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踵而至,于是我让司机带着丽达的儿子先走,而我却留了下来…”
“你做得对!”罗科索夫斯基等鲍里索娃一说完,便情不自禁地称赞了一句,不光他没有注意,所有人也都没有注意,他在无意中将称呼由“您”换成了相对亲昵的“你”。
鲍里索娃站起身,面对罗科索夫斯基问道:“司令员同志,允许我回维亚济马吗?我想去看看丽达的儿子安全到达没有?”、
“不行,鲍里索娃同志,你目前暂时不能回维亚济马。”罗科索夫斯基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她的请求,接着向她解释说:“司令部已作出了决定,在会让所的方向构筑新的防线,防止德军可能再次发起的进攻,切实地掩护好第19集团军的交通线。犹太团会抽出一个营的兵力进驻会让所,再加上如今在那里的坦克连和步兵连,组建防御会让所的新部队,而你则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
“可是,司令员同志。”鲍里索娃虽然听到自己被任命为会让站的最高指挥部,但还是万分焦急的说:“我现在就迫切地想知道丽达孩子的情况如何。”
“要知道孩子的情况,这还不容易么。”洛巴切夫见鲍里索娃还念念不忘丽达孩子的事情,便轻描淡写地说:“这里有电话可以和维亚济马联系,你给塔拉索夫中校打个电话,就能知道孩子是否安全到达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鲍里索娃从会让所回司令部的路上,一直念念不忘就是司机和库里克是否安全到达维亚济马了,想着自己倒司令部报个道,然后就赶过去看孩子。此刻在洛巴切夫的提醒下,她立即奔向了最近的一部电话机,和维亚济马进行联系。
电话铃声响了没几下,便有人拿起了话筒。从对方的声音,她立即判断出接电话的,就是塔拉索夫本人,便连忙说道:“中校同志,我是鲍里索娃。”
“鲍里索娃同志,您在哪里?”塔拉索夫听到鲍里索娃的声音,也是惊喜交加:“我听回来的司机说,您被困在了会让所,现在知道您没事,我也就放心了。对了,刚刚司令部同志,让我们抽调一个营进驻会让所,并让您担任那里的指挥员。如果您还在会让所的话,就暂时别回来,免得到时还要再走回头路……”
鲍里索娃耐心地听塔拉索夫唠叨完了以后,才回答说:“中校同志,我如今在集团军司令部,上级对我的新任命,我也知道了,再过一会儿,我就会赶回会让所去。我给您打电话,是有一件事情要问您。”
“什么事,您请问吧?”塔拉索夫客气地说道。
“我的司机回去时,是否带着一个小男孩?”虽然鲍里索娃从塔拉索夫的话里,已听到了司机安全返回的消息,但她还是不放心地问:“他们两人都安全到达了吗?”
“是的,司机同志回来带回了一个小男孩,应该就是您所说的那一位。”塔拉索夫停顿了片刻,心有馀悸地说:“车上还有一具老太太的尸体,我已经安排人将她埋葬了。我仔细地坚持过吉普车的后面,发现至少中弹七十多发,你们能活着,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在得知库里克安全,而且丽达的妈妈也下葬后,鲍里索娃心里记挂着的事情终于放下了:“谢谢您,中校同志。请您派两个信得过的战士,将那个小男孩送到后方的保育院去,等战争结束以后,他的妈妈会去找他的。”
“知道了,团政委同志。”塔拉索夫因为要和鲍里索娃谈正事,所以用职务称呼着他:“目前派出的那个营已集结完毕,正准备出发呢,估计天黑的时候,能到达会让所。”
“明白了,”鲍里索娃也公事公办地说道:“我会尽快赶回会让所的。”
放下电话以后,鲍里索娃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连忙对罗科索夫斯基说:“司令员同志,有件事情我差点忘记告诉您了,在会让所的仓库里,存放着几百幅油画,我估计是在斯摩棱斯克陷落以前,从克里姆林宫里转移出来的珍品。”
克里姆林宫?!听到这个名字时,罗科索夫斯基不禁楞了一下,然后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洛巴切夫,希望他能为自己解惑。
洛巴切夫从罗科索夫斯基的眼神里看出了他的疑虑,便笑着问道:“司令员同志,您去过斯摩棱斯克的克里姆林宫吗?”
斯摩棱斯克还有一个克里姆林宫?洛巴切夫的话把罗科索夫斯基惊到了,他连忙摇了摇头,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从来没去过。”
见罗科索夫斯基回答得如此干脆,洛巴切夫也就不卖关子,接着说道:“在克里姆林宫的宫殿里,有着数量庞大的文物,战争爆发不久,有关方面就开始有计划地朝着后方安全的地区进行转移,但由于铁路和公路的运输不断遭到敌机的轰炸,所以为了防止转移出来的文物受到损失,就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地方进行存放。我估计会让所里的这批油画,就是前期没有能顺利转移走的文物之一。”
“既然是这样,那么就不能让这些文物再留在危险的地方。”说到这里,罗科索夫斯基立即把马利宁叫到了面前,吩咐他说:“参谋长,你立即去调集二十辆卡车,随鲍里索娃同志去会让所,将那里的文物转移到后方去。”
“后方?”马利宁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吩咐后,有些疑惑地反问道:“司令员同志,不知道这个后方指的是哪里?”
“亚尔采沃肯定不行,这里离敌人太近了;维亚济马也不行,如果敌人占领了亚尔采沃,很快就能冲到维亚济马。”洛巴切夫在旁边为罗科索夫斯基出谋划策道:“我觉得不如将这批油画直接送到了莫斯科吧?”
