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打死他们,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卡尔•茂斯满肚子怒气地问道:“难道我们还要客客气气地将他们这里,和他们谈判如何投降的事宜?”
洛伦兹接过卡尔•茂斯手里的话筒,贴在自己的耳边,对着电话另外一端的德军团长说:“上校先生,命令你的士兵开枪。记住,只是对他们进行警告射击,千万不要伤人。”
接到命令的德军团长,立即给前沿打去了电话,命令他们对苏军的信使进行警告射击,不准他们进入我们的防区。
听说自己派出的信使,遭到了德国人的警告射击后,费久宁斯基果断地命令信使撤了回来。而在另外一侧的大德意志师防区,一名德军中校接待了由沃尔斯基派来的信使,接过他手里的一份最后通牒。
这份通牒很快就被送到了三位师长的临时指挥部。洛伦兹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准备递给卡尔•茂斯,但却被他拒绝了。后者瓮声瓮气地说:“洛伦兹将军,你念念上面的内容。”
洛伦兹点了点头,随后开始念上面的内容:“……作为被围部队的指挥官,你们很清楚,你们没有冲破包围圈的任何可能,你们已陷入了绝境,继续抵抗没有任何意义。在这种对你们来说毫无出路的情势之下,为了避免白白流血牺牲,我们建议你们接受下述投降条件:
1、以你们和你们的师指挥部为首的全体被围德军停止抵抗;
2、你们有组织地将所有人员、武器、技术兵器和军用物资完好无损地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所有停止抵抗的官兵的生命安全。战争结束后,我们将其交还德国或战俘愿意去的任何国家;
3、我们为全体投降人员保存军服、识别标志和勋章、个人财物和贵重物品;
4、我们将立即为全体投降军官、军士和士兵提供正常的饮食,以及对负伤的官兵进行有效的治疗……”
洛伦兹在放下最后通牒时,还特意补充一句“俄国人的最后通牒中,还最后警告说,如果不接受他们的条件,他们的部队将不得不发起进攻,直至将我们全歼为止,因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由我们对此承担全部的责任。”
“恐吓,这是红果果的恐吓。”卡尔•茂斯挥舞着拳头,不服气地说:“我和我的第七装甲师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绝对不会向俄国人投降。”
第58师师长站起身,对卡尔•茂斯说:“将军阁下,我要为我的士兵负责。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不希望他们在这种毫无胜算的战斗中,白白地牺牲自己的性命。我决定接受他们的最后通牒,向俄国人投降。”
说完,他抬手向两位师长敬了一个礼,转身朝门口走去。谁知他刚走了两步,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枪声,随后感觉自己的背心传来一阵剧痛。他反手捂住后背上的伤口,强忍着疼痛转身望去,只见卡尔•茂斯手里握着一把手枪,正满脸狰狞地望着自己。
他用手指着卡尔•茂斯,正准备斥责对方时,卡尔•茂斯又冲他开了两枪,同时喊恶狠狠地说:“这个该死的胆小鬼、叛徒,下地狱去吧。”第58师师长握住胸前的伤口,在原地转了一个圈,缓缓地倒在了地上。
洛伦兹见卡尔•茂斯开枪打死了第58师师长,不由大吃一惊,连忙上前俯下身子,用手探了探他的鼻息,随后摇着头说:“他死了!”
“死了活该。”怒气未消的卡尔•茂斯继续说道:“对于这种叛徒,绝对不能手软。”
外面执勤的士兵,听到指挥部里传来的枪声,立即冲了进来。见到第58师师长躺在血泊之中,洛伦兹蹲在他的尸首旁,而卡尔•茂斯握着手枪站在屋子中间,大家都不禁愣住了,心说三位师长怎么火拼起来了?
见到从外面冲进来的士兵,洛伦兹站起身,先从卡尔•茂斯的手里夺过了手枪,放在了桌上,随后吩咐那些士兵:“你们把这位师长的尸体抬出去,找个地方埋了。这件事要绝对保密,如果是走漏了风声,小心你们的性命。”
虽说洛伦兹一再强调保密,但在两个小时后,这个消息还是传到了第58师的官兵耳朵里。当大家知道师长的死因后,都破口大骂卡尔•茂斯。在群情激奋之时,不知谁喊了一句:“我们不打了,都去向俄国人投降。”
这人的喊声,立即引起了广大的官兵相应,先是十几个人在喊,接着是几十个人,上百人,几百人都在喊:“我们不打了,向俄国人投降。”
很快,就有前沿阵地里的一个步兵班集体离开了战壕,朝着几百米外的苏军第121步兵军的防区走去。大家很多时候都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之所以迟迟没有采取行动,无非是因为没有一个带头人。此刻见有人正迈着大步朝对面的苏军阵地走去,也纷纷跟了上去。
德军的行动,很快就被苏军执勤的战士发现了,他以为德军将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连忙吹响了哨子,通知正在聊天、睡觉、吃东西的指战员进入战斗岗位。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名德国兵,看到远处的苏军阵地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他意识到对方可能误会自己是要进攻。好在他有急智,连忙将手里的武器朝地上一扔,示意自己没有敌意。他左右和身后的士兵,也有样学样,纷纷扔掉了手里的武器,赤手空拳地朝对面的苏军阵地走去。
博戈柳博夫接到了来自第50集团军的电话后,激动地向罗科索夫斯基报告说:“元帅同志,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博尔金将军报告,有大概一个营的德军部队,已经放下武器,向我军投诚。”
“一个营,人数虽说少了点,但却能起到瓦解敌人的效果。”罗科索夫斯基点了点头后,接着问道:“他们是哪支部队的?”
