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诓盘秸馐资瓒没谝谎词侨梅笪馔猓迪胝飧誓降资呛我馑迹握狻抖谈栊小范运ザ绱酥螅康鹊龋飧誓底约河檬枥幢砻髦鞠颍钏峙宸鞘且蛭约核硎龅闹鞠虿帕钏腥绱舜ザ穆穑
念及于此,伏泉心中有些不安定,想着或许今日真是有误打误撞的机遇也说不定,便出言回道:“今日言语实乃酒后失态也,令君见笑耳。”
“君侯志向高远,宁不如也,君侯只长宁数岁,竟有如此大志,可叹宁枉活十余岁,竟不如君侯,实乃惭愧之至。”甘宁脸色少有的带有一丝红晕说道,伏泉知道这不是他醉酒之后的失态模样,毕竟甘宁才和数口酒,再怎么样也不会醉的,而现在有这模样,只能说明一句,甘宁是真的的害羞了,惭愧起来了,这倒是让伏泉诧异不已。想想看,后世鼎鼎有名,年轻时候纵横荆、益之间的锦衣贼盗渠帅甘宁,此刻竟然在自己面前流露害羞神色,这当然令人惊异了。
果然,自己猜测是对的,今日这《短歌行》里所流露的大志,正是触动甘宁的关键。看来这未来的东吴名将,小时候纠集游侠恶少年组建锦衣贼盗的时候,就已经心中有一些大志向了,说不得这锦衣贼盗就是他提前准备,成为他未来成就大事的棋子而已。
如此想着,伏泉越想越感觉可能,毕竟这位锦衣渠帅后来离开益州,去荆州投奔刘表,除了他的家族参与了反抗刘璋即位的叛乱以外,难道就不存在甘宁早就想干一番大事,靠着这个机会出走的可能吗?
按照这样一说,伏泉觉得完全解释的通,毕竟甘宁后来在刘表帐下不如意,一直想要投奔东吴也就说得清楚了,这位自小便横行无忌的锦衣渠帅,心中志向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他不在意为君为臣,只求一展其才华的机会,说不得他成立锦衣贼盗也是因为他早有执掌兵马,血洒疆场,匡扶国家社稷的志向而已,只不过很多人一直因为锦衣贼盗以往的恶劣事情而忽视,没有想到而已。
心里有了一丝明悟,有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为了人才归心,伏泉也是豁了出去,直接按照他想到的猜测,慢慢诱导道:“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君勿需介怀。昔日世祖光武皇帝曾谓耿建威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时耿建威亦为弱冠竖子,那时何人敢想,此弱冠竖子日后会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有挫折?孤知君志向高远,今日君为锦衣渠帅,如何可知他日所为?或为一代名将亦未可知也。”
大概是伏泉话语里流露出的恭维之色让甘宁心情稍好,想想也是,此时的甘宁说到底就是一个少年孩子。以他这年纪的心性,当然听了好话心里不自然的就会有些飘飘然才是,不过因为刚才害羞的缘故,伏泉觉得自己这番话虽然让甘宁心情舒缓不少,但是也让他脸色更红了,想来也是因为伏泉说他会成为一代名将而自觉惭愧吧。
毕竟此刻的甘宁说到底就是个被俘虏的盗贼集团的头目而已,被伏泉如此厚着脸皮毫不顾忌夸作有名将的风采,少年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也很正常。
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
的凄冷的深夜里,青城山里寒意渐深,即使身着厚衣也可以感到那凛冽的风声,不过身边有着灼灼燃烧的篝火,那璀璨火焰所传来的高温却是让众人感到温暖无比。
“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妙也!妙也!未想君侯除以诗言志外,竟有如此妙语,败君侯之手,宁甚服也。”缓了一会儿后,甘宁这才接着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敬畏,没想到自己又盗用曹操的话还有如此意外收获,令得甘宁又对自己佩服,真是惊喜。
见此,伏泉知道他并未作假,想来自己今日这志向一说是真的对着甘宁触动很大,想到后来甘宁到弱冠以后才决定在这天下闯出一番威名,不知道自己今日这样会不会提前启发他出仕效力疆场的决心。若是那样,便太好了,毕竟甘宁一旦决定出仕效忠,能去哪里?除了自己的巴郡,在没有更好的地方能适合这个名声恶劣的锦衣渠帅了,而且自己又不是那任亲不任外的刘表,到时候对他加以重任,还怕这个主队的名将跑了不成?