对于洛巴切夫的提议,罗科索夫斯基立即表示了赞同,“军事委员同志说得对,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亚尔采沃和维亚济马都在我军的控制中,但说不清哪一天,敌人就突破了我军的防线。为了防止这批油画落入德国人的手里,我同意您的意见,在全部油画装车以后,全部运往莫斯科。”
趁着马利宁在打电话,调集运送油画的卡车时,洛巴切夫关切地问鲍里索娃:“鲍里索娃同志,不知道您还有什么请求?就趁您如今还在司令部的时候,一起提出来吧。只要我们能办到的,就立即给您办好。”
鲍里索娃想了想,然后说道:“军事委员同志,您也知道我们的犹太团是新组建的,所以部队装备很差,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莫辛拉甘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的数量都很少,迫击炮和重机枪根本就没有。我想请司令部为我们提供一点重武器,这样我们在面对敌人进攻时,才有更大的把握守住会让所。”
洛巴切夫听完鲍里索娃的请求后,扭头望着罗科索夫斯基,征求他的意见:“司令员同志,对于鲍里索娃的请求,您是怎么看的?”
“鲍里索娃同志,在你回司令部以前,我刚刚和炮兵主任同志讨论过新炮兵阵地的问题。调整过的炮兵阵地,可以在会让所遭到敌人进攻时,为你们提供必要的炮火支援。”罗科索夫斯基耐心地对鲍里索娃讲解道:“犹太团里都是新兵,谁也不会使用迫击炮,就算给了你们,你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所以就暂时不给你们配备。不过重机枪吗,待会儿我让参谋长给你们准备两挺,并提供不少于五个基数的子弹。怎么样,对我这样的安排,还满意吗?”
对于洛巴切夫的提议,罗科索夫斯基立即表示了赞同,“军事委员同志说得对,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亚尔采沃和维亚济马都在我军的控制中,但说不清哪一天,敌人就突破了我军的防线。为了防止这批油画落入德国人的手里,我同意您的意见,在全部油画装车以后,全部运往莫斯科。”
趁着马利宁在打电话,调集运送油画的卡车时,洛巴切夫关切地问鲍里索娃:“鲍里索娃同志,不知道您还有什么请求?就趁您如今还在司令部的时候,一起提出来吧。只要我们能办到的,就立即给您办好。”
鲍里索娃想了想,然后说道:“军事委员同志,您也知道我们的犹太团是新组建的,所以部队装备很差,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莫辛拉甘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的数量都很少,迫击炮和重机枪根本就没有。我想请司令部为我们提供一点重武器,这样我们在面对敌人进攻时,才有更大的把握守住会让所。”
洛巴切夫听完鲍里索娃的请求后,扭头望着罗科索夫斯基,征求他的意见:“司令员同志,对于鲍里索娃的请求,您是怎么看的?”
“鲍里索娃同志,在你回司令部以前,我刚刚和炮兵主任同志讨论过新炮兵阵地的问题。调整过的炮兵阵地,可以在会让所遭到敌人进攻时,为你们提供必要的炮火支援。”罗科索夫斯基耐心地对鲍里索娃讲解道:“犹太团里都是新兵,谁也不会使用迫击炮,就算给了你们,你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所以就暂时不给你们配备。不过重机枪吗,待会儿我让参谋长给你们准备两挺,并提供不少于五个基数的子弹。怎么样,对我这样的安排,还满意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 犹太团首战(下)()
鲍里索娃到达会让所以后,便将手下的几名指挥员召集起来开会,讨论该如何构筑防御工事的事宜。
首先发言的是犹太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斯塔雷中尉,他站起来环顾四周,然后说道:“我已查看过会让所周围的地形,遗憾地发现这里连条战壕都没有。今天我们正在这里打败德国人,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中尉同志,”没等斯塔雷说完,鲍里索娃就打断了他的话,有些不悦地说道:“今天能打退德国人,并不是什么奇迹。靠的是坚守在会让所的女子高射机枪排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以及坦克连和步兵连的援军及时赶到。如果缺少任何一点的话,也许德国人早就占领了会让所。好了,继续说你的想法吧。”
受到了鲍里索娃批评的斯塔雷,嘴里闪过一抹苦笑,然后接着说道:“我们要在会让所的北面和西面构筑防线,以抵抗可能再次冲来的德国人。根据我的想法,防线将由两条环形战壕组成,中间用交通壕相连,将会让所包在中间……”
虽然鲍里索娃对指挥作战,还是一个外行,可对于修筑工事,却有着丰富的经验,毕竟她曾经率领维亚济马的居民,在城市的西面为部队修筑过工事。因此在斯塔雷发言时,她还能不断地提出一些自己的补充意见。
斯塔雷在谈完自己的计划后,对着所有人说道:“指挥员同志们,时间紧迫,应该立即动手开始修筑防御工事。为了提供工作效率,我建议采用分班作业的方式,在会让所的外围修筑防御工事。”
鲍里索娃等斯塔雷一说完,便站起身问道:“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团政委同志,”曾经和鲍里索娃并肩战斗的步兵连长举起了手,小心地问道:“我可以发言吗?”
“请说吧!”鲍里索娃迟疑了片刻,便想起了对方的名字:“叶戈尔中尉,您有什么好想法,可以对大家说说。”
“光有战壕是不够的。”得到了鲍里索娃允许的叶戈尔中尉站起身,冲斯塔雷笑了笑,然后补充说:“我们还必须在战壕前布设雷区,和拉上铁丝网,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