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一十八章 无法更改的历史()
11月18号,对罗科索夫斯基来说,是一个悲哀的日子。他在司令部里不断接到前方各防区打来的电话,都说自己正在遭到德军的猛烈攻击,请求派预备队进行增援。
对于这种求援的电话,他都是千篇一律的回答:“我没有预备队,你要想办法将敌人坚决挡住。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到的话,现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来,我另外换人。”
那些求援的指挥员,在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最后一句话以后,都默默地放下电话,然后吩咐自己的副手,将通讯员、炊事员以及所有的后勤人员集中起来,都派上阵地,去坚决地挡住敌人的进攻。
中午时分,累得精疲力尽的罗科索夫斯基刚坐下,想稍稍休息片刻,桌上的电话铃声却骤然响了起来。他看清楚响个不停的是可以直接和莫斯科进行通话的高频电话,心跳不禁加速了,深怕会有什么坏消息传来。
不过就算是坏消息,也不能听任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他只能硬着头皮抓起了话筒贴在耳边,说道:“我是罗科索夫斯基。”
“潘菲洛夫师的情况如何了?”听筒里传出了朱可夫的声音,他没有开场白,甚至称呼都没有,就直截了当地问。
“请大将同志放心,”罗科索夫斯基从朱可夫的语气中,没有听出任何的不满,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恭恭敬敬地回答说:“第316步兵师在沃洛科拉姆斯克已坚守了三天,潘菲洛夫将军尽了最大的努力,将德军发起的所有进攻,都成功地击退了。”
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朱可夫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慢条斯理的说:“罗科索夫斯基同志,麻烦你打电话祝贺潘菲洛夫将军,告诉他,就说朱可夫大将刚刚接到了授予他们师的红旗勋章,并将他们改称为近卫步兵第八师。”
“谢谢您,亲爱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在听了差不多一天的坏消息后,罗科索夫斯基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好消息,他感激地对朱可夫说道:“这个消息真的让我感到很高兴,我现在就给潘菲洛夫将军打电话。”说完,他便迫不及待地挂断了电话。
旁边坐着的洛巴切夫看到罗科索夫斯基打完电话,又急不可耐地拿起了另外一部电话,脸上还带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忍不住好奇地问:“司令员同志,朱可夫大将打电话来说了什么,看把您高兴的。”
罗科索夫斯基刚刚拿起话筒,听到洛巴切夫这么问,又随手将话筒搁在了底座上,笑着对洛巴切夫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说完这句话,他转身冲着正在忙碌的马利宁他们招呼道,“参谋长,你们几人也过来一下,我有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等到指挥部的几名上校和卡扎科夫将军过来后,罗科索夫斯基这才笑呵呵地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刚刚接到了朱可夫大将的电话,他说由于第316步兵师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因为战功卓著,被上级授予了红旗勋章,同时还改称为近卫步兵第八师。”
“近卫师?”马利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有些茫然地望着站在旁边的奥廖尔,惊诧地问:“奥廖尔上校,我没有听错吧,上级授予第316步兵师红旗勋章,并改称为近卫步兵第八师,这是真的还是我的幻觉?”
奥廖尔听后,什么都没说,只是抬手在马利宁的手臂上使劲地拧了一把,把后者疼得呲牙咧嘴,这才洋洋得意地说:“怎么样,参谋长同志,您是在做梦还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啊?”
“真的真的,”马利宁疼的连连倒吸冷气,同时说道:“真没想到,在今天坏消息接踵而至的情况下,还能听到这样的好消息。”
“潘菲洛夫将军的部队,获得红旗勋章和改称近卫步兵第八师,这只是一个开头。”相比于其他人的激动,罗科索夫斯基就表现得要镇定得多,“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部队,将源源不断地获得近卫师的称号。”
说完,他冲大家一挥手,吩咐道:“你们都回去继续工作吧,我要打电话将这个好消息通知潘菲洛夫将军。”
等所有人都散开后,他再次拿起话筒贴在耳边,对接线员说道:“我是集团军司令员,给我接第316步兵师。”
片刻之后,听筒里便有声音传出,他还没听清楚说话的人是谁,就激动地喊着潘菲洛夫的本命和父名:“喂,是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吗?”
没想到接电话的人,却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师长同志牺牲了?”
“什么?”罗科索夫斯基听到这个消息时,被吓了一跳,他本来以为随着自己的到来,历史会在很多地方发生偏移,既然福明政委都被自己成功地从布列斯特要塞营救出来了,那么潘菲洛夫也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摆脱牺牲的宿命。他深怕自己听错了,又再次追问了一句:“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司令员同志,我是政委叶戈罗夫。”接电话的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带着哭腔说道:“有一股敌人穿过了我们的防线,闯到了师指挥部的附近。师长是在率领师指挥部里人员进行反击时,不幸中弹牺牲的。”
“敌人怎么会冲到师指挥部的呢?”罗科索夫斯基冲着话筒大声地问道:“我不是让你们留了一个警卫排吗?有他们在的话,挡住小股敌人的偷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时警卫排不在师指挥部。”叶戈罗夫羞愧难当地回答说:“当时德军的部队突破了第1973团的阵地,师长命令我和副师长带着警卫排去增援前线了。而德军的小部队就是在这段时间冲到了师指挥部。”
“胡闹,简直是胡闹。”听到叶戈罗夫这么说,罗科索夫斯基简直是怒不可遏,他冲着话筒大声地说道:“而且还反复叮嘱你们,在得到我的许可以前,任何人不能调动这个警卫排吗?”