“都是第58步兵师的官兵。”博戈柳博夫连忙回答说:“博尔金将军还报告说,原本第58步兵师师长主张投降的,但却被卡尔•茂斯开枪打死了。”
特鲁布尼科夫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道:“元帅同志,真是没想到,在我们的劝降下,还真的有德军主动投诚了。”
“人数还是太少了。一个营的残部,满打满算也就两三百人。”罗科索夫斯基摇摇头,有些遗憾地说:“要知道,在我们的包围圈里,还有一万多德军官兵呢。”
“那我们该怎么办?”博戈柳博夫向罗科索夫斯基请示道:“是等24小时以后向敌人发起进攻,还是提前发动攻势?”
罗科索夫斯基抬手看了看表,说道:“让部署在前沿的广播车和高音喇叭,将卡尔•茂斯杀害第58步兵师师长一事大肆宣传,让他们产生混乱。至于进攻嘛,我看还是等规定的时限到了以后再开始吧。”
遭到围困的德军,得知第58步兵师师长被卡尔•茂斯所杀后,都不禁愕然。第七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的官兵还相对好些,毕竟该师师长与自己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对第58师的官兵来说,师长在指挥部里被自己人打死,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再加上听说已经有一部分同僚向苏军投诚,就越发变得人心惶惶。
天黑以后,第58步兵师的官兵纷纷开了小差,他们成连成排地越过了防线,逃往了对面的苏军阵地。对于士兵们的这种做法,第58师的团营级指挥官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从而导致更多的士兵加入了逃亡的队伍。
天亮时分,第58步兵师的很多防御地带,战壕里都空无一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洛伦兹慌忙带人赶了过去,但已经为时已晚。该师昨天停火前,还有四千多人,如今加上各级军官才一千出头。
特鲁布尼科夫见第58步兵师的防区,已经变得异常薄弱,便向罗科索夫斯基建议说:“元帅同志,我建议在即将发起的攻击中,应该将第58步兵师的防区作为突破口,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敌人的第七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分割开来。”
“副司令员同志,”对于特鲁布尼科夫的提议,罗科索夫斯基摇了摇头,予以了拒绝:“昨天有大量的第58步兵师官兵向我们投诚,剩下的人还在观望。假如我们将他们的防御地段作为突破口,就会迫使他们进行负隅顽抗。但如果我们先攻击第七装甲师,那么还有可能让这些人临阵倒戈。”
“元帅同志的这个想法不错。”参谋长博戈柳博夫赞同地说道:“只要我们向第七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发起猛攻,第58步兵师剩余的官兵见大势已去,没准会在没有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向我军投降。”
“参谋长,”见博戈柳博夫赞同了自己的意见,罗科索夫斯基便吩咐他说:“立即给费久宁斯基和沃尔斯基发电报,等时间一到,就立即对他们的当面之敌发起攻击。一定要将敌人彻底干净地消灭掉。”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边倒的战斗()
当雨点般的炮弹落在第七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的阵地上爆炸时,立即就把卡尔?茂斯搞糊涂了,他望着洛伦兹问道:“将军阁下,如果你是俄国人的指挥官,你会首先将进攻的方向选择哪里?”
洛伦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第58师的实力是我们三个师中最弱的,而且也缺乏坦克和火炮之类的重武器,如果由我来指挥,毫无疑问会将突破口选择在该师的防区。但为什么俄国人会先向我们进攻,这个就让我疑惑不解了。”
“罗科索夫斯基是非常难琢磨的一个人,他在战场上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战术,与我们熟悉的那些俄国将领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卡尔?茂斯点燃了一支香烟,幽幽地说道:“比如说华沙城,我军在维斯瓦河沿岸的防御,足以摧毁俄国人所发起的任何规模的进攻。但是却没有能挡住罗科索夫斯基,甚至还丢掉了华沙城。”
对于他的这种说法,洛伦兹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是给自己的手下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们隐蔽好,等俄国人发起进攻时,给他们予以重创。
炮击在进行了半个小时候,罗科索夫斯基给方面军炮兵司令员索科利斯基打电话,对他说道:“索科利斯基将军,命令炮兵延伸射击,我们的步兵准备冲锋了。告诉炮兵指战员,注意弹着点,小心不要打到自己人。”
在前两天的会议上,罗科索夫斯基就提出,步兵冲击时由炮兵徐进弹幕射击掩护,这样可以在炮击停止后,趁着敌人还没回过神来的空隙,让步兵迅速地冲进敌人的阵地。对于这种新战术,索科利斯基当时是提出了反对,他委婉地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元帅同志,让部队跟在延伸射击的炮火后面两百米冲锋,是相当危险的,一旦我们的炮兵出现了误差,炮弹就会落到自己人的头上,给我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谁知罗科索夫斯基听完他的理由,只是望着他淡淡地说:“索科利斯基将军,您是方面军的炮兵司令员,如何防止炮兵在掩护步兵冲锋时,出现不必要的误差,这个问题就交给你来解决了。”
索科利斯基接受这个任务后,立即召集手下的炮兵指挥员开会,对如何在炮兵徐进弹幕射击掩护时,避免误伤到已方冲锋的步兵一事展开了讨论。
此刻在电话里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叮嘱,索科利斯基立即信心十足地回答说:“放心吧,元帅同志,我们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