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扳道工-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呀大人!这样一来咱们两个弟兄不是白死了吗!”

    “……”交趾军头目停下了动作,又看了看此刻搂着自己的外衣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的那女子,烦不胜烦地挥了挥手:“带走带走带走!晦气!”

    柴房的门被打开了。

    躺在地上一直睡不安稳的汉人小男孩蓦地睁开了眼睛。强撑着坐起来,但见此时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那女子衣衫不整,目光涣散,一颗心突然就像被什么重物拽着猛地往下沉了沉。

    她披着外衣一言不发地走过来,坐下。

    男孩再三犹豫,终于还是小心翼翼地凑过去:“你……”

    那女子突然将他抱住了。

    她前一刻还一片晦暗的眸子此刻又重新亮了起来,就像清晨打开窗泻进一室阳光。

    “别怕,咱们有神仙保佑,不会有事的……”

    差不多同时,在交趾军驻扎的许多地方,同样和类似的一幕,在不停的上演。

    交趾人并不知道,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将大难临头。

    临安城郊的大军演武场,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击演练。

    立于高台上的贾似道清楚的看到,宋军步兵以营为单位间隔分布,每行5至6人的纵深,整体呈横阵部署在第一线,前方是鹿角和长矛的掩护,左右两边是火炮与火铳骑兵的队列。阵线完全由火器构筑,火炮营阵的后方为牌刀手和弓箭手为护卫。

    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阵列。

    组成这个大阵的部队一共有30个营。每个营的正面宽度为4丈,纵深2丈,营与营的间隔为1丈,第一线的劈山军正面占地约650丈。这是孙珲的要求,以使得各营都有足够的空间机动与轮换,实际作战时如果在平地旷野对敌,可以一路平推倾泻火力,在地形复杂时,则不用拘泥于大阵的整体行动,可以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执行各类任务。

    鼓声响起,演练开始,只见步军举鹿角大炮,众兵齐进,鸣金而止,齐发铳炮一次,如此九进至十次,连发大炮。马步军循环连发火铳,略无间断,其声震地。这就是孙珲说的“九进十连环”,大阵先整体前进,每前进5丈便铳炮齐射一轮,如此重复九次,第十次时火炮连续发射,火铳兵和弓箭手进行原地轮射,保持火力不间断。“九进十连环”的目的是以密集的铳炮火力压制敌方,作战中如果达到了接近、动摇敌阵的意图后,就会展开更加积极的攻势。

    在第七次齐射时,宋军炮兵的部分火炮会停止射击,转为马匹驮载随行。这应该是担当预备队的角色,为后面的火炮攻势保留实力。

    于是,第十次的连环射击在鸣金三声之后停止,紧接着鹿角阵线分出八个缺口。牌刀兵和长矛兵从缺口出阵操演刀牌矛刺,模拟近战肉搏。在进一步打击敌人阵线的同时,掩护从鹿角后出来并跟进的火铳兵和弓箭手。牌刀兵和长矛兵操演完毕,火铳兵和弓箭手则展开徐进式的轮射,即每一排射击完毕不再退向阵后,而是保持在前,后排再迈出到前排的前方射击。这种作战方式应该更适用于追击已经在松动、败退的敌军。

    火铳兵和弓箭手的轮射结束后,宋军骑兵才出动,演练包抄、冲击敌军。当然,现在的模拟演练只是在能保持进攻的情境下,实战中骑兵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在枪炮打完后出来遛一下。他们的机动任务还包括应对敌军主动进攻的情况,以及在火器部队推进时进行侧翼掩护,或者与火器部队在敌人的侧翼同时展开攻势。

    这样的大阵中,火器部队一般由火铳手4500人,劈山、冲天等火炮120门,战时的宋军常例是每枪每炮均备弹300发。理论上讲,如果敌军与宋军展开枪炮对攻的话,会在绵延3里的阵线上吃到上百万发弹丸,然后还得面临上万骑兵的合围。孙珲现在可以骄傲的说,他搞出来的这个阵势,放眼整个天下,可以说是最具威力的战阵。

第636章 反向看历史() 
    

    孙珲虽然给宋朝弄出了一支装备先进作战理念超前的火器部队,但他在具体的作战当中并没有废掉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的运用,相反在近战时将冷兵器的作用加以强化,这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思想落后喜欢冷兵器,而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教训。

    教训来自于原来的历史时空中几百年后的清朝。

    受主流史观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清朝不重视火器的发展,在康熙时代后期开始重弓马轻火器,使得清军一直以冷兵器为主,火器则逐步荒废,到鸦片战争时清朝火器水平连明朝都不如,已不知火器为何物,于是手持刀矛的清军在洋鬼子的火器面前一败涂地,这就导致了战争失败,也就是说清军失败是因清朝保守顽固在对火器发展不重视,甚至是害怕火器技术发展使满人的弓马优势受到威胁,而有意扼杀火器的发展,只重视弓马肉搏,这就使中国的火器技术大幅度衰退,从而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失败,使清末的中国落入一个黑暗时代。一句话是因满人重骑射,轻火器造成了中国的火器技术大幅度落后于西方。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满人才是最重视火器的,至于弓马骑射,刀矛肉搏才是满人荒废最快的项目,清军对弓马骑射,刀矛肉搏训练的荒废速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速度,放眼地球全球都找不到第二家,可以说清军在鸦片战争时期甚至鸦片战争之后,一直是全球火器作战思想最严重的国家,几乎完全废除了肉搏战,根本就没有肉搏战能力,打仗全靠火器对射。如果清军真是以弓马立国,骑射为主,那鸦片战争反倒不会失败了。