叶戈罗夫想辩解两句,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毕竟潘菲洛夫让警卫排去支援前沿时,他没有坚持住自己的立场,让警卫排留下来保卫师部。
罗科索夫斯基发了一通脾气后,然后吩咐叶戈罗夫:“政委同志,立即安排人手,将潘菲洛夫将军的遗体,送到集团军司令部来,明白了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撤退风波(上)()
潘菲洛夫之死,让罗科索夫斯基明白一件事,自己虽然了解这段历史,不过要想以个人的能力,来改变苏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大量高级将领阵亡的现状,是根本不可能的。
为了保护潘菲洛夫的安全,自己曾经反复叮嘱潘菲洛夫和叶戈罗夫,让他们不能随便动用仅剩下的那个警卫排。在得到自己允许前,警卫排只负责确保师指挥部的安全。没想到,看到自己的防区被德军突破,潘菲洛夫就沉不住气了,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就将自己手里仅有的一个警卫排派上了战场,结果让该死的德国佬钻了空子。
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坐在桌边静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假如前段时间担任方面军司令员的人,不是科涅夫而是自己,就一定能让战局有所改观吗?答案是否定,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别说是自己,就算是朱可夫,也不见得能打胜仗。
科涅夫从铁木辛哥的手里接过的就是一个烂摊子,由于通讯不畅,上下级之间联系困难。不少被德军消灭或者几乎失去了战斗力的部队,依旧存在于方面军的建制内。一些在地图上标注有苏军部队的地区,其实早就被德国人占领了,只不过这些情报,方面军没有及时掌握而已。根据这种错误的情报,去指挥部队作战,打败仗是再正常不过了。
洛巴切夫见到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以后,就坐在那里发呆,眼睛直视前方,双眼没有焦点。开始他也没在意,以为罗科索夫斯基是在为潘菲洛夫的牺牲而难过,但过了好几分钟,司令员依旧保持着那个姿势没有动弹,他不禁有些急了,抬手推了推罗科索夫斯基,着急地问:“司令员同志,您怎么了?”
罗科索夫斯基被洛巴切夫连着摇了几下,终于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看了看神情紧张的洛巴切夫,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军事委员同志,我刚刚在想事,想得太入神了。你又什么事情吗?”
“没事就好,吓了我一跳。”洛巴切夫在说完这句话后,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于是追问道:“司令员同志,您刚刚在想什么啊?”
罗科索夫斯基所想的事情,只能是心里想想,绝对不能拿出来说,否则会出大乱子的。正因为如此,他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洛巴切夫的这个问题,而是将话题扯到了近卫第八师新任师长的人选,“军事委员同志,如今潘菲洛夫将军牺牲了,你觉得应该由谁来担任这个师长职务呢?”
“参谋长同志,”洛巴切夫听完这个问题后,立即将马利宁叫了过来,表情严肃地对他说:“潘菲洛夫将军牺牲了,你觉得应该由谁来接替他的职务呢?”
马利宁想了片刻,然后面向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我看不如就让副师长列维亚金少将接任吧。从部队组建开始,他就一直待在部队里充当潘菲洛夫将军的副手,师里的指战员对他都很熟悉,由他接任的话,我觉得是最合适的。”
洛巴切夫等马利宁一说完,点了点头以后,便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我同意参谋长的意见,不知道您的意见呢?”
“既然大家都认为列维亚金将军可以接任该师师长的职务,那就通知他正式上任吧。”罗科索夫斯基说完这句话以后,停顿了片刻,在脑子里组织了一下词汇,接着吩咐马利宁:“参谋长,请你转告列维亚金,希望他继承潘菲洛夫将军的遗志,既然发挥该师的光荣传统,为保卫莫斯科再立新功。”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所说的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马利宁点了点头,果断地回答说:“放心吧,司令员同志,我会将您的话转达给列维亚金同志的。”
趁着马利宁去打电话的时候,洛巴切夫悄声地问罗科索夫斯基:“司令员同志,你觉得我们能守住沃洛科拉姆斯克吗?”
罗科索夫斯基摇了摇头,缓缓地说:“在德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失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现在要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将部队撤退到新的地区,重新组织新的防御。”
“放弃沃洛科拉姆斯克?”洛巴切夫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不由被吓了一跳,他左右张望了一下,将马利宁他们都正在忙碌,谁也没注意到他俩,才压低嗓门说道:“司令员同志,上级不是命令我们一步都不准后退吗?你如果擅自做出撤退的命令,会不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啊?”
“放心吧,军事委员同志。”罗科索夫斯基知道洛巴切夫在担心什么,他是怕自己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就放弃阵地向后方撤退,没准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才会这样婉转地提醒自己。为了让洛巴切夫安心,罗科索夫斯基把握十足地说:“我会将撤退的事情,向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进行汇报,得到他的同意后,我才会向部队正式下达撤退命令。”
洛巴切夫担心自己和罗科索夫斯基的谈话,会不小心被旁边的参谋听到,然后再流传出去,到时就会引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