而他却仍然派这个“奸诈”之人去接李陵,可见不是“老将**诈”,而是皇帝本人“**诈”。

    第三招,陷害,汉武帝派去接李陵的大将经过了精心挑选,除了李陵的两个死敌李广利和路博德之外,还有公孙敖。公孙敖是依附于李广利的,自然不会对李陵有任何同情之心。果然,公孙敖回师后上书言道“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意思就是汉军曾经捕到一名俘虏,据该俘虏说,李陵在匈奴成为单于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教给单于兵法,准备侵略汉朝,因此无法接他回来。

    第四招,断后,听了公孙敖的指控之后,汉武帝大怒,在没有做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仅凭公孙敖的一面之辞,就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李陵的老母、妻子、子女和兄弟尽皆伏诛。李家原本世代忠良,现在却落了个“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的结局。家破人亡,身败名裂,李陵的最后一点退路,也被断绝得干干净净了,最终只能长居于匈奴,终身不回汉地,而得罪汉家两代天子的陇西李氏,也自李广之后的三代人后,渐渐除名于汉朝顶级军将。

    当然,即使李陵被汉室陷害,可其亦未为匈奴作任何有害于汉室之事,李陵初到匈奴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然而,不被汉朝包容的李陵在匈奴却得到了单于的礼遇,不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封李陵为右校王。征和三年,李陵奉单于之命率三万匈奴精兵追赶汉军疲兵,竟然又一次来到浚稽山。可是这支骁勇善战、以逸待劳、乘胜追击的精锐骑兵,转战九日却最终无功而返。以李陵的军事才能,和他对浚稽山地形的熟悉程度,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

    只能说,李陵依旧心存汉室而已,只是再也没有回汉家故地的想法而已,甚至汉昭帝即位后,辅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以前都是李陵的好朋友,遂派李陵的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劝说李陵回归,他都没有答应。

    现在,袁绍给何进迷信中,只有“李陵”这两个字,其意昭然若揭,就是要让如今孤军在外的伏泉,做本朝的“李陵”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 
    当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愿,率五千善**锐步卒,孤军出居延海,向北深入至单于王庭,并且之后李陵部队与匈奴八万铁骑相遇于浚稽山,后来因无援军,困守突围,最终兵败投降。

    这等境地,与如今的伏泉率领孤军出塞,简直是出奇的相似,袁绍所送的密信提起“李陵”二字,自然就是以此类比而已。至于为何只写两字,并且不署任何人的名字,自然是为了保密,不给其他人看到而已,他们可不信何进这个一路爬到如今位置的屠户子,能看不出这二字之中的深意。

    而袁绍将伏泉比喻李陵,并且发信给何进,自然是希望如今手握并州军权的何进,想办法使得汉军援军支援伏泉支援得慢一些,甚至最好能在伏泉与鲜卑人交火,决出胜负以后再带兵赶去救援。

    这样的话,如果伏泉的汉军获胜,何进就可以跟着抢功劳,起码一个救援伏泉的军功跑不掉,当然这是最差的,而最好的就是,伏泉带兵和鲜卑死战,最终伏泉兵败身亡,鲜卑损失惨重,被何进带着兵强马壮的并州军直接摘桃子捡便宜,一举灭了鲜卑余部。

    想来到时候,汉与鲜卑两军的胜负结果定然早已分出,在何进和袁绍看来,最终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伏泉也就只能继续模仿李陵的结局而已。当然,以伏泉杀了鲜卑雄主檀石槐的仇怨来看,伏泉一旦兵败除了身死再无它途,毕竟鲜卑人可不和当时的匈奴人一样,他们死的不是普通的匈奴骑兵,死的是自己的连忙首领,显然继承檀石槐鲜卑联盟首领的人,如果连檀石槐的死亡都不去报仇,并且招降伏泉的话,恐怕会引起鲜卑部民不满,甚至最终失去自己的首领位置。

    至于伏泉所率兵马能够战胜鲜卑人,这却是何进和袁绍都没想过的事情,毕竟就算伏泉再能打,手下的兵马也都是汉军精锐,可是他们面对的可是刚刚被他们攻破王庭的鲜卑人骑兵。

    那些与伏泉所部有着血海深仇的鲜卑人,自然不会留有余力,怕牺牲人口从而畏惧伏泉避战,他们一定会发了疯了的进攻汉军,而一旦没有了后期供应的汉军,遇到哪些愿意用人命去填的鲜卑人的话,这情景不和当年李陵以少击众的情况一样?

