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金属海螺飞起的一瞬间,肖甜甜可能是心有不甘,带着孙珲操纵水球便追了过去,但金属海螺的速度实在太快,一下子就没影儿了,当肖甜甜带着孙珲飞出这个巨洞的洞口时,金属海螺已经在蓝天中化成了一个小小的黑点。
“它这是要往大气层外飞了。”孙珲盯着小黑点说道,“咱们没它那速度。”
“嗯。”肖甜甜有些泄气的停在了空中,“算了,知道它往哪里飞就行了。”
“对了,甜甜,你们会飞以后,试没试过飞出大气层?”孙珲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向肖甜甜问道。
“当然……试过!呵呵。”肖甜甜笑着点了点头,“孙哥你没试过吧?我们几个都试过,那一次知道你做的那个奇怪的梦以后,我们想试试能不能直接飞到月球上去,结果只有楚楚姐能飞出去,我们三个都不行,我飞到接近外太空的时候,就凝不住水球了,琳琳的木球容易起火,丽丽也和我一样无法保持凝结状态,只有楚楚姐加速后能飞出去,不过也好变成和你一样的火球了。孙哥你虽然一直忙,没想着去试一下,但我们都觉得,你应该没问题。”
“楚楚自己能飞出去,但要是银球中带个别的普通人,恐怕就不行了吧?”孙珲想了想,又问道。
“对啊,我们那会儿可以不需要氧气,但普通人不行,那样飞肯定完蛋了。”肖甜甜点了点头。
“明白了。”孙珲又想了想,对她说道,“咱们回去看看,还有没有别的飞船吧。”
肖甜甜带着孙珲重新飞回到了深洞之中,又经过一番仔细的搜寻,并没有发现另外的飞船,也没有发现再有“金刚”或者“透明人”出现,二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返回临安,在走之前,孙珲带上了所有的水晶球和几件金器,并重新将洞口隐藏好。
就在这时,孙珲发现,他和“系统”的联系完全恢复了。因为有人借着“系统”和他联系了。
“你们两个跑哪里去了?怎么这么久没有动静?赶紧回话!”叶楚楚焦急的声音传来,吓了孙珲一跳。
“咦?楚楚姐,你们回临安啦?”肖甜甜惊讶的问道。
“昨天回来的,一直没有你们的消息,你们俩胆子真大,竟然敢偷着离开不坐家,‘全知之眼’要是给坏人偷去了怎么办?”叶楚楚有些生气的说道,“去哪里竟然都不说一声,还玩失踪!”
“不是有陌儿和光明骑士看着嘛。”肖甜甜吐了吐舌头,小声说道。
“楚楚,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为了转移叶楚楚的注意力,孙珲大概将他和肖甜甜的“探宝历程”和“奇遇”给叶楚楚在线讲述了一下,叶楚楚听后果然没有再说责怪他们俩的话了。
“竟然是这样……行了,不说了,你们俩也赶快回来吧,我们这里也有重要的新发现,咱们得一起研究一下。”叶楚楚说道。
第619章 神珠传说()
孙珲和肖甜甜当天便飞回了临安,回到朱府“悦仙阁”后,孙珲还有些惴惴不安,怕叶楚楚说他,但叶楚楚并没有再责怪他和肖甜甜,只是又问了一下他们在深洞里的经历,尤其详细的询问了一下那艘大海螺模样的金属飞船是什么样子,孙珲给她详细解说了一番,并找来纸笔给她画了一幅简易的三视图。看到孙珲画的图纸,叶楚楚皱起了眉头。
“太巧了吧不可能的”她轻声自言自语道。
“楚楚姐,你们发现了什么?”肖甜甜性子急,立刻追问起来。
“和你们发现的东西一样,应该是一艘飞船。”叶楚楚答道。
“什么?”孙珲和肖甜甜都是大吃一惊。
“是楚楚姐最先从史籍文献中找到的资料,然后我们借着去找矿和绿化的机会,查探了一下,果然找到了,而且那艘飞船没有飞走,还在那里。”王琳琳笑着说道。
叶楚楚给他们俩讲起了发现的经过。
叶楚楚通过对“万卷楼”史籍的查找,发现北宋嘉祐年间,在扬州府地方,曾经有过一颗巨大的“珠子”。这珠子起初出现在天长县的水域中,继而向东北方向移动,转入甓社湖,又转入新开湖。这可不是一颗普通的珠子。它来历不明,极端神秘。在之后约10个年头当中,它时而现身,时而隐没,但始终不曾消失。当地居民和路过此地的外乡人,碰上运气好的话,无意中或会见上这神物一眼。
这颗巨珠露面的时候,往往是在水面上安静地飘浮着的,像一条船,只是它的形状与船形根本不同。它像是一个人们熟悉的蚌,很大很大。当它张开“嘴巴”时,里面会有亮光发出,随着嘴巴越张越大,亮光也会跟着逐渐增强,最后,当嘴巴张到有半张席子大的时候,这光便凝聚为一团只有拳头大小的极强光,人眼根本不能正视它。这时候,附近十里以内范围的林木,都会被它的光茫笼罩。这光的边缘部份,还会出现一片红色,远看去像是一团不受控制的野火在燃烧。
这颗巨珠是活的,它能飞翔。从一处水域迁移到远方另一处水域,对它来说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当时把这“珠子”的情况记录下来的人,叶楚楚查到的有二位。一个是邵伯温,另一个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沈括。据邵伯温记载说,孙觉——王安石的前期好友——中进士之前,住在高邮,常到一处郊外别墅讲学。一天拂晓时分,他忽然发现有光亮从窗外射进来,觉得很奇怪,便和同舍居住的朋友沿光追寻。约摸走了有20里路,看见一处湖面上飘浮着一颗其大无比的“珠子”。从珠上发出来的强光,把远近照得如同白昼。射入他们居室的亮光,无疑就是这珠子所赐了。一个叫崔伯易的,应该是孙觉的同行者,后来为此事专门写了一篇感珠赋,序言中说:“高邮西北有湖,名甓社。近岁夜见大珠,其光属天。尝问诸渔者。言或遇于他湖中。有谋窃之者,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孙觉进士及第后,任官河南主簿,经常对人说起这件怪事。