    清军对火器特别着迷早有传统,早在后金时代清军就表现出了对火器发展使用的强烈兴趣,对火器技术的兴趣以及接受使用的兴趣高的惊人,远远超过了明朝。明朝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才接受了“红夷大炮”,而清军对火器的态度则完全相反,不但对火器的掌握速度极快,而且技术改良也极快,1630年(天聪四年)意外获得1门红夷大炮,1631年(天聪五年)就生产出了改进型钢铸红夷大炮“天佑助威大将军”,1643年(崇德八年)更生产出了复合炮身的红夷大炮“神威大将军”。清军入关后,由于有了当时最强大的火炮,是以攻城掠地横扫南明有如儿戏,世界最强的火器力量与最强的肉搏战力量相结合,可以说势不可挡。清朝初期,清军入关后,顺治时期清军灭南明收新疆,因此火炮技术继续发展,此时期清军的火炮装备数量有增无减。康熙时期的初期则太平了一段时间,清朝的火炮制造生产速度放缓,但随着三藩叛乱,战事再起,火炮生产数量再度大增,清军平三藩,平噶尔丹,并西藏,并青海需要轻炮,而驱逐沙俄,灭郑氏则是需要重炮,此一时期清朝的火炮种类迅速增多,在重炮方面,制出了当时最好的铸造火炮“武成永固大将军”,轻炮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自康熙以后,局势相对稳定,清军久不作战,疏于训练,贪图享乐,便不愿意操练劳苦的弓马骑射,刀枪肉搏。所以都是希望装备训练火铳,当时的火铳训练比射箭简单的多,装上火药一声脆响把个铁丸打出去就可以了,又轻松又好玩,是个人都可以完成,而射箭那真要累死人,不用上百把斤力气根本就拉不了硬弓(英国历史上废掉长弓改用火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弓箭训练太累而且费时间),刀矛训练杀杀杀的那也绝对是苦活。所以清军从这时起,火器的装备率越来越高,至于弓马骑射刀矛肉搏则逐渐荒废,过渡到了主要用火器作战时代,大量的鸟枪与轻炮取代了弓箭刀矛。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清楚的看到,当时的八旗军越来越火器化,但火器的性能却绝对没到可以让战斗完全不需要肉搏战的地步,所以曾对八旗军有“以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的指示,重新强调刀矛弓箭的作用。但雍正皇帝关于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的指示根本得不到遵守,各地驻防八旗都演变成了鸟枪队与小炮队。乾隆时期以后,清军不但八旗军,就是绿营兵也开始全面火器化。到了嘉庆时期,清军基本接近完全失去肉搏战能力,演习时闹出了不少笑话。不过整个嘉庆时期总体太平无事,所以清军肉搏战能力衰退到了极其虚弱的地步,并没造成多大严重后果。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清军实际上火器装备率已经超过70,根本就没有多少冷兵器了,而且几乎没有部队进行过肉搏战训练,刀矛只能用来摆样子,作战基本全是靠铳炮齐放。此时清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曾是其最强项的专长——肉搏战能力。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鸦片战争中英军打败清军靠的不是什么先进火器,而是靠原始的肉搏战。英军在作战中发现,清军士在炮台后面还能够忍受着英舰打来的开花弹,有坚守阵地还击不逃跑的勇气。但是往往英军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军立刻就崩溃了。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论英军还是清军,都没有办法完全依靠火器阻止对方的肉搏冲击,由于当时火枪准头不好,发射速度不快,在敌人步兵冲到跟前时,实际打不死几个人,所以当时欧洲的军队无不苦练肉搏战,方阵步兵刺刀冲锋是最终决胜手段。而清军则由于火器交战观念过于强烈,完全放弃了肉搏战,当看见英军士兵列阵端着刺刀洋枪冲来后,清军无不魂飞魄散,立即丢下大炮四散逃命。鸦片战争中英军攻下的一系列清军要塞炮台,实际基本都是靠白刃战夺取的。

第637章 换弓之议() 
    为了不让这个时代的宋军在进入火器化的大门后,也发生象清军那样的荒废肉搏战那样的事,孙珲在增加冷兵器部队人数的同时,刻意的强化了火器部队的近战训练,使每一个炮手和火铳兵都能够熟练的使用自己的防身冷兵器。当然,作为一个成功的幕后操纵者,他把这一切的功劳和名誉,都给了贾似道。

    当演练结束时,孙珲看了看高达,发现这位以前傲慢自大的将军,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高太保,觉得这‘劈山军’可有能为乎?”贾似道笑着向高达问道。

    “如此犀利之火器,确有劈山之能。”高达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那么我这‘劈山军’便交给你了,”贾似道看着高达说道,“加上你招募来的精兵,六万之众,收伏交趾,应该不在话下吧?”

    “末将愿为我大宋尽收交趾之地,永除南疆之患!”高达沉声道,向贾似道深深一拜。

    “好,我当以王爵候将军凯旋归来。”贾似道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一句话却令高达身子一震。

    高达的护卫当中,一身鲜亮甲胄的董金虹看到高达的样子,不由得有些不以为然的噘起了嘴。

    演武结束,高虎回到自己的衙中,刚坐下歇息没多久,便有人前来通报,称马步军统制岳纶来访。

    一听到岳纶前来,高虎面现喜色,“快快有请。”

    岳纶是岳飞的直系后代,武艺高强,贾似道援襄时他在援军中为禆将,襄阳大战时以阵斩元军大将阿里海牙闻名,升为禁军统制,和高虎一见如故,二人在一起经常谈论武备,此次南征,岳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