念及于此,伏泉觉得是要再加一把火候了,接着水道:“孤有一惑,不知当不当问?”
“君侯且问便可,宁必知无不答。”
“不知君有志乎?”
“有。”
“何志也?”
一语问出,面前的甘宁脸色一怔,像是机器人卡机一样定住。等了片刻才好,不过他也并未立即发言,反而是眼神流转了好一会儿,这才对伏泉回道:“回禀君侯,宁欲为天下知也。”
为天下知?这回答很是令伏泉诧异,毕竟回答的太过笼统了,想让自己天下闻名太容易了,就像现在甘宁做那纵横荆、益二州的锦衣盗贼时,他不就是天下皆知?当然了,相对来说,除了荆、益二州外,其他州只知道他是个盗贼团伙的首领而已,并不明白他所掌控的锦衣贼盗的可怕。
但是,细细想之,伏泉却明白这自己却是想的太简单了,这甘宁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给出的回答,岂能是这么简单就明白的?甘宁这话里为天下知的意思却是说他不会以锦衣贼盗的名义为天下所知,毕竟这名声说出去当然十分不好,在伏泉看来,甘宁话里的意思却是指他要让众人提到他的名字时,忘记他是锦衣贼盗的身份,成为一个令天下知,令天下人敬佩的人物,其志真不小也。
“不知君如何为天下知?”
……
回答伏泉的是一片寂静,因为甘宁对此不作应答,应该是他还没想好吧,毕竟少年人的志向总会比现实更加丰满理想,反正伏泉看他模样知道再怎么问也不会能立即得到答案。
可是,这也无所谓,对伏泉而言,他等得起,收服甘宁这顽劣少年不是像关羽、黄忠、徐晃这样,用心结交,施以恩惠便可以招收入手下的,毕竟甘宁从本质上就和这三人不同。
虽然甘宁与这三人都是乡野游侠恶少年出身,但是他毕竟是世家豪族之人,用恩惠结交他,对他而言有没有都无妨,可对这三人而言无疑于大恩大德。想想看,黄忠本就不是富贵人家,平日生活与游侠何益?伏泉靠着治疗其子之病,又赠与钱财宝马,自然很轻松的就能收服其心?
而关羽虽然有家学,不过业已中落,因此伏泉一力结交,各种恩惠不断,对于这位以义气为重的“关二爷”而言,遇难之时自然会投奔自己,再如徐晃,家境亦不富裕,伏泉靠着一番荣华富贵许愿,成功诓骗了他母亲,让他携母追随自己。
对于这三人而言,家道中落的他们在受到伏泉恩惠,自然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忠义,可是对甘宁而言,却是很难。想想看,甘宁出身豪族,平日会缺什么,纵然伏泉准备金山银山给甘宁,对他来说意义也是不大。更何况,你想让一个指挥着一群凶恶之徒,到处打家劫舍,刀尖上舔血的大盗贼轻而易举的服软投靠你,那可真是太低估这些盗贼的智商了,对于他们只有慢慢熬,像熬鹰一样将他们身上的那股戾气全部熬没了。
山中夜里最是严寒,即使燃着篝火,穿着厚衣,却依旧抵不住寒冷。或许是山里潮湿阴冷,湿气太重,不同于在外的干冷,那种刺骨的冷越是到了夜深时分,就越是冷的刺骨。
纵然伏泉一首《短歌行》让众人对这太守所言之志十分震惊,但是他们不是铁人,也耐不住寒冷。随着篝火渐息,只剩寥寥几座用来照明外,其余人等都回了自己屋舍或者营帐,也就还有被安排巡夜,保护众人安全的兵卒依旧在外行走而已,毕竟住在山里,不说会不会有心怀叵测的贼人窥视,就是那些迷路的野兽也让人不得不防。