    如果说两者之间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两人率领的军队数量不一样,不过据说伏泉所部现在可战之兵只有一万五千余的汉胡联军,并且后勤之中所剩的箭矢,谨慎节约使用也只够数日之需,急需补充。

    这样看来,鲜卑人的胜算还不少,毕竟鲜卑纵然就算内耗,但明显国力犹存,凑齐数万兵马合攻伏泉的话,倒是胜算希望很大。如果成功让鲜卑人在汉军三边援军救援赶到前,彻底消灭伏泉的话,那无疑是消除了何进心中的心头大患。

    传闻袁绍麾下谋臣如云,如今所言非虚,这般不需自己出面,便可置敌于死路的险计,明显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得出来的。看来自己前番和袁绍密谋,达成合作的想法,却是正确无比。

    伏流川,这塞外苦寒之地,便是尔葬身之所也……与某斗,必叫尔死无葬身之路,宦官、士人皆在某侧,某就不信,此番就算尔大难不死,这天子之位还能落不到“史侯”身上……

    心中莫名一阵畅快,何进仿佛看到,自己那外甥登上皇位,而自己妹妹却是在皇帝废了宋后以后,登上了皇后位置,甚至是他,也因为汉室一向恩待外戚的原因,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宝座,而他们何家,也将会在自己这一代后,彻底成为南阳本地的大世家门阀,至于宋氏、伏氏外戚,则在宋后被废后,彻底被他赶出了朝堂……

    如果伏泉知道,就因为他毫不犹豫拒绝了袁绍等党人的邀请,就被他们在背后,为了帮助何进,设计如此针对的话,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帐外,脚步声密集,接着随着“呼”的一声,便见淳于琼正引领着此刻受命前来阴馆县,合兵于此准备出塞远征的并州诸郡将领,以及早就对何进最近古怪行为十分看不满的并州刺史赵苞。

    见阴馆军营诸人到位,何进也不客套,直接说出了他今日召集众人的目的道:“此番邀诸君前来,并无它事,本将欲三日后出兵,北出雁门,直入塞外,救援伏巴郡所部,不知诸君有无异议?”

    在场众人脸色一变,面面相觑,随即纷纷行礼喝道:“末将并无异议,请将军下令。”就是一直对何进有所不满的赵苞,也是在何进亲口说出出兵日期后,也是跟着众人行礼道。

    “善!诸将听令!”

    “末将在!”

    ……

    在何进正在阴馆县下令,如何能合理的“救援”伏泉所部之时,伏泉也已经率领麾下兵马,在离开弹汗山鲜卑王庭后,一路东进,最终在弹汗山东北,一处气候凉爽,泉流萦纡,沙草茂盛,禽鸟众多的大草原内停下驻扎。

    这处草原位于白山之北,境内流淌着一条不知名姓的河流,入得草原内后,一望遍地,金色灿然,只见草原境内开满了不少金色野花,以及其他各色大小不一的不知名姓的野花。

    据石屈突言道,此地地积阴冷,五谷不殖,郡县难建,盖自古极边荒弃之壤也。气候殊异,中夏降霜,一日之间寒暑交至,十分适合草原之人,夏季时候畏惧酷热,前来避暑。

    平日里这草原水草丰盛,加之其内野花灿烂,数量繁多,景色宜人,对于草原人来说,也是不错的放牧地点。虽然因为此地季节气候变化极大,但是也是不少草原部落,互相争夺的地点,只是如今,似乎他们都知道汉军那支一路出塞以来,对鲜卑人极其残忍的偏师正往这草原一样,早早的为了性命,抛弃家园而离开。

    “此地真仙境也,却不知其后何如?”

    望着满眼尽是花海的大草原,伏泉满是哀叹的概叹道,随着过膝的水草随风飘动,似乎可以想见当时那些草原部落在放牧之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只是,一切都因为战火的燃烧,而彻底没有了,即使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多么怨恨战争,然而,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命运,不会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而改变。

    其实伏泉不知道的是,这处草原,以后将会因为此刻那草原上不知名姓的河流,被当地的牧民起名为“曷里浒东川”,而那让人一眼就忘不了的金色野花,也会被起名为“金莲花”,直到后来金世宗大定八年五月,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后世有名的“金莲川”,甚至到了元代,也因为这处草原的独特环境,建陪都于此,称元上都。

    “将军何必如此,两国交战,难有幸免,无非汉灭鲜卑,亦或鲜卑亡汉尔!吾等身为汉将,自当领兵于外,扫灭国敌,此地若因战事不存,自有其因,不需如此也。”段颎拖着有些瘦弱的身躯,披着一件缴获来的鲜卑贵族的保暖狐裘,在伏泉身边道。

    “段公?”伏泉诧异喊了一句,然后看了一眼跟随段颎前来的其族弟段煨和他身边的亲兵,狠狠道:“段公身体不适,尔等竟令其出帐,罪该万死……”

    “不必动怒……咳、咳……将军不必动怒,此乃颎之愿也,非其等可阻,不需责罚。”段颎一边咳嗽一边示意伏泉不必动怒道,自从深秋以来,天气逐渐变冷,加上前番时间大雨倾盆,又有长途跋涉,段颎年岁已高的缘故,诸般原因之下,这位大汉的军神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