至于沈括,他的记录比邵伯温详细得多。他说,这颗珠存在了10多年,现在已经消失无踪了。樊良镇是大珠往来的必经之地,行船的人来到这里,往往维船系缆,故意逗留它几个日夜,希望能一睹这神珠的庐山真面。那地方原有一个无名亭子,长期以来成了水客们候珠的落脚点,因而被人戏称为“观珠亭”。沈括这段话见于梦溪笔谈21卷。
作为一个现代人,叶楚楚知道,在通常情况下,珠蚌之类是不会飘浮在水面上的,它们的“嘴巴”张开来时,也决不至于有半张席子那么大。黑暗之中,珍珠类的东西可能会反射月光,但不可能发强光,尤其是决不可能发射出那种可以照亮方圆一二十里的极强光。还有,蚌类动物在水底的移动,其速度可能还远不及陆上的蜗牛。平凡如蚌,供人食用尚且不免,又怎能修成瞬间千里的大神通?问题令人百思不解。此外,这珠子还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即它的出现与消失,有反复性,绝不同于那种一朝亮相,再永无回头,根本使人无法查证的瞬时现象。从这蚌的状形、运行速度和能发强光这些特点看,颇类似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心智的那种不明飞行物体——ufo。
叶楚楚当然不能确定这扬州大珠就是飞碟,但也不大相信什么“珠蚌成精”之说。即使真有所谓“日久成精”的事,如传说中雷峰塔所镇压着的青蛇、白蛇那样,相信也未必可以“成精”到如此神奇的地步。
引起叶楚楚注意的是,在北宋范致明所著的岳阳风土记中,也有一则类似的记载。作者说,从前洞庭湖中有过一个半张席子大小的巨蚌,这蚌在深夜里常采取“侧立”姿势,“乘风往来烟波间,中吐巨珠,与月相射”。渔夫们以为那是真蚌,千方百计寻取,却始终不能如愿,后来就从人间消失了。范氏的记录,与邵、沈二人同出一辙,使叶楚楚怀疑这神蚌会不会就是他们文中所说的扬州大珠。洞庭与扬州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对于能够“乘风往来”的神物而言,这远距离决不是问题。二十四桥游罢,再上岳阳楼过把瘾,对它来说,不过瞬息间事罢了。
每逢碰到这种事情,一肚子科学观念的人,其反应大抵就是摇头,不信。可惜摇头并不总能解决问题,也并不总能证明摇头者从头到脚都是“科学”。作为宋代中国人,这邵,范、沈三位,都有资格被称为“老实人”。邵伯温是理学家邵雍的儿子,理学家传统上不好言怪。范致明曾贬官岳州,如果不是身历目睹,就是从当地父老口中得知此事的,谅非向壁虚造。至于沈括,更是早有定评的科学人材,夸夸其谈不是他的天性。所以他们记录下来的这桩怪事,不能轻易否定。
第620章 再探扬州()
随后叶楚楚和王琳琳、杜丽丽外出寻矿顺便加强植树造林的工作,这事儿便放了下来,但她们三个有一天路过扬州时,却听到当地人关于最近又发现“神珠”出没的传闻:“是夜,星光满天,却无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叶楚楚和王琳琳、杜丽丽一起在这一带开始了秘密的查找,她们运用各自的能力仔细探测了一番,发现了附近山上一片奇怪网状的山洞,就像山洞丛林一般,然后是一条地下河,中间有巨大的落差,还有几个间隔一般的地域,而某些地域似乎还生活着她们不认识的生物、以及水底洞穴,那里最终通向一片巨大的峡谷地段。然而峡谷地段的另一端似乎还有通路,但是因为她们的探测能力有限,无法看到更远。更奇怪的是,这条地下路径中似乎还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另外有一些巨大的不知道是什么设施还是障碍之类的。
三个女孩子一路搜寻,找到了进入山洞的洞口,但那个山洞本没有路,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天然裂缝,外面有茂密的灌木掩护。
杜丽丽运用她的能力又探测了一番,发现下面可能有无数陷阱,这些陷阱看上去与正常石阶无异,但是不小心踩上去,就会掉进去,绝无生还的希望。于是三个女孩子商议了一下,决定由杜丽丽运用“土遁”的能力,带另外二人进去。
这样一来,不仅进入洞穴安全得多,路程也比她们想象的要短,然后她们就进入了一片巨大的山洞群。杜丽丽带着叶楚楚和王琳琳弯来绕去,在这片天然的山洞群里面穿梭。
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她们过了大片的山洞群,路径一直向下倾斜,后来的山洞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地下溶洞宫殿,逐渐传来了泊泊的水声,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嶙峋地排列着。
她们下了一个大斜坡,发现又来到一个向上的大斜坡下,前方的水声越来越大,像是有瀑布在不远处,原来这处地下水有如此大的规模,这倒是始料未及的。
上了斜坡,她们见到斜坡旁边有一条很宽的地下河正朝远处流去。不远处似乎有一个绝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