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扳道工-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玛了个碧的!赶紧放我们进城!胆敢说个不字,信不信老子砍了你个二逼的脑袋!”孙珲指着他厉声喝骂道。

    那名宋军将官惊愣地看着面前的人头,他想不明白对方得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人头扔上城墙来。但面对孙珲的神勇,一向颐指气使惯了的他兀自喝道:“为防奸人细作,天黑一律不许进城!敢靠近城墙者,杀无赦!”

    “我等从军卫国,换来的便是这等结果吗?”一名宋兵愤懑不已,大声质问道。

    回答他的,是一支利箭。这支箭射在距离宋兵们不远的地方,作为一种明显的警告:如果他们再向前走,等待的便是万箭穿身。

    孙珲怒极,他转头看了看这些满身血污的汉子,看到他们脸上绝望的神情,大地摊说道:“众位弟兄稍等,我今日定然带众位弟兄平安回城。”

    听到孙珲这么说,高宠一愣,却见孙珲大喝一声,腾身一跃,便飞出丈许,再一跃,便到了城墙之下。

    城墙之上的那宋军将官见状大惊,立刻喊叫着要城上宋军弓手放箭射孙珲,但这些宋军士兵全给这一幕惊呆了,竟然没人听他的命令。

    孙珲奋力向上一跃,又是丈许,在他身形下落,双脚落到城墙之际,他又是一跃,接连数次,有如腾云驾雾一般的跳上了城头。

    看到孙珲直接跃上了城门楼,那名将官吓得张口结舌,浑身有如筛糠一般,转身想要逃跑,却给孙珲上前一脚踢倒。

    “赶紧下令拉他们上城!一个人都不能少!要不然,我特么砍了你的狗头!”孙珲怒喝道。

    “上仙饶命!上仙饶命!”那名将军竟然伏倒在地,向孙珲磕起头来,“上仙之命,小人自当照办!自当照办!”

    听到这个家伙叫自己“上仙”,孙珲先是一愣,接着便明白过来:自己刚才飞身登城的样子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看上去也许很象神仙腾云驾雾,结果让这个迷信的家伙把自己当神仙了。

    想起这时应该已经退位了的著名的艺术家,崇信道教的“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带给大宋朝的这个恶劣的影响,孙珲不由得咧了咧嘴。

第198章 六甲“神兵”() 
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全怪赵佶,从他往上,大宋朝从太宗赵光义开始,到真宗赵恒发扬光大,几乎每件国朝重事都能和道士、神仙沾上边儿。就连烛光斧影之夜,赵匡胤死的时候,都有道士的影子出现过。

    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异族入侵,这样的生死大事,怎么能把神仙排除在外呢?和面前这个品级不高的宋军将官相比,大宋朝的高官将相才更加离谱,比如副相孙傅,此人是宋朝文官大统领,枢密院首长,他这时到处翻阅文章寻找破敌之策,突然间神迹出现,宋朝列祖列宗可谓失德,一首丘浚的《感事诗》出现在他眼前。里边有这样一句话:“……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卧白云的都是神仙,是宋朝汉人的神仙。孙傅感觉自己之所以在这种时候看到这首诗,本身就是神仙的暗示。看诗体,这是感事诗,是叙事型的,里面提到的神仙必定真有其人。那么……找!即日起,开封城大街小巷的显眼处,都贴上了寻神仙启事。上面写着:神仙,男,相貌不知,体态不详,职业不定,近期以郭京、杨适、刘无忌等名字出现,有知情者欢迎上报,有重赏。同时,热烈盼望神仙们大白天下凡。

    当此生死攸关之际,宋朝的君臣将相却在找神仙。

    不幸的是,他们还真找到神仙了。首相、枢密使在开封城各处张贴的寻找神仙启事很快有了结果,军方大佬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王宗濋在军队的龙卫兵里找到了一个叫郭京的人。

    这个人完全符合神仙的标准,因为他宣称自己能撒豆成兵,能使自己的兵隐形,能用六甲之法活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金军魁首,能扫荡十万金军,解京都之围。

    多么激动人心!而要做到这些,他只需要集结七千七百七十七个人。

    当然,这些人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身有仙缘、非同凡响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生日时辰一样。只要符合条件,哪怕他们是贩夫走卒,也会让宋朝起死回生,让金军瞬间崩溃。

    这些鬼话,无论是大宋皇帝钦宗赵桓,还是首相何栗,副相孙傅都相信了。

    郭京升官了,从副都头升到武略大夫、兖州刺史。他积极工作,飞快地集结了六甲神兵。兵源的成分嘛……比如一个在街头耍棍弄棒卖艺的,名叫薄坚;一个还俗僧人,名叫傅致临;一个卖药的,名叫刘宋杰。比较突出的是一个叫刘孝竭的人,他很有创意,把神兵细化了。

    神兵被分出了兵种,有什么“五丁力士”、“北斗神兵”、“天阙大将”(就没有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等。他们变成了一群神秘人,与外界隔离,给人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离奇猜想。

    有些人觉得这太儿戏、太天真、太荒诞了,根本就是骗人嘛。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交给这种人,纯粹是自杀行为。

    对此,军方最高首长孙傅怒不可遏。他发出了这辈子最大的怒火,向怀疑党们咆哮,痛骂他们没有知识,不懂历史,把宋朝的传统都忘光了。在他看来,郭京的出现,还有他的身份以及能力,都是最正确、最正常、最无可置疑的事实。

    因为早有先例。

    一百五十余年前,宋太宗赵光义刚刚登基的时候,根据画圣吴道子的作品《长寿仙人图》,在现实中找到了与画中人长得一模一样的戴恩。

    戴恩时任御龙弓箭直都虞侯,之后平步青云,啥事不做就升为平远军节度使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联系到郭京,两人同样都是禁军成员,同样都被皇帝挖掘,可郭京怎么就一定是仙人……你敢说不是?谁敢蔑视先帝,非圣渎法,谁就得罪该万死!