这一夜,有人安然入睡,有人却是梦回百转,难以入眠,就比如那躺在床上,一直回忆今日发生的一切的甘宁,此时却因为和伏泉今日的言语而辗转反侧。
遥想当年光武帝时候的建威大将军耿弇少年时便决策河北,定计南阳,预见光武之业将成,其庙算谋略之策可见一般。只是,当时众人也未想这个一力劝诫家族投靠刘秀的少年自幼心中便有大志,等到他屡立战功,一生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有挫时,这才惊觉那个当时向光武帝请求回上谷发兵攻取邯郸的少年是多么厉害。
现在,伏泉用耿弇来比拟此时的甘宁,言语里也不嫌弃他那锦衣贼盗的出身,反而借此为喻,透露出他日后必成大器,这怎么不让这个还有着少年心性的甘宁激动呢?
当然,伏泉对自己的看待甘宁心里清楚,这些都是真的,毕竟随着被伏泉关押的这些时日,和伏泉一段时间的不少的相处以来,他当然知道这位费了不少代价缉拿自己的巴郡太守对自己的看重之意,是十分真切深厚的。
对于伏泉的爱护之意,甘宁是感激的,不过他心中还是有一道坎,说不清道不明的坎让他无法接受伏泉的那些善意。
有些事情,对于年少的叛逆少年而言,还是需要时间的治愈,才能打破那种根深蒂固的隔阂的。
第三百零一章 把贾诩揪出来()
够一夜悄然逝去,第二日午时时分,伏泉和刘坚依依惜别完毕,留下足够忠心的家仆护卫后,便带着剩下众人离开,返回巴郡郡治江州县。说到底,此刻他是大汉的一郡太守,终归还是要回到任上处理公务的。
回程时与去时不同,来时女眷较多,各种马车严重拖慢了速度,回时为了加快进程,伏泉带人骑马先行,只留徐晃带着少数兵卒护送少数女眷回郡治。而选择徐晃做这护卫之事,也是因为他的母亲也在返程的车队里,选他作为护送主帅最合时宜了。
因为伏泉特地节约时间的缘故,只用了五日,带人骑马先行的他便从青城山快马到了巴郡。虽然所蜀地山路崎岖,道路不顺,但众人只走大道,不走小路,宁愿多绕一些好走的路,也不走那些马匹难行的近路,最终奔波之下,他们也是五日便到,如果不是道路不顺的话,说不得还要更早一些。
入得郡署,在郡署佐官属吏语气稍显不满的话语中,伏泉便处理他离开后一月内,郡署遗留的非他不能决断的事物。而对于自己这些下属官吏的似乎有种责备的不满语气,伏泉却是选择无视,也没有心思去计较,毕竟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原因才令他们如此。
虽然他事先就已告假,但是伏泉可以如此率性的暂时不管职守,自己出去“游山玩水”,但是他走之后,巴郡这一郡事物可不能没人负责。自然,在伏泉走后,巴郡这一切事物都要由他手下这样官吏负责,普通事情就算了,那些难办的事情可就苦了他们,决断不了只能拖着,就算拖不了得也得硬拖着,即使上头催促,他们也没办法。
所以,对于自己下属这些“无礼”举动,伏泉也未发怒,毕竟他们也只是借着语气发泄自己不满而已。现在又不是后来的“奴才”社会,一切讨好自己的“主子”为准,自己理亏在先,自然不能强迫他们,现在是个既是个臣子对主君忠心,而主君也要对臣子尊重的时代。否则,臣子只能远离主君,最终两方不欢而散,因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