    这样的大棒砸下来,谁都没话了。于是,开封城里凭空出现了七千七百七十八个神仙,每个人都在盼望,希望知道这些神仙能做些什么。但又不敢盼得太急了,因为神仙说,除非到了天崩地裂、万劫不复的时刻,要不就别去烦他。

    孙珲现在还没有搞明白自己穿越的具体日期,也不知道这支“神兵”现在还在不在开封城里,不过看现在的情形,金兵尚未破城,那这支“神兵”应该还没有出战,开封城还没有因郭京和这支“神兵”的丑恶表演而陷落。

    自己要想改变历史的走向,不让“靖康耻”发生,首先就得解决掉他们!

    孙珲正自脑筋急转之际,那边这名宋军将官已经下令城上宋兵接应城下的敢死队员上城,一些宋兵纷纷用长绳放下一个个巨大的篮筐,将高宠等人拉上城头。大约忙活了半个小时,城下的宋兵全都回到了城墙之上,包括那名孙珲救下的年轻女子。

    看到所有人都平安登城,孙珲松了口气,没有再去理会那个宋军将官,而是和高宠等人去了他们所在的城防工事安歇。从上了城墙之后,那名宋军将官一直在叫他,说要请他去见某位大佬,但孙珲没有理他。

    到了高宠所属的部队,孙珲看到那些冻得簌簌发抖坐卧在寒冷冰雪覆盖着的城防工事里的宋军士兵,心里和外面的风雪一样的寒冷。

    这特么是人呆的地方吗?

    “孙大哥,你得把身上的血污粘肉洗去,要不然好和你的皮肉粘在一起了。”高宠看着满身血污的孙珲,说道。

    高宠的话引起了其他宋军士兵的注意,他们纷纷起身,围了过来,看到孙珲上身只穿了一件单衣,下边还光着,全都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这位老哥,你这是……杀了多少人,才弄成这副模样啊!”一个头戴笠子的老卒问道,“简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啊……”

    “是啊!所以才身上衣甲全无,连裤子都掉了。”孙珲笑着答道。

    听到孙珲的玩笑话,周围的宋军士兵全都笑了起来。

    “咱们兄弟今日杀了上千金虏,可惜不能把首级全带回来。”高宠说着,摆了摆手,身边的宋兵纷纷将人头解下,放在地上。

第199章 身上异状() 
一众宋兵传看那名金将和黑袍武士的首级,孙珲这时才注意到这两顶头盔都雕有精美的花纹,带有貂裘装饰,等级似乎很高,而那名金将的头颅耳朵上还带有厚重的金耳环,显然是金军的一位高级将领。

    不管给他砍死的这两个人是谁和宋军士兵们的议论,孙珲现在最希望的是将身上的血衣去掉,这特么粘在身上也太难受了。

    上一次在苏德战场上也搞了这么一身的血,是叶楚楚她们四个给他烧好了热水,服侍他将血衣血裤泡下来的,这一次自己却是和一群宋朝的大头兵在一起,这反差未免有些太大了。

    想到自己和四个女孩子时空永隔,孙珲不由得在心里又问候了“时空天堂”公司的高层领导们和他们的直系亲属一遍。

    “还是先帮孙大哥把血衣弄下来吧。”有人说道,“得烧些温水泡一泡才行。”

    “咱们现在生火的柴草都没有,哪来的东西烧热水?”有人恨声道,“官家刻薄如此,真是让人寒心!”

    “呵呵,不是给你吃过鹿肉了吗?”

    “巴掌大那么一块,能解得几天饥饿?现下可好,烧饼都没有半个!打得甚鸟仗!”

    熟知历史的孙珲听到宋军士兵们的怨言,明白了为何金兵攻破东京城是如此的容易了。

    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狂风呼啸,雨雪交加,每时每刻都折磨着东京城墙上的守军。当然,身为保家为国的军人应该是不怕这些的,男人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冷?可是,不能每天都这么挺着吧?据史书记载,东京城破前,宋军士兵们冻得全身冰冷,手指僵直得握不住武器,有一些身体虚弱的士兵直接就冻死在城墙上了。

    号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富裕的都城的士兵们,居然落魄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如果光翻史料的话,人们可能无论如何也怪不到当时的大宋天子钦宗赵桓的头上。因为皇帝陛下时刻出现在士兵中间,他能披甲戴盔登城,把御膳赏赐给士卒;能在泥淖里骑马前进,让人民感动哭泣;能光着脚,不戴帽子,跪在皇宫的天阶上,祈祷上苍不要再下雪了。皇后在后宫里率领宫女给前线的将士赶制御寒衣物。

    这些加在一起,是多么感人啊!

    可另一方面,如果动动脑子的话,差不多就能猜到问题出在哪儿。请问御膳有多少斤呢?够不够守城的六七万士兵吃?皇后是服装业的熟练工人吗?半个多月里能做出几件保暖手套?至于皇帝本人顶盔贯甲上城头,不过是走过场作秀而已,这点精神鼓励对饥寒交迫的士兵有多大作用呢?

    开封城里的每个人差不多都清楚,国库里有成堆成堆的布匹棉麻,只要赵官家肯拿出来,绝对能在几天之内让士兵们抵御严寒。

    那么,皇帝赵桓为什么不拿出来呢?按说每一个神智健全的人都清楚,金银财帛是普通人的财富,对帝王而言,它们只是数字,没有任何具体意义。

    为什么从小受帝王教育的赵桓不懂呢?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因为不只他不懂,世上很多人都不懂。

    孙珲想起了在宋朝